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徠卡28mm鏡頭:她不止是過去,更代表未來

2021-02-14 君峰影像

35mm 焦段的經典不言而喻,小編昨天與大家分享了 Leica 35mm f/1.4 的版本發展歷程【點擊查看】,反響熱烈;如果要在徠卡鏡中挑「花魁」,估摸著大多數人會在35mm 與50mm 之間選,鮮有人會提及28mm,與之相對的,喜歡28的人,一般都會特別喜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徠卡28mm 鏡頭。

馬格南攝影師Bruce Gilden 常年一手徠卡+28mm鏡頭、一手閃光燈地在紐約街頭遊蕩

28mm 鏡頭群:28/1.4,28/2,28/2.8

Summilux-M 28mm f/1.4 ASPH.

Leica Summilux-M 28mm f/1.4 ASPH 是2015年才發布的新頭。28mm f/1.4 的世界是夢幻的,開闊的視角,迷人的散景,焦外清澈,焦點銳利,有一點點奇妙的暈影和過渡;光圈收到F4,畫面邊緣與中央成像素質就相當一致了,無怪乎國外常把這個鏡頭評為最好的28mm 鏡頭。

徠卡M240 + 28mm f/1.4 

徠卡SL + 28mm f/1.4 拍攝

 28mm f/1.4 拍攝,by street silhouettes

目前只有黑色版本,還沒有銀色版本,期望徠卡能再出銀色的版本,28/1.4這支鏡頭不比徠卡35/1.4大多少,但握在手中卻是兩種感覺,28 鏡頭會更有分量。


徠卡28mm f/1.4 與 35mm f/1.4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是2000年推出的鏡頭,她的光學設計十分迷人,有著Summilux ASPH族譜的血統,顛覆了正統雙高斯設計模式。

28/2 常常會拿來與 28/2.8 比較,二者的特色其實相差蠻多,28/2 Summicron ASPH 的銳度當然會更高;變形程度約略與ELMARIT 28mm相當,而全開光圈時四個角落失光約2級,與ELMARIT在f/2.8時相當。一般使用時,這失光是可以忽略的。

限於篇幅,我們在這裡不作過多介紹,以後有機會可以仔細說說這枚鏡頭。

28mm f/2 拍攝,by travelight

MP+28mm f/2 拍攝,by HIDEKI

Elmarit-M 28mm f/2.8

徠卡共生產了五個版本的 Elmarit 28/2.8 :

第一版1965-1972,黑色9枚鏡片,很多人愛稱她為「九枚玉」,但後組太長無法在M5、M6上測光,不過仍不妨礙玩家對她的追捧。

第二版1972-1979,黑色加產,8片鏡,改採用逆焦式鏡組設計,縮短後可以讓所有M機都能測光,但光學品質並未超上一代太多,對比度低。
第三版1979-1993,黑色,也是加拿大設計,對焦時鏡筒不轉,8片鏡,E49,其光學表現比前期鏡頭有極大的提升,但體積較大。
第四版1993-2008,也稱 pre-A 版本,E46,8片鏡,從這代開始改由德國負責,鏡頭設計較輕巧,光學品質也大為提高。

第五版 2006-至今,ASPH版,這可能是第一支28mm 聯動測距廣角鏡頭裡,完全沒有桶狀變形的鏡頭,尤其適合配備在數碼機身上。當然在膠片機身上使用層次過渡同樣優秀。

徠卡28mm f/2.8 五個版本各有千秋,拿用家的話來說就是:一版豔麗,二版濃鬱,三版淡雅,四版暖調,ASPH 版較均衡。作為現代鏡,ASPH 版的成像素質自然更高,對比度、解析度都比前幾代大幅提升。

