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演講被評「不接地氣」,為什麼總有專家發表不合常理觀點

2020-12-24 騰訊網

這兩天,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作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火了!她以一位家長的視角談論了一下關於社會上出現的教育焦慮和成功焦慮。

本以為是一場普通的教育演講,但隨著傳播度的不斷擴大,也引起了網友們的一些「吐槽」。

之後,京譽君去網上看了一下原文,演講的題目叫《不確定的年代,教育的價值》,這個瀰漫著嚴謹生硬學術氣息的標題,被自媒體改為了《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後,迅速大火。

她先是講了,現階段教育中,家長為了孩子成才而 演化成「惡性競爭」,這種競爭給自身、教育及家庭帶來的危害,並且表示:「學生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試,完全了無生趣啊......」

說實話,如果換成一名普通的教育講師、教師、媽媽......亦或是別的什麼身份,來講這個話題都是沒問題的。偏偏現在是這位清華教授來講:「我的孩子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名普通人」,這聽上去就太「出戲」了!

因為她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她已經站在教育頂端,這時候再來談「普通人」的話題,便會引起大家的不滿。就連儲殷教授也跑出來表態:

這碗雞湯不能喝,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從小讀的是清華附小、清華附中,從擁有的教育資源來看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

為什麼這位教授的演講會「刺痛」大家

我們回過頭來反觀,這位清華大學教授的觀點:她說,不確定年代裡,對教育的普遍焦慮,成了這屆父母都非常確定的事情。

當學歷和技能,成了好工作和高薪酬的象徵,所有家長都被一根無形的指揮棒,趕到了軍事競賽的跑道上,看誰成績好,看誰會的多,誰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你的孩子10點睡,我的孩子11點睡,他的孩子12點睡,你上2個補習班,他上4個補習班,我上8個補習班。最終,我們的孩子在一路設計和要求中,考上了大學,卻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要幹什麼,為了什麼。徹頭徹尾地成了空心人。

甚至,有的還沒有考上大學,就跌落進抑鬱和自殺的深淵,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為了讓更多人從唯分數、唯名校、唯成功的焦慮中跳出來,劉瑜老師自我調侃了一番:我家孩子以後就開個奶茶店就得了,不行開個煎餅店也行。

在她看來:為人父母,與其逼著孩子成為一個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讓孩子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跟隨自己內心的熱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過上自己想要過上的那種人生。

事實上我覺得她說的每句話都很對,我都同意,但是你問我,我會讓我孩子按照她說的這個邏輯來做嗎?我會說:「不會。」原因只有一個,我不是清華教授。

我相信和京譽君一樣,大部分普通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去考大學,但是不少人可能沒注意到,這個社會還有不少隱形「大學」,就比如:智力,美貌,家境,關係。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東西只能是你父母教給你,別人一方面不一定會,就算會也不一定說,比如怎麼賺錢這種事,人生的殘酷不僅僅是自己的條件,更多的是父母的關係、見識和財富。

這就好比,假如清華教授的孩子沒考上了個專科,大概率會先升本,再考研,如果沒有導師願意收,那就父母去打個招呼,每一步程序都是合法的,你能說有問題?

但如果是普通人的孩子只考上了專科,那大概率只能停留在專科,相比於學歷,賺錢這件事可能更為重要。雖然兩個普通人也可以互相提攜,可是在這一方面他們沒啥可交換資源,自然也就提攜不起啥來。

這一方面是人脈的比拼,同時也是見識的比拼。人家可能考大學沒考上,但是可能其他領域已經大學畢業了,知識我們還不自知。

為什麼部分教授、名人的話總是那麼不接地氣?

最近幾年,教授、專家的發聲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觀點在我們現在看來有些「不接地氣」,比如:

謝某某教授:3000萬光棍是杞人憂天,幾個低收入男人可以一塊娶一個老婆。

馬某某:房價越高,創新能力越強;反之,房價越低,城市的創新能力就越差!

