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的平和小夥伴們,一定知道」天頂雷公,地下舅公「這句話,每次宴請母舅必坐」大位「,今天我們就要講故事,揭秘為什麼」母舅「能做大位?
在閩南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據說 ,從前,閩南某漁村有一李姓漁民,上有雙親下有妻小,每日捕漁撒網,收入微薄。有一天剛打漁回家,聽到屋裡哭聲連連,急忙進屋問清事因。原來姐姐,姐夫偶染瘟疫棄子雙亡。因憐愛五歲的外甥無依無靠,便收養起來。
母舅每日打漁回家,不管多苦多累,總要抱抱外甥噓寒問短。兩三年後,母舅把外甥送入私塾讀書,他少小聰明,勤奮苦讀,日有長進,十六歲時,母舅傾家積累,向「呂宋客」買了兩張大字,帶著外甥到南洋謀生。到了呂宋島,他們在海邊一個小鎮住下,先做些海鮮小生意,後來積累點資金,擺個漁灘。
每到旺季,魚蝦堆積如山,賣不完都腐爛。母舅早年學過淹制技術,以低價收購再製成魚脯魚乾出售,從此開始在品宋發跡。轉眼間,外甥已到成家之年,母舅寫封家書請家人幫外發甥物色一賢慧對象,不久得到回信已選定鄰村張姓女子,並請外甥速回家完婚。
母舅得到家書,因生意繁忙讓外甥先回家籌辦婚禮,等臨近婚期自行回去。外甥回到家中,舅母早已籌辦差不多,舅母對外甥說:本來要在咱家舉行,但親戚都說你父母那裡還有家宅,因為是你要成親,所以婚禮需在你家舉行,外甥點頭應允。
婚禮擇於農曆正月初八,龍日虎時進行,外甥立即修書一封請母舅如期歸來。正月初八母舅尚未歸還,外甥十分著急,但親戚朋友皆已到齊,外甥十分躊躇,舅母和親戚勸說良晨吉時不能拖,婚禮需要按時舉行。拜堂儀式結束,眾親戚也入席就座,外甥對眾人說,母舅恩重如山,今日人雖未到,但他席位應該留著。廳堂酒席左上角第一位,靠近後門,空氣流通甚好,母舅喜涼,就留此位子。眾人稱是,於是在空位上便放上湯匙、筷子、酒杯。
放了鞭炮,開始上菜,舅父才匆忙趕到,外甥喜從天降,忙和眾人迎舅父到酒席左上角第一位。因舅父有再造之恩,新郎新娘先從舅父敬起。從此,在大廳左上角第一位為大位,除了母舅以外,他人莫屬。
-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閱讀原文],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