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觀影丨英格瑪·伯格曼《呼喊與細語》

2021-02-21 太平裡TAIPINGKING


艾格尼絲(哈裡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飾)、瑪麗亞(麗芙·烏曼 Liv Ullmann飾)和卡琳(英格裡德·圖林 Ingrid Thulin飾)雖然是三姊妹,各人內心卻有著積重難返的隔膜和疏離。艾格尼絲身患絕症,生命將近,守護在她身邊的是女僕安娜。艾格尼絲沒有得到過母親完整的愛,死前妄想讓關係緊張的姐妹變得珍愛彼此,卻一再事與願違。 

瑪麗亞是最得母親寵愛的孩子,因此遭到姐妹的嫉妒。她的感情生活處理的一塌糊塗,在丈夫和情人之間徘徊周旋。她對愛越是擁有,就越是貪婪。 

卡琳的生活更是充滿壓抑。和丈夫的關係陷入僵局,令她沉淪於自虐。 

和好的願望太過遙遠,她們想擺脫生活的陰影,重新拉近彼此的心,卻發現隔膜似乎不可打破。

《呼喊與細語》預告片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的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英格瑪·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烏普薩拉,是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餘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是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現代電影「教父」,「作者電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當地時間2007年7月30日(周一)在他的最後定居地法羅去世,享年89歲。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讀書期間,經常參加戲劇小組或戲劇團體的活動。1944年離校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劇院任專職導演。1944年他寫出了第一個電影劇本《苦悶》(HETS FRENZY),1945年執導了第一部影片Crisis《危機》。此後又接連執導了Skepp till India land (《開往印度的船》,1947)、Fingelse (《監獄》,又名《魔鬼的寵兒》,1949)、Tirst (《渴望》,1949)等片,《不良少女莫妮卡》則使他聞名全球。

<英格瑪·伯格曼的夢境世界>

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創作過50多部作品,其中《處女泉》、《杯中黑影》、《呼喊與細語》和《芬妮與亞歷山大》於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後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術師》、《處女泉》和《杯中黑影》則讓他在柏林、坎城和威尼斯等歐洲三大電影節各有斬獲。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的奇異構思對當代很多導演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國「新浪潮」導演呂克·戈達爾和美國黑色幽默大師伍迪·艾倫。伍迪·艾倫在祝賀伯格曼70歲壽辰時這樣說,「自從電影被發明出來之後,英格瑪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

19:20-20:50 《Viskningar och rop》觀影(含觀影1次、前行美術館觀展1次、導覽1次、時光之塵飲品1份)太平裡文創社區,是湖南前行商業管理公司旗下的文創地產品牌,致力於在地人文傳統及歷史地理等多維度的整合,將該區域所沉澱的人文藝術及生活文化進行再創造,是湖南首個融合「 藝術·人文·生態」 理念打造的集文化、創意類辦公空間和休閒商業配套於一體的文化創意社區。前行美術館是一個服務於公眾,獨立的公益性藝術機構。以展覽、收藏、教育、交流、服務為主要職能,致力於發掘和培養具有獨立藝術思考與突破性實踐的青年藝術家,鼓舞與啟蒙大眾對藝術的認知。系統的梳理地域當代藝術生態系統,激活本土藝術生態並加強國際間的文化互動與學術交流。ColdMe 是一個小眾藝術電影分享平臺,旨「以電影為中心,將生活放大」,為深度電影愛好者提供一個高品質的觀影交流平臺。該平臺已在全國多個城市定期舉辦線下藝術電影交流活動,每次將精選小眾、優質、高品味的影片進行放映。ColdMe 也將不定期邀請獨立電影人進行推介交流,為更多的優秀小眾藝術電影建立廣闊的平臺。
傳遞生活美學、孕育人文精神、是城市裡包容而溫暖的精神棲息地。時光之塵是對過往物件和經驗進行整理和再造的美學空間,是為當下日常生活提供更優質產品的生活提案者,是對未來人們精神生活探索更多豐富可能的先行實踐者。

當前展覽

         嶽麓山 ——譚小平個展策展人|Curator 李蒲星 Li Puxing學術主持|Academic Director 段江華 Duan Jianghua聯合策展|Co-Curator 張丹丹 Zhang Dandan展覽執行|Execution 彭超 / 鄧夢春 / 李書陽 / 王雅文 / 彭瀚波 / 吳聰勇 / 劉林 / 肖旺 / 馬晴茜展期|Duration 2019.11.10 – 2019.11.26地點|Venue 前行美術館 Advance Art Museum地址|Address 長沙市天心區太平老街167號太平裡文創社區一樓

編輯:麥子

如果你有文化(gāo dà shàng)創意(hǎo wán)類的沙龍或者想法,可以聯繫我們(131-1741-1147鄧)。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沙龍活動來太平裡文化創意社區舉行,太平裡將提供場地、茶水等配套!

