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上線了一部豎屏微電影《悟空》。影片由導演蔡成傑執導,用華為 P30 Pro裸機拍攝而成,講述了一個孩子和悟空的故事。正值「六一」前夕,華為這部微電影情懷滿滿,讓網友的口碑爆棚,大家都說,看懂了影片背後的故事。
故事開場,就有滿滿年代感:搓衣板,1990年的掛曆,熊貓盼盼,電視機裡正播著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的盛況……
影片主人公張曉笛(名字來源牆上貼著張曉笛的三好學生獎狀)正在被爸爸痛打,因為他為了去城裡看《大鬧天宮》的電影,用爸爸省吃儉用給他買來的鋼筆換了電影票。
但是,爸媽的不理解和痛打並沒有讓他退縮,他帶上了金箍棒(彈弓)、手電筒、刀,獨自翻山越嶺去城裡看《大鬧天宮》。
夜黑路滑,張曉笛一不小心滑下山坡,第二天醒來,他有點迷茫和驚慌,四處尋找出路、鑽木取火、想辦堅持,最後累了,就睡在山坡之上。
他夢到了媽媽,媽媽問他為什麼非要去城裡看電影,他說家裡的電視太破,跟收音機差不多。
此時,張曉笛被一條毒蛇咬醒了,他沒有放棄,自己用嘴把毒血吸出來,還熟練地給傷口敷上草藥。轉眼間,火升起來了,那條毒蛇也變成了他的盤中餐。
他戴上了自製的金箍,削了樹枝當金箍棒,在山洞中「練武」,渴了喝山泉水,餓了上樹掏鳥蛋、下水叉魚、摘野果,甚至樹木中富含蛋白質的蟲子也不放過,就這樣,他在條件惡劣的大山中生存了下來。
終於有一天,他遇上了一個穿著「妖精」服裝的的卡車司機,把他帶到了城裡。
只是城裡,早就不是他兒時的模樣,他已經穿越到了29年後,原本的《大鬧天宮》變成了3D劇目修復版《大鬧天宮》,放映電影的東局子禮堂變成了東橘子影院。
張曉迪落寞地走在街頭,沒想到碰見了在城裡尋找兒子的爸媽,爸媽的容顏變老,但是兒時的孫悟空玩具,依舊栩栩如生。
原本,這是華為給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獻禮,只是著眼現在的時代背景,這部微電影似乎有了更深刻的意味,綜合網友們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主人公張曉笛,就是現實中的華為,而影片中的其他部分,也都有了各自的含義。
開頭的是1990年,那一年華為開始自主研發麵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用戶級交換機)技術並進行商用,這是華為正式發布和推廣的第一代自研通訊設備。
鋼筆,代表著國外先進的技術,是需要國內辛苦攢錢買回來的,而電影票特別是孫悟空,就是華為一直追求的精神。
同學一邊吃著蘋果,一邊告訴張曉笛一條近路,翻山說的是中低端農村市場;山上有狼,指的是科技和經濟發展上的對手。從華為的歷史來看,1992年,華為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並因此獲得豐厚的利潤。
華為也憑藉著金箍棒(不屈不撓的精神)、手電筒(明確的目標)、刀(實打實的技術)開始向更廣袤的市場進發。
在山中,張曉笛不斷遇險,滑下山坡,被蛇咬,這也對應著華為創業史上的種種艱辛,20世紀90年代末,小靈通技術發展,華為沒有選擇小靈通,而是把大量的投資放在了當時在全球還沒有商用的3G業務,2002年,小靈通佔據市場,國內3G卻沒有投入商用,華為嘗到了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
張曉笛在山中經歷磨難
張曉笛在夢中也堅定要去城裡,他在山中餐風飲露生存下來。華為也同樣在創業初期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華為也在慢慢成長,比如它在小靈通的壓力下生存下來了,還帶著3G技術登上歷史舞臺,2004年華為與西門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中國的3G通訊標準TD-SCDMA解決方案。
終於,張曉笛看到了進城的貨車,但是貨車司機穿著潮牌「妖精」服裝,是「孫悟空」的死對頭,但是張曉笛依然坐上了貨車,到城裡去。
網友們普遍認為「妖精」指代著美國,當然也可以肯定的是,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免不了要和對手展開合作。就算華為目前受到美國如此打壓,任正非在最近的幾次訪談中也顯得十分大氣,他曾說蘋果做得非常好,他的家人也用蘋果產品。還說華為雖然面對美國接二連三的打擊,但反對任何報復蘋果公司的行為。
華為談蘋果 圖片來自環球網
來到了大劇院,3D劇目修復版《大鬧天宮》正在上映,對應電影上映的時間是2012年初,這個時候的華為,也剛剛推出了榮耀系列手機。而現在的榮耀已經從默默無聞,逐漸成長為獨立的手機品牌。
仔細看檢票員手中的電影票,上映日期是2019年9月22日,結合之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華為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作業系統鴻蒙,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於明年春天將可能面市,那麼今年鴻蒙面世很有可能會在9月22日。
電影票的時間是2019年9月22日
走出劇院,張曉笛遇到了從未放棄他的父母,還有他的孫悟空玩具。這代表著以前的質疑、不解都煙消雲散,心中依然有最初的夢想。
《西遊記》第一回最後一句話是,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當猴王欣然接受菩提祖師起的法名「孫悟空」後, 孫悟空的故事也就開始了。同樣的,華為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我們也希望,華為能跟影片中的張曉笛一樣,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