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外甥多仿舅?——過年回家系列之七

2021-12-12 北師趙勇

1990年的那個春節我肯定是在老家度過的。過年前幾天,小外甥來到這個世界,妹妹讓我起名字。我想了想,說,姓韓,又生在寒冬臘月,就叫韓冬吧。從此,外甥就被家人喚作冬冬,一直叫到現在。

妹妹與兩個孩子(1990年代中前期)

但我常年在外,與外甥見面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腦子裡總保留著他八、九歲時的模樣,不知何故。但去年過年見面卻讓我吃驚不小,他站在我面前,活脫脫已躥成一個大小夥子了,我記憶中的影像頓時碎了一地。只是去年陰差陽錯,我們似乎沒說上幾句話。或者也可能是,一見到他,那種淡淡的失望就重新瀰漫開來,我已提不起說話的興致了。

正月初四,大弟弟已舉家返城,小弟弟也即將回煤礦上班。小弟弟說,把外甥叫過來喝喝酒吧。一通電話之後,外甥風風火火地跑來了。過年期間他仍在上班,而這天傍晚下班之後,他有了兩天的休息時間。

外甥在礦務局一家超市幹活的事情我早已聽說,於是我問:「還是給人家上貨?」

弟弟搶過了話頭:「冬冬現在可厲害了,當上了主管。」

「那也沒你掙得多。」外甥馬上與他打起了嘴官司。

「你跟我比幹什麼?我是下井的。」

「能掙多少?」看他們一見面就爭得起勁,我直接向外甥發問了。

「一個月給三千塊。年底還可以,評了個先進主管,多給了三千二的獎金。」外甥毫無保留地說出了他的工資,又興致勃勃地講起評上先進主管的故事。看來那點獎金給他帶來了意外之喜,讓他這個年過得像模像樣了。

我想起我與外甥的第一次通信似乎也是從錢和掙錢說起的。

那是2006年年底,一封有點神秘的來信飄然而至。看郵戳,此信來自晉城老家,但信封落款只有「from:(內詳)」的字樣。打開瞧,信眉處先是一句提示語:「信紙比較特別,湊合著看吧。」而正文第一句話則是:「舅:展信巧克力,工作無壓力。」這種開頭方式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外甥的頑皮躍然紙上。我大喜,接著往下讀,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

「來,喝酒,喝酒。」弟弟已把老白汾打開,那是他特意到供銷社買來的酒。

那三頁信紙確實特別。信紙的正反面是一些NBA球星突破、投籃的彩照,保羅·皮爾斯,克裡斯·韋伯……。頁底印著「考考你:1994年,創造『黑八奇蹟』的球隊是?(答案在本冊內找)」之類的文字。但它們的一側或一面則有些空白,甚至像信紙那樣劃出了一條條虛線。外甥就在這些冊頁的一面、一側或犄角旮旯裡頑強地擠進文字,好似NBA球員的見縫插針,一封花花綠綠的書信就這樣誕生了。

「不錯呀,俺家冬冬都可以跟我碰酒喝了。高中畢業後尋上了這個活兒,幹得也是兢兢業業的。」父親在一旁評點著。

「高中畢業後就去了超市?」我問。

「先是去城裡的一家企業幹了一個月,」外甥開始滔滔不絕了:「可能是那個老闆有潔癖?天天讓我掃地,有一天掃了五遍,還讓我掃,我一扔掃把不幹了。那個老闆是個石結蛋啊,有一回來了個外國人談生意,人家How much開頭,問那個東西多少錢,連我這種英語只考30分的都聽出來了,老闆聽不懂,說快去找翻譯。臨走時老外說拜拜,老闆點頭哈腰像個日本人一樣說三克油。三克油,真石結啊,笑死我了。」

