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部電影《精武門》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扮演者李小龍憑藉著他矯健的身姿,迅捷的出手方式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從此一個叫陳真的人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然而霍元甲確實有個弟子叫陳真,但是真實的他卻並寂寂無名,熒幕上有關他的一切,實際上是幾個人雜糅而成。
著名作家倪匡曾經提到過,陳真是他虛構出來的人物,他的名字來源於霍元甲的訃告,而那塊「東亞病夫」的匾同樣是他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虛構出來的。陳真的身世、性格、武功等都有現實來源,劉振聲便是陳真身世背景的原型人物。
劉振聲出生於 1883年,年幼的他接二連三地面臨家人的離開,而這時候他恰好認識了一個姓劉的老闆,將他認為義父,通過義父的介紹,他認識了霍元甲,並且得到了霍元甲的真傳,尤其是只傳給霍家人的「霍家拳」。
在霍元甲的帶領下,他很快成為了當時赫赫有名的人物。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舉辦了體操會,日本人對霍元甲非常不服氣,帶著十幾個人來打擂。比賽最開始派出的便是劉振聲,這時的劉振聲穩如泰山,日本人採用了各種方式都沒有將他打敗。
也因為劉振聲過於出色,連續打敗了日本五個人,他們住在賽後的招待會引薦了一名日本醫生,霍元甲生性坦蕩胸懷廣闊,根本沒有考慮日本人會對付他的可能性。在醫院住了很久的他終於回到了家,這時他才知道自己已經病入膏肓,而他平時吃的藥竟然是一種慢性毒品。
霍元甲離世之後,劉振聲帶著他的靈柩回故鄉,卻並不同電視劇電影中那樣為師父報仇。那劉振聲的後半生又是如何的呢?
這時候的劉振聲已經到了東北,由於武藝高超,他被杜惠林賞識,放在身邊當保鏢。而誰知道杜惠林驕奢淫逸,與他的行事風格大有偏差,便收拾包袱離開了。杜惠林不想放走這個人才,想通過送他商號的方式挽留他,劉振聲仍然拒絕了。
這時的他在奉天開了一家武術館,這一消息被張作霖知曉了,便又將他聘請為張學良等人的武術老師,由此,張學良和劉振聲的關係非常好。然而,兩人關係雖然好,但是政見不合,劉振聲不滿張學良對日本的態度,便悄然離開,坐上了火車去投奔自己的義父。
精武門的人也希望劉振聲回去,但是劉振聲並沒有同意。一段時間後,他創立了自己的武派,收了很多弟子,但是並沒有打著霍元甲的名氣,他甚至還低調地給自己改了劉義順的名字,就是防止被人認出來。1960年,劉振聲逝世,年老的他手上並沒有多少銀錢,人們在他保管的物品中也只發現了寶刀、佛珠和張作霖的請帖。
早年孤寡,中年成名,晚年低調,這是劉振聲一生的寫照,而他的坎坷人生也讓人感慨不已。儘管劉振聲並沒有像電影電視中演的那樣為師傅報仇,但是他也將霍元甲的功夫傳給其他人了。事實上,他如亂世中的浮萍,靠一人之力為師傅報仇實在是不現實,至於他為何不回精武門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