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聞剛需令傳媒受眾大增

2020-12-19 騰訊網

英美傳媒數字受眾普遍大幅增長

疫情期間,英國大型新聞傳媒如BBC、《衛報》、郵報在線等主流媒體的數字受眾同比繼續大幅增長,4月份前半個月的流量較上月同期明顯增多。以BBC為例,4月上半月平均每日流量為4450萬,而上月同期為3380萬。《衛報》則以平均每天1390萬的數據超越其競爭對手《每日郵報》的1200萬而成為英國流量最大的報紙網站。

在美國,CNN是增長最大的新聞網站之一。根據Similarweb數據,其4月上半月獲得平均每天3150萬的流量,近乎兩倍於上年同期。福克斯新聞平均每天為1307萬,也較去年同期增長六成。

論壇集團疫期發行量增293%

美國論壇出版集團首席營銷官馬克·坎貝爾(Mark Campbell)透露說,集團2019年純數字訂戶較上年年增長了33.3萬,增幅34%,發行收入增長了60%。疫情大爆發以來,民眾對新聞的需求旺盛,報紙的數字訂閱量猛增,3月份較2月份增長了293%。坎貝爾同時將這一增長歸功於成功的付費牆策略,儘管疫情期間全集團對疫情新聞內容採取免費優惠。論壇出版集團是美國第二大報業集團,旗下包括《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每日新聞》《巴爾的摩太陽報》等10多種知名報紙。

論壇集團數字訂閱量增長圖(從右至左)

(編譯自5月3日whatsnewinpublishing.com)

《紐約時報》訂戶突破600萬

今年1月,《紐約時報》宣布其總收費訂戶突破500萬。今天,它又宣布訂戶增加到了600萬。雖然廣告有所下滑,但其盈利模式繼續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新冠大流行病令該報的數字發行加快增長。今年一季度,該報獲得58.7萬新的數字訂戶,再創新高。該報2011年實施付費牆戰略後,用了18個月才達到56.6萬數字訂戶。

在新增的58.7萬數字訂戶中,46.8萬是衝該報核心新聞主產品而來,其餘則為消費其「美食」「字謎遊戲」等垂直產品。在第一季度末的3月31日,該報數字訂戶增至584.1萬,到4月底就超過了600萬,一個月增長了15.9萬。據該報營運長Meredith Kopit Levien透露,該報3月份的總流量達25億,是此前一年平均數的兩倍;同月的獨立訪客量也達到2.4億,「遠遠高於此前任何一個月」。

《波士頓環球報》訂戶增長主要來自疫情

《波士頓環球報》的數字有價訂戶突破了20萬,而近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民眾對該報新冠疫情報導的興趣。該報總編輯Brian McGrory告知說,純數字訂戶的數量由疫情前的14.5萬增長至近期的20.5萬。「要知道,我們用了7年的時間才實現第一個10萬訂戶,如今用了11個月就達到第二個10萬。……我們現在是唯一可以通過數字訂閱收入支撐目前規模的編輯部運作的都市報紙。」

在「報業死亡」的敘事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是三家被排除在外的全國報紙。而在大型區域性報紙中,《波士頓環球報》表現最出色。該報2018年實現盈利,並成為唯一數字訂戶超過平日刊印刷版訂戶的區域報紙。

(編譯自5月15日wgbh.org)

谷歌臉書成為新聞業最大資助者

多年來,谷歌和臉書既希望依靠新聞媒體的內容吸引和留住用戶,卻又不願為此付費。他們希望新聞業採用新技術生產和傳播新聞內容,但又不願看到它們建立自己可依賴的商業模式。但如今,共享經濟的發展進入中期階段後,臉書和谷歌正在支持未來新聞業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未來數月裡,谷歌和臉書將向地方新聞業提供總共2.5億美元的資助。谷歌稱,這些資金將至少抵達4000家地方新聞機構。而臉書已經向200個新聞編輯部提供了1600萬美元。此外,兩巨頭還為地方新聞也帶來明顯的廣告便利。谷歌副總裁理察·金格拉斯(Richard Gingras)說,「通過我們提供的廣告工具能賺多少錢,完全取決於新聞機構的運營效果。」

此前,兩家機構已經分別資助3億美元用以幫助新聞機構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包括發行實驗室、品牌內容優化等。

(辜曉進編譯自5月11日digiday.com)

