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都說婚姻不是兒戲,可是如今離婚的夫妻越來越多,成年人或許可以在感情消散的那一刻全身而退,而對孩子來說,父母離婚無疑是晴天霹靂,但是真正傷害孩子的或許不是父母離婚,而是他們對待離婚的態度。
案例
楊楊的父親出軌,母親一氣之下離婚並爭取到了他的撫養權。
單親媽媽帶孩子很不容易,母親既要拼命地掙錢,又得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楊楊體諒母親的不容易,可是卻又常聽到母親抱怨自己命苦,嫁給了父親那樣的浮負心漢,可是他又無能為力,不得不背負這段婚姻產生的負面情緒。

父母離婚後,楊楊的世界仿佛被覆蓋上了一層陰影,可憐可悲跟他形影不離,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孩子沒爸爸,媽媽一個人帶娃真的不容易」,就連母親也會時常說道:孩子是單親,請您多關照/包含些。
由於長期被暗示「你很可憐」,楊楊變得自怨自艾,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時間久了,他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也不喜歡講話、交朋友。
離婚確實破壞了家庭的完整,孩子的幼小心靈也會遭受巨大的打擊,一旦父母離異,不管孩子跟隨哪一方,孩子都會有缺失感,研究顯示,父母離婚肯定會讓孩子感覺到痛苦,可是痛苦期會持續多久,就取決於父母處理離婚的態度。
婚後做好幾件事,讓孩子早些脫離痛苦
1、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正確的婚姻觀是用心經營,如果感情破裂無法修補,與其維持表面的完整,不如放手,直面事實,據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離婚的孩子早在離婚前幾年就產生了心理不安跡象,與其讓孩子目睹父母唇槍舌劍、肢體衝突,不如讓孩子明白離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不要給娃灌輸對方的不是
離婚後的情緒再糟糕,都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的情緒「垃圾桶」。在孩子的意識裡,父母沒有好壞之分,不管是出軌、家暴還是不上進等,都不要反覆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是,這樣會惡化親子關係,孩子也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變得沒有自信。
3、展現積極樂觀的心態
離婚只是人生的一個小坎,不是什麼生離死別的大事兒,離婚後不要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要趕緊振作起來,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引導他們擁變得陽光自信。
4、不要過度補償孩子
有的父母覺得離婚後虧欠孩子,於是加倍地疼愛孩子,無限制滿足各種需求、縱容各種錯誤,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5、雙方都要繼續愛孩子
不管是什麼原因離婚,父母和孩子都有著無法割捨的血緣關係,未獲得撫養權的一方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不能少,要讓他們內心有安全感和依靠感,不會因為父母的分開,自己失去了爸爸或者媽媽,總之,要儘量最大程度的努力獲得孩子的理解和信任。
當「單親」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時,父母需要解決的是單親家庭裡的青少年成長與教育的問題。
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
父母離婚後,孩子的內心世界變成了什麼樣?他們渴望著更多的愛,可又無力於愛的經營,正如「蝴蝶效應」一樣,可能因這件事引起一系列的問題,而父母正是終止這些問題發生的「終結者」。
夫妻的感情無法進行時,是否就一定意味著孩子的生活走向殘破?
《破繭而生 走進離婚家庭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本書科學客觀地解讀離婚這件事,以積極心理學、抗逆力理論為立場,在1500份問卷、200多例訪談,24個成長故事的基礎上,讓您傾聽單親孩子內心的聲音,幫助娃全面健康地發展。
這本書為您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方案,教會您將離婚危機轉變為生活契機,讓家庭重啟,充滿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其健康快樂地長大。
它不僅是一本面對離婚、提升抗逆力的心靈指導書,也是一本單親父母的教育經,,讀完這本書,相信您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