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氏》是賈平凹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講了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感情糾葛的故事,從婚姻、家庭、到精神歸宿的尋找,看上去,賈平凹似乎在展現一幅中國鄉村落後、蒙昧的圖景,人物命運如浮萍,被時代裹挾的悲劇。
這裡的男人女人,仿佛沉入生活的泥潭,無論如何掙扎,卻也逃不出時代賦予給他們的命運。
但其實,賈平凹把我們帶入更深的思考,人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和狀態裡,才能獲得基本的存在價值,才有尊嚴,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而小說中的黑氏,就是這樣一位經歷著從自卑的、蒙昧的到自尊的、開化的過程,她的生命慢慢覺醒,開始追尋人人都嚮往的自由。
黑氏歷經兩次婚姻,最終為了自由,拋棄丈夫與情人私奔,在情慾面前,黑氏的精神覺醒是一種解脫,但是把自由建立在男人身上的,實則又是一種枷鎖。
而賈平凹筆下的黑氏,醜陋而不粗鄙,甚至是善良、細膩的,智慧和風情的,她是少有的鄉村女性形象,從她身上,我們也可以「照」見我們自己。
一、黑氏的精神覺醒
《認知覺醒》中說:"不少人的初始狀態是混沌的,他們天然追求簡單、輕鬆、舒適、確定,大多數人對此知之甚少。我們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看起來就像一個「醒著的睡著的人」。
黑氏所在的中國鄉村,也住著這樣一群處在初始狀態的人們,而黑氏卻成了這些「醒著的睡著的人」中,最先「真正甦醒」的人。
起初,黑氏的生命意識,也是遲鈍的。她「面粗、手腳肥胖、醜」,娘家還很窮,生活重壓之下,自卑無處遁形。她嫁給小自己幾歲的男人,「小男人」把她只是當做「洩慾的工具」,常常晚上「壓迫」著她,嘴裡還叫著別個鮮嫩女子的名字。
身為一個女人人,丈夫在與自己結合的時候,只把自己當作「怎麼犁都可以的地」,毫無溫情與憐惜,此時的黑氏是被「物化」的不被當人看的。
隨著「信貸員」公公找到了越來越多賺錢的門路,「小男人」家越來越有錢,可黑氏卻受到更強烈的精神「壓迫」,為了面子他們給黑氏買不合適的皮鞋,逼著她上街穿,半夜來客人,黑氏要鞍前馬後,端茶倒水,面對婆婆的不屑,丈夫的冷眼,黑氏的內心飽受折磨。
在哥哥前來探望,感慨黑氏有福氣,再不用受窮,能吃上好的飯菜,而黑氏只能把苦打碎了往肚子裡咽,此時黑氏發出對幸福的思考:吃的好了就有福?
有這麼一個公式:幸福的高品質生活=物質*精神。這裡是乘法而不是加法,也就是說物質和精神任何一個小於1,那麼結果都是越變越小。
此時,黑氏仿佛意識到了這點。如果以前心裡只有「過上好日子」這種單純的想法,此時,物質得到滿足後,精神的貧瘠讓黑氏的幸福感越來越低。
所以在「小男人」說她醜人有醜福的時候,黑氏徹夜難眠,她「恨小男人家有了錢,口大氣粗」,此時,黑氏需要的其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照。
真正讓黑氏精神覺醒的是「小男人」的出軌,因為公公捐獻了一所學校,「小男人」被聘請做了體育老師,從那以後,小男人就很少回家,整日與其他女人廝混。
校工來順心疼黑氏,告知實情,黑氏去學校捉姦後,氣的人事不省。不久之後,她和小男人就離了婚。
離婚可謂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事件,它會觸碰到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痛的開關,讓人一下子釋放出巨大的情緒:焦慮、恐懼、悲痛、憤怒、委屈、難過…
幸運的是,黑氏打敗了所有的壞情緒,繼而打破了原有的認知,離婚成了黑氏的人生轉折點,她反而找到了自我,她終於意識到:「先前以為女人離了男人,就是沒了樹的藤,是斷了線的箏,如今看來,女人也是人,活得更旺勢。」
當然,帶給她如此自信的還另有原由,那就是此時的她「不愁再嫁」,鄰居木櫝和校工來順為了她,去懲治丈夫的情婦,憨厚的木櫝還被抓去,做了15天的牢,黑氏心存愧疚,即使面對來順德求婚,她還是決定嫁給貧困的木櫝。
黑氏本以為嫁給木櫝,自己就會得到婚姻中的"自由",老實憨厚的丈夫,可以視她為珍寶,裝她在心上,可是她不知道, 一般越窮的人精神世界也越貧瘠,活在形而下的物質世界,不懂精神和感情。
即使後來木櫝冒著生命危險,下煤礦賺了一筆錢,倆人開了飯店日子越過越好,可此時「精神」的步伐卻遠遠跟不上物質,木櫝的「不解風情」徹底摧毀了黑氏的幻想,甚至連夫妻之間正常的性生活的都沒有,對於黑氏來說,她是不滿足的,內心是有所缺失的。
所以,面對著來順的刻意討好,聽著動聽的貼心話,感受著關心她的一舉一動,被人注視和關愛的的感覺讓黑氏內心潮水湧動,甚至和來順一起在田野眺望群山時,她領略到的都是三十多年以來從未看到的山間美景,美如做夢。
對於黑氏來說,那才是她要追求的愛與自由。
終於,在一年的八月十五,黑氏和來順私奔了,他們在野外肆意的野合,未來是什麼樣子的?雖然作者在此處戛然而止,但是卻讓我們陷入無盡的深思。
人生的三個覺醒,黑氏走到了哪裡?
