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易金林從部隊轉業到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工作,2018年3月被選派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蟠龍鎮章甫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當時,章甫村有22戶74人未脫貧,其中未就業、患病是致貧主要原因。
兩年前,易金林剛到章甫村時,內心十分忐忑,「我以往並沒有農村工作經驗,能勝任章甫村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嗎?」
兩年多的時間裡,易金林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站在村民的角度,一門心思的幫助村民脫貧,堅持引導扶貧、扶智、扶志同向發力,致力於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全面激發貧困群眾的精氣神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適合章甫村的脫貧道路。
與貧困戶開展「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本人供圖
從事黨建工作5年,突然接到組織的安排要章甫村擔任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對易金林來說,在精準扶貧工作上他絕對是「門外漢」。
因為沒有扶貧工作的經驗,易金林白天走訪熟悉貧困戶家庭情況,做好記錄,晚上回去開始學習脫貧攻堅相關的知識,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剛來時,村民對我也是十分不信任。不過還好有家裡人的支持,讓我堅持了下來。」易金林回憶道。
一天,易金林走到2015年就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袁國美老人家裡,發現她是村裡最後一戶在土坯房裡居住的貧困戶。
易金林對記者表示,當時專家評定該房屋為2級,主屋仍然可以居住,但是走訪時可以看到副樓牆體已出現裂縫。
每次下大雨,易金林都會到袁國美家中檢查房屋情況,看是否有漏雨,有沒有坍塌的危險等。之後便開始為老人爭取徵遷。
專家評定過老人的房屋是可以居住的,所以徵遷工作特別難做,經過易金林以及鎮村的多方努力,幾個月後,老人提前被徵遷,申請到了補償款的同時還安置了90平米的兩居室。
袁國美十分欣慰:「以前住的房屋很破舊,一下雨我就要去清泥排水。現在有了新房,再也不用擔心了。去年春節親戚到我家來,都說我苦了一輩子,終於住上了好房子。」
自那以後,村民們有了問題都會主動去找這位第一書記。「我也覺得和村民們的關係更近了,感情更好了。」易金林表示。
易金林走訪時。本人供圖
社區團購從2016年經歷起步階段,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爆發式增長。易金林的微信朋友圈裡也開始有朋友發團購的廣告。這使得大學畢業的易金林深受啟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更多人脫貧?
說幹就幹,易金林先進入其他人的團購群,進行考察、學習。發現團購的團長門檻並不高,只要有一部手機,打字流暢便可勝任,更適合女性。
之前走訪了解到,李英的丈夫因病無勞動能力,兒子5歲在讀幼兒園,她一人支撐家庭重擔,生活艱苦。易金林便聯繫李英參加鎮裡的電商培訓。
2019年5月27日,贛州經開區首家社區電商扶貧站——蟠龍鎮「懶得姐」扶貧點正式運營。經過海選,操作手機靈活、溝通能力較強的李英被確定為懶得社區團長,她也因此被村民們稱為「懶得姐」。
據介紹,蟠龍鎮政府、章甫村出資幫助李英裝修店鋪,引導加強消費扶貧,號召幹部職工及附近村民入群線上採購,聯繫企業聯合開展線下地推。易金林也常去她的電商站幫忙,想方設法幫助她擴大收入來源,形成長期利益連結制。
就這樣,「懶得姐」李英成為了贛州經開區重點打造的首名社區電商貧困戶團長。她半年就累計銷售商品9萬餘元。這一成功以驗得以在全區進行推廣,激勵了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電商扶貧。
易金林幫「懶得姐」李英搬貨。本人供圖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好起來,兩年後的今天,章甫村全村64戶190人全部實現了脫貧。易金林對記者說,如今的章甫村正用實踐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句經典名言。村裡有手藝的、有力氣的、會學習的,不論年紀大小都閒不住,你追我趕,攜手並進,迎來了脫貧致富的勃勃生機。
易金林堅信,只有堅持「扶志」「扶智」同向結合,堅持改善機能、激發活力的「造血」式扶貧,才能實現真正脫貧,共同富裕,滿足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