28mm 鏡頭最常出現的是桶狀變形問題,四代、ASPH版已經控制得很好了,基本解決失真問題。

28/2.8 第一版,by *and

28/2.8 第二版,by keithbgoldstein

28/2.8 第三版,by 3 stitches

28/2.8 第四版,by Leslie FFF

28/2.8 ASPH,by yokosuka

28/2.8 ASPH,by yokosuka

Leica Summaron 28mm f/5.6

Summaron 28mm f/5.6 是支我很喜歡的鏡頭,無論是古典對稱結構設計,精緻優雅的外觀,還是能夠捧在手心的小巧體積,都會讓人愛不釋手,特別適合街拍。

1955-1963 的版本產量不多,真正代表了徠卡鏡頭在L39徠卡相機的鼎盛時期。

去年推出的復刻版鏡頭仿照老版螺口鏡頭設計,外觀基本沒變,復古感十足,獨特的對焦把手和刻度尺,對焦環是平行設計,非旋轉式對焦,甚至遮光罩也是仿照了老鏡製作,採用黃銅材料,方形喇叭狀,很有特色。上個月我們專門推送了一期相關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移步【點此閱讀】。

在我看來,28小廣角其實是更具個性的,不似標鏡一樣中庸,在日常環境中拍攝起來能收進更多內容,不僅能表現街拍、小品,還能兼顧風光,但說廣又沒那麼廣,不會像21mm一樣誇張。現今人們使用手機拍攝越來越多,手機鏡頭以28視角為主,這也讓28mm 越來越被大眾所習慣,也許未來,28mm 會是徠卡又一當家主力呢?

寫在最後:

我們在網上搜索鏡頭資料時,經常會出現真真假假各種信息,包括很多樣片經過後期處理、難以分辨原本的模樣。

這時我的建議就是,大量地看,只看幾張照片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拍攝者個人喜好,但積累一定數量後,必定會發覺它們共同的特性,當然如果你能讀懂MTF圖的話也可以用來輔助判斷;

如果你依然拿不準,不妨去線下實際體驗拍攝一下,若問去哪體驗?嘿嘿,當然是來君峰徠卡奧森公園體驗中心啦,你懂的~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可購買徠卡裝備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電話:010-64529308/64529309  

