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網紅」女律師 | 鄭毓秀【菁英】

2021-02-07 律菁英

毫無疑問,鄭毓秀是那個時代的「網紅」。

關於她的故事,後人搜羅各種史料,儘可能地從故紙堆尋找過去的真相,然而,歷史不會重演,真相也難以還原。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律師法——1912年的中華民國《律師暫行章程》第二條規定,充律師者應具備的條件之一是「中華民國人民滿二十歲之男子」。可見,一開始女人還沒有資格做律師。直到1927年《律師章程》通過時,才取消了做律師的性別限制。


在男女平等觀念已經廣泛被接受的現代,關於律師職業的選擇上,性別的影響仍無法忽視。男性選擇律師職業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做好律師;女性選擇律師職業,首要問題常常是,到底要不要做律師。然而,不管這些懷疑與爭論,歷史上總是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個女人便是鄭毓秀。


鄭毓秀,是中國第一位女律師,實際上,她的身份又不足以用「律師」二字涵蓋。


▲ 鄭毓秀及其先生魏道明



1896年,鄭毓秀出生於廣東省一個官宦家族。祖父是香港早期著名地產商,父親在晚清政府戶部為官,她整個家族都住在一起,規模近似一個小村莊,家中地位最高的人是祖母。不過,鄭毓秀顯然不是祖母最喜愛的孩子。因為她總是充滿能量、好奇心強,精神抖擻,是個外向又吵鬧的人,用現代的話來講,可能會被稱為「問題兒童」。


俗語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鄭毓秀就會為捍衛純粹的正義頂撞象徵著家族權威的祖母。比如,一次她的一位表姐和一位小傭人起口角,以致大打出手。當祖母出現在現場時,不問來龍去脈,直接下令打小傭人一頓。鄭毓秀便衝到表姐面前,兇狠地對她說:「該打的人是你!」然後抱著小傭人哭喊著:「你們不能這樣,她沒做錯事。為什麼要受罰?!」


這只是她的眾多叛逆事件之一。丟泥巴,鬥蟋蟀,還有其他不合乎「教養良好的中國小女孩」禮儀的遊戲,鄭毓秀都抱以極大的興趣。


嚴重的一次衝突,應該是拒絕裹小腳了。在當時,女孩普遍都是要裹腳的,鄭毓秀堅持抗爭,幾個回合之後,祖母無奈且厭煩地說:「那好吧,把裹腳布拿掉,她的腳會長得跟大象的一樣大,長大後沒人娶,那就這樣吧,我不再過問這件事了。」鄭毓秀卻暗自竊喜,認為自己贏得了第一場為自由而戰的抗爭。


更有甚者,在鄭毓秀十三歲時,祖母和父親為她安排訂了婚,對方是廣東總督的兒子。但當鄭毓秀了解到他是一個被寵壞的紈絝公子哥時,她說服哥哥幫她寫信給未婚夫,信中表面提出希望未婚夫留學或者至少讀新制的大學,實則迫使其自行悔婚。然而,未婚夫回復哥哥:「你親愛的妹妹大部分的想法都很好,但很不幸,我不可能如她所願。……您可能忘了,身為政府官員,我不允許自己拋棄先前允諾的責任,這是重大的責任。」


後來,鄭毓秀竟親自寫信給未婚夫說:「你為何不娶個比較適合你的女人?我要去美國或歐洲完成學業,這看起來不符合你對婚姻的計劃。」還建議他娶個容貌美麗、配得上他的女子。


這種發「好人卡」的行為在當今看是司空見慣了,但在一百餘年前,那可是爆炸性的,那個年代鮮有大家閨秀會做出這種事情。所以,雙方家族,尤其是鄭家,可真是覺得丟臉丟大了。一聽這消息,鄭毓秀父親嚇得啞口無言,祖母則被扶到床上,驚到心臟病都快要發作了。當全家都籠罩在不悅的情緒中時,鄭毓秀覺得自己贏得了這場戰爭。


由於叛逆行為不斷,鄭毓秀暗想家人也高興她離家,於是趁機請求去歐洲,但是第一次就去歐洲,似乎又太遙遠了。最後,家人決定送她到天津的女子寄宿學校——中西女塾教會學校。在那裡,她接觸了西方教育模式,與傳統社會中女孩在家所接受的教育大為不同,那裡訓練女性參與更多世界事務,這種新的想法啟發了鄭毓秀和其他有著相同觀點的人。


種種這些註定她不會生長成傳統女子的模樣。




鄭毓秀成長的那個年代,正是清朝末年劇烈動蕩的時代。古老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明正面碰撞,腐朽的清廷如殘燭飄搖。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佔領北京、百日維新……朝堂內外,風雲變幻。