王某院長:自行車比汽車汙染更大。

董某教授:北京交通擁堵是因為房價不夠高。

陶某院士:農村燒飯產生大量PM2.5,導致每年數十萬人因此受害。

這些話看著是不是感覺有些奇奇怪怪,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些觀點的發出者不乏某學校教授、院長,更有甚者還是院士!為什麼當今某些專家的話這麼「雷人」呢?京譽君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專家、學者久居高位,對基層缺少認知

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是遵循了「屁股決定腦袋」的準則,很多東西都是依據相關數據及問題表象,缺乏對一線、基層真實情況的深入了解。

就比如:燒火做飯這件事,不可否認焚燒秸稈會對環境產生汙染,但老百姓幾百年來都是如此操作為什麼以前沒有產生大量霧霾,將霧霾產生的原因歸結於農村焚燒秸稈,未免有失偏頗。

2、有些專家院士並沒有真才實學,很多不過徒有虛名罷了。

現在的專家很多都不是實幹家而是理論家!教授、院士都是評職稱評出來的。部分院校、科研機構的的職稱評審相信大家也有所未聞,弄虛作假的有、濫竽充數的有,舞弊情況也都存在,所以,某些專家徒有虛名沒有真才實學也是正常的。

看看教育上的高級教師、名師骨幹、學科帶頭人,有多少連一線教師都不是,他們可能就沒上過幾天課,但照樣成了專家名師,照樣到處講學,水平可想而知。

這不禁讓京譽君想起了被評為「時代楷模」的張桂梅校長,與清華教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拿命教書的張老師,堪稱這個時代的良心。「拼了,不停地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們不好,但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不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廈大、武大和川大。」

這和清華大學教授那場演講相左,甚至是背道而馳。它未必就是正確的,但這不妨礙它就是一群群孩子的生存之本和拼搏信念,也構築起這個國家教育體系裡,龐大且堅實的底座。

教授也好、專家也罷。本質上可以發表任何觀點,但由於他們的身份不同,也註定他們的觀點會影響到很多人,這時候,觀點是否具有普適性,是否適合更多的人就應該被考慮進去了。

凡事沒有對錯,只有適合於不適合,這位清華教授的觀點本身沒有問題,但她可能並不了解在中國遙遠的大山中還有許多真摯的「期待」,他們沒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沒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只有不斷的向前奔跑才有資格談未來、談希望。

這時候如果和他們談自由、談興趣,是不合時宜的,這裡的教師、家長、學生對教育抱的期待就是通過寒窗苦讀,獲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也許只有不同的人認清自我後,對教育秉持不同的態度,抱定不同的心態,才能真正挖掘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出路吧。

