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眾多粉絲心中的無冕之王。之前在微博,大家都留下了精彩的點評,我們選擇了一些內容刊登。歡迎大家留言,與我們交流。
@近學小姐:1.寫作手法太棒。男女主全文沒有同框過,實則聯繫緊密。2.全文幾乎沒有一句廢話,很細節的東西很關鍵。3.男女主形象打破以往常規的人物塑造,令人又愛又恨。4.「她一次都沒有回頭」讓人心碎。5.有日劇 日影 韓影和中版音樂劇。都足以說明,是無冕之王。
@hey王琳琳:剛開始看會有點跟不上節奏,一段時間之後看到著迷,一個個完美的:幌子,隨著無數凌亂、壓抑、悲涼的故事片段,竟然像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他們都是生活在黑暗裡,為了保護自己的靈魂,沒有痴痴相思,沒有海枯石爛,只剩下一個冰冷絕望的詭計,最後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節奏很贊,簡直愛上東野圭吾。
@老庭兒:關於白夜行,我特別想感謝當時瘋狂安利讓我看這本書的那位朋友,謝謝你帶我來到了東野圭吾的推理世界,一段非凡的旅程,妙不可言;同時,當有人受我安利而愛上東叔時,我心裡更是美滋滋!或許這就是白夜行的魅力,對,一定是這樣。
@Wait靜待flower花開bloom:有人認為《白夜行》是偵探小說,有人認為是愛情小說,有人認為是社會小說,而我卻讀出了家庭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內心種下什麼「因」,孩子長大後就會結出什麼「果」!因此,雪穗和亮司雖不是「惡」之花(原本天真無邪),但卻是他們父母的「惡」之果(被父母的惡行所感染扭曲了靈魂)
@張子楓今天拍戲了嗎:代替太陽的人已經沒有了,還是因為自己,雪穗是怎樣的悲傷?作者沒有在文字中表述出來,但每次看到結尾,我總感覺我的內心就被掏空了,文字沒有表述,但作者就是用這樣的戛然而止讓整個故事推向深淵,也是雪穗的深淵。其實這也是一個相互救贖的故事,只是這個救贖過於殘酷。
@投其所好2754:看到唐澤雪穗和桐原,就會想起新海美冬和水原雅也,一本是去年冬天看的,一本是今年一部好看的,兩本都看完才感覺更加的悲痛,尤其是看完白夜行的時候,好幾天沒有從自己的精神世界走出來,也好久沒敢看書,看完以後心裡的那種絕望和悲痛是說不出來的。雪穗和桐原兩個人互相扶持,互相成為心裡的太陽。但是直到最後,除了小時候他們兩人一起牽手走在太陽下,其他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了。兩人小時候一塊看書的時候就是最幸福最溫暖的時候吧。我一直都忘不了雪穗說的那句話,「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黑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樂年:雪穗和亮司都是最可憐的人,又是最積極的人。生活的不幸讓陽光從來沒有照進他們的生活,一個在面具下小心翼翼,一個如最底層的螻蟻。但是,他們還是在努力生活。互相成就對方唯一的光。而即便桐原亮司死了,雪穗一次都沒有回頭。有時候,人性的自私與灰暗,甚至是扭曲也能夠得到理解與寬容。
@一方之藝DIY:一天中,太陽會升起,同時還會落下。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人害怕的,就是本來一直存在的太陽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ghb1116:東野《白夜行》的成功我覺得主要還是刻畫的雪穗這個惡女形象刻畫的成功。雪穗並非不愛桐原亮司,而是愛的方式不同,她是一直依靠亮司而活到了最後。當亮司去世的那一刻,雪穗的心徹底死去了才會以幽靈的背影離去。東野作為社會派推理作家,背後的案件僅僅只是支撐小說的一個線索,更重要的是人性的詮釋。造成一切悲劇的原因並不是雪穗的責任,而是當時社會背景所造就的。東野所想展現的是泡沫經濟之下人們的一種生存狀態,而雪穗的惡女形象正是當時醜陋的社會所造成的,是社會一步一步將雪穗推向了深淵。而《幻夜》則不同,新海美冬的惡女形象是從一開始延續到最後,因此我認為這也是《白夜行》成功的原因。
@文雯wer:「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那麼如果連那份光也失去了呢,是一種怎樣的絕望。窒息壓抑撲面而來,從譴責到最後一頁他縱身一越的心疼,誰又在計較他們的對錯呢!側面反映社會裡人性的醜惡,看看那些人給別人帶來的影響吧,是一生的代價。
@Doubtee:任憑陽光燦爛,總有那麼一些人註定只能與黑夜同行。本該是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但實際上卻是由兩個人共同承擔。為了守護這段無法置於陽光下的感情,他在黑夜裡對這個世界殘忍到窒息,可這真的是愛麼?——始終記得第一次閱讀時的驚嘆,明線暗線相互交錯,推理絲絲入扣,入坑神作實至名歸。
@夜晚啦:雪穗和亮司是彼此的影子,他們行走在黑暗中,影子像是對方帶來的光照耀黑暗中的路而出現,哪怕只有微弱的亮度都足以支撐他們堅定前進。可以說他們才是最了解彼此的人,是早已刻在骨子裡深邃的精神支柱。
@小熊軟糖1003:我被雪穗內心無比的黑暗所震驚,但是我在讀完兩遍後都會產生另一種情感--同情。
雪穗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自幼喪父,家境貧苦,母親為了生計竟出賣女兒的身體。正是這社會的扭曲變態塑造了雪穗扭曲黑暗的內心。她承受著來自社會的惡意,母親的強迫,男人的強暴使一個女孩的心靈沉浸在無邊的黑暗。一顆種子在她內心發芽,她目睹了那社會的醜態--貪婪,欲望,卑鄙,大人們那醜陋的嘴臉。這一切的一切正澆灌著那顆黑暗的種子。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也可能正是兒時的陰影,讓雪穗扭曲的認識到了「奪取」靈魂的方式--強暴。但我更喜歡另一個詞--徵服。對雪穗有不利影響的女性都運用此法徵服了她們,藤村都子,川島江利子,莜冢美佳。在經歷了對女性最殘酷的遭遇後,她們的意識心靈已經被奪去,只有對雪穗深深的依賴。
我想,雪穗的童年是沒有光的,她獨自在黑夜裡徘徊,直到認識了亮司。與亮司在圖書館裡一起讀書剪紙成了她所有的慰藉。
這是在美佳遭強暴後來自雪穗的一段自白:我也有跟你同樣的經歷,不,我更悽慘。那是,我比現在的你更小,真的還是小孩子。但是,惡魔不會因為你是小孩子就放過你。而且,惡魔還不止一個。
總體來說,雪穗,一個自小被黑暗吞噬的孩子,即使長大在完美光鮮的外表下仍然藏有無比陰暗卑劣的內心。在作者筆下,僅從外貌與行為描寫來看,她真的是一個完美的無可挑剔的女子,但最後真相的展開給讀者一種強烈的完美與缺陷的反差。雪穗缺少的太多太多,她的身體只是一個空殼,裡面早就被「惡魔」掏空,留下了無底黑暗。我同情她的身世,驚駭她的陰暗,不齒她的行為。
最後,還有人說連亮司遇到他父親的所謂以及親手殺死他的父親都是雪穗精心設計。我是持有否定態度的。首先書中沒有明顯暗示,其次,從我的感覺中亮司真的是雪穗唯一的依偎,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