鄭毓秀的父親對於這一連串事件的反應是被動的。當皇宮信使到家裡通知他慈禧太后逝世時,他平靜地說:「這個人的死,或許是中國的解藥。中國是個偉大綿長的國家,在這個女皇帝的統治下,顯然是衰退了。」長期以來在清政府裡任重要職位,他習慣清政府的統治,也不可能試圖做出什麼激進的行動。


但對鄭毓秀而言,這一切已全然不同。她認為推翻清朝是必要的。她下定決心要為國家工作,她聽說有位傑出的領導者,現在人在日本,於是她決定前往日本,去尋找那位領導者,並跟隨他們。


鄭毓秀以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為由跟父親提出到日本,父親建議她在東京繼續學業,還安排她去一位親戚家住。


到了日本,鄭毓秀進入東京的女子寄宿學校。經過各種見機行事,她找到了國民黨總部,並開始參加他們的許多秘密集會,隨著見到越來越多的革命志士,包括當時住在日本的孫中山先生,她宣誓加入了國民黨。國民黨也漸漸地接受了她,並向她解釋他們的行動計劃——推翻清政府,策劃在中國各處起義,考慮到她回到中國擔任情報員對整個組織會更有幫助。所以,鄭毓秀回國了。憑藉家庭背景的便利,她擔當國民黨當地郵件書信的情報員。


辛亥革命之後,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然而,由於和平協商不斷拖延,為避免出兵的傷亡,國民黨北方的領導者提出,達成目標最人道的方式是由幾位自願者利用各種方法除去障礙。鄭毓秀等自願者挺身而出,組織了一個國民黨「敢死隊」。大家都同意,只要小心除掉幾名阻礙人士,革命就能完成。


▲ 鄭毓秀(前排左2)與蔣介石(前排左1)等合影


那個時候,他們在北京沒有火藥或炸彈,能取得的最近地方是天津。鄭毓秀自願運送炸藥。她的理由是:身為女孩,她比男人更能掩人耳目,並且因為她是官員的女兒,更容易來去自如地穿梭往返。比起大多數人,鐵路局員工或是其他官員比較不會刁難她。於是,大約有三個月的時間,平均一個星期兩次,她會拖著彈藥往返於天津、北京之間,其間時常充滿了暴露的危險,她甚至覺得自己就要犧牲了,甚至想像到會獲得孫中山先生寫下的紀念碑文:「鄭毓秀,北京的愛國女子」。回顧來看,可謂「有驚無險」,而在當時的每個時刻,都步步驚心。


國民黨認為,皇室家族正活在恐懼與害怕之中,只要他們的大臣允許,他們便會退位。這些人之中,最主要的就是袁世凱,因此,所有必要的安排,目的都是為了刺殺袁世凱。


在落實暗殺計劃時,「敢死隊」的十二名成員前天晚上分散至指定地點,但是,當天晚上,總部指示計劃必須立刻取消,理由是最新消息指出,造成目前雙方僵局的關鍵人物並不是袁世凱。真正的阻礙是良弼。


這些意料之外的指示引起了騷動,時間非常緊迫,鄭毓秀等召集所有能幫忙的成員,尋找分散各地的自願者。最後她聯絡上其中八位,次日早上,當袁世凱的車經過,炸彈還是丟出來了,當然,後來的事實是袁世凱的侍衛隊長和一匹馬死了,幾名騎兵受傷,袁世凱本人倖免於難。敢死隊中有三人被抓到,她獨自從人群中撤離。


隨後鄭毓秀又參與了策劃暗殺良弼的活動。這次她充分吸取了暗殺袁世凱失利的教訓,決定派一人來執行任務,並根據良弼離開辦公室以及返回家中的習慣時間做出了周密的計劃。最後彭家珍自願單獨執行這個任務。此次刺殺良弼的行動終於成功。


正是這些經歷為鄭毓秀貼上了「美女刺客」的標籤,但這並非她人生的高潮,還有更為傳奇的,使她名揚海外,成為女中豪傑的事跡,便是「玫瑰枝代槍」事件。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舉行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由南北雙方代表組成。北方政府官員陸徵祥擔任團長,代表還有顧維鈞,南方代表則是王正廷。鄭毓秀被派作為巴黎和會代表團隨員。


協約國日本緊抓住這次戰爭的機會,欲攫取由德國佔領的山東半島的權益。有消息說,陸徵祥推託說無法違背上級指令,必須籤署和約。他所謂的上級指令也就是北京政府的意見,可見當時北京政府亦受到日方壓力。鄭毓秀等認為除了拒籤之外,並無其他替代方案。