著名學者周國平認為人生的三個覺醒非常重要,分別是: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和靈魂的覺醒。
他曾經描述過人覺醒以後的狀態:
人覺醒以後,就好像有了分身術,身體的我在社會上活動,有時候受氣,有時候高興,另一個精神的「自我」則在高處看著這一切,讓自己和外在遭遇保持一個距離,分清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從而避開生活瑣碎、蕪雜的陷阱,更好地實現和安頓自我。
而黑氏從最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以及身為一個女人自尊自愛的時候,生命已然覺醒,而在物質滿足後,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後,就想要做自己的生命的主人,自己的生命不能被別人支配,而是要把選擇權放在自己的手中。
只是可惜,黑氏還未曾達到靈魂覺醒的高度,而她的「自我覺醒」也尚在萌芽處,畢竟,她想要的所謂的自由和愛,也都是依賴他人而存在的。
黑氏和來順私奔後,命運的輪迴再一次轉起,會不會在某一天,黑氏和來順也彼此厭倦,那「自我覺醒」後的黑氏會不會再奔赴下一個起點?
這樣的輪迴,不就是我們現今「婚姻」和「愛情」的終極命題麼?以前的農村,離婚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人結婚時也都是包辦婚姻,倆人吵吵鬧鬧也就過完了這一生。
可是如今,農村的離婚率也是越來越高,物質滿足以後,給了更多人思考「自由、愛情、自我存在」等命題的可能性。
這也讓一個個混沌的心開始躁動起來,可是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階段,那麼人生面對的苦難就只是一個個輪迴的過程,而只有突破了,提升了,達到更高一層的覺醒,或許才能夠真正領悟的幸福的真諦。
不過也只有歷經了這一遭,生命的脈絡才能盡顯,人生的價值總是在一路磕碰中尋找出來的。
賈平凹短篇小說的魅力之處
賈平凹的短篇小說,充滿獨特語感、有意味的地方,而短篇小說的力量,就在於看似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往往依靠人物一昧的推動情節,但是關鍵處,好的小說一定是要停下來延宕情節。
這恰恰是需要讀者想像的地方。
而賈平凹也絕對不是為了挖掘中國鄉村的苦難而寫這類小說的,而是發現了一種真相,感受到中國鄉村裡,人的一種艱難的、長期的生存處境,靈魂狀貌。
很多人對於賈平凹的長篇,比如《廢都》、《秦腔》很熟悉,但其實賈平凹在各個階段創作的短篇也是各具特點,故事裡的情節和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其實都是對現實生活中世事和情感的關照。
畢竟,生活的苦楚,從來都不是故事裡的事。
用賈平凹的話就是:「時代、社會、世事都是漩渦,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攪進去,這就是人生的無常和生活的悲涼。但在這無常和悲涼中,人怎樣活著,活得飽滿而有意義,是一直的叩問。」
推薦大家讀讀賈平凹的短篇小說集《活在人世間》,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各個時期的中短篇小說集,共收錄《美穴地》《黑氏》《餃子館》等十篇作品。
這十篇作品平實地寫著各路人馬的日常生活,於生活中關注著這些小人物們在歷史和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抗不過時代,抗不過命運的他們到底該怎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