外甥已經可以用他高中學的那點本事嘲笑老闆了,但他當年那封來信,卻滿篇都是退學的念頭,原因是他父親掙錢不容易也掙不來多少錢。他說,高中入學時,「如果不是您寄的錢,恐怕您外甥就與高中無緣了」。他還說:「舅,說實話,有時我真有種不想上學的感覺,想走出校園,到社會上闖蕩,為家裡減輕一些負擔。可我又知道,當今社會,沒有一點知識,是混不下去的。所以,我的心裡一直很矛盾。」

唧唧唧唧,外甥的手機響起來了。「你的QQ一直在線?」我問。

「主要是用它說業務。我去把它關掉,太心煩。」

「不是光說業務吧,還要用它談戀愛,對吧冬冬?」弟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村裡像我這麼大的年青人都開始娶媳婦成家了。有一回,俺爸爸喝高了後跟我說,冬冬咱也結婚吧?」

「你是不是正談著一個?」我問。

「是啊,談了兩年了,人家還在猶豫,一會兒說:冬冬你買車吧?我心想,有房有車了我還要你?」

外甥很輕鬆地談論著他處的這個對象,好像是在談論著別人的事情。父親說,人家還是嫌家境不好吧。去年冬冬修起了院牆,也拾掇了房子,但沒錢裝修了。

因為談到了錢和掙錢,又因為輟學的念頭時刻在外甥心中徘徊,那封來信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我回信道:「舅舅覺得,家裡的一些事情,錢的事情,你現在不必老是去考慮,因為再考慮也是沒用處的,畢竟你現在是花錢而不是掙錢。掙錢的事情交給大人考慮,而你則要一門心思用在學習上。」其實,當外甥升至晉城二中時,我就跟父親說過,冬冬上學的花費我包了。說出這句話時,那不光是指他讀高中的開銷,還包括他念大學的費用。我暗暗期待著外甥將來能考上一所大學。

「人家還跟我說:冬冬你戒菸吧?你又不跟我,讓我戒什麼煙?這個人可真有意思,像小孩一樣,一會兒一個主意。」

「你抽哪種牌子的煙?一天抽多少?」我問

「十塊錢的『紫雲』,或者是七塊五的紅塔山。主要是每天給別人散煙散得比較多。」

外甥抽菸的事情可能我知道得最早,因為那封來信突然插進了這麼兩句:「舅,告訴你個秘密,我會抽菸了,不過不經常抽的,一星期頂多抽兩三支(可不能告訴我爸媽啊,我也是煩的時候學會的)。」這個秘密讓我吃驚,於是我說:「抽菸一事我不告訴你爸爸媽媽,但我得跟你說,我是堅決反對的!我現在就深受抽菸之苦,但想不抽卻已變得非常困難。要記住,有些事情堅決不能做,因為它會給你帶來終生的後悔。這件事情我不再跟你講大道理了,我建議你從現在起,絕不再去抽菸。你能答應我嗎?」

外甥當然沒有答應我。而我現在過年時也要預留出幾包好煙,送給外甥了。

「冬冬,喝……喝酒。」弟弟在喝這場酒之前已喝過一場,他的舌頭已不太好使了:「你以後的事情……可不能讓你媽給你操心了。」

「不讓俺媽操心。俺爸爸我也不敢指望他。」

「你爸爸——我就理解不了他,太深奧。你大舅舅也理解不了他。」

「不是深奧,以前是胡幹,瞎幹。」

外甥這麼評價他父親我並不感到吃驚,也許上學期間那次不大不小的事件已給他留下了永遠的創傷?