她機智地打聽到陸徵祥的下榻之地在巴黎郊區聖克盧。於是偕同幾位同事,召集數名學生和一戰的華工前往。當她請求見陸先生時,被門房以陸先生身體不適的原因婉拒了。接下來,大家輪流過去敲門,說要見陸先生,但門房說的藉口都一樣。


正當他們圍攻之際,有輛車在靠近,是代表團的秘書,他手臂夾著一個鼓鼓的公文包。他們判斷公文包裡的文件很重要,鄭毓秀當時想:必要的話,必須「攔截」秘書,甚至強行奪走他的公文包。而要這麼做,得準備駭人的武器才行。


由於全部人都沒有武裝,她跑到後面的花園,從玫瑰叢中拉出一根粗枝,用膝蓋折斷,折出直徑兩三公分,長度將近三十公分的樹枝,想在黑暗中或許可以假裝是一把手槍。然後又回到房子前面。


當那位秘書現身,鄭毓秀的同伴走上前,擋住他的去路。鄭毓秀隨即從陰影中走出來,用玫瑰槍抵著他,他嚇得公文包從手臂上掉到地上,然後便落荒而逃。不久,陸徵祥應該知道了這一切,一位傭人出面以陸徵祥的名義保證,如果離開,隔天早上會接見他們。但當晚鄭毓秀等人並未離開,而是就地停駐。


早上十點陸徵祥接見了鄭毓秀等。他們反覆重申論點:陸徵祥先生並沒有接受政府指示,可以籤署這個讓與中國權利的合約,並表達了另兩位代表拒絕籤署,所以現在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全責。最後,他總算是投降了。那天陸徵祥沒有前往凡爾賽宮籤署合約。


那枝「玫瑰槍」,鄭毓秀帶回了中國,並珍藏起來。作為主人傳奇經歷的道具,這枝玫瑰枝也從不起眼的物件,變得不同尋常了,而鄭毓秀自傳的中文譯名正是《不尋常的玫瑰枝》。




自兒時就叛逆,從少女時便投身革命,這些可謂鄭毓秀「不尋常」的人生之冰山一角。「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法院院長」等噱頭式身份的開創,烘託了其名人的光環,同時也引來了諸多爭議。


1924年,鄭毓秀從巴黎大學畢業。她認為畢業那天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天,不只是因為拿到法律博士學位,更是因為在經過革命那段艱難的歲月後,她的人生終於能進入有建設意義的階段。她夢想許久能儘自己微薄的力量,參與建設國家。


她回憶畢業的情景——自己精心打扮,像為了婚禮一樣慎重。學院院長預定了最大的禮堂,表揚她的榮譽。她以顫抖的聲音回答關於論文(《中國憲法新草》〔The New Draft Chinese Constitution〕)的問題。


但有人根據胡適1930年11月10日的日記推斷,鄭毓秀的博士論文由王寵惠代筆,由中文翻譯成法文,交給考官教授。鄭毓秀博士畢業,面對考官詢問時,「全不能答,每被問,但能說:『從中國觀點上看,可不是嗎?』後來在場的法國人皆匿笑逃出,中國人皆慚愧汗下。」


1926年,鄭毓秀回國,與留法同學魏道明(後來成為她的丈夫)一起,在上海法租界合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因當時規定女人沒有資格做律師,所以鄭毓秀向司法行政部申請律師執照,未獲批准。為了能夠執業,她轉向上海法租界會審公廨提出申請,後獲批。因此,她不但是中國第一個女律師,也是法租界的新紀元。


1927年,國民革命軍攻克上海後,鄭毓秀應邀出任上海臨時法院院長。關於這段經歷,鄭毓秀自己的記述是,這份公職並不如做律師對她有吸引力,所以對此邀約本不感興趣,並已經婉拒。但由於一位老朋友的激將說辭,她又接受了邀約出任。她認為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法院院長」,原因很單純,只是想接受挑戰以便證明女性的能力而已。因為這個公職,她與魏道明合開的律師事務所便不得不關閉了。


也有人說,在鄭毓秀到南京之後,並沒有完全放棄在上海的律師業務,經常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插手滬上著名訴訟案件。傳說她後臺很硬,號稱「包打必勝」。如林語堂為開明書局編寫的超級暢銷英語教材《開明英文讀本》,被世界書局出版的《標準英語讀本》抄襲侵權後,兩家書局打的筆墨官司。當時世界書局重金聘鄭毓秀,她一紙訴訟,把開明書局告上法庭,罪名是林語堂和開明書局指責世界書局抄襲,系誹謗。後法官在審判中明顯偏袒世界書局。