相關焦點

  • 行影院|詩意電影放映會第三期——英格瑪·伯格曼《呼喊與細語》
    9月25日,周五晚上19:30-22:00 我們將放映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呼喊與細語》,屆時將會邀請到範美忠老師與郭文杰老師到現場與大家就影片展開討論,歡迎大家一起來觀影!《呼喊與細語》是由瑞典著名導演、編劇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提名了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原創劇本獎。
  • 《呼喊與細語》,一場伯格曼的人性殘殺
    這個觀點,是我從瑞典國寶級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自傳裡看到的。這位早已名留影史的文藝片大導演,就曾經狠狠諷刺過瘋狂外露自己感情的表現形式,實在愚蠢。提起伯格曼,大多資深的文藝片愛好者,對他幾乎是頂禮膜拜的。這位被頂到電影聖父級別的導演,一生佳作無數,迷戀他,想要追隨他的仰慕者眾多。
  • 伯格曼《呼喊與細語》
    一、影片簡介拍攝於1971年的《呼喊與細語》是伯格曼中後期的作品。
  • 伯格曼︱神不在場的呼喊、細語與沉默
    神不在場的呼喊、細語與沉默——英格瑪·伯格曼《呼喊與細語》影評
  • 英格瑪·伯格曼:藝術電影的巔峰大師
    英格瑪·伯格曼英格瑪·伯格曼作為藝術家,在戲劇、電影甚至文學領域都取得了很高造詣,他在1975年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他排演過斯特林堡、易卜生和莎士比亞的戲,而他的那些電影更是為他贏得了世界性聲譽,《處女泉》《猶在鏡中》《呼喊與細語》和《芬妮與亞歷山大》這四部電影,先後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 薦影 | 《呼喊與細語》——藏在紅房子裡的「秘密」
    編者按:《呼喊與細語》是瑞典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1972
  • 《呼喊與細語》
    同時另一部北歐電影也浮現在我腦海,那就是《呼喊與細語》,電影講述的同樣是幾個姐妹之間的故事,但是其情感遠沒有那麼溫暖動人。但是因為伯格曼「對於電影素材無與倫比的控制力,表演的極致,色彩構圖的強烈效果,使得電影成為伯格曼這個時期最為耀眼、最為神秘的作品」。以至於弗朗索瓦·特呂弗更稱其為「戰後電影史上少見的傑作。」
  • 瑞典影壇豐碑:英格瑪·伯格曼是電影大師、哲人還是天才?
    英格瑪·伯格曼與義大利導演費裡尼、蘇聯導演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被譽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聖三位一體」。2007年,享年89歲高齡的英格瑪·伯格曼長眠於法羅島。至此,「聖三位一體」全部隕落。英格瑪·伯格曼是瑞典影壇豐碑式人物,他那些黑暗和沉重的電影直逼偉大的戲劇和文學巨匠們-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亞、易卜生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 《呼喊與細語》:一部幾乎無聲的電影,卻能在靜默中聽到呼喊
    《呼喊與細語》作為英格瑪•伯格曼導演的一部彩色作品,故事情節很簡單。三姐妹中的艾格尼絲身患重病,不久將離世,於是大姐卡琳和小妹妹瑪利亞趕回來照顧她。但一部不到一小時三十分鐘的電影,卻把人物撕裂後細膩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紅色的椅子,紅色的地毯,紅色的牆壁,這是《呼喊與細語》裡的紅房子。
  • 《秋日奏鳴曲》英格瑪·伯格曼 | 鹿地放映 周六下午
    英格瑪·伯格曼和麗芙·烏曼1.
  • 《MAMA》榮獲哥德堡電影節英格瑪·伯格曼獎!
    歐洲時間2021年2月7日晚上八點,第四十四屆哥德堡電影節英格瑪·伯格曼競賽單元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名單,中國導演李冬梅憑藉其處女作《媽媽和七天的時間》(Mama) 榮獲英格瑪·伯格曼獎,她也成為了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導演。
  • 《呼喊與細語》,人際隔閡呼喚愛的救贖,女性奉獻解讀寶貴親情