關於清華教授的教育觀點和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的教育理念,你更贊同哪一個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發表演講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發表演講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 清華教授的普通女兒,俞敏洪的普通大學,他們的普通高攀不起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一句「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火遍了網絡!這句話來源於劉瑜教授最近做的一次《不確定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總結一下劉瑜教授的演講,其核心觀點就是:現在的教育過於狂熱,過度的教育軍備競賽坑害了過多的孩子。我們應該鬆弛下來,要發現孩子的喜愛,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引領孩子自我發現,而不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劉瑜教授的「普通女兒」,在我們真正普通人眼中,卻是天之驕子。
  • 39歲清華「美女教授」候選中科院院士 她到底有多牛?
    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有如此高的榮譽?看看這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科學家年紀輕輕都取得了哪些成績。↓↓↓1996年顏寧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在2000年獲得學士學位後隨即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施一公。2004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劣跡大學教授在演講過程中開黃腔,被女生指責後嘲諷道:香港廢青
    前些天,南方科技大學某知名教授受邀到香港某所大學作物理演講,在演講的過程中,該教授提到了「black hole」,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黑洞。正常來說,在物理演講的過程中,提到黑洞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當有一位女生表達出不滿的時候,氣氛逐漸變得緊張起來。
  • 清華教授,正在勸大家佛系養娃,這碗雞湯能喝嗎?
    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決不能簡單粗暴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選擇普通,放棄努力」。(圖片來源,B站演講截圖)最近,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凡言凡語」火了。這句話出自劉瑜教授最近的一篇演講——《不確定的時代 教育的價值》,演講比較長,全程大概有42分鐘+,不少讀者沒看過這個演講,以下是小編從她的演講中拎出以下「重點」:1.不確定性本身它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它在帶給我們更多可能、機會、自由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 清華教授言論引家長眾怒,你接受孩子是普通人,那我們普通家長呢
    前兩天朋友圈被一篇演講刷屏,演講者是清華大學的劉瑜教授,內容還是那些老生常談的問題:要給孩子減負,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家長和學校要讓孩子喘口氣。這位清華教授表示,自己很懶,是那種不戰而降的媽媽,而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沈向洋創造清華歷史 成為史上首位視頻聘任的清華教授
    去年11月沈向洋離職微軟後,就在本周前幾天,沈向洋續聘清華,在清華的title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說,這是清華大學歷史上第一次以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聘任儀式,校長連線發聘任書。之所以是「續聘」,是因為這其實是沈向洋在清華的第二場聘任儀式。2005年,沈向洋首次受聘清華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距今已經過去了15年。聘任儀式之後,藉助Zoom直播平臺,沈向洋進行了主題為Engineering Responsible AI的課程演講。
  • 清華女教授對北大才子,撒貝寧被噎得啞口無言,拼命的姑娘不好惹
    相信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了,因為顏寧這個名字近幾年已經火遍全網,她就是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16年39歲的她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中最小的候選人,2017年又被評為「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
  • 清華教授講關於孩子教育的演講被熱議:未識底層苦,感同身受難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相信這幾天,很多家長最近都看過了這篇文章《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教授劉瑜在11月1日的一次演講,她作為一位母親,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了對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感悟。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演講中的劉瑜教授,從一個家長的身份闡釋了她眼中的中國教育現狀,並表達了自己的焦慮。「我的女兒正非常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家的孩子就讓她開個奶茶店得了。」清華大學教授劉瑜坦白講,我們其實是能夠理解身為家長的她,在面對中國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時所表達出的這種焦慮的。可是,身為清華教授的她,她的女兒真的會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嗎?顯然,不會。
  • 教授觀點 | 長江商學院傅成玉:企業家要成為思想家,按明天世界的...
    針對企業當下的焦慮和迷茫,長江商學院大型企業治理與創新管理實踐教授、CEO首期班校友傅成玉建議企業家轉型「思想家」,要有大視野、大胸懷、大志向、大格局、大擔當。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傅教授在長江商學院CEO班15期開學典禮上的精彩演講。
  • 張桂梅PK清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傲慢地指點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而這位清華教授原先嚴謹生硬的學術腔,就成了人們心中海澱精英的凡爾賽體了。在演講中,劉瑜教授說出了許多「金句」。如:在不確定的年代裡,這屆父母確定對教育,存在普遍的焦慮。當學歷和技能,成了好工作和高薪酬的象徵,所有家長都被一根無形的指揮棒,趕到了軍事競賽的跑道上,看誰成績好,看誰會的多,誰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 他居然是楊冪大伯 花甲肌肉男 清華教授 論文狂魔
    實際上,與楊曉京的初次溝通已經是在農曆新年之前,由於其「特殊」的身份,以及個人傳奇的經歷,讓這位低調的大學教授,顯得不那麼普通。一般情況下,大學教授,特別是作為一個經常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的教授,每天都有打開郵箱查看的習慣。所以,當記者往其郵箱發送採訪提綱數天後依然沒有回應時,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採訪可能。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無數家長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自己受再多苦也不願孩子掉隊,在憋著勁、悶著頭,苦苦掙扎的時候,清華教授堂而皇之地說「人要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要坦然面對做一個普通人」。這是當頭棒喝,難道一點希望都不給了嗎?這要從劉瑜教授的一篇文章說起。
  • 「人文清華」講壇 | 清華師生重走梁思成林徽因山西古建考察之路
    1933 年,梁思成、劉敦楨等赴雲岡石窟考察途中(左起莫宗江、 林徽因、劉敦楨)br/>要學習梁林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博大胸懷梁思成先生的弟子、著名古建築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先生表示中國營造學社的學術成果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
  • 喜訊| 林志傑教授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經院系推薦,專家評審,2019~2020學年度第31次校務會議討論通過, 2019年度「學術新人獎」獲獎人員名單日前揭曉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最近看到好幾篇diss清華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有辯有駁:該如何看待流浪貓的生態屬性?專家觀點分享
    我並不是生態研究專家,我關注的主要是與動物相關的社會問題以及相關的公共政策,因此,我的視角與李忠秋教授的可能非常不同,希望這種視角的差異對這個討論是一個好處。李教授的演講以及一些公號及平臺的相關推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引起這麼大不安,說明流浪貓問題是我們社會當中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城市貓的管理,該何去何從,非常令人擔憂,政府也需要學界給出可靠的研究作為參考。
  • 清華教授說女兒正成為「普通人」,希望孩子開奶茶店:你還真信啊
    一位清華教授,就願意。但你還真的信啊?清華教授的女兒正成為"普通人",希望孩子開奶茶店這位清華教授叫劉瑜,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系副教授,丈夫周濂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這句話出自清華教授劉瑜,最近一篇演講文《我們的社會充滿成功學,但沒有"失敗學"》。中心主題很有道理,說的是現在的教育內卷,造成的競爭壓力,讓孩子和家長焦慮、抑鬱,就像"軍備競賽",追求高學歷、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