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衣尚中國》:呈現「雅韻之美」衣品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每一期過後都是「全網催更」。而《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也在人們的期待之中播出,不僅展示了中國服飾的典雅風韻,傳統禮儀的儒雅風範,還深入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揭示了「雅韻」是衣品,更是人品,關乎情懷與境界,引領觀眾去發現和創造美,整個節目讓人芬芳盈懷,餘韻留存。

  1 定格歷史中的「雅韻」一刻

  《衣尚中國》第五期,繼續以中國審美意向為主題,從社會思想、民生經濟、審美變遷的角度,綜合解構服飾文化,並在「歷史空間」、「匠心空間」、「創演空間」三個時間維度進行擴展。

  主持人李思思在「歷史空間」中,手持照相機,尋找、定格中華悠久歲月中的「雅韻」一刻。她的採風第一站受到了當下「國風美少女」的啟發,來到了以風雅著稱的宋代,現場「開箱」南宋才女黃昇的衣櫥。作為當時引領時尚的「南宋一姐」,黃昇的衣服卻以素雅為主,多是低飽和度的色調和舒適的色彩,而楊彩鈺扮演的南宋黃昇則公布了自己的「穿衣指南」,原來,她著裝的顏色借鑑了草木之色,草木凝聚了世間精華,清淡深遠,彰顯著人的品格和氣度。黃昇的衣物看似質樸,但是做工極其考究,衣襟處的纏枝菊花紋樣讓人聯想到「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小更清」的詩句,讓人感受到穿衣人冷逸清香的氣質。

  而李思思的第二站則探尋了陸遊和唐婉的風雅愛情,從他們互贈的金釵、玉佩中體會古人對於情感的深遠寄託。而「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猶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的悲吟,讓觀眾感受到二人的溫婉蘊藉和心意殷切,卻也唱盡了「釵頭鳳」裡的無奈辛酸。

  李思思的第三站則跟隨著蘇軾來到了宋朝的雅集上,隨風搖曳的竹林、高山流水的琴聲、志趣相投的朋友,讓人感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由此可見宋人精神已經融入了生活情趣之中,藝術與生活達到了內在的融通。 在這樣的豐富多元的歷史場景中,主持人李思思的導覽如『穿針引線』一般,把歷史生動地引入當下,讓服飾回歸文化本源,把古典與現代勾連在一起,給觀眾帶來新的靈感和驚喜,把服飾中的「雅韻」自然地呈現出來。

  而在「匠心環節」,節目組請來了「驚喜嘉賓」張信哲,情歌王子以服飾收藏家的身份做客《衣尚中國》,為大家講述了他收藏旗袍的淵源以及旗袍中蘊含的「雅韻之美」;設計師李想則將雅韻服飾中可以融入的色彩構思和新型理念,古今設計的融合用現代化的大秀詮釋出來。

  2 進入「雅韻」的微觀世界

  《衣尚中國》把浩瀚的中華文化變成了微觀的造型、紋樣和故事,讓知識變得「可視化」。在本期的「雅韻之美」中,服飾文化專家華梅率先出現在「匠心空間」,在她看來,「雅韻」是中華民族服裝的主體風格,構成了一種社會秩序,中國的「雅」是儒雅、謙和、友善、有同理心,而「韻」則是中國藝術最高的層次。 華梅以吳道子的壁畫舉例,讓人們更能夠直觀感受服飾中的「雅韻」,她形容壁畫中的人物是「天衣飛揚、滿壁飛動」,而寬袍大袖、長裙雅步、飄然若仙,則是中國傳統服飾的突出特徵。

  深衣長可曳地,為何古人穿起來去走路卻平平穩穩,沒有絆倒?這其中另有一層智慧,原來,古人在鞋頭上做文章,多長的衣袍都可以擋在鞋頭後面,而鞋頭也因此具備了裝飾性和實用性,《衣尚中國》展示了雲頭履、笏頭履的圖片,由此可以揣測古人走路時穩重端莊的平和心態。 而華梅還帶來了「裝束復原團隊」復原的戰國時期的棉袍,與之相對比的是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的圖片,這件衣服的身長一米六,袖子長達一米九五,墓主人的身高則只有一米五,由此,觀眾們可以理解了「寬袍大袖」為何寬大到可以「張袂成陰」。

