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國產劇為啥總有「奇葩媽」?

2020-11-18 中國網

  □劉嬋

  今日母親節,我忽然想起,很久沒在國產劇裡看到一位正常的母親了。

  前幾年,現象級電視劇《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媽整天畏畏縮縮又格外偏心,不是那種使用暴力的惡母,卻像一個黑洞一樣把女兒吸進一個暗無天日的深淵。

  再之後,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媽就是「進階版」了,毫無偽裝、毫不掩飾,活脫脫一個重男輕女的「扶弟魔」,一切以兒子為主。

  前不久,熱播劇《安家》裡房似錦的媽,更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在她眼裡自己的親生閨女就是一「提款機」,為此不惜當街對罵敗壞女兒的名聲。

  許是為了烘託大女主們的光輝人物形象,展現她們飽受原生家庭之苦卻出淤泥而不染的奮鬥歷程,編劇竭盡所能把她們的母親塑造成人神共憤的人間奇葩。為了推動逃離原生家庭、女性自強自立、愛情上位彌補親情缺失等劇情的發展,安插一個大反派「奇葩媽」似乎安全穩妥,也促使觀眾反思重男輕女、獨立女性、媽寶男等社會現象,足以引起廣泛的話題討論。

  不過藝術創作最忌諱懶省事的模式化、臉譜化,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奇葩媽」?職場女性必須碰上「吸血式」母親不可嗎?成長的煩惱都由原生家庭來背鍋?這些問題的背後,是觀眾對一些電視劇題材重複、視野狹窄的厭倦,以無病呻吟、雞飛蛋打、嬉笑喧鬧取代了對母親這一群體的深入刻畫,忽視了「問題媽媽之所以成為問題媽媽」的探尋追問,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實也不符合藝術的真實。

  現代社會裡,母親形象無疑更豐富、更立體、更多元了,每一個都與眾不同,每一個又都與她們的前輩們不同。「奮進型媽媽」需要努力平衡好事業與家庭的關係,「隨和型媽媽」大多持順其自然的態度,「奉獻型媽媽」完全把孩子當作生活的重心……當然生活不是算術題,更多的媽媽是一種灰色地帶的混合體存在,需要時不時切換不同的角色。恐怕誰也說不清,母親這個稱謂所象徵的種種美德,哪些是她們的「天性使然」,哪些又來自她們的「無奈承擔」。

  「成為母親」是一種身份轉換,多數女性在選擇成為母親時,並沒有作過長遠設想,很少思考親子關係對於自身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其間有喜悅滿足,也會有焦慮煩憂。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搜索孩子相關的內容中,女性用戶佔比近8成,「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孩子青春期怎麼管教最合適」「課外輔導班有效果嗎」等都是經常被搜索的問題。或許在親密關係中,那些至今被許多人認為只是日常生活中會經歷、不特別認為有什麼問題的事情,不僅是私領域的家長裡短,還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的命題。

  想對每一位身為母親的人說,真的非常累的時候,不是不可以軟弱,不是不可以消極,但任性之後不要當真。經歷思考、掙扎、失落的反覆,還能有勇氣、有力氣、有心氣,為了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而重新出發。因為回歸到孩子的視角,一個快樂活出自我的母親,能讓他感謝你帶他感受這個有趣世界的母親,便是好的母親。