1928年,鄭毓秀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委員中的女性只有她與宋美齡。1931年,「中華民國民法典」制定完成之後,鄭毓秀辭去立法院公職,回到上海,重新當起專職律師。有人說,鄭毓秀以市長夫人(其時魏道明任南京市市長)的名義,在上海大攬各種訴訟案件。以至於滬上法律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博士電話到,推事嚇一跳!」意思是,鄭毓秀博士一打電話到法院,推事(法官)就擔心案子難辦了。


毫無疑問,鄭毓秀是那個時代的「網紅」。關於她的故事,後人搜羅各種史料,儘可能地從故紙堆尋找過去的真相,然而,歷史不會重演,真相也難以還原。


正方唏噓感慨她經歷了輝煌燦爛的前半生,晚年客死他鄉,嘆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反方引胡適日記等頗多史料,印證這位傳奇女性的多重生活與名人光環下的陰影。


「擔當身前事,何計身後評」,對於不畏人言的生者是勉勵,對於已經作古的逝者也未嘗不公允。那個時代已經過去,美譽也好,詆毀也罷,對鄭毓秀本人都不再增減一分。而當今的人們再來談論她,更有意義的是,她可以作為那個時代難得的標本。

 


作者:趙宏

文章來源:方圓律政

免責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薦書|鄭毓秀:寶安的女兒
    她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中華民國民法》五人編撰小組唯一的女委員,先後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私立上海法政學院校長,她在近代國民外交、法制建設、教育領域頗多建樹,為爭取婦女解放、實現男女平等殫精竭慮,堪稱粵港澳大灣區歷史上的一代翹楚。
  • 民國第一女刺客鄭毓秀,組建敢死隊炸死良弼,晚年卻被切除左臂
    然而,在民國那個混亂時期,在女子還不敢拋頭露面的那個時代,出現了一位美女刺客,她不僅是我國第一位女博士,還是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作為女中翹楚,她一生的經歷令人稱奇。鄭毓秀鄭毓秀出身背景1891年,鄭毓秀出生於廣東廣州府新安縣西鄉鄉屋下村一個封建官吏家庭。她的祖父鄭姚是香港的地產大富商,父親鄭文治,是當時的戶部官吏。因此,鄭毓秀可謂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
  • 鄭毓秀:寶安的女兒——《來自中國的少女》《我的革命歲月》中譯本...
    她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中華民國民法》五人編撰小組唯一的女委員,先後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私立上海法政學院校長,堪稱粵港澳大灣區歷史上的一代翹楚。  從鄭毓秀的自傳可以看出,她從小聰慧,富有反叛精神,追求人格獨立。
  • 近代奇女子鄭毓秀:我國首位女博士和法院院長,還是殺手
    在這期間,湧現出無數的英雄兒女,他們不惜生命,殫精竭慮為祖國帶來一線希望,其中就有一位傳奇女性,鄭毓秀。她是美貌端莊的大家閨秀,也是冷血無情的殺手、中國第一個女律師、中國第一個女性法院院長。現代人可能對她的了解很少,但是她的外孫女是一個演員,曾出演了83版《射鵰英雄傳》中的穆念慈,她就是楊盼盼。
  • 歷史說事:民國第一美女殺手,揭秘鄭毓秀的傳奇一生
    女殺手、女革命家、女博士、女律師、女大學校長、女法官、女廳長、女特使……,這麼多在我們今人看來似乎判若雲泥、水火不相容、很不搭界的頭銜,怎麼會「戴」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呢?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獨特的國度,在曾經那樣一個特定的年代,這樣的事也就真實地出現了,這位女強人、「牛老太」、老前輩究竟是誰呢?
  • 民國「奇女子」鄭毓秀:既是中國首位女博士,也是一位女「殺手」
    這篇文章的主角鄭毓秀,就是這樣的一位民國「奇女子」。富有主見的叛逆少年鄭毓秀出生在清朝末期的一個富裕之家,父親鄭文治是戶部官員。作為封建社會的富家千金,父母從小就給鄭毓秀灌輸一些諸如「三從四德」之類的思想,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名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然而鄭毓秀天生叛逆,她對這些東西嗤之以鼻,根本不願意學。
  • 鏡見 | 93年前,她是電影《女律師》中的女一號
    館藏文物:1927年上海圖畫時報刊登的電影《女律師》劇照,著名影星蝴蝶出演女律師角色中國女律師第一人——鄭毓秀鄭毓秀(1891-1959),廣東新安(今深圳市寶安區)人,中國近代著名社會活動家、女權運動倡導者。
