劉禹錫寫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而現實中,高山深水多得是,但仙人蛟龍卻沒有,那麼如何讓高山出名,讓深水顯靈呢?那就得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沒有仙人,那就自己創造仙人,沒有蛟龍,那就自己創造蛟龍。而且早就有人這麼做了,野人就好比仙人,水怪就好比蛟龍,一些地區就靠著這兩樣打出了名氣。
野人和水怪曾在全國掀起一陣熱潮,記得小時候我也曾守在電視機旁,看著「追蹤野人」、「尋找水怪」等節目,甚至忘了吃飯睡覺。那時候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想這些人如果真能找到野人水怪,那我一定要去動物園裡看它們。但這些節目無一例外,都是不了了之,或者給出一個極其敷衍的解釋就草草收場,讓我的願望一次次破滅。隨著漸漸長大,我也明白了這些套路,對此類電視節目再也不感興趣了。
90後基本都是聽著水怪和野人的故事長大的,不過現在網上相信野人水怪的年輕人已經很少了,但我昨天翻評論的時候,居然翻到了這麼一條。
這是我在說「歐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的文章下面的,看來還是有人對「15米長的喀納斯哲羅鮭」念念不忘。
「巨型哲羅鮭」出自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喀納斯湖水怪事件,也被稱為「大紅魚」,是喀納斯水怪的解釋之一,還被公認為最「權威」的解釋,有人推測它長達4米,有人說達10米,還有15米、20米的說法,此事件的主要參與者袁國映最敢說。
袁老師曾向媒體反映:「我測出的喀納斯湖大魚長度在100米以上,至少重18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這個結果把我嚇了一大跳!」
袁老師您也把我嚇了一大跳,簡直驚世駭俗啊。
▲袁老師拍到的大魚,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我電腦屏幕花了。
袁老師的結論是這樣得出來的,2004年他在觀魚亭一個觀景平臺處拍到了湖裡的好幾條大紅魚。2006年他派出了一條15米長的船開到出現魚的地方進行拍照。回去後將照片放大,與2004年拍攝的照片進行對比量測,15米的船在照片上只有0.9釐米,排成一串的3條魚共長20.3釐米,換算一下就是338.3米,每條魚的長度有112.78米,加上尾巴就是124米。
他還得出結論:「喀納斯湖現在至少有7條全長在124米的巨型哲羅鮭,每條體重應在200-300噸以上,歲數可能在300-500年以上。」(來自《科普拼盤|喀納斯湖怪——大紅魚》)
▲這是網友根據袁老師口中的124米大魚做出來的比例圖,左下角的小不點是巨齒鯊和藍鯨,左上角還有一個1.7米的潛水員。
袁老師的言論太過驚人,我修為太低,不做評價,大家見仁見智吧。
淡扯完了,來講點科學的吧。
首先來看看喀納斯湖。
喀納斯湖是阿爾泰山脈中的一個淡水湖,面積45.73平方公裡,湖面海拔1374米,平均水深120米,最深處188.5米,蓄水量達53.8億立方米,現為5A級旅遊景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遺產,2019年接待遊客超過一千萬人次。
《新疆阿爾泰山喀納斯湖演化過程》一文顯示,在第四紀期間(從260萬年前開始)冰川在喀納斯流域發育了大規模的進退,並留下了喀納斯湖。喀納斯湖是我國較大的冰川作用湖泊。
喀納斯湖是個高山冷水湖,裡面生活著幾種冷水魚,最出名的就是哲羅鮭(Hucho taimen)。
哲羅鮭,又叫哲羅魚,屬於鮭形目-鮭科-哲羅魚屬,是東北「三花五羅」中的一羅。分布在西伯利亞,中亞北部,外蒙北部,我國東北水系和額爾齊斯河水系。
Wikipedia描述:1943年在俄羅斯Kotui河捕撈的一條長度為210釐米、體重105公斤的哲羅鮭,是被記錄下來的最大個體。IGFA(國際釣魚運動協會)的垂釣紀錄為156釐米41.95公斤。
《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魚類第二版》描述:哲羅魚為大型經濟魚類,最大的長達2米,體重100市斤以上。但生長較慢,2-3齡魚始達商品魚大小。肉味鮮美,為富有營養的魚類。
《中國動物圖譜·魚類》描述:哲羅魚為冷水性魚類,平時生活在山澗溪流,冬季進入江河越冬。為大、中型經濟魚類,體長可達2米,體重約為50公斤。肉粉紅色,滋味鮮美,是我國東北和西北的名貴魚類。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喀納斯湖水怪事件發端時,就有學者針對「巨型哲羅鮭」這一解釋做出過反駁。比如1989年發表的《哲羅鮭的生物學——兼談喀納斯湖大紅魚》中說,哲羅鮭在低齡階段生長速度快,10齡以後體長增長緩慢,但這種增長不是無限制的,到一定年齡後生長就會停止。
▲黑龍江、都-查幹湖、葉尼塞河哲羅鮭的部分個體,黑龍江有123釐米14公斤和134釐米23.3公斤的大個體,都-查幹湖有110釐米12公斤的個體,葉尼塞河117釐米11公斤的個體。
文中還給出了一些地區哲羅鮭的捕獲紀錄。在蒙古謝林格河流域最大180釐米體重45公斤;在黑龍江最大年齡為16齡,134釐米23.2公斤;貝爾格曾寫道有80公斤的哲羅鮭,但他沒有給出消息來源和捕獲地點。1980年論文作者在喀納斯湖考察時捕得120釐米11.7公斤的哲羅鮭。
▲據說這是一條從喀納斯湖中捕獲的哲羅鮭標本,約1.45米40公斤。
《烏蘇里江哲羅鮭的年齡結構、性比和生長》一文中給出的烏蘇里江哲羅鮭的拐點年齡(體重絕對生長速度達到最大時的年齡)為23.9,拐點體重為51347克。也就是烏蘇里江的哲羅鮭達到23.9齡時生長速度就會變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我也不太懂。
▲文中還給出了哲羅鮭體長和體重的對應公式,也就是上面這個,體重單位是克,體長單位是釐米。
我突發奇想,把袁老師124米的超級巨型哲羅鮭代入這個公式,體重是多少。我用計算器算了一下,如果哲羅鮭體長124米,按照這個公式,得出的體重是1.85萬噸!也就是近百條成年藍鯨的體重,袁老師說這樣的超級巨型生物喀納斯湖裡至少有7條!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火爆網絡的煉鯤遊戲,廣告詞應該這麼寫:「某某人一不小心,在喀納斯湖煉出吞天巨鯤,沿著額爾齊斯河-鄂畢河一路吞到了北冰洋!」
不扯了,扯這些太累了。
目前為止捕獲到的哲羅鮭最大為2.1米105公斤,而且這個記錄是上世紀40年代的,是否可靠還不好說。其餘的確切捕獲記錄都達不到2米,所以哲羅鮭很難翻過2米這個坎。
▲2019年5月漁民在黑龍江五大連池捕到的哲羅鮭,長113釐米重24.5斤,這麼大的哲羅鮭已經很少見了,最後漁民選擇把它放生了。
在電視上火了幾十年的哲羅鮭,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易危(VU),和大熊貓、雪豹同一等級,但對哲羅鮭的保護力度比不上大熊貓和雪豹。野生哲羅鮭在我國已經很稀少了,必須重視對哲羅鮭種群的保護,不然這一物種從我國滅絕,那可就是死無對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