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這個人拯救了十萬猶太人,最後卻被猶太人殺死了

2020-11-17 騰訊網

說起二戰中的猶太人,我們知道在歐洲大陸上是任人宰割。希特勒想把猶太人從地球上清除,不管侵略到了哪個國家都會清除當地的猶太人。而有些有良知的人會儘自己的努力幫助猶太人脫身。比如我們熟知的《辛德勒的名單》就是講男主人拯救猶太人的故事。和辛德勒比起來,歐洲有個人拯救了更多的猶太人,他差不多拯救了十萬猶太人,這個人就是雷若·卡斯特納,但是他的下場並不好,最後被猶太人殺死了。

雷若·卡斯特納出生在匈牙利,需要說明的是他本身也是個猶太人,年輕的時候就加入巴裡西亞猶太復國主義青年運動,並在26歲時成為了該組織的領導人之一。他的目的就是復國。二戰開始的時候他看到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殺害,於是開始想進一切辦法拯救自己的民族。其實他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用錢來拯救猶太人的生命。

雷若·卡斯特納由於是猶太復國組織的成員之一,所以他的背後有來自世界各地猶太人的支持。他籌集了大量的資金、珠寶等東西來和納粹分子做交易,拯救自己的民族。他曾經收買了火車司機,把1700名猶太人直接拉到瑞士,而自己留下來。不過這件事被後來其他人宣揚說為了拯救自己的親戚。在火車上,只有19人是雷若·卡斯特納的親戚,其他的人並不是。還有人說在火車上的時候他還讓猶太人買車票。其實當時大多數猶太人都被剝奪的一無所有了,只有150人有錢買票了,其他人都是沒有票的。而雷若·卡斯特納當時可以繼續留下來了。

二戰結束前,雷若·卡斯特納曾獨身一人走到集中營,叫那裡的納粹分子停止殺戮。奇蹟的是當時的納粹分子竟然聽他的話了,沒有再進行無謂的殺戮。據說這一舉動拯救了至少十萬猶太人。

二戰結束後,雷若·卡斯特納全家搬到了以色列,去建設自己的國家。但是出人意料的結局出現了。大量的人說雷若·卡斯特納在營救猶太人的時候賺錢了,坑了別人的錢等等。最後被以色列當局進行了多次審判。不過最後他在1957年被一個極端分子殺害了。