  • 鄭毓秀:寶安的女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召開的巴黎和會期間,鄭毓秀大義凜然,勇敢地參與阻止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徵祥在不平等和約上簽字,展現了一代女傑的愛國丹心。向警予在1922年3月12日的信函中也高度讚揚了鄭毓秀的義舉。——在抗戰期間,鄭毓秀迭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司長、次長,她的丈夫魏道明博士任行政院秘書長。她的侄兒鄭雲(族名寶成)、侄女鄭漢英均為空軍飛行員,他們駕駛戰機,鷹擊長空,英勇迎戰來犯之敵。鄭毓秀在《我的革命歲月》中寫道:抗戰期間,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深信,中國最後將擺脫苦難與血汙,贏來勝利。
  • 民國奇女子鄭毓秀:從一介殺手,到我國首位法學博士,華麗的轉型
    清末民初,隨著諸多西方思想觀念的注入,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國逐漸生根發芽,中國傳統婦女的地位也由此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很多覺醒的婦女開始為了自己的權利而與傳統思想抗爭,鄭毓秀就是這一時期眾多婦女中的傑出代表。鄭毓秀1891年生於廣東省的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曾任清朝戶部侍郎。我們都知道官宦人家很重視傳統教育。
  • 民國奇女子鄭毓秀,玫瑰枝嚇退陸徵祥,人稱民國第一女殺手
    陸徵祥被嚇得不敢去籤字,就這樣保留了中國收回山東的權利。而這位以玫瑰為槍,嚇退陸徵祥的奇女子就是鄭毓秀。鄭毓秀出身於清末官宦之家,父親在戶部當差。雖然家庭守舊,但是她從小就十分叛逆,更是帶著一股特殊的勇氣。5歲時就拒絕纏足;6歲時為了保護小傭人,敢於頂撞祖母,對著打人的表姐放話「該打的是你!」
  • 鄭毓秀:民國首位女博士,刺殺過袁世凱,孫女如今是香港知名影星
    但在民國時期的中國,也有這麼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她就是我國第一位女博士,後被人稱之為「槍與玫瑰」的鄭毓秀。鄭毓秀的父親是清末官員,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家教禮數壓得鄭毓秀喘不過氣來。自懂事以來,鄭毓秀就因「劣跡斑斑」而「聲名在外」:拒絕裹腳、反對男尊女卑、拒絕三從四德等等。對於迂腐頑固的封建禮數,鄭毓秀的表現和態度向來堅決。13歲時,不滿家族婚姻的她,毅然寫信為自己退婚。一時間,鄭毓秀成為了眾矢之的,被家人埋怨不休。對家族失望至極的鄭毓秀,選擇了離開。
  • 從第一女殺手到中國第一女博士,她擁有諸多「第一」,卻沒落下個好名聲
    她頭上頂著眾多第一的頭銜:中國第一女殺手,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女性法院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她曾經對民國影響巨大,當時的名人對她的評價卻褒貶不一。但這一切都如煙雲,最後她晚年悽涼,魂斷他鄉。
  • 她開創中國諸多個第一卻流落海外,到死都沒能落葉歸根,為什麼?
    民國女子鄭毓秀便是集諸多個第一於一身的傑出女性。第一位女性殺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律師;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檢、審兩廳廳長;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民國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可謂開風氣之先的女中翹楚。嶄露頭角鄭毓秀天性叛逆卻又聰明伶俐,父親是清末一官吏,母親頗有文化,常常教她誦讀經文。
  • OCN新劇《RUGAL》臺詞排練:當「菁英刑警」崔振赫遇上「犯罪首腦...
    OCN新劇《RUGAL》臺詞排練:當「菁英刑警」崔振赫遇上「犯罪首腦」樸誠雄!韓劇MiJimin 2020-01-09T09:00:00+08:00天啊~!小編已經聞到濃濃的男性賀爾蒙正在碰撞,想看這部劇啊!!!
  • 中國史上第一位女博士,一條街用她的名字命名,後人赫赫有名
    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與反封建運動幾乎是在同一個維度進行,在十九世紀末,全國各地就出現了各種反對束縛女性的陋習,而在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下,婦女解放運動也終於獲得了很大的進步,為此一些女子終於可以和男子一樣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鄭毓秀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不僅是中國婦女運動的領導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 211 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但若是了解這一切背後的「網紅教授」鄭強,也就並不覺得那麼意外了。 太原理工的大動作,真的有點硬 能讓這所 211 高校成為熱議的焦點,可以說是從今年 4 月份開始。當時,「網紅教授」鄭強正式加入太原理工大學,擔任黨委書記一職。鄭強也沒有辜負眾人所望,在短短的 7 月內,為太原理工大學做出了不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