  而古人的配飾也對應著美德,中國人喜歡玉之溫潤,如同君子,玉不能折彎,敲起來聲音清脆悠長,可以去除心裡的雜念,令人不生貪慾、非份之心,君子著裝時,玉必不可少。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古已有之,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已經有了完善、完整的服裝制度。中國人崇尚的「雅韻」並不僅僅是服飾本身,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修養和學問,是一個人頭腦中的思想靈魂。中國的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也不只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更有隱藏在衣食住行中的潛移默化、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這些財富既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也豐富著全人類的精神世界,通過《衣尚中國》,有更多的人能繼承和發揚文化精髓,讓俊逸高雅的中華之美成為永恆。

  3 旗袍是一幅流動的畫

  本期的「匠人空間」請來的一位旗袍愛好者讓人頗感意外,竟是有著眾多經典傳唱歌曲的「情歌王子」張信哲,他至今已經收藏了一千多件藏品,舉辦了「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那一幅幅月份牌原稿、一件件流光溢彩的古董衣,勾勒出現代服飾的雅韻之美。

  張信哲喜歡服飾收藏與自己童年的經歷有關,他的外曾祖母很疼愛他,但是在張信哲的印象中,外曾祖母是一個穿著黑色衣服、裹著小腳的小老太太,也不怎麼講話。當她去世以後,家人整理東西時發現了外曾祖母壓箱底的婚服和繡花鞋,「我才發現這些東西那麼美,那麼細緻,跟我認識的外曾祖母有那麼大的偏差,於是,外曾祖母的這些遺物成為我的第一批收藏,我開始研究中國的織繡與服飾。」

  除了外曾祖母構建的緣分之外,張信哲的祖母也是在一年四季穿著不同材質、不同花色的旗袍配著高跟鞋出行,也讓張信哲從小就領略到旗袍的優雅。

  在張信哲收藏的月份牌中,便可一窺中華女性旗袍的風採與樣式流轉。月份牌在舊時的功用是廣告,畫師們繪製畫稿,而畫中的美女們在當時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是最時尚的、最具有新想法的人物,月份牌將最流行的服裝款式和花色展現出來,大量地張貼,影響到全球的華人女性。

  月份牌中的旗袍是城市文化與社會人文的編年史,是穿越了時空的「美」。在《衣尚中國》的舞臺上,阿哲也拿出了他的藏品--1928年和1936年的兩張月份牌原稿,再配以與畫稿上人物服飾對應的旗袍。兩張月份牌雖然相隔了8年時間,卻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思潮的流轉變化,「1928年的月份牌上的旗袍樣式是緊身的長馬甲,喇叭形的袖子,而到了1936年,在『自然美』的思潮下,旗袍的樣式明顯地變得輕、薄而且採用了蕾絲的材質。」

  張信哲還特別介紹了一件很特殊的旗袍藏品,這件旗袍不是華麗昂貴的布料做成的,而是簡單的藍布旗袍,他認為藍布旗袍是知識女性的首選,有著獨特的味道,是文藝氣質的返璞歸真。 在張信哲看來,旗袍是中國現代很特殊的服裝品種,世界上沒有其它的服裝類別,能這麼完美地展現女性身體和曲線的美,讓人的身體成為了自然流動的畫,它仿佛是中國畫的意境,筆觸停止了但意境卻深遠,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

  而主持人李思思通過自己穿旗袍的體驗道出了旗袍的內涵美--體現了中國審美的分寸感,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含而不露,而且給人的形體以一種優雅的約束。

  對於旗袍的感情,張信哲用自己的一首歌來形容--「愛就一個字」,而他表達愛的方式不僅僅是收藏,更是要研究和分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旗袍高貴端莊,婉約含蓄的文化表徵。情歌王子的「旗袍情結」就這樣把傳統和當下聯繫在一起,把繼承和創新連在一起,把經典和生活聯繫在一起,讓觀眾從服飾中看到了更深的意義與內涵。

  4 「雅韻」的審美薰陶現代人的精神生活

  中華民族自古重視涵養與修為,《衣尚中國》由清代綠紗平金繡孔雀羽博古紋中提取了博古紋紋樣,上面有插著梅竹的花瓶、香爐、書卷等文人喜愛的案頭珍玩、祥瑞古雅之物,寓意著清潔高雅,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是實實在在帶著雅韻的東方美學。 而觀眾還可以通過二維碼進入互動小程序,按自己的喜好重新設計紋樣,並定製相關的文創產品,全民創意共同激發美的創造,讓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傳承。 在這期節目中,範迪安作為審美解讀人說出了他對於「雅韻」的見解,「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雅不僅指代端莊、中正、含蓄的內在品格,也關涉著豐富的形式韻味,象徵著風格內容和形式的審美。」