外甥來信整整一年之後,我又收到來自妹妹的一封信件。簡單的寒暄之後,妹妹說倆孩子上學都在花錢,就想著買輛二手的「上海50」農用車,讓她丈夫給人犁地掙錢,開春後就能用上。但買車需要一萬多塊錢,她想請我幫個忙。信的末尾,她特意加了一句:「不管怎樣,這件事暫時不要跟爸說,免得他擔心。」

妹妹自從偏癱之後,右手就無法寫字了。這封來信一定是她口述而由上初中的外甥女寫下的。我剛收到來信,妹妹與妹夫也打來電話,心急火燎地問錢是否寄出。看來他們是急於想把那輛車買下。其實即便沒有電話,這筆錢我也是要寄的,我猶豫的是究竟寄到哪裡。因為自從供外甥上開學後,錢我一直是寄給父親的。父親說,千萬不要寄到黃頭村,那個人敢瞎花錢,他可不管孩子們是不是上學。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父親對他這個女婿早已失去了信任。

不得已,我還是與父親商量起寄錢的事情來了。父親說,一萬塊錢不是個小數字,我去問問他們究竟是否買車。打探回來,父親說車確實想買,但還沒有看好。他建議我先別寄錢,即使寄,也不能寄到黃頭,因為那人拆東牆補西牆,欠了別人一屁股債,匯錢進村,等於廣而告之,要帳的就要找上門來了。母親則在電話裡唉聲嘆氣,說,霞生病後,腦子也不好使了,一旦沒錢花了,人家就支使她來這裡要。有時候不願意來,人家就打她呀。有兩次挨打之後沒辦法,只好半夜三更回娘家。

但妹夫又在電話那頭追錢了。我問:買車的事定下來了?他說定了。我說好,明天我就寄。

第二天,我把一萬塊錢寄到黃頭村,匯款單上寫著外甥的名字。

也許是妹妹的來信起了作用,也許是母親從未說起的那個秘密讓我揪心,總之,這一次我沒有聽從父親的勸告。而出事之後,父親埋怨我最多的就是錢寄錯了地方。

2012年春節,右一為冬冬

「冬冬,有仨舅舅管著你呢,你的事情不要怕。」弟弟又開始說話了。

「什麼事?」

「你說什麼事?」

「嗯,結婚娶媳婦吧,那還早著呢。」

「可以說,你三舅舅現在也有點能力了。三舅舅沒多少錢,結婚的時候,給你個五千一萬還是拿得出來的,行不行?你說。」

「給我這麼多我怎麼還你呢?」

「誰讓你還了?我就不讓你還!」

「要還,不還心裡不得勁。我跟你說說我的想法,我吧,這種事情就不想麻煩你們。」

「錯誤……相當錯誤。」

「你聽我說,你有你的原則,我也有我的原則。我現在的原則是有甚錢,辦甚事;親兄弟,明算帳……」

「我不管你是什麼原則,我就是要給你。外甥是個好外甥,不給你給誰?」

弟弟顯然在說醉話了,但也並非酒後虛言。自從轉成合同工後,他在井下的工資一下子高出了許多,似乎有點財大氣粗的樣子了。若是擱在五年前,他這番話是萬萬說不出來的。

弟弟與外甥(2012年春節)

五年前三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父親電話。父親說,車沒買,那一萬塊錢也被人家花得沒影了。我大驚,問其故。父親說錢寄回去之後他們先存至銀行,既辦存摺也辦了卡。妹妹拿著存摺,但她並不懂得銀行卡也是可以取錢的。過年時需要花錢,就先取出兩千,年後再去查看存摺,那上面已是空空如也,而銀行卡是掌握在妹夫手中的。

妹妹就在旁邊,她與我通話時,已是泣不成聲,仿佛天塌地陷,只是反覆念叨著:「人家把那筆錢都給你挑了啊……」

父親還對我說,冬冬得知此事後與他爸爸大吵一架,甚至還動了手。臨走時他揚言:念完高二就退學,學不好還學不壞!退學後就去打工掙錢,養活他媽。

我心情大壞,先是安慰父母與妹妹,隨後立刻給外甥發一簡短郵件。我說:「我已與你姥爺通過電話,詳情已知。這件事情不要再去想它了,不要影響到情緒。希望你努力學習,舅將繼續資助你讀書,不要氣餒。」但第二天,我就聽說外甥已給鄰居家孩子打過電話,說要馬上退學云云,於是我從妹妹那裡要來班主任的電話,希望他能找到韓冬,以便我能與他直接通話。傍晚,我終於找到了外甥。電話裡的外甥顯然還在情緒衝動之中,他說反正也考不上大學,不如一退了之。而且他所在的那個班也一派亂象,一些學生與英語、化學老師專門作對,根本學不成。我說無論如何,要把高三念完,能否考上大學不是現在考慮的事情,先把功夫下到再說。聊到最後,外甥情緒稍好,他答應我把書繼續念下去。