《巴爾的摩太陽報》尋求非盈利轉型

剛剛獲得普利茲本地報導獎的馬裡蘭最大報紙《巴爾的摩太陽報》,正在考慮轉型為非盈利機構,以走出經濟困境。有著183年歷史的該報,近年來為削減成本而持續裁員,而新冠疫情令其雪上加霜。如今有媒體專家認為,這場大流行病對新聞機構是「滅絕性事件」(extinction-level event),而巴爾的摩市一批公益慈善家們正籌劃將該報轉化成非盈利的社會公益性機構,以擺脫被「滅絕」的命運。

這些慈善家們發起了「拯救我們的太陽報」活動,希望集資從論壇出版集團手中買下該報。活動發起人、哥德賽克基金會總裁兼執行長馬修·加拉格爾(Matthew Gallagher)說:「這(太陽報)是令公眾知情、分享新聞與信息以及鼓勵公眾討論的極好平臺。我們認為,如果將它置於真正關注其長期生存發展的本地機構手中,必然對這座城市的未來大有裨益。」

(辜曉進編譯自5月12日《衛報》官網)

英三報紙向小企業提供300萬免費廣告支持

英國《每日郵報》《地鐵報》《我報》聯合向掙扎於危機中的小微企業提供免費廣告支持,總額約300萬英鎊。這三家報紙同屬於每日郵報綜合信託集團(The 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集團將向1000家小微企業提供每家3000英鎊免費廣告的支持。這些廣告必須刊登在上述三家報紙及郵報在線(Mail Online)網站。這是該集團4月28日發起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後的重要行動。該基金會目前已集資670萬英鎊,其中170萬英鎊來自讀者的捐贈。這項廣告支持計劃從5月13日起接受申請。

《澳大利亞人報》半世紀來首個女主編

《澳大利亞人報》平日刊迎來56年來第一位女總編Michelle Gunn,其自2012年起擔任該報周末版主編。目前她兼任這兩個版的主編,並負責所有數字平臺。在擔任周末版主編前,其先後擔任社會事務記者和國內首席記者。新聞集團澳大利亞分部執行主席Michael Miller說,「在過去30多年服務於《澳大利亞人報》的職業生涯中,Michelle對報紙的讀者以及報紙在全國的領導地位有著深刻的理解。」

《澳大利亞人報》是澳大利亞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也是默多克領導的新聞集團在澳大利亞的旗艦報紙。Gunn在接受該職務後說:「在這非常時刻獲得這主編職位,我感到誠惶誠恐。《澳大利亞人報》在疫情期間為社會的恢復和重建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Michelle Gunn被任命為《澳大利亞人報》平日刊主編

(編譯自5月15日《衛報》官網)

新加坡報業控股與谷歌合作拓展數字用戶

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SPH)和谷歌公司最近合作推出一個項目,用以拓展數字平臺的付費受眾數量和數字廣告收入。在谷歌和臉書數字雙寡頭等的衝擊下,作為新加坡最大報業集團的SPH收入每況愈下。2017年,集團廣告和發行收入分別下跌1.03億美元和870萬美元,導致內部大幅裁員。就在上一財務年度末季度實現淨利潤和主營收入雙增長後不久,又遭受新冠疫情的衝擊,收入再次下降。

而谷歌也面臨澳大利亞政府對新聞內容付費使用的壓力,希望與媒體大公司合作分享原創內容和數據。谷歌於是和SPH達成協議,共同建立數字生態環境,促使受眾通過搜尋引擎和算法從谷歌和SPH平臺分享更多內容,進而擴大數字廣告在雙方平臺的銷量。雙方還將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受眾的飄移數量,通過視頻和博客等產品的獨特內容將受眾轉化為訂戶。

(辜曉進編譯自5月14日thedrum.com)

推特鼓勵員工長期居家辦公

推特CEO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今晨向員工發了一份電子郵件,提醒員工說,如果他們覺得舒適的話,今後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長期居家辦公,哪怕疫情過去。這位CEO說,推特是居家辦公的早期樣板,儘管後來的疫情導致全球很多公司都不得不這樣做。

與此同時,推特也在為那些喜歡人際工作和當面開會的員工做恢復線下活動的準備。儘管舊金山市長4月27日宣布將居家隔離令延長至5月底,但加州州長已暗示將放鬆某些管制。推特則表現得十分謹慎,其人力部門的規定顯示:除少數例外,辦公室在9月份前不會開放;即便開放之後,也不會像之前那樣自由。

(辜曉進編譯自5月13日techcrunch.com)