  真正的美是謙遜的,雅韻的審美品質對於現代人的精神生活起著重要的薰陶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喜歡用「新中式」來裝飾自己的家庭,也樂於穿新中裝,「雅韻」這個獨特的審美時尚正和美學價值正在一代代傳承。

  在「創演空間」環節,華服雅韻伴著張信哲的歌聲出現,在《衣尚中國》的舞臺上呈現著美學元素的再創造。設計師李想闡述了他的設計思想:「雅而中正是不偏不倚的一種美,是自信的美,傳統的角度來說,雅是淡的顏色,而在創演環節,我們會用亮色、珠片、大的顏色的撞色來體現雅韻,恰到好處、對了的東西就是雅。」

  將傳統進行創新,將古意進行活化,《衣尚中國》帶領觀眾在自然中見淳美,於樸拙中見太平,它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獨特的審美視角,更是其飽含的一顆詩心與看待萬物的深情。

相關焦點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探尋「雅韻之美」
    中國風,是浸潤於世界精髓的東方雅韻。而「雅」又是中國特有的審美時尚與美學體系,其與中華民族勤勉、自律、誠懇,有同理心的精神內核一起,構成了今天中國的「雅韻之美」。12月12日本周六晚7點檔,《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節目中,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將與設計師李想、服飾文化專家華梅一起,感受中國人的風雅,探尋帶有「雅韻味道」的生活美學。
  • 《衣尚中國》講述"雅韻之美",卡薩帝"空氣洗"還原東方品格
    本周六晚,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的《衣尚中國》迎來了第五期主題「雅韻之美」。  現場,主持人李思思與國際服飾文化學會會員華梅老師,著名演員楊採鈺,著名歌手、收藏家張信哲一起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的雅韻之美,並現場分享卡薩帝「空氣洗」對古代雅韻服飾的洗護方式。
  • 央視《衣尚中國》本周六晚風雅亮相,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邀您...
    中國風,是浸潤於世界精髓的東方雅韻。而「雅」又是中國特有的審美時尚與美學體系,其與中華民族勤勉、自律、誠懇,有同理心的精神內核一起,構成了今天中國的「雅韻之美」。12月12日本周六晚7點檔,《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節目中,張信哲、朱贊錦、楊採鈺將與設計師李想、服飾文化專家華梅一起,感受中國人的風雅,探尋帶有「雅韻味道」的生活美學。
  • 央視《衣尚中國》追隨錦繡故事 造就中國之美
    11月7日晚19:10央視綜藝頻道(CCTV-3)《衣尚中國》正式迎來了首播,這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在第一期就引起了觀眾們強烈的精神共鳴,本期主題為「錦繡之美」,詮釋了中華兒女對服飾紋樣和手工藝技巧的極致追求
  • CCTV綜藝頻道《衣尚中國》展示中國服飾之美
    紅配綠才是古人的喜慶配色,看《衣尚中國》品婚服之美 先秦結婚是在黃昏,唐代的婚服是紅綠搭配,明代的鳳冠霞帔最讓人嚮往,「帔」與當今的紗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衣尚中國》之「良緣之美」讓人輕輕鬆鬆地「漲姿勢」,了解到婚俗的演變歷程,舉重若輕地帶領觀眾穿越古今,讀懂了婚服中蘊含的精神圖騰。
  • 《衣尚中國》破題文化節目新品類 以服飾之美傳遞中華美育精神
    《衣尚中國》是首檔聚焦服飾美的文化節目,它跳出以往文化節目的固有思維,沒有從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出發,而是提取審美元素既放在縱向的歷史長河中去解讀本源,又置於橫向的世界語境中回應需求。對此,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館長鞏文認為:「從古至今,在文化軟力量的輸出上,中國影響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審美潮流。
  • 《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人文精神、歷史變革,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衣尚中國》之「驍勇之美」 觸摸鎧甲戎裝的溫度
    金戈鐵馬、沙場兵戎,《衣尚中國》第三期「驍勇之美」所展示的鎧甲軍裝的主題服飾,讓人感受到「千古豪邁」透屏而出,「驍勇之美」不僅是陽剛、威武、雄壯的外表,更是守萬疆場、護山河無恙的無畏。
  • CCCTV3綜藝頻道《衣尚中國》節目錄製少兒演員反饋
    「 衣是絲線,裳是情義 風華絕代的故事裡 我們發現傳統的時尚,解讀現代的經典 走過時光,品味東方美學,呈現中國風格 對話古今服飾之美,讓中國美給你看。」
  • 國潮時裝秀賽高,這次《衣尚中國》真的美進心坎兒!
    《衣尚中國》,是不是美到無法呼吸~這檔節目的主持人跟節目裡的衣服一樣,也超美,大家一定都聽過,就是央視的美女主持人李思思。 「雅韻之美」中,李思思這套仙氣飄飄的紗織純白長裙,冷逸清香宛如一朵水蓮花,直接去演《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白淺上神,我可以!
  • 首檔聚焦「美」的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定檔,李思思轉型當製作人
