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果媽媽
圖|網絡
相信這幾天,很多家長最近都看過了這篇文章《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是清華教授劉瑜在11月1日的一次演講,她作為一位母親,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了對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感悟。
這篇文章擊中了很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的痛點與困惑,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但對其中的觀念也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
有支持的,有反對的,每一方站的角度不同,當然理解和思考的方向也不同。這個也很正常。
我們不討論對與錯,我看了這篇文章,想想自己從一個農村娃到考上大學,畢業留在城市打拼的經歷,來聊聊當下普通家庭對教育的思考:
因為起步來自底層社會,見識了社會的殘酷無情,這樣的心酸和無奈,怎麼也不願意孩子再次踏入!
英國的導演麥可·艾普特(Michael Apted)曾拍過一部叫《人生七年》(《56UP》),徵集了14個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孩子,從7歲開始拍攝,每隔7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幾十年過去,14個孩子的人生發生了哪些變化?
結局基本上如同導演所預想:富人家的孩子還是過得富人的生活,沒有多大改變,而窮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
這就是現實。
畢竟,在童年時期,富人家父母就開始為孩子將來做好了規劃,她們也有時間和精力來為孩子做好各種後勤支持,這些孩子很小就開始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目標,好的教育環境、好的學習氛圍和開明的父母,按部就班去努力,最終也實現了理想;
而窮人家的孩子呢,父母也是出於底層,每天為了日常生計,忙忙碌碌沒點停歇,沒有過多時間,也不懂如何管教孩子,而孩子所處的學習環境也一般,很多孩子早早就學習一般或退學,踏入社會,生活在底層,有時還需要救濟金生活。人到中年,才感慨當時如果好好學習,也不至於過得如此落魄。
說白了,整部片子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處於底層,如果還不努力,或者不知道如何努力,那麼命運很早就註定了。
這部片子裡,只有一個孩子,實現了從底層到中高階級的跨越,他是來自農村娃尼克,他每天走3英裡的路去上學,但依舊克服困難,最終考上了名校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成為美國著名大學教授。
他的逆勢和跨越階層,再次證明了教育是改變孩子命運最好的路徑。
我們反觀,再看清華教授劉瑜的話語,她和孩子的爸爸,本身工作就處於國內最頂級的學府,見識和學問都不是普通的家庭,身邊的資源也是我們普通家庭望塵莫及的。這樣家庭成長之下的孩子,說自家孩子是普通孩子是客氣了,最多是沒有父母那麼優秀罷了。
但是,這孩子依舊是從小一路名校附小的教育資源,藉助於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支持、開闊的眼界和思維能力,以及父母財力和孩子未來的其他教育規劃等,未來這個孩子差不到哪裡去。這些,都是普通家庭無法給與孩子的。
所以說,清華教授她們說的自家孩子是普通人,跟我們理解的普通人,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意思。
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如果學習不行,那麼父母竭盡全力的支持,就是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錢給孩子報輔導班。可富人家父母,卻因為孩子特長愛好,開始規劃孩子未來的出國和經商之路了。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如果普通家庭父母,內心也接受孩子是個普通孩子,那麼也要先讓孩子拼盡全力,再盡人事聽天命!
當然,在清華教授的演講中,我們作為家長,還是要從中學習和借鑑到兩點很重要的育兒方法:
第一,認識到社會已經進入不確定的時代,終身學習是未來趨勢。我們在這幾年的報導中,經常看到一個詞「VUCA」,這V」是指「Volatility」波動性, 「U」則是指「Uncertainty」,即不確定性, 「C」指「Complexity」複雜性, 「A」是指「Ambiguity」模糊性, 用這個詞來表示當今環境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一切都變化得很快。
而孩子們正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她們未來要學會與這種環境進行相處,她們要適應這種「不確定性」的環境,她們要讓自己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要持續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這對孩子而言,比起父母這一代人,必定帶來的是更多的挑戰和壓力,與之同時帶來的是,在面對各種挑戰和危機的同時,總會遇到一些機遇。就如同今年,雖然對很多人和企業來說,都是危機,黑天鵝事件,但依舊湧現出很多優秀的直播人員,抓住了直播的風口。
我們家長,需要認識到未來的社會環境,變化快是正常的,這需要孩子更多的思考性和創造性,我們在教育孩子中,也要引導孩子思考性學習,不做只會做題的書呆子,擁有獨立的思想和想法,讓他們能適應未來的社會。
這個VUCA社會,不進則退,只能努力向前。
第二,重視成績,也要重視孩子內心的富足。我們要求孩子努力,但不是努力就一定是第一名、第二名,畢竟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學習的天賦,都會考試得滿分。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定一個適合的計劃,定一個讓孩子墊墊腳能夠得著的目標,讓她懂得想取得成績,那就努力學到自己能達到的水平。
在關注孩子成績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孩子未來的路還很長。對比成績而言,更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學習中的學習習慣是否良好、是否對事件有堅持的動力、是否品性善良熱愛生活等。這些才是孩子未來立足於社會的本錢。
整個社會環境處於高壓力情況下,家長和孩子都變得更加不容易,我們更需要好好呵護自己的孩子,知道努力又擁有踏實、努力上進、思考、有同理心的孩子,即使暫時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相信這樣的孩子,只要找到自己的擅長點、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熱愛生活的心,照樣會收穫很多的幸福感。這以後的生活也差不了。
所以,我們讓孩子努力,即使以後還是會有差距,但卻不會有遺憾。 而在努力追趕的過程中,孩子也體驗了拼搏的意義,為其未來的人生留下一筆值得記憶的財富。
這就是我們普通父母的想法:
孩子學習天賦或許一般,但努力學習的態度不能丟。 我們希望孩子通過努力,跳出底層,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