《南華早報》高層減薪員工放3周無薪假

香港最大英文報紙《南華早報》推出一攬子降低成本計劃,以應對暴亂和疫情對報業帶來的衝擊。包括CEO劉可瑞和總編輯譚衛兒在內的27名高層管理員工同意立即減薪,而月薪2萬港幣以上的所有普通員工則被要求在明年3月底之前的任何時段,放3周的無薪假。劉可瑞在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說:報紙在經歷8個月的抗議亂局後又遭遇疫情困擾,處於「真正前所未有的時期」。

(編譯自4月22日《南華早報》官網)

印度一周刊發行量因「菜種計劃」逆勢增長

印度的《曼諾拉瑪周刊》(Manorama Weekly)在封城期間的發行量不但未下跌,還獲得30%的高增長。究其原因,提高優質內容比重以增強吸引力是重要一環,也藉助其令人矚目的免費菜種項目。該周刊是馬拉雅拉·曼諾拉瑪集團旗下的馬拉雅拉姆語娛樂雜誌,創刊於1937年。

印度因疫情而採取封城政策後,人們待在家裡無所事事,自己種菜自給自足成為一種時尚。該刊瞄準這一新需求,精選多個優良菜種,每期隨期刊免費打包贈送給訂閱者,並附種植方法,竟大受歡迎。自3月份啟動這個項目以來,員工們全部投入到相關工作中,雜誌的發行量從19萬增長至24.7萬,增幅近三成。

(辜曉進編譯自5月10日whatsnewinpublishing.com)

