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熟悉的曲調歌詞、邋邋遢遢恣意瀟灑自由自在的濟公形象已然撲面襲來。
1985年,張戈導演的嘔心力作《濟公活佛》風靡一時,在那個娛樂化相對淡薄的年代,濟公的熱度可比擬《西遊記》、《紅樓夢》等經典名著的翻拍,可謂是萬人空巷人盡皆知。
再後來改編、致敬無數,陳浩民、麥嘉都曾飾演過這個角色,但是最為經典的至今無人超越的版本還是屬著名表演藝術家遊本昌老師的經典演繹。活靈活現的深入人心,將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的人物形象牢牢刻印在我們觀者的心中。
八十五歲的遊本昌老先生在B站突然的爆紅,想必大家都有耳聞,開篇的「娃娃們好啊」親切又溫馨。八十歲那年,先生賣掉房子,傾家蕩產為話劇藝術,遭家人質疑、受眾人非議也在所不辭。五十二歲那年,拍完濟公,正是他一炮而紅,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卻突然息影,銷聲匿跡。
接下來小編將詳細地梳理一番遊本昌老師傳奇的藝術人生。
1、遊本昌老師在成名前的生活是充滿著磨難風雨漂泊
他是江蘇泰州人,1933年出生於海陵區,幼年時期,算命的說他要在佛門的照拂下才能得以健康成長,於是他六歲時候就被父母送去了上海法藏寺。
1956年他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話劇院,他在話劇院裡跑了整整兩年的龍套,只能打雜做下手,演著無足輕重的角色,但他從不輕視面具下的每一個小人物,他永遠是帶著熱愛認真揣摩著每一次表演。再後面遭遇到了十年文革的動蕩,就這樣無奈錯過了一個演員的黃金時期。終於,在他五十二歲那年,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主角——濟公。
2、演藝事業的最關鍵時期突然消失在了大眾視野
「生病了?」「去世了?」「移民了?」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的猜測謠言從沒有停息過。而事情的真相卻是先生一直在醫院陪伴照料妻子。
遊本昌先生的妻子在那期間被診斷出了身患癌症,生命已是岌岌可危,所以遊本昌先生辭掉了大部分的工作。
事業或是大眾給予的浮華於他而言都是短暫的過眼雲煙。他只一心陪在妻子身邊,陪伴著妻子戰勝病魔。好在最後是平安無事。
3、晚年的遊本昌老師依舊是滿腔熱情與才華橫溢
他說「要熱愛自己心中的藝術,為它可以付出生命,但是絕不可以愛藝術中的我。」他總是不斷嘗試、不斷挑戰自我。從來不會將自己禁錮在一個角色、一份榮譽裡。
在採訪或是錄製節目時,基本上都不會提及濟公帶給他的光環,只是簡單一句話帶過「我是濟公的扮演者。」
專注對戲曲的評價,不計較金錢名利和得失,總是慎重選擇劇本,而不會屈服於一些粗製濫造。他重拾中國少有的啞劇藝術,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八十歲高齡,仍會為了一個角色切身實地去體味,《弘一法師》拍攝時期,他住在寺廟裡,與大家同吃同住同行的體驗人物角色。
老先生說「死在舞臺上,是一個演員的幸福。」
我想,他就是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像濟公一樣會發光的存在,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文/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