  馬連道體驗店  

北京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4層南區311

電話:010-63343621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8:00

相關焦點

  • 徠卡M 28mm鏡頭|「傑出」不只是說說而已
    28mm焦距鏡頭被越來越多的「街拍攝影師」所喜歡,可謂是人文攝影新寵兒。用28mm鏡頭拍攝的照片,一方面視角的舒展會容納更多場景,另一方面前景、背景的對比,縱深感會更強,視覺衝擊更大,往往能夠透出很濃的情緒,極強的感染力。
  • 性感又暴烈,街拍新經典:怎樣用好你的28mm鏡頭
    不止手機上通常採用鏡頭是等效 28mm 的,越來越多徠卡用戶也願意嘗試 28mm,還有熱門機型 Leica Q 採用的也是 28mm 的固定鏡頭。28mm 鏡頭的體積並不比 35mm 和 50mm 的鏡頭大,尤其是28mm f/2,很小巧的一支。像 Leica Q 的 28mm f/1.7 鏡頭因為有浮動鏡組、自動對焦模塊、微距模塊等,體積比M鏡頭會略大。
  • Sony全畫幅的良心鏡頭——FE 28mm/F2
    剛開始並沒打算把Sony的系統作為掃街的主力,去年雙十一我看到一個促銷推薦,是sony的FE 28mm F2鏡頭,售價差不多2k出頭,我就大概看了一下,覺得還不錯,就買了。28mm是目前新的微單系統裡幾乎都被忽視的一個焦段,Canon在這個位置沒有L定焦,即使強大的ef單反系統裡也沒有,只有一顆28/1.8,Nikon在單反系統裡倒是有28/1.4這樣的酒吧之眼,但是Z系統微單裡目前也沒有。三巨頭都更喜歡在24mm發力,或許就是為了避開28mm這個和手機接近的焦段吧。
  • 極富個性的28mm焦段,讓你近一步思考如何攝影
    作為日本最有名的攝影師之一,森山大道的攝影風格受William Klein影響頗多,所以他也很喜歡使用廣角,28mm也是常用焦段之一……相機並不固定。廣角鏡頭近拍有著非常直接的影像魅力,所以森山眼前所呈現的影像總是有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傾斜的構圖更給人動蕩的感覺。這是森山的觀看方式,是他對周圍的社會生活的理解與參與。
  • 新品Summilux-M 28mm f/1.4 ASPH.鏡頭全方位測試(多圖)
    兩年之後, 一萬眾期盼的 35mm LUX (f1.4 浮動鏡片)也終於在徠卡M系列的光學聯動測距上一蹴而成。 然而我們繼續期盼著,盼著28mm LUX ASPH(f1.4)的推出能最終能完成徠卡 f1.4光圈級鏡頭群。
  • Leica 徠卡 R 系列鏡頭回顧
    由無限遠到最近的1:2近攝時,必須是無段對焦 以現今角度來看,這支鏡頭完全符合當初的設計構想,更在徠卡R系列鏡頭中極為耀眼的一顆星! APO-Macro-Elmarit-R 1:2.8/100mm是一支具有廣泛使用範圍的中長焦距鏡頭,體積與重量都適合以手持的方式進行拍攝。
  • 理光名頭 | 從GR1上拆下來用了2片非球面的GR 28mm/2.8
    這枚鏡頭原本用於理光的便攜相機GR1,融合了90年代最新光學技術,採用7枚4組的結構,7枚鏡片裡動用了2枚非球面鏡片。當時徠卡28/2.8還是第四代的球面鏡頭,在技術含量和技術指標上比起這枚鏡頭以及同樣是非球面的美能達TC-1的鏡頭就要落後一些。徠卡一直到2006年才推出了帶有非球面的28/2.8鏡頭。
  • 跳脫色彩的情懷相機:徠卡Q2 Monochrome評測
    所以,徠卡在數碼時代,推出了M-Monochrome系列產品,以獨特的黑白傳感器,旨在讓攝影師用這樣的相機體驗黑白攝影的魅力。作為徠卡全畫幅便攜相機的代表產品徠卡Q系列,有著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如今徠卡把自家黑白機產品線也帶到了Q系列上,徠卡Q2 Monochrome(下文簡稱:徠卡Q2黑白機)黑白相機的出現,讓徠卡Q系列產品線與M系列一樣,變得更加豐富了。
  • 徠卡最好的35mm焦段鏡頭,你會頒給誰?
    35mm 焦段相對 28mm 要平實自然些,而和 50mm 相比,它視野寬闊,包容更豐富。這也就促使它更具有普適性,即可以拍出不錯的廣角風景,也能拍出細膩的大光圈特寫。從1930年至今,在世代演變下,M口的35MM鏡頭總數多達十多顆。而在這其中,35mm f/2與35mm f/1.4鏡頭更是算曆來被爭論最多的兩顆鏡頭。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兩顆鏡頭的故事,也來(友好地)探討下兩者之間到底誰更勝一籌。
  • 「徠卡之毒,夜神就佔了四分之一」——你的最愛,是哪支鏡頭?
