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臣:架起脫貧路上「高架橋」

2020-12-28 東南網南平頻道

東南網訊 青山綠水,滿目蒼翠。田間沃野,瓜果飄香。靈芝特色種植,助力脫貧增收。家庭農場生態養殖,引領山村旅遊經濟……近日,初夏的浦城縣永興鎮虹垂村,呈現出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景象。

「小楊書記來的這幾年,村裡變化真的挺大的。喝水不愁了,路寬了,晚上村民娛樂生活豐富了。」說起虹垂村的變化,村民孫霞朝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村民點讚的「小楊書記」,就是第五批省派駐虹垂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楊臣。

說起喝水問題,是楊臣駐村後為村民辦的第一件實事。「一駐村,我就與村幹部進行村民走訪,了解村民需求。當時比較集中的問題就是飲水不能保證,時有斷水,還有渾濁。於是我們立即查找原因,商量解決辦法。」楊臣說,原來,虹垂直村轄5個自然村,前些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建的水池和水管,由於時間長加上疏於管理,存在水管老化破損等問題。查明原因後,楊臣立即與村幹部一起找新水源,爭取上級政策資金,2018年6月底,短短半年時間,投資32萬元的飲水提升項目就完成了。新建了蓄水池,新的水管、水錶安裝到戶,並聘請專人管護。當清澈的山泉水流入村民家中,村民們無不稱讚。

虹垂村的夏夜,涼風徐徐,空氣清新怡人。村部旁新建的休閒活動廣場,三三兩兩剛吃完晚飯的村民,相繼匯聚,散步聊天,有的則跳上幾曲廣場舞,歡聲笑語穿透夏日星空。「廣場這塊地,原來是5座廢棄烤菸房,村民把它當作臨時垃圾場,經常把垃圾丟在這,影響周邊環境。同時我也發現村裡沒有一個像樣的娛樂場所,就與村幹部商議利用這塊地改建活動廣場。」楊臣介紹,2018年12月,新的活動廣場建成,不僅村部周邊環境整潔漂亮了,新廣場還成了村裡的活動健身中心。

楊臣深知好基礎才有能好發展,駐村以來,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兩年間,爭取各級資金900多萬元,先後謀劃實施了飲水工程、四好公路、橋梁重建、土地平整、村部功能設施完善、幸福院、老年活動廣場建設等20多個工程項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目前,2.6公裡的村主幹道從4米拓寬到6.5米,正加緊建設,今年9月即可完工。

 「家鄉越變越好,我們也就馬上想著回家創業了。」青年鄉賢張俊說。2018年張俊放棄北京多年茶葉生意,回鄉帶頭成立特色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發展靈芝種植項目;養羊大戶鄧德富引進福建德富生態基地項目,投資4000餘萬元引進荷蘭最先進的全自動生態養豬生產線,年可出欄生豬、種豬1.5萬頭;2019年,在外鄉賢張文也回村辦起了家庭農場,流轉20多畝土地,搞起土雞、土鴨、魚蝦立體生態養殖,現每月銷往福州、廈門等大城市的土雞蛋、土雞鴨就有3萬多元。今年又向村裡流轉200畝土地,規劃建荷花池,致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產業興才能百業興。「發展也要立足村情,走特色化產業的路子。」楊臣對此深有感觸。他組織牽頭成立村集體合作社,與靈芝龍頭企業仙芝樓集團合作,開展「鹿角」靈芝種植產業項目,採用「黨建引領+合作社運營+貧困戶入股+公司包銷」模式,2019年靈芝項目為村集體增收9萬餘元,貧困戶分紅2萬餘元,全村5戶建檔立卡戶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

「楊書記可以說是我們貧困戶架起了脫貧路的『高架橋』,拓寬了致富路。」貧困戶潘忠興高興地說,他2019年的收入除了靈芝項目的中央產業扶貧資金和入股分紅5500元外,還有靈芝基地務工和充當村裡的保潔員的工資。

「靈芝特色種植、光伏項目、村集體土地流轉等幾大塊加起來,今年的村財收入會突破15萬元以上。」楊臣高興地算了算,對今後的發展是充滿信心。(吳勇君 劉贇 孟德香)