我不放心,又給城裡的弟弟打電話,讓他去找外甥安撫安撫。

「冬冬,給你二舅舅打個電話,讓他回來喝酒。」弟弟確實已經喝大,因為喝酒之前他已給回城的弟弟打過一通電話了。

我開始轉移話題:「冬冬,給我說說你主管的事情吧。」

「我管的是賣生肉這塊,手下七個人,都比我年齡大,最小的也快三十歲了。」一說到業務,外甥便如數家珍,全是我不熟悉的專業行話——毛利點,損耗點,每月盤點,查銷售,二級銷售,精後腿,整後座,脊骨,肉排,肋排,精肋,擺不到檯面上的碎肉……。外甥講述著豬肉與排骨的故事,夾雜各種各樣的價錢。說到豬身上的部位,他唯恐我聽不明白,就比劃著自己的肋骨,大腿,脖子,做一手拿刀一手切、割、剁狀。我哈哈大笑。

「你們進的是哪裡的肉?」

「以前進河南肉,後來進雨潤肉。雨潤你不知道吧?就是跟雙匯齊名的那個。後來搞地方保護,只讓進競成肉。競賽的競,成功的成,實際上諧音,就是晉城肉。」

「那些肉怎樣?有沒有問題?」

「舅舅,這麼跟你說吧,要是嚴格一點,好多肉都有問題,但都通過了檢疫。檢疫的時候在前腿那兒拉一刀,那是豬的淋巴,要看看那裡有沒有膿。」說著這些時,外甥以手作刀,在自己的脖頸處拉了一下,仿佛他就是檢疫員。

「有人固定來我這兒買後腿肉,但我知道他回去就會摻上槽頭肉,做成餡賣,一斤淨賺四塊錢。」

自從讀過《屠夫看世界》後,我對那些餡類的食物就不放心了。作者陸步軒說,他是從來不吃飯店裡的包子餃子的。賣肉多年,他對這個行當的蠅營狗苟已洞若觀火。莫非外甥已練就了陸步軒的本事?但陸步軒當年可是北大的高材生啊。大約十年前,《昔日北大生,今日賣肉郎》的新聞鋪天蓋地,陸步軒頓時成了街談巷議式的人物。

外甥當然不是陸步軒,因為他沒有考上大學。2009年7月的一天,我收到了外甥的簡訊,他詳細告訴了我高考發榜後的各科成績,但總分只有263分。

他敗得很慘,讓我很是失望,但這失望中又夾雜著一絲欣慰。我想到的是,外甥終於把這個高中念下來了。

「去年我們幾個人去了一趟泰山,見了見世面。」外甥講開了他的泰山之行。

「我們約了十個人,每人準備一千塊錢,還想去北京耍一趟,後來在網上查,這點錢根本不夠用。」外甥又講開了那趟流了產的北京之行。

七年前的那封來信外甥就有了來北京看看的想法,那時他也是NBA球迷,既看球也打球。他現在每天忙於賣肉,還有時間打球嗎?我沒問。

那時候我還給他寄過一套《平凡的世界》,那分明是讓他勵志的。但他讀過這部小說嗎?我也沒問。

我只是問到了他眼前的近況,那些並不遙遠的往事我們似乎都不願意再去提它了。而每起一個新話頭,外甥總能洋洋灑灑張牙舞爪說半天,就像他當年那封伸胳膊撂腿以喜寫悲的來信。他講述著,比劃著,手之舞之,神採飛揚,不時有種種新詞夾裹在晉城話中呼嘯而出,讓我略感怪異。我馬上意識到,晉城話也在緩慢地遷徙著,就像我曾經生活過的村莊一樣。

