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頂雷公,地下舅公 你知道在平和「為什麼」母舅「能做大位?

2022-01-31 平和大城小事


正港的平和小夥伴們,一定知道」天頂雷公,地下舅公「這句話,每次宴請母舅必坐」大位「,今天我們就要講故事,揭秘為什麼」母舅「能做大位?


在閩南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據說 ,從前,閩南某漁村有一李姓漁民,上有雙親下有妻小,每日捕漁撒網,收入微薄。有一天剛打漁回家,聽到屋裡哭聲連連,急忙進屋問清事因。原來姐姐,姐夫偶染瘟疫棄子雙亡。因憐愛五歲的外甥無依無靠,便收養起來。

母舅每日打漁回家,不管多苦多累,總要抱抱外甥噓寒問短。兩三年後,母舅把外甥送入私塾讀書,他少小聰明,勤奮苦讀,日有長進,十六歲時,母舅傾家積累,向「呂宋客」買了兩張大字,帶著外甥到南洋謀生。到了呂宋島,他們在海邊一個小鎮住下,先做些海鮮小生意,後來積累點資金,擺個漁灘。

每到旺季,魚蝦堆積如山,賣不完都腐爛。母舅早年學過淹制技術,以低價收購再製成魚脯魚乾出售,從此開始在品宋發跡。轉眼間,外甥已到成家之年,母舅寫封家書請家人幫外發甥物色一賢慧對象,不久得到回信已選定鄰村張姓女子,並請外甥速回家完婚。

母舅得到家書,因生意繁忙讓外甥先回家籌辦婚禮,等臨近婚期自行回去。外甥回到家中,舅母早已籌辦差不多,舅母對外甥說:本來要在咱家舉行,但親戚都說你父母那裡還有家宅,因為是你要成親,所以婚禮需在你家舉行,外甥點頭應允。

婚禮擇於農曆正月初八,龍日虎時進行,外甥立即修書一封請母舅如期歸來。正月初八母舅尚未歸還,外甥十分著急,但親戚朋友皆已到齊,外甥十分躊躇,舅母和親戚勸說良晨吉時不能拖,婚禮需要按時舉行。拜堂儀式結束,眾親戚也入席就座,外甥對眾人說,母舅恩重如山,今日人雖未到,但他席位應該留著。廳堂酒席左上角第一位,靠近後門,空氣流通甚好,母舅喜涼,就留此位子。眾人稱是,於是在空位上便放上湯匙、筷子、酒杯。

放了鞭炮,開始上菜,舅父才匆忙趕到,外甥喜從天降,忙和眾人迎舅父到酒席左上角第一位。因舅父有再造之恩,新郎新娘先從舅父敬起。從此,在大廳左上角第一位為大位,除了母舅以外,他人莫屬。

