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之所以成為悟空
因為不管何時看到聽到它
我們都會熱血沸騰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大聖此去不返……」
「便一去不返」
5月23日
華為#未來影像#系列新增一影片
導演蔡成傑使用華為P30系列
首次嘗試豎屏短片
選擇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拍攝
講述華為自己的
《悟空》
故事開場,就帶有鋪面而來的年代感。倒貼模糊的福,放有搓衣板的洗衣盆,以及電視中傳來的播報聲音。
泛黃的孫悟空日曆,是《西遊記》中頭戴緊箍咒、手拿金箍棒、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
就像我們每一個看《西遊記》,幻想自己也可以是穿越千山萬水、斬妖除魔的孫悟空一樣,小男主因為想近距離的看孫悟空而換掉了自己的鋼筆,被自己的老爸一頓痛打。
趴在凳子上,被棍棒痛打的形象一點也不孫悟空,心中寶貝的孫悟空被爸爸盡數扔出門外。
即便如此,也磨滅不了男孩心中想去城裡看孫悟空的熱誠。在要求換回電影票的夥伴無意點撥下,小男孩領悟到他也有他的法寶。
帶著金箍棒、手電筒、刀等法寶,男孩踏上了去城裡看孫悟空的道路。黑燈瞎火,路途遙遠,小男孩一路上度過了自己的八十一難。
一不小心掉到了相當深的山洞裡,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露水凝結的網,各自忙碌的小生靈,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又充滿未知的森林。
被蛇咬了,自己把毒血吸出來,還熟練地敷上了草藥。
君子報仇雖十年不晚,但立馬報仇也不失為君子。轉眼男孩就鑽木取火,把蛇烤熟當了盆中餐。
在山中沒有吃的,就下水叉魚、上樹掏鳥窩,一路摸爬滾打,憑藉著自己野蠻又茂盛的生命力活得風生水起。
突然,男孩遇上了一個開卡車的司機,將他捎往城去。千辛萬苦趕往城中,卻發現早已不是舊時模樣。
售貨員說你這拿的已經是幾十年前的電影票了,小男孩仿若山中觀棋不知世上歲月,回鄉才知已是爛柯人。
霓虹燈變幻,父母已老,而他們為了尋找兒子,形容憔悴白髮叢生。孫悟空一如舊時模樣,手拿金箍棒、頭戴緊箍咒,降妖除魔赴西天取經。
看完整個故事,發現華為一直在探索手機攝像的可能性,以及技術的呈現形式,力求降低技術帶給人的門檻,再一次印證其以科技改變普通人的生活的初衷外,還糅合進了更多的表達訴求:
(1)孫悟空——做自己的英雄
孫悟空的形象,是深植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不能磨滅的符號。一個能夠踏平生活所有不公,踩碎生活所有黑暗的英雄,孫悟空總是能夠喚起人們心中最深層的懷舊與共鳴。
千辛萬苦進城去看悟空的小男孩,是一個與孫悟空凡人形象的映照。就像是平凡時空中的英雄,跋山涉水、排除萬難,最終他抵達了自己的目的地。
鏡中的小男孩,是每一個鏡頭外的我們。或許要經歷苦難、或許要經受瑣碎,可是我們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在奮鬥的同時,我們或許會遺忘了父母還在苦苦守候?也許,每一個英雄,都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2)華為——做自己的開路者
故事從1990年亞運會,也即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時期拉開序幕,到父母兩鬢斑白,其中有著幾十年的時間跨度。
這個故事糅合了神話的元素,以小男孩在山中奮鬥的時光與城市中的時光劃成了兩個不同的時空。時移世易,對應的是中國不斷發展的幾十年。
正是華為不斷受到挫折,自力更生的時節。不知道拍攝者是否有此初衷,不少用戶將【小男孩】對應【華為】,一個在黑暗環境中披荊斬棘,最終衝出重圍卻依然有生命力的形象。
無論如何,我們做不成孫悟空,卻能做成遇山開山、遇水過河的小男孩。
#話題#華為的悟空你覺得如何?
—— END ——
推 薦 關 注 廣 告 圈
具成長價值的廣告圈公號,提供最新靈感創意情報
廣告創意資訊及作品的有趣解構
新媒體文案寫作推薦
新媒體文案寫作知識地圖:點擊領取10000篇爆款
點擊閱讀原文先買先發,現貨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