外甥多仿舅?望著眼前的外甥,家鄉的這句俗話忽然蹦出來,但它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我卻依然不得而知。也許從上高中開始,我就給外甥想像出了一條人生軌跡,這種想像不經意間落入了那句俗話的圈套。而當外甥從那個圈套中掙扎出來時,他已傷痕累累,於是他開始去闖蕩自己的人生了。而在那個超市,在賣肉的櫃檯旁,或許他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很可能,那就是他人生的起點。

是的,那就是他人生的起點。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糾結下去了,我應該長出一口氣,感到一絲欣慰。

2013年3月30日

冬冬(左一)新婚後的春節合影(2015)

附記:此文是我在2013年寫的《過年散記》系列文章之一,寫出後曾讓我父親看過。父親說,這篇就不必發表了。家裡這些事情家人都已知道,何況冬冬也長大了,發表的話對他不好。我從命,說,我也就是寫寫而已,發不發表倒在其次。此後,這篇文章就沉入電腦的文件夾中,我也把它忘了。

今年元月3日上午10時許,我接到城裡弟弟打來的電話,他唉聲嘆氣著,說冬冬不在了,煤煙中毒,發現後送礦務局醫院搶救,但實際上人已經不行了。我大驚,問其故。他說,頭晚媳婦不在家,冬冬一個人在外間的沙發上睡,生的是蜂窩煤球火,現在的煤不好,煙筒也堵了……

我陷入到難以言傳的沉痛之中,開始翻閱外甥的微信,也翻出了這篇文章,並把它轉給了幾位朋友。

我在文章中寫道,那個賣肉的櫃檯是他人生的起點,但我怎麼也沒想到,它居然也成了他人生的終點。

元月5日,他被匆匆「打發」了。我在微信上轉發了他的一張照片,大放悲聲: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夭折了。我的外甥,我唯一的外甥,一路走好!