-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閱讀原文],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咱厝「母舅」坐大位的由來,你知道嗎?
    閩南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天頂雷公,地下舅公「這句話,每次宴請母舅必坐」大位「,今天小微要講故事,揭秘為什麼」母舅
  • 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你知道母舅在漳浦為什麼這麼大嗎
    你收穫的不只是家鄉的動態,更是整個漳浦的資訊。 在閩南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 母舅每日打漁回家,不管多苦多累,總要抱抱外甥噓寒問短。兩三年後,母舅把外甥送入私塾讀書,他少小聰明,勤奮苦讀,日有長進,十六歲時,母舅傾家積累,向「呂宋客」買了兩張大字,帶著外甥到南洋謀生。到了呂宋島,他們在海邊一個小鎮住下,先做些海鮮小生意,後來積累點資金,擺個漁灘。
  • 天頂雷公 地頂母舅公!︱你知道母舅在閩南為什麼這麼大嗎?
    在閩南地區,有「天頂雷公,地頂母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 你知道「母舅」坐大位的由來嗎?
    在沿海地區,有「天頂雷公,地下舅公」之說。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 。
  • 你知道閩南「母舅」坐大位的由來嗎?
    外甥滿月、四月日、十六歲、婚宴等,母舅必定坐「大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開筷」。但這一習俗不僅「落戶」在閩南地區,在臺灣、潮汕和,畲族的婚禮儀俗也代代流傳。 母舅每日打漁回家,不管多苦多累,總要抱抱外甥噓寒問短。兩三年後,母舅把外甥送入私塾讀書,他少小聰明,勤奮苦讀,日有長進,十六歲時,母舅傾家積累,向「呂宋客」買了兩張大字,帶著外甥到南洋謀生。到了呂宋島,他們在海邊一個小鎮住下,先做些海鮮小生意,後來積累點資金,擺個漁灘。
  • 永春風俗——母舅坐大位!
    永春風俗——母舅坐大位
  • 母舅坐大位
    >《母舅坐大位》古早與現今對母舅,是非常尊重的,在婚喪禮俗中,母舅是重要人物。民間俗諺《天頂有天公,地下母舅公》,這句俗諺語,而沿海鄉村還一說,《天頂有天公,海底龍王公,人間人情母舅公》,意思是說天上最大的是天公祖(玉皇上帝),而人間則是母舅最大。
  • 舅公舅婆
    哥哥當時去給舅公拜壽了,可惜我漂泊在外,未能前往。照片來自表妹朋友圈!在前一篇小文《舅公說:看得住鳥雀的崽俚不是好崽俚》裡,我說過有好多舅公,有割豬舅公、打牛倡舅公、釀酒舅公、支書舅公,還有一個當了「大官」的舅公,九十年代初還知道了有一個從臺灣回大陸探親的舅公。有多少個舅公,就有多少個舅婆。
  • 「大官」舅公
    因為讀了一篇風靡網絡的,讓無數網友飆淚的,卻讓我平靜如水的文章《賣米》,想到了自己《賣辣椒》的歲月,再想起了帶我和爸爸、哥哥去賣辣椒的水林舅公和舅婆,又聯想到了其他《舅公舅婆》。記憶的閘門一旦開啟,就如滔滔江水。這不,進而聯想到那個當了「大官」的舅公和舅婆!
  • 外甥「拼」母舅
    三甲地區的「母舅」,是指母親的兄弟,「舅公」是指祖母的兄弟。當然,如果太祖母的兄弟(老舅公)也健在,同樣是受歡迎的人物。他們在三甲地區的社會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受晚輩的器重,故叫:外娚「拼母舅」。 據說也有「摜油舅」的,即新輩姿娘的兄弟。沒胞兄弟,則由堂兄弟代替。
  • 「尚」民俗漳浦的母舅為啥地位高,原因是...
    民間俗諺《天頂有天公,地下母舅公》,而漳浦沿海鄉村還一說,《天頂有天公,海底龍王公,人間人情母舅公》,意思是說天上最大的是天公,而人間最大的則是母舅。古早與現今喪俗,倘若是母親逝世,則外甥需報外家,也是母親的娘家,這得等待舅舅來觀察之後才可入殮,此是有關母舅在白事的禮俗。
  •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老爺有什麼區別?哪個地位更高?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姥爺有什麼區別嗎?哪一個地位更高一些?馬上就要過年了,而在年底的時候,農村的酒席也比較多。無論誰家裡辦酒席都是熱熱鬧鬧的,能叫的親戚基本都會叫過來,大家一起來慶祝一下,相互也粘粘喜氣。
  • "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客家人為什麼那麼看重舅公?
    客家人特別敬重「舅公」(即舅舅,包括母舅、妻舅),將「舅公」的地位與天上的大神雷公等同起來,足見「舅權」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至高無上。可以這麼說,在所有親友之中,「舅公」的威望最大,所受到的尊重也最多。客家人不管做好事,還是喪事的頭等桌的第一個座位必然是舅舅的,舅舅落坐了,其他賓客才能坐下去。
  • 還珠:紫薇當真是皇家骨肉,為何皇帝再不找舅公舅婆二次核實?
    在《還珠格格》第二部第8集,皇后從濟南找來了紫薇的舅公、舅婆、以及為紫薇接生的李婆婆三人來到皇宮。三人在乾隆面前否定紫薇的身份,這讓乾隆很是傷心;再加上紫薇還幫助含香出逃,導致他一氣之下將紫薇一行人押進大牢準備處死她們。後面經歷了一些波折,紫薇等人成功出逃。
  • 小樓依舊,歲月留痕:懷念舅公豐子愷
    到了大城市,看到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尤其是舅公長著長長的鬍鬚,恐慌極了。只是緊緊拉著祖母的衣角,躲到了她的背後,嚇得連頭都不敢抬。看著我的窘態,舅公和祖母等都笑了起來。祖母一面讓我叫舅公,一面告訴舅公:「這是我的大孫子,叫如洲。」舅公連忙說:「雪弟好福氣,孫子都那麼大了。」
  • 舅公,我們終於找到你!
    從她記事開始,她的舅公張璋保這個名字,一直伴隨著她。任明明:外婆只要閒下來,她就會看那個烈士證。她就會講,這個人是你的舅公。舅公從小父母去世很早,是我外婆帶大的,所以她跟他感情非常深。1941年,新四軍在常州一帶開展抗日活動,那一年的春天,張璋保告別家人加入了新四軍。張璋保參軍後不久,在侵華日軍的一次「掃蕩」中不幸被捕。
  • 舅公的美好時代
    這時舅公穿著一件嶄新的衣服早已站在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我迫不及待地參觀起新房子來,大廳更加寬敞明亮,牆壁上掛著一張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廚房裡還新添了微波爐和消毒碗櫃等新式生活用具,原本燒柴的灶臺變成了液化氣灶。看到這些,我的嘴不禁咧得更大了。舅公看到我如此驚訝,臉上浮起笑容,揚揚眉毛,高興地說:「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真是好啊!」
  • 我的母舅叫「大妹」/黎澤斌
    「天上雷公大,地上母舅大。」在我的心裡,母舅就是一座偉岸的山。他身材高大,體型標準,堪稱美男子;他知書識理,勤勞善良,富有正義感。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那個秋日的夜晚,他像山一樣崩塌在我們眼前。看著醫生從他身上摘下各種搶救器具,我們不敢相信,年僅51歲的母舅已經遠去,他的生命已經化作了秋風,帶給我們墮入冰窟的寒冷與絕望。
  • 傳奇舅公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支持      從親戚口中聽到了一個關於舅公的傳奇故事,一直未曾證實。某日在一個表姑家的宴席上見到了舅公,算是逮到了機會,於是,趁酒席還沒開始,找一僻靜處,找舅公聊天。      舅公長得慈眉善目,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雖然年近七十,但精神矍鑠,臉上總是堆滿了笑容。若不是那同樣矍鑠的白髮,你怎麼也猜不到他的年齡。
  • 你聽說過「天上雷公大,地上母舅大」嗎?它的真正含義是這樣的!
    不知道北方的人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天上雷公大,地上母舅大」。作為南方人應該大多數農村人都聽說過這句話。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基本沒有什麼文化,不知道閃電雷鳴是怎麼來的,去放牧的人遇到下雨天也會跑到樹下躲雨,遇到被閃電電死的人,就以為是平時做了壞事,被雷公收了,因為沒有人能解釋這是為什麼,有幾個識字的也只會簡單寫幾個字和背點三字經,古詩詞,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