相關焦點

  • 大方縣鼎新鄉種植戶楊臣:另闢蹊徑溶洞裡種鮮菇
    這是大方縣鼎新鄉返鄉創業人員楊臣種植食用菌的又一基地。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臣和他的合伙人汪平走到長豐村的溶洞裡,頓時感覺清風拂面,好不涼爽,一個念頭突地冒了出來,何不把溶洞也打造為食用菌生長的基地。通過測量,這個溶洞總面積3000平方米左右,冬暖夏涼,夏季平均氣溫13—20攝氏度,溼度達到百分之八十,非常適宜平菇、姬菇等的生長。今年5月,楊臣就把溶洞打造成為了食用菌的種植基地,目前20萬棒菌棒已經開始投產,一個季度的純收入接近100萬的。
  • 90後返鄉大學生楊臣:在苦味藥材中尋找甜蜜生活
    對於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楊臣來說,巖黃連雖然味苦,但這苦味卻比蜜還甜。因為以往種植食用菌需要丟棄的有機菌肥,這次楊臣可以用來種植中藥材,發展藥材產業,產量可觀。結合當地喀斯特地貌、土壤、氣候環境和巖黃連生長習性,經過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和培育後,今年年初,楊臣決定發展巖黃連種植,想要把苦味十足的中藥材變成致富的「金錢草」。
  • 【脫貧攻堅】脫貧路上的喜德人·王麗
    【脫貧攻堅】脫貧路上的喜德人·王麗 2020-09-30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的喜德人
    科教頻道《人物·故事》欄目精心策劃、重點打造的系列片《脫貧路上的喜德人》選取了四位奮戰在當地脫貧攻堅一線的代表。 他們有的是「文化扶貧」的當地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有的是駐村第一書記,有的是「扶貧先扶智」的村幼教點輔導員,有的是探索「城鎮扶貧」的企業工會主席。
  • 十年一夢,在脫貧路上感受宜萬鐵路的擔當與堅守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實際矛盾,既積極打響「全面決勝小康」總決戰,更堅決面向「脫貧攻堅」亮劍開刀,有效帶動了各行各業參與扶貧的熱情。在這場舉國扶貧、全民戰貧的浩大行動中,鐵路部門始終蓄勁發力,發揮行業優勢,調劑運力保障,展現了亮麗的「老鐵擔當」,交付了過硬的「扶貧答卷」,這份堅挺的行動著實可欽可贊。成績是汗水的結晶,更是努力的縮影。
  • 黨員齊「亮劍」 戰「疫」爭先鋒|楊臣:醫者仁心,做守護群眾安全的...
    他,是桓臺縣田莊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曾獲全國鄉鎮衛生院優秀院長、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的楊臣。疫情就是命令,奮戰防控一線「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此時我不去第一線,誰去第一線?」
  • ...路上我一直都在丨冊亨縣弼佑鎮秧兵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羅元奎
    在秧兵村六組走訪2016年7月,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鎮領導將我叫到辦公室,閒談中透露著委以重任的想法。秧兵村,沒有第一書記,縣級幫扶單位人數有限,鎮級將再增派幫扶人數組成工作組,而我也將是工作組組長,我懷著只幫忙不添亂的心態答應了。  因為秧兵村是非貧困村,2016年至2018年,我們都按照常規思路開展工作,日常走訪,農戶的動態監控,項目的共商申報、建設等等按部就班。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的路上我一直都在丨冊亨縣弼佑鎮秧兵村...
    在秧兵村六組走訪2016年7月,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鎮領導將我叫到辦公室,閒談中透露著委以重任的想法。秧兵村,沒有第一書記,縣級幫扶單位人數有限,鎮級將再增派幫扶人數組成工作組,而我也將是工作組組長,我懷著只幫忙不添亂的心態答應了。  因為秧兵村是非貧困村,2016年至2018年,我們都按照常規思路開展工作,日常走訪,農戶的動態監控,項目的共商申報、建設等等按部就班。
  • 脫貧攻堅路上的人們——追夢人
    身殘志堅仍昂揚向前身患重病仍不屈命運遭遇重創仍追逐夢想自強不息的生命火光在脫貧攻堅戰場上
  • 脫貧路上最美笑臉③丨鼎城劉光平:坎坷路上不言棄 脫貧路上果飄香
    編者按:漫漫扶貧路,濃濃民生情,脫貧攻堅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扶貧路上最美風景就是脫貧群眾的一張張笑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進一步豐富和展示常德脫貧攻堅的奮鬥成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立自強、不甘貧困、脫貧致富的意識,展現貧困群眾積極向上、脫貧光榮的精神風貌,紅網常德站從11月份開始,將推出「脫貧路上最美笑臉」系列報導,用貧困群眾發自內心的笑容、文字、視頻講述他們的故事。劉光平種的柚子今年已經大獲豐收,他說「我的柚子又大又好」。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2020-12-09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州四環高架橋開通,趕緊收藏這份「使用說明書」!