相關焦點

  • 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 就不怕我用腳投票?
    原標題: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就不怕我用腳投票?而在我看來,「殺熟」之所以「聞著臭,吃著香」,源於一種病態的商業邏輯:「殺熟」者認為,老客戶已經有了相當的
  • 看完《以家人之名》裡的奇葩家長,網友直呼「恐媽」
    但有些角色的設定也引發了不少網友吐槽尤其是劇中的媽媽們有人生而不養有人道德綁架還有人強勢掌控孩子的人生劇裡的媽媽角色都被設定得一言難盡很多網友表示看完這部劇直接開始恐媽了除此之外劇裡的幾位父親也引發了許多爭議究竟劇中這幾位奇葩家長
  • 張佳寧主演的電視劇我的老爸是奇葩,是很新穎的一部國產家庭劇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旨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張佳寧主演的電視劇我的老爸是奇葩,是很新穎的一部國產家庭劇!今天和大家介紹一部很一般的電視劇,名字叫做《我的老爸是奇葩》。這部劇完全是因為女神張佳寧小姐姐出演我才看的。前面幾集還是挺有意思的,家庭主題看得我很舒服。
  • 為啥國產劇總喜歡編個地名呢?
    大家好,今天看到了個問題,為啥國產劇總喜歡編個地名呢?估計怕觀眾聯繫上現實的真實的地點和事件吧,反正都是為了避嫌別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小心一點是對的,電影和電視劇開頭都有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字幕呢2,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國產劇就是一個故事,故事是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升華,一件事必須有時間,地點,人物組成的,沒有地名怎麼會組成一個事件呢,會讓人感覺雲裡霧裡的,還有一層意思,現在講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 國產劇又現奇葩劇名
    《潛伏在黎明之前》、《亮劍於無聲處》、《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擁抱星星的月亮》……國產劇的這些奇葩劇名
  • 有看點的新人紛紛被淘汰,奇葩說為啥留不住奇葩
    《脫口秀》大會可是年年都有閃閃發光的新人出現:去年的呼蘭,今年的李雪琴、楊蒙恩、何廣智等。除了決賽,李誕總是傾向於保護新人的。(復活李雪琴這個操作尤其贊)一個節目能走多遠,取決於其自身新陳代謝的速度,新陳代謝太慢,肌肉容易壞死。建議明年新奇葩和老奇葩淘汰賽分開搞,兩邊的壯士留步合在一起再來一場大亂鬥。東北英語姐VS歐陽超先說東北英語姐跟歐陽超的對決。
  • 多少熱播國產劇,一個奇葩英文名毀所有
    近年來,隨著國產劇在海外的發展也越來越好,逐漸成為另一種文化輸出,每部國產劇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英文版譯名。不過放在同一張海報上的英文譯名似乎卻總被觀眾忽視掉,因此這些國產劇的英文名翻譯質量也參差不齊。在追劇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過這些熱播劇的英文名呢?01熱劇的奇葩英文名一些國產劇的英文名,著實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好地起到誤導作用。
  • 多少熱播國產劇,一個奇葩英文名毀所有……
    近年來,隨著國產劇在海外的發展也越來越好,逐漸成為另一種文化輸出,每部國產劇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英文版譯名。不過放在同一張海報上的英文譯名似乎卻總被觀眾忽視掉,因此這些國產劇的英文名翻譯質量也參差不齊。在追劇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過這些熱播劇的英文名呢?01熱劇的奇葩英文名一些國產劇的英文名,著實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好地起到誤導作用。
  • 重男輕女、榨乾勒索,為什麼國產劇母親總那麼討厭?
    ----盧璐說我發現了,原來國產劇的一個最重要的存在,就是「被罵」,讓觀眾邊看邊罵,罵爽了,分就高了。譬如說,近期的熱門新劇《以家人之名》,剛播出不久,豆瓣高達8.6分,口碑和收視雙豐收。如果說她不喜歡孩子,那她為何在女兒死去後如此自責,整天悶悶不樂;如果她喜歡孩子,那她又為啥拋棄掉兒子凌霄?別說是男人的錯!因為凌霄的父親一直沒拿這件傷心事來戳陳婷的脊梁骨,而是默默自己消化了這場悲劇,一直在平復她的情緒。