    據央視文藝節目中心消息,由央視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李思思首次擔任製作人/導演的首檔大型非遺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定檔,從11月7日起每周六晚7點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衣尚中國》每期設定一個不同的主題,節目內容會圍繞該主題從歷史、現在和未來三個方面來呈現
  • 《衣尚中國》之第六期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本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為觀眾創造了一種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一邊重溫戲曲的意趣,一邊深入地了解戲服背後承載的千古流傳之美。本期節目將觀賞性與知識性巧妙融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觀眾看後氣澹神明,回味悠長。   「勾欄瓦舍」中的戲曲啟蒙  戲服是穿在人身上的故事,成就了一顰一笑,也蘊含著每個角色的信念與堅持。
  • 《衣尚中國》展現良緣之美 講述凝聚於一針一線裡的中式愛情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節目《衣尚中國》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首期以錦繡為題,讓觀眾感受到了流淌千年的錦繡之美,契合了當今社會的心理需求在第二期節目中,《衣尚中國》繼續聚焦「穿在身上」的中華美學,將視角投向了中式婚服。可以說,中華嫁衣上凝聚著中國人對愛情的一切美好期盼,嫁衣的式樣、花色以及圖案都記錄著時代的鮮明變遷,成為歲月光影中的文化寫照,閃耀著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愛的詮釋,對婚姻的渴望。節目用藝術的話語講述服飾的故事,通過歷史、匠心、創演三大表達空間的設置,打通了歷史、現在、未來。
  • 《衣尚中國》演繹戎裝「驍勇之美」,卡薩帝「空氣洗」以柔克剛
    11月21日,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裳中國》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第三期節目攜軍戎裝「驍勇之美」重磅回歸。 《衣尚中國》第三期上映, 軍戎裝展「驍勇之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在本期《衣尚中國》「歷史空間」中,青年演員夏凡演繹「十三漢將」鐵血傳奇。
  • 《衣尚中國》:千年戲韻之美,用卡薩帝「空氣洗」守護
    12月19日,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第五期開播,通過探尋千年戲曲文化,傳承東方「戲韻之美」。戲服是中華傳統審美和古代服飾工藝的傳承,本期節目以常見戲曲角色穿戴的戲服入手,展現傳統文化底蘊與戲韻之美,並分享了卡薩帝洗衣機對戲服的洗護方式,即使是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製衣工藝,也可以用「空氣洗」洗護如新。
  • 相約《衣尚中國》,共享驍勇之美
    衣尚中國 驍勇之美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英雄本色需要英雄裝《衣尚中國11月21日 (周六)晚19:10CCTV3綜藝頻道與您相約,驍勇之美海報設計:司玥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譚派傳人作客《衣尚中國》 豪氣再現《定軍山》
    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與神採。本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為觀眾創造了一種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一邊重溫戲曲的意趣,一邊深入地了解戲服背後承載的千古流傳之美。本期節目將觀賞性與知識性巧妙融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觀眾看後氣澹神明,回味悠長。
  • 李思思:新節目僅播出5期就大火,中國電視報用3整版五千字力挺
    2020年12月17號出版的第49期《中國電視報》A2新聞版報導,以「《衣尚中國》不只看上去很美」為題,對李思思的新節目《衣尚中國》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報導,可謂是對《衣尚中國》特別是對李思思作為製片人的高度肯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一下《中國電視報》對李思思的這篇長篇報導。
  • 《衣尚中國》周六盛裝來襲 喜聚一堂共賞服飾「節慶之美」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節日寄予了別樣的理想與憧憬,而在節慶之日穿著隆重的服飾不僅是對長輩和自己的尊重,更是對節日的一種禮讚。本周六晚(11月28日)7點檔,《衣尚中國》第四期「節慶之美」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盛大播出。本期節目中,演員葉祖新、張馨予將同數名專家學者、民族服裝設計師一起,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探尋獨屬於節慶之日的服飾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