印度《曼諾拉瑪周刊》近期封面

相關焦點

  • 1—5月新聞節目收視三甲竟然是這三座城市 年輕、高學歷受眾回歸大屏
    然而,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抗疫成為新聞報導的主軸,電視媒體緊扣主題,積極投入疫情新聞、抗疫內容的報導與傳播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與傳播價值,受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度也隨之迅速升溫。1—5月,CSM媒介研究59測量儀城市人均每日收看新聞類節目的時長為21.5分鐘,較2019年同期提升了8.7分鐘,凸顯了重大新聞事件面前主流媒體的價值。
  •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2020-02-20 16:31:01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徐顥哲 | 字號:A+ | A-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持續深入。
  •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原標題: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持續深入。疫情期間,2017年播出的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由於劇情「神預言」而翻紅,該劇第26、27集,王珞丹飾演的江曉琪接診了兩名有非洲旅行史的病毒感染者,患者有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醫院迅速採取隔離病人、封鎖急診室等措施。與此同時,紀錄片《中國醫生》在豆瓣獲得9.3的高分,2013年的紀錄片《非典十年祭》也成為網友熱議話題。
  • 出海情報|疫情期間YouTube流量大增,但廣告收入反下滑
    作者:塗鴉君編輯:tuya出品:財經塗鴉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除新聞網站及App流量大增外,視頻網站之王YouTube的新聞觀看量也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75%,月觀看量超過20
  • 傳媒觀察 | 網絡字幕組與受眾間的「知溝」有多深
    然而,在「知溝」理論視閾下,我國網絡字幕組能否打破與受眾的階層隔閡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燕道成教授和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陳曦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4期刊文,以「知溝」理論為出發點,從該理論的發展變化過程入手,結合我國網絡字幕組的現狀,著重分析我國網絡字幕組與其受眾的階層差異。
  • 《信念一生》發布終極預告片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預告片在詮釋英雄們的信念之外,同時也將當地村民對「大骨節病」的恐慌展示給觀眾,一句「要想躲『瘟神』,就要送的遠遠的」道出了當地千萬父母的心! 疫情當前聚焦醫護人員 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2020年自疫情以來,醫護人員挺身而出
  • 《新聞聯播》收視率達15%,央視包攬新聞節目收視排行榜前十
    抗疫之戰,是一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攻堅戰,而在主戰場之外的傳媒領域,這亦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役,各類媒體工作者和逆流前行的醫務人員一道,用事實堅定受眾信心,用溝通贏得國人的信任。 ▍收視率增幅高達89%,疫情期間年輕受眾主動回歸電視大屏 CSM全國網數據顯示,疫情以來各年齡段觀眾的收視率均明顯上升,尤其是15~34歲年輕觀眾,收視率增幅高達89%,成為疫情之下主動回歸電視大屏的中堅力量,引領特殊時期收視市場新的變化和風向。
  • 傳媒觀察丨網絡字幕組與受眾間的「知溝」有多深
    編者按: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便捷,我國受眾接觸境外劇的數量與頻率與日俱增,在官方有限供應的環境中,我國網絡字幕組成為「網絡義工」,為廣大受眾提供影視資源與字幕,被稱為「打破文化屏障的人」。然而,在「知溝」理論視閾下,我國網絡字幕組能否打破與受眾的階層隔閡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吳忠市新聞傳媒中心:打破抱殘守缺,釋放「洪荒之力」
    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深刻改變媒體的內容生產、傳播格局和用戶細分,傳播形態迅速走向網際網路化、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同時,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信息傳播已突破傳統的時空尺度,以媒介融合為特徵的全媒體發展,給新聞傳播帶來挑戰和機遇。
  • 佛山傳媒集團下屬263個新聞類網絡傳播平臺總粉絲量超過4000萬
    據統計,目前佛山傳媒集團新聞類網絡傳播平臺達263個,總粉絲量超過4000萬。構建融媒傳播新矩陣全媒體傳播體系發力人在哪裡,新聞輿論的陣地就在哪裡,主流媒體的聲音就應該傳到哪裡。佛山傳媒集團以網際網路思維優化資源配置,把更多優質內容、先進技術、專業人才、項目資金向網際網路主陣地匯集、向移動端傾斜,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儘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網絡平臺,佔領新興傳播陣地,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
  • 韓國傳媒這麼厲害?慶熙大學新聞傳媒專業等你來撩!(組圖)
    所以近年來,韓國的傳媒專業逐漸成為了韓國留學中最為熱門的專業,每一年報考傳媒專業的留學生都是逐漸增多~  在韓國學傳媒有何優勢?  1、學校傳媒資源優越  韓國大學的新聞傳媒專業,都是基於韓國最前沿的傳媒技術,並且隨時更新設置和安排,緊隨實際需要。
  • 軍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吸引受眾的方法路徑
    摘 要:全媒體時代,軍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傳播力、影響力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面臨著受眾流失等問題。本文結合當前軍事電視節目現狀,探析軍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吸引受眾的方法路徑。
  • 庫存環比大增 玻璃價格壓力山大
    元旦假期,河北省藁城區增村鎮小果莊村的一例確診病例,揭開了河北省公共衛生事件的「序幕」。 1月12日下午,河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自1月2日以來,河北 省累計發現本土確診病例326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34例。
  • 農貿市場、外賣、生鮮用量大增 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塑膠袋?
    來源:新華社農貿市場、外賣、生鮮用量大增,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塑膠袋?各地近來也相繼推出了新版「限塑令」。「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限塑令」至今,一段時間內,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使用有所減少。但近一兩年來,在一些農貿市場,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出現反彈。同時,外賣、生鮮電商成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法國日增534例!口罩強制令下周生效!馬耶訥、波爾多、大巴黎疫情...
    4個行政省疫情令人擔憂,分別是海外省蓋亞那(Guyane)、海外省馬約特(Mayotte)、馬耶訥(Mayenne)和吉倫特(Gironde)。 【口罩強制令提前至下周實施】
  • 北京二手房市場分化:剛需走俏 改善型房源滯銷
    (原標題:剛需走俏 改善型房源滯銷 北京二手房市場分化明顯)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發現,北京地區二手房市場價格出現較明顯分化,剛需二手房價格小幅上漲
  • 英國傳媒專業大盤點
    BBC作為一個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擁有世界上第一座電視臺,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成立於1922年,總部位於英國倫敦;除了BBC之外,英國還有世界聞名的《經濟學家》、《泰晤士報》等期刊報紙。
  • 華視傳媒打造超級入口 智能交通「樂在途中」
    華視傳媒作為活動「官方指定戶外視頻合作媒體」首次參加本屆網際網路大會,在2014中國網際網路智能交通應用論壇上,營運長劉薇女士展示了華視傳媒覆蓋公共運輸場景的超級入口。 2014年,華視傳媒立足移動電視優勢的基礎,積極謀求轉型,以移動網際網路最為密集的場景——公交地鐵為載體,打造覆蓋5.7億人次的超級入口,將原有的移動電視和Wi-Fi網絡結合,形成一個大的公共運輸媒體生態圈。
  • 光線傳媒:三季度扣非淨利大增,長期邏輯不改
    事件:光線傳媒10月26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2.9億元,同比下降17.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9億元,同比增長263.7%。基本每股收益0.779元。
  • 泰華一姐郭蕊將打造跨國MCN機構 旗下新聞傳媒電商地產各業務風生...
    雜誌轉型後將會有全方位投放和信息傳遞,再加上活躍的O2O互動,相信觸達受眾和閱讀量將會呈幾何趨勢增長,預計轉型後第一階段,線上平臺閱讀量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倍,長遠來看則是不斷翻倍,雜誌閱讀群體擴散到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