  • 重男輕女、榨乾勒索,為什麼國產劇母親總那麼討厭?
    作者 | 盧璐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我發現了,原來國產劇的一個最重要的存在,就是「被罵」,讓觀眾邊看邊罵,罵爽了,分就高了。譬如說,近期的熱門新劇《以家人之名》,剛播出不久,豆瓣高達8.6分,口碑和收視雙豐收。
  • 麵條吻面罩吻,國產劇吻戲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
    而國產劇的很多編劇和導演也深諳其中三昧,在抓人眼球方面,不從劇情和人物方面下功夫,反而開始琢磨從吻戲方面入手,不但推陳出新,最終造成了目前國產劇吻戲百花齊放,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的吻戲大全。但吻戲的設計和安排,更需要符合劇情的要求,劇情鋪地和情節推動都必須要到位,否則一旦操作失誤,不但讓人噁心反胃,甚至讓人感覺辣眼睛。
  • 為什麼國產爆款總要「完美大結局」?
    從結果上看,這些結局虐心的古早經典劇評分普遍在8分左右,而近年來結局「圓滿」的國產爆款似乎總逃不脫口碑滑坡的大結局為什麼我們的國產爆款結局一定要「完美」?又為什麼我們的國產劇,越來越拍不好大結局了?又洗白收工?《以家》的結局真的完美?這個暑期檔,《以家》實火。各位奇葩人物,帶動了一波一波的話題。但結局一出,又有追到最後的觀眾抱怨猝不及防——終究是錯付了。
  • 毀三觀巨作《婆媳的戰國時代》,歌頌愚孝的奇葩劇
    都說電視劇的靈感來源於生活,所以國產劇裡最常見的就是狗血的婆媳鬥爭,就比如2014年出品的一部國產劇可謂是把婆媳問題演繹得淋漓盡致,槽點滿滿。 這部劇究竟是有多奇葩,多毀三觀才會獲得網友們2.5分的評價,在此我只能說,看完這部劇一定會顛覆你的三觀,劇裡簡直沒有一個正常人。
  • 為什麼國產爆款總拍不好大結局?
    從結果上看,這些結局虐心的古早經典劇評分普遍在8分左右,而近年來結局「圓滿」的國產爆款似乎總逃不脫口碑滑坡的大結局。而近年來結局「圓滿」的國產爆款似乎總逃不脫口碑滑坡的大結局。原因還是國產家庭劇一個明顯的套路:1、激起價值觀念的家庭話題。2、升級矛盾,製造話題。故事快節奏化、複雜化以掩蓋諸多劇情邏輯bug。3、把反面人物塑造成極品奇葩。
  • 暴雨下的河南溫度:生活有多殘酷,就有多溫柔丨豫記
    本文來源: 豫六一豫記隨著雨帶北移,淮河、黃河形式嚴峻起來。20日,河南防汛應急響應由Ⅲ級提升為Ⅱ級。大概也就是從那天開始,網絡上不斷爆出河南暴雨受災的視頻和圖片。昨天,河南又是一陣大雨,官方給出的數據,675個鄉鎮降水超過50毫米,150個超過100毫米。
  • 穀雨數據|國產劇越來越「禁忌」 忘年戀叔繫戀層出不窮
    國產愛情,越來越年輕 仙俠、都市、懸疑、諜戰。 打開視頻APP,映入眼帘的是五花八門的國產劇,你有沒有發現,國產愛情,正在越來越年輕。
  • 媽寶男有多奇葩?女星曝男友34歲仍讓媽媽搓背,因女友不如媽分手
    近期女星圓圓在《大明星小跟班》節目中跟大家分享了一組奇葩分手案例,她說曾經交往過一位媽寶男男朋友,分手原因是不滿搓背技術比不上媽媽,令人震驚。女星小優也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很奇葩的分手理由。男友稱自己跟家人都是敏感體質,聚會的時候能看到小優周圍的異物,交往期間還經常帶她到廟裡走走,送符當禮物。讓小優感到對方很暖心,結果一個月後,男友突然冷淡,要與小優分手,隨後小優詢問之下,對方稱爺爺算出了小優的前世,稱其是「青樓的紅牌」,稱她靈魂不乾淨,兩人不適合在一起。
  • 如懿傳:豫妃30歲入宮,又狂又蠢,皇帝為啥寵她?答案令人深思
    皇帝的三宮六院美女如花,而這其中難免會有幾朵「奇葩」。《如懿傳》中的豫妃就是其中之一。論外在條件,豫妃入宮時已經三十歲,容貌也沒有寒香見那麼傾國傾城。論才智,除了「偷看奏摺、傳遞消息」這樣的小聰明,並未有什麼過人之處;而且,她剛入宮一個月,就敢得意洋洋叫囂「取代皇后」,完全沒想過會被來來往往的人聽到,一點「保命」的意識也沒有,智商足夠感人。
  • 我的刺蝟女孩:淺析國產劇與韓劇的情感細節處理
    在當下國內影視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能看到一部不跳戲的劇已實屬萬幸,何況還是一部讓小編二刷的劇,所以小編忍不住扒下。文章從選角、劇情、作品質量三方面闡述國產劇與韓劇各自擅長的領域,不足之處願各位看官留言評論。小編在此拜謝。直入主題選角
  • 這幾部國產抗日精品劇,你都看過嗎
    國產抗日劇市場充斥著大量的劣劇、「神劇」,許多導演利用國民仇恨,拍攝了大量奇葩、獵奇、天馬行空的偽抗日劇,過度消耗了中國人對抗日英雄的崇敬,和對抗日歷史的悲憫。好的抗日劇萬中無一,下面我來說說我心目中的國產抗日劇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