    在71年的秋天,伯格曼開始拍攝《呼喊與細語》。從質疑宗教到探索家庭生活,伯格曼沉迷於自我形象的氛圍。他寫了「我一次又一次把這些畫面從我腦海中驅除,拒絕用它來拍電影。但這些畫面一直趕不走,我勉強認同了它:三個女人正在等待另一個女人死亡,她們輪流照顧她」關於電影中四個女人的初衷。
  • 一個多疑的、典型的「伯格曼式」天才
    《呼喊與細語》 1972「電影如果不是一種記錄,就是一種夢幻。」伯格曼患有失眠症,無論床頭有沒有安眠藥,總是每天凌晨4點半準時醒來。短暫的四小時睡眠裡做過的每個夢,他都記得清楚。拍攝《呼喊與細語》前,一個紅色的房間和四個白衣女人的畫面浮現在他腦海裡長達一年之久。不過,最常見的還是他做了和自己職業相關的夢,夢見自己在攝影棚裡準備拍一場戲。影評人彼得·考伊說,「沒有一個導演比伯格曼更清楚夢境,或者比他更會闡述和利用夢境。」伯格曼60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創造的夢境記錄在黃格子筆記本上,然後躲到攝像機背後,讓演員根據劇本自由發揮,不作指導。
  • 行影院|詩意電影放映會第三期——英格瑪·伯格曼《秋日奏鳴曲》
    9月18日,周五晚上19:30-22:00 我們將放映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秋日奏鳴曲》,屆時將會邀請到範美忠老師與郭文杰老師到現場與大家就影片展開討論,歡迎大家一起來觀影!《秋日奏鳴曲》是由瑞典著名導演、編劇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提名了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原創劇本獎。
  • 跨媒體藝術節演出信息丨呼喊與細語
    演化論-2019跨媒體藝術節媒介展演系板塊《呼喊與細語
  • 對婚姻家庭的無情解剖,這很伯格曼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作品與瑞典大師級導演英格瑪·伯格曼代表作之一《婚姻生活》有關,是這部電影的法國明星版同名話劇,將在6月12日至13日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快往下看看吧。△年輕的伯格曼「童年經驗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句話雖出自法國電影新浪潮旗手人物特呂弗之口,但它的最佳代言人,卻是特呂弗、伍迪·艾倫、李安等眾多電影名導的偶像——英格瑪·伯格曼。
  • 至美至簡 | 10.2 | 英格瑪.伯格曼導演 | 《假面》| 1966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英格瑪·伯格曼大量運用跳接等剪輯技巧,讓影片有了一種毫不妥協又不加掩飾的現代感。該片稱得上是一項真正的人類學研究,它探索了社會、家庭和性因素被壓抑等一系列問題。儘管影片看上去有些抽象,環境也顯得封閉,伯格曼卻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主體中心」的視角,而是通過對電視機和收音機的運用,大膽地將外部世界的影像與聲音穿插剪輯進來,與封閉空間。
  • 經濟觀察報: 「天才之聲」:有關伯格曼的一切
    [讀寫人(duxieren.com)文摘]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報]思鬱/文一羅傑·伊伯特寫過一個英格瑪·伯格曼的段子:1976年,伯格曼被控逃稅造假,在排練《死亡之舞》的時候被抓。這件案子轟動全國,讓伯格曼心力交瘁,一度精神崩潰,差點自殺。
  • 英格瑪·伯格曼: 一個永遠都在用鏡頭追問生命謎題的電影大師
    這就是日後閃耀於世界影壇,用攝影機窺探人類靈魂,編導出無數部大師傑作,幾乎把世界各大主要電影節的大獎都拿了個遍的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在超過60年的職業生涯中,伯格曼導演過62部電影,且大多都是自己編劇。這些作品以精簡、沉鬱的風格,探討生命與死亡、靈魂與肉體、存在與虛無等重要命題,將電影納入哲學的範疇,為世界電影乃至人類文明貢獻了燦爛的篇章。
  • 伯格曼百年誕辰:8.5+分影片22部,李安也認他為父
    文 | Louis Hothothot 資料圖片 伯格曼基金會 編輯 | 胡雯雯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2007年7月30日)瑞典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