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 劉麗靚
國家發改委9月23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20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關鍵晶片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等領域實現突破;實施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稀土等特色資源在開採、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等。
來源:國家發改委
9月23日下午,光刻膠板塊異動拉升。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3:14,光刻膠板塊指數上漲3.33%;板塊內創業板個股捷捷微電、滬市主板個股格林達漲停。此外,高盟新材上漲10.41%,廣信材料、容大感光、飛凱材料等漲超6%。
推動八大重點產業領域
加快形成規模效應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
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將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優先向基站建設開放,研究推動將5G基站納入商業樓宇、居民住宅建設規範。加快基礎材料、關鍵晶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穩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車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加快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
二、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
加快推動創新疫苗、體外診斷與檢測試劑、抗體藥物等產業重大工程和項目落實落地,鼓勵疫苗品種及工藝升級換代。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安全與應急領域投資,加強國家生物製品檢驗檢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技術研發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等。
三、加快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補短板。
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築、醫療等特種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工具機、節能異步牽引電動機、高端醫療裝備和製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生產,實施智能製造、智能建造試點示範。研發推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維、農業生產專用傳感器、智能裝備、自動化系統和管理平臺,建設一批創新中心和示範基地、試點縣。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網際網路+」協同製造示範工廠,建立高標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四、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
圍繞保障大飛機、微電子製造、深海採礦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矽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實施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升稀土、釩鈦、鎢鉬、鋰、銣銫、石墨等特色資源在開採、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
五、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聚焦新能源裝備製造「卡脖子」問題,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加快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制氫加氫設施、燃料電池系統等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先進燃煤發電、核能、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基礎設施網絡的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大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秸稈能源化利用。
六、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建設。
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示範,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加大車聯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自動駕駛運營大數據中心。以支撐智能汽車應用和改善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於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城市動態和靜態數據於一體的「車城網」平臺,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
七、加快節能環保產業試點示範。
試點在超大城市建立基於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的生態環境新型治理體系。加大節能、節水環保裝備產業和海水淡化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示範和推廣應用等。
八、加快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
建設一批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加強數字內容供給和技術裝備研發平臺,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視頻基地、一流電競中心、高沉浸式產品體驗展示中心,提供VR旅遊、AR營銷、數字文博館、創意設計、智慧廣電、智能體育等多元化消費體驗。發展高畫質電視、超高畫質電視和5G高新視頻等。
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指導意見》提出,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導和儲備1000個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發展格局。適時啟動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圍繞5G、人工智慧、車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率先在具備條件的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支持有條件的集群聚焦新興應用開展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推動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力度
在資金保障方面,《指導意見》明確,制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分類指引,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公司)債券發行力度。支持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
鼓勵地方政府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計劃,按市場化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圍繞保障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鼓勵建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並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修訂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外商投資限制,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條目。
光刻產業迎重磅利好
晶片製造是我國最大的短板,直接制約著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其中光刻機作為製造晶片的核心裝備,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方正證券研報認為,光刻機國產替代將迎來新的曙光,尤其是IC前道製造領域,將初步打破國外巨頭完全壟斷的局面,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建議關注國產替代的光刻產業鏈,一是光刻機核心組件:負責整體集成的上海微電子、負責光源系統的科益虹源,負責物鏡系統的國望光學,負責曝光光學系統的國科精密,負責雙工作檯的華卓精科,負責浸沒系統的啟爾機電;二是光刻配套設施:包括光刻膠,光刻氣體,光掩模版,光刻機缺陷檢測設備,塗膠顯影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