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理財,很多人都不陌生,有些人通過理財早已實現了人生財務自由,那些看不起理財前期低收益的人,每天都在為了那兩餐奔波勞碌,當你在逛街剁手的時候,別人在做定投理財研究,做理財投資者的人,40歲就能優雅退休了,而你還有可能在為找工作而發愁。
理財大咖都說過,賺錢少不是你窮的根源,窮人之所以窮,那是窮人一直沒有理財的思維,總是看不起剛開始的那一毛三分錢的收益,或者總是說,我沒錢可理,而真正的事實上並不是要等有了錢才能理財,而是理財了你才會有錢。
我給你算一筆帳,你就知道理財的威力了,假設你現在是剛畢業25歲的年輕人,剛出來工資可能都不高也不穩定,可以每個月定投2000,每年收益按10%計算,堅持定投,等你到了35歲時,就會有41萬,45歲就有153萬,55歲就是455萬了,聚少成塔,這是一個理財人不可不知的「複利」概念。
根據A股的歷史數據顯示,成立至今漲幅去到3300%,也就是說,只要挑一個基金公司規模信譽比較好的基金公司,選一個指數基金堅持定投就行,從長遠來看,每年賺10%都是少的了。
從數據顯示每人一生可能遇到8次大牛市,但有90%的人沒有賺到錢,主要是這些人沒足夠的理財知識與思維,當真正的機會來臨時也會失之交臂,而賺了大錢的人,都是提前學習了大量理財投資知識和規劃投資計劃。
而理財也並不是隨手翻幾頁金融文章,或者買幾個垃圾股就能說自己是理財達人,真正理財是需要通過系統性地學習,也需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素質。
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中,作者就提到過,理財思維最大的不同就是各人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
有些人擔心投資基金會虧本無法接受本金損失,都將錢存到銀行,安全又有收益,實際上看上去安全的東西才是最危險的,扣掉通貨膨脹,你連老本都要虧給銀行。
而有些人只是個跟風黨,看到別人說這個股票好或者基金很賺錢,他就去買,結果虧得毛都不剩也大有人在。
而在富爸爸一書裡,富人只會做有規劃的投資,不賺認知以外的錢,無法駕馭的高風險投資他們不會去送死,他們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投資知識與能力,理財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能力,就像不會遊水就不要下水,不會開車就不要上路。
而富爸爸,窮爸爸,就是讓你認識什麼是理財思維,富爸爸教你如何投資賺錢,窮爸爸教你如何做人,這本暢銷全球的投資神書,90%的投資達人都看過,為什麼他們都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還不是因他們都愛看理財書豐富自己的投資知識,如果你是個投資小白,那麼現在就跟隨你的富爸爸學不工作也能賺錢的思維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