雖然他在拯救自己同胞的時候採取的方式不妥,但是畢竟拯救了十萬同胞的姓名。不管怎麼說也算是一個民族的英雄,而不應該有這樣的結局。

相關焦點

  • 猶太人幹了什麼事?希特勒為何屠殺猶太人?猶太人為什麼受歧視?
    猶太名人: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阿西莫夫、託洛茨基…… 猶太名人 二戰時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整個歐洲歧視猶太人 眾所周知的二戰時期,希特勒對於猶太人是非常的殘忍的,我們知道希特勒當時走極端主義,並且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當時希特勒差點將猶太人滅族。
  • 十部電影讓你認識二戰猶太人的劫難(下)
    法西斯政權即將傾覆,納粹的集中營很快就要接受最後的清理,圭多編給兒子的遊戲該怎麼結束?他們一家能否平安的度過這黑暗的年代呢?,是我們每個人應當看的作品。 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二戰、猶太人、音樂,這部電影比你想像的深刻
    同樣是講二戰的電影,影片同樣聚焦的是猶太人,相比於《美麗人生》的浪漫,《鋼琴家》更加真實。這種真實或許可能與他是真人真事改變有關。影片改編自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的自傳體小說《城市之死》,小說真實還原了二戰對於一個具體的人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而改變的影片赤裸裸的呈現了戰爭的冰冷。
  • 十部電影讓你認識二戰猶太人的劫難(上)
    1933 年納粹在德國上臺時,歐洲的每個國家都有猶太人。二戰期間在德國佔領的國家中總共生活著大約九百萬猶太人。戰爭結束時,生活在這些國家的三分之二猶太人遇難,歐洲猶太人的生活被永久地改變了。以下的十部影片不論是紀錄片還是根據真人真事改變而成,都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二戰期間猶太人當時的處境以及所遭受到種種迫害。
  • 二戰德國為何要屠殺猶太人?有四個原因,最後一個原因很重要
    二戰是二十世紀我們人類無法抹去的痛,不僅是人類的傷亡慘重,財產的重大損失,還有對世界發展和溝通產生嚴重阻礙。而法西斯國家的代表之一德國在這場戰爭中罪無可赦,尤其是他們的領導人希特勒,是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在二戰中,希特勒除了發起戰爭侵略各國以外,還做了一件特別窮兇惡極的事,就是屠殺猶太人。
  • 一戰中德國把猶太人當做自己公民,為什麼二戰中要將其趕盡殺絕?
    看待,在二戰中卻將他們趕盡殺絕呢?首先在一戰爭中德國對猶太人還是比較的認同的,一直時期常駐德國的超過五分之一的猶太人都加入到德國發動一戰的大軍去,約十萬人,並且大多數都在參戰過程中獲得了德國的榮譽獎章。
  • 希特勒為何屠殺猶太人
    很多揭露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紀實作品改編成電影,比如《辛特勒名單》、《鋼琴師》、《安妮日記》,給未曾經歷過二戰的人們帶來強烈震撼。        希特勒為什麼如此仇視並且屠殺猶太人?圍繞這個問題,有不少學者從歷史、經濟等多種角度進行了分析。歐文.路茨爾的《希特勒的十字架》則從屬靈的角度,透視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更深層次的原因。
  • 最全的二戰猶太人電影、猶太人電影、以色列電影趕緊收藏
    點擊猶太商人快速訂閱二戰猶太人電影猶太人電影以色列電影——大全集(目前收集是最全的
  • 疑問 二戰德國如何區分猶太人和其他人種?
    ,德國人屠殺猶太人,那麼問題來了,德國人怎麼區分是否是猶太人和猶太裔???==電影中有個舉動一直沒明白,德國的蓋世太保,要檢驗尤萊克時,然後就直接脫下他的褲子,就直接判定他就是猶太人……猶太人是典型的閃米特人種 ,和南歐 白人為代表的羅馬人和北歐白人為代表 的日耳曼人有明顯的 樣貌差別。猶太人大多 保持著自己的 民族傳統和居住圈子,所以二戰 前的猶太人混血 還是較少的,樣貌體徵也 較為明顯 。一般表現為大 且高 的鷹鉤鼻,深黑色捲髮,中老年有 蓄鬚習慣(參考馬克思),皮膚較為蒼白,個子 不會十分高大。而日耳曼人多數表現為 身材高達 、金髮碧眼。
  • 二戰最牛X的猶太人越獄:暗殺所有德國軍官...集體大跑路
    偶爾有囚徒試圖衝破鐵絲網逃跑,但不是死於地雷和機槍,就是力盡被抓,黨衛軍為殺一儆百,每次有人逃跑,就公開殺死幾倍的無辜猶太人。圖:倖存者搭建的索比堡滅絕營模型這個計劃很大膽,充滿了蘇聯人的戰鬥氣質:只有真正的戰士才會如此選擇。
  • 《辛德勒的名單》:二戰真實事件,憑一己之力救下上千猶太人
    《辛德勒的名單》取材於二戰時期的真實歷史事件,商人辛德勒以開辦工廠為名從德軍手下救出了上千的猶太人。辛德勒不僅是成功的商人,更是值得尊重的慈善家,他在這種特殊時期充滿了人性光輝的舉動令他的人格變得高大,也值得我們學習。
  • 二戰結束,猶太人有多處地方建國,為何選擇四面楚歌的巴勒斯坦?
    猶太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幾千年前,以色列人就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然而隨著王國被亞述人與巴比倫人消滅,猶太人開始過上了流亡的生活,這一次流亡就流亡了將近2000年。
  • 歐洲人長相都差不多,二戰時德國怎樣區分猶太人?會不會抓錯了?
    二戰中,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是一步一步升級的。 第一步是登記,佩戴標誌。當時的猶太人並沒有預見到將會面臨如此恐怖的命運。 第二步是將大量的猶太人隔離開來,投入集中營。 第三步就是眾所周知的屠殺。
  • 二戰時,他冒死救下40名猶太人,德國苦尋40年,如今才知他在中國
    二戰期間,日本人鐵蹄踐踏在中國國土上,不少中國人死於戰爭,不過也湧現了很多國際友人幫助中國人。1937年,日本即將進攻南京,來自德國的拉貝醫生在眾人幫助下建立起南京安全區,保護了25萬中國人免於災難。拉貝醫生對中國人的善舉,我們一直都沒有忘記,南京為了感激他,在城市裡樹立起他的雕像,還在拉貝後人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了他們。
  • 《芬妮的旅程》:二戰時期猶太人的另一種逃亡
    600萬猶太人的喪生締造了電影史上無數次驚心動魄的逃亡,每一場逃亡背後都有一種絢爛的悲壯。「我們真的是猶太人嗎?」「如果這樣不好的話,我們就不當猶太人。」「沒有不好,就是這樣的。」「但如果我們不是猶太人,我們就能走了。」
  • 四部豆瓣超9分電影,揭露二戰猶太人被屠殺的悲慘末日!
    最近,我連續看了四部關於二戰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電影,分別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和《鋼琴家》,四部電影分別以不同的視角來描寫二戰的殘酷,特別是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讓我仿佛穿過血跡斑駁的時光,躲在看似安全的玻璃門後,跟隨主人公親眼看著猶太人如何被隔離,如何被分做三六九等
  • 有關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的幾部電影,每一部都是值得深思的血淚史
    我是角角,戰爭總是建立在鮮血之上,回望「南京大屠殺」、「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無一不讓人為之憤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不能忘卻鮮血的教訓。而每一部有關戰爭的影視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每一個人,那是一段殘酷的、不能被丟掉的事實。今天,給大家盤點下,二戰期間有關猶太人的電影,每一部都是血淚史。
  • 這個被以色列總理稱為上帝的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上萬猶太人
    二戰時期,在幫助猶太人方面,德國有實業家辛德勒,日本有號稱「日本辛德勒」的外交官杉原千畝,全世界有一萬多人因為解救過猶太人,而被以色列授予「國際義人」稱號,唯獨沒有中國人,在歐洲反猶最兇猛的時期,大量猶太人進入上海絕不是偶然現象,一定有人在幫助他們,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 猶太人的最終結局本來不是被送去集中營?
    《鋼琴家》:極端處境下,音樂拯救了一位猶太人的生命和德國人的靈魂。該片導演波蘭斯基就出生於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家庭。歷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時間段是它的核心特徵之一,但是大眾只會記住某一歷史事件的一點作為其對於歷史事件的概括和理解,而這往往會造成我們對歷史的刻板印象或者誤讀,二戰中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就是刻板印象的結果。
  • 被屠殺的600萬猶太人
    我舉個例子,飛彈之父馮-卡門、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甲骨文創始人拉裡·埃裡森、戴爾創始人麥可·戴爾,這些都是猶太人。還有馬克思和愛因斯坦,他們也是猶太人,這麼一丁點的人口,創造出這麼巨大的智慧和能量,你說這個民族優秀不優秀,可怕不可怕。數不盡的經濟天才,科技天才都是猶太人,然而猶太人卻有一項最致命的「 命脈把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