    高架橋上的路牌為綠底白字 快速路上交通指示牌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指示標誌、路口預告、警告標誌、注意事項、禁止標誌等等高架橋上的指路標誌為綠底白字,跟高速公路的路標顏色一樣。而城市普通道路路標為藍底白字。如果你分不清岔路口到底是高架方向還是路面方向,不妨通過路牌顏色來區分。
  • 脫貧路上「種」下希望
    農村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打贏這場攻堅戰,離不開農村肥沃的土壤。自戰役打響以來,我市各縣區紛紛出臺特色種植業精準脫貧扶持政策,提高了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農業發展需要龍頭帶動。
  • 陳星:脫貧攻堅路上的「智多星」
    期間,他積極投身扶貧工作,克服環境惡劣、居住條件差、語言不通、交通條件落後等困難,快速轉變角色、紮根基層、歷練擔當,把激情和汗水灑在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主動請纓上一線到達涼山州布拖縣以後,作為警察的陳星被賦予了一個新的身份:「基只鄉脫貧攻堅專職副書記」。
  • 華夏航空九年如一日 堅守愛心助學 脫貧路上不孤獨
    例如,華夏航空九年如一日,堅守愛心助學,把脫貧攻堅的「活水」澆在扶貧的「根」上,不僅在經濟上對貧困兒童進行資助,更多在精神上予以鼓勵,送去殷殷期望,走出了一條愛心公益教育扶貧的情懷之路。開通天路、心手相牽2010年,地處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武陵山區腹地的黔江武陵山機場竣工通航。
  • 無錫高架橋坍塌 已有兩家公司發公告澄清責任
    原標題:無錫高架橋垮塌,蘇交科等澄清事故橋梁與其無關10月10日晚,312國道上海方向錫港路上跨橋路段出現橋面垮塌,現場有多輛轎車被壓。該消息迅速引發全民關注。有媒體報導稱,事故橋梁設計單位為上市公司蘇交科。
  • 小村莊靠大棚「架起」脫貧路 盤活土地拓增收
    2016年,天興村依靠大棚「架起」脫貧路,進程則切實體現在一個個數字上。5萬、7萬、8萬……村集體收入年年遞增,2019年已躍升至十幾萬,貧困戶由最初的37戶降至現在的13戶,摘下「窮帽子」,念起致富經。
  • 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2)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3日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在位於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的聯合社蔬菜大棚,馮婭紅在查看蔬菜的長勢(10月29日攝)。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33歲的馮婭紅,就是其中之一。馮婭紅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袁河村人。早年,她從擺地攤賣菜開始白手起家,從不敢大聲說話的害羞姑娘歷練成帶領留守婦女種菜的「專業戶」。
  • 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11)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3日脫貧路上「她」力量:「菜媽媽」馮婭紅在西吉縣紅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馮婭紅(右)向工人交待大棚工作(10月30日攝)。脫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今年33歲的馮婭紅,就是其中之一。馮婭紅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袁河村人。早年,她從擺地攤賣菜開始白手起家,從不敢大聲說話的害羞姑娘歷練成帶領留守婦女種菜的「專業戶」。
  • 甘州區脫貧攻堅·民族團結情微電影《幸福路上》正式上映
    甘州融媒訊 近日,由中共甘州區委統戰部、張掖市揚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榮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張掖市甘州區「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共築民族團結情」主題微電影《幸福路上》正式上映!微電影《幸福路上》是以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黨建工作、蒙古族長調、蒙古族婚禮、直播帶貨、平山湖旅遊景區宣傳為核心元素。微電影取材於甘州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牧業鄉——平山湖蒙古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