    50/2 APO ASPH鏡頭徠卡 50/2 AA,感動牌跟鞋廠加一起都做不出來這麼好的50頭,徠卡頂級鏡頭中都是最好,沒有之一。精巧的造型,裡外全銅的用料,沉甸甸的手感,緊緻又順滑的操控,無可挑剔的素質,越用越覺得,嗯,這輩子就是她了。35的視場已經足夠經典,與其整天惦記著入新頭,不如把手頭這支用好。
  • 徠卡 Q2:街拍的種子 | 喬所長評器材
    極速上手Q2的拍攝操作很簡單,依然採用了徠卡28mm f/1.7鏡頭,相機上的快門撥盤轉到A就是光圈優先;鏡頭上的光圈環轉到A就是快門優先,都轉到A那就是P擋,M呢?自己轉吧。我習慣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所以一直會把快門速度放在A擋,然後手動調整光圈。
  • 徠卡殺手:Konica Hexar RF
    Mamiya 6RF的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6倍,有28mm和90mm、35mm和135mm、50mm和75mm三組取景線框,幾乎覆蓋了徠卡M系列過去30年所生產的所有鏡頭焦段。 在使用28mm和35mm鏡頭時比較體驗比較好,但是使用90mm和135mm鏡頭時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 徠卡APO-Summicron-SL 28 f/2 ASPH.以先進科技打造的徠卡 SL 系統廣角鏡頭
    該款鏡頭是徠卡持續擴大的 APO-Summicron-SL 鏡頭系列的最新成員,該系列鏡頭以頂級光學性能和快速且可靠的自動對焦功能而著稱。繼35mm、50mm、75mm 和 90mm 鏡頭之後,徠卡 APO-Summicron-SL 28 f/2ASPH.鏡頭的發布為 APO-Summicron-SL 系列增添了一枚真正意義上的廣角鏡頭。
  • 窮玩徠卡?
    除了轉接徠卡m口,還可以轉接幾乎市面上所有的相機鏡頭,這就包括了那數不清的中古頭。比如m42螺口的蔡司鏡頭們,m39螺口的徠卡,福倫達,Jupiter們,佳能fd口的所有prime 頭也都不錯。說回鏡頭,徠卡鏡頭最被追捧的應該是35mm, 50mm和28mm。28和35不用說,街拍槓槓滴,50mm是必備標準頭,相當於人一隻眼睛能看到的範圍。
  • 這些被「封神」的小眾廣角鏡頭,你知道多少?
    但實際上,通過用戶的樣片來看,這支鏡頭在數位相機上的表現只能說勉強接受,全開偏軟解析度低是這支鏡頭的軟肋,並且高光也顯得有些模糊,焦外也有些散,和同門最新推出的AF-S 28mm F1.4 ED有些差距。但這依然不能撼動其在尼康鏡頭中的地位,自然價格也代表了一切:二手價格一度逼近2萬元,目前穩定在1萬5千元左右(遮光罩要獨立購買),但依然有許多為情懷買單的尼康鐵粉。
  • 買徠卡M10的人,都配了什麼鏡頭?
    Leica Summilux-M 28mm f/1.4 ASPH像是 28/5.6,其實也很受掃街愛好者歡迎,一度快賣斷了貨;而風光愛好者就更偏向於 18mm、21mm 這樣的焦段,你還別說,其實 18/3.8 這支鏡頭也挺火,超廣的視角,加上不錯的畸變控制、比較平和的售價,整體來說性價比也不錯。
  • 6個月漫長旅途,徠卡Leica Q伴我度過
    原文《徠卡Q——六個月測試考驗》很長,小編整理翻譯了部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原網站看更多樣片和英文評測。作者:Craig Mod原文:http://craigmod.com/sputnik/leica_q/君峰徠卡翻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不誇張地說,Leica Q是我用過最好的旅行相機。
  • 2021年,徠卡Q2還值不值得買?
    75mm裁剪框,圖源:kristiandowlingQ系列本身的鏡頭是28mm焦距的,有些時候難免包含的場景過雜。按下相機背面上方的小按鈕,將在屏幕上彈出一個框線,多次點按就能切換 28mm/35mm/50mm/75mm 的焦距,按下快門後,照片的jpg格式會自動按照所選焦段的框線裁剪。
  • 對你來說,徠卡Q2真的合適嗎?
    新機的28mm F1.7 Summilux鏡頭不僅成像清晰銳利,而且在低光照條件下也可以穩定地進行手持拍攝。相機提供了兩種設置自動對焦區域的方式,包括通過觸控螢幕操作或通過後部的四向撥杆來操作。無論選擇哪種,對焦點的移動和自動對焦的整體響應速度都非常出色。使用徠卡Q2時,我們其實無需使用觸控對焦選項,只需使用方向鍵即可。
  • 徠卡全畫幅數位相機 Q(Typ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