在朋友的提醒下,我決定把這篇原本不打算面世的文章拿出來,算是我對外甥的一種懷念吧。

2016年1月19日

冬冬去世後我在他微信中找到的照片

相關焦點

  • 外甥打燈籠照舅
    舅舅給外甥送的燈,有蓮花燈、麒麟燈、石榴燈、長命富貴燈,都是祝願「人丁興旺」的意思。舅舅送給外甥的燈籠要在當年元宵節燒掉,意味著紅紅火火,不能留著舊的。等再到來年,舅舅會送新的燈來。現在這個風俗,在陝西一些地方還保留著,不過,現在的燈籠用的是塑料、電子燈,燈籠也不用燒掉,到新的一年,舅舅只要送一副電池就行了。
  • 外甥「拼」母舅
    三甲地區的「母舅」,是指母親的兄弟,「舅公」是指祖母的兄弟。當然,如果太祖母的兄弟(老舅公)也健在,同樣是受歡迎的人物。他們在三甲地區的社會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受晚輩的器重,故叫:外娚「拼母舅」。 據說也有「摜油舅」的,即新輩姿娘的兄弟。沒胞兄弟,則由堂兄弟代替。
  • 外甥與母舅間的情誼天生深厚
    黃馬大車表心意。我送阿舅,一路上思緒萬千。拿點東西送給他呢?瓊瑤美玉表我心。 有人說這首詩歌描寫的是秦康公在渭水北岸,送別舅父公子重耳的一幕。從詩歌中透露出來,外甥要送舅父的禮物「黃馬大車」及「瓊瑰玉佩」確實不是普通人家所能送得起的。舅父與外甥之間,感情非常深厚,但是舅甥之間一旦跟政治扯上關係,就會變得不純潔起來。
  • 萊陽聚焦:我的四舅
    (四舅與舅媽)一周後,舅媽做完了衣服,我背著包裹回家,臨走時,四舅不在家,舅媽烙了三個蔥油餅,姥姥吃一個,我吃一個,剩一個讓我帶著回家。舅媽自言自語說,你這個四舅啊,心腸真硬,就不能借個自行車送送,才十歲的孩子!你能走回家吧?我說,能,沒事。快走出村東頭,是供銷社的大門口,老遠看見有人在向我招手,近了一看,是四舅,四舅一邊喊著我的乳名一邊招手:來來來,過來過來。我臉一紅說,四舅,我要回家了。我知道我知道,四舅說。
  • 天頂雷公 地頂母舅公!︱你知道母舅在閩南為什麼這麼大嗎?
    在閩南地區,有「天頂雷公,地頂母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 永春風俗——母舅坐大位!
    在沿海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 。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因傳說各異,小編轉載網絡的一篇掌故以餘微友。  從前,閩南某漁村有一李姓漁民,上有雙親下有妻小,每日捕漁撒網,收入微薄。有一天剛打漁回家,聽到屋裡哭聲連連,急忙進屋問清事因。原來姐姐,姐夫偶染瘟疫棄子雙亡。因憐愛五歲的外甥無依無靠,便收養起來。
  • 古時逸聞錄:我是你七舅姥爺
    沈家莊園的北面是一塊空曠之地,有一片無主墳地,沈聿授意管家把這片墳平掉,蓋了圍牆作起了牛圈。 有一天,他在東窗下午睡,聽見有人喊他的名字。起身看到兩個黃衣官員進屋來對他說:府司要召見你。沈聿說我已經不做官了,誰還召見我呢?兩個黃衣人說你來就是了。他不知不覺就跟著二人走了。他跟家人揮手作別,但家人沒有任何反應,好像沒看見他一樣。
  •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老爺有什麼區別?哪個地位更高?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姥爺有什麼區別嗎?哪一個地位更高一些?馬上就要過年了,而在年底的時候,農村的酒席也比較多。無論誰家裡辦酒席都是熱熱鬧鬧的,能叫的親戚基本都會叫過來,大家一起來慶祝一下,相互也粘粘喜氣。
  • 你知道「母舅」坐大位的由來嗎?
    在沿海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 。
  • 你知道閩南「母舅」坐大位的由來嗎?
    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有一天剛打漁回家,聽到屋裡哭聲連連,急忙進屋問清事因。原來姐姐,姐夫偶染瘟疫棄子雙亡。因憐愛五歲的外甥無依無靠,便收養起來。 母舅每日打漁回家,不管多苦多累,總要抱抱外甥噓寒問短。兩三年後,母舅把外甥送入私塾讀書,他少小聰明,勤奮苦讀,日有長進,十六歲時,母舅傾家積累,向「呂宋客」買了兩張大字,帶著外甥到南洋謀生。
  • 咱厝「母舅」坐大位的由來,你知道嗎?
    在沿海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 有種遺傳叫「外甥像舅」,楊迪與外甥女如複製粘貼,網友:親的
    一般來說,孩子自然是像自己的爸媽的,可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外甥像舅」。 或許,這就是外甥一般和舅舅關係好的原因? 楊迪妹妹已經結婚有了孩子,按理說爸媽顏值都不錯,孩子顏值也不會差,可萬萬沒想到,因為「外甥像舅」,小傢伙的顏值就翻了車。 在某綜藝上,楊迪抱起了妹妹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小外甥女,舅甥倆一同框,觀眾們就忍不住笑了。
  • 天頂雷公,地下舅公 你知道在平和「為什麼」母舅「能做大位?
    在閩南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有一天剛打漁回家,聽到屋裡哭聲連連,急忙進屋問清事因。原來姐姐,姐夫偶染瘟疫棄子雙亡。因憐愛五歲的外甥無依無靠,便收養起來。母舅每日打漁回家,不管多苦多累,總要抱抱外甥噓寒問短。兩三年後,母舅把外甥送入私塾讀書,他少小聰明,勤奮苦讀,日有長進,十六歲時,母舅傾家積累,向「呂宋客」買了兩張大字,帶著外甥到南洋謀生。
  • 抖音七舅腦爺哪裡人有多高 七舅腦爺叫什麼名字個人資料
    七舅腦爺最近在抖音上可是非常的火呀,而這樣一個帥氣乾淨的小哥哥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喜愛,那下面就來看看關於抖音七舅腦爺的個人資料吧。  抖音七舅腦爺個人資料  抖音七舅腦爺真名叫什麼小編還無從得知,網友都喜歡叫他為:腦爺!
  • 【笑話來了】你長得挺像我舅的外甥的媳婦!
    4、你長得挺像我舅的外甥的媳婦!晚上和朋友去吃飯,過來一服務員感覺挺漂亮的,遂想調戲她,就對她說:「你長得挺像我舅的外甥的媳婦!」說罷她微笑著點頭說:「謝謝!」然後就走了,但過了一會兒只見她衝過來說:「你TM什麼意思?!」5、重陽節是基佬節重陽節那天,我說:「一起去看電影吧?」室友忙搖頭道:「不行不行!」
  • 外甥像舅,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遺傳的奧秘還有很多
    以前就聽說外甥像舅,我還挺疑惑的,孩子一般不都像爸爸媽媽,怎麼會像舅舅呢。今天終於見識到了,而且這還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不只會像爸爸媽媽有的孩子不僅和舅舅長的像,連吃飯的喜好,生活習慣都和舅舅很相似,孩子為什麼不只會像爸爸媽媽,還會和舅舅像呢?這主要是因為遺傳,媽媽和舅舅都有來自姥姥,姥爺的染色體,孩子染色體中的有一半來自媽媽,所以就會出現外甥像舅的情況。
  • 外甥似舅,侄女像姑,你家娃像誰呢?
    網友:有句俗話叫「外甥似舅,侄女像姑」,意思就是說大多數男孩都跟舅舅長得很像,女孩則多長得像姑姑。
  • 母舅坐大位
    點囍燭和禮香,並給母舅紅包致謝,疼外甥的則在回贈大紅包給外甥,而外甥也需準備紅春花給舅今(舅母)插配髮上表示尊重,並安排母舅上囍宴的大位,如母舅多則須設置《母舅桌(席)》 ,讓多位母舅上桌,而年長的母舅則必須安排坐新娘桌的大位。
  • 散文:我的舅姥爺
    按說,我的舅姥爺是姥姥的親兄弟,母親的親舅舅,和自己隔了兩輩,年齡差距很大,姥姥和母親又都是各自從娘家嫁出去的人,舅姥爺、姥姥、母親雖然是關係很近的人,但卻分別居住在不同的村子,如果以姥姥家為中心的話,舅姥爺的家和母親的家距離姥姥家大致都有十幾裡的路程,而從母親家到舅姥爺家的直線距離則有20多裡。照這樣來說,作為母親的兒子,我從小到大能夠見到和接近舅姥爺的時候應該很少。
  • 小鬼外甥IG疑遭檢舉!媽急哭:甥舅日常不能消失
    ▲小鬼外甥的帳號遭封鎖,讓黃鴻升親妹十分憂心。為了紀念小鬼,家人在他離世後,不時透過社群媒體分享他生前趣事、照片或生活點滴,不料如今黃鴻升外甥的IG疑似遭人檢舉下架,讓妹妹相當心急,甚至為此落淚。據了解,黃鴻升猝逝後,胞妹黃婷婷、丈夫Sam,以及兒子林勢(04)時常在IG分享生前照片及家人間相處的點點滴滴,3人的粉絲數量也因此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