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黑氏》:一個醜婦的欲望抗爭,是精神覺醒的解脫也是枷鎖

2020-12-23 騰訊網

《黑氏》是賈平凹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講了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感情糾葛的故事,從婚姻、家庭、到精神歸宿的尋找,看上去,賈平凹似乎在展現一幅中國鄉村落後、蒙昧的圖景,人物命運如浮萍,被時代裹挾的悲劇。

這裡的男人女人,仿佛沉入生活的泥潭,無論如何掙扎,卻也逃不出時代賦予給他們的命運。

但其實,賈平凹把我們帶入更深的思考,人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和狀態裡,才能獲得基本的存在價值,才有尊嚴,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而小說中的黑氏,就是這樣一位經歷著從自卑的、蒙昧的到自尊的、開化的過程,她的生命慢慢覺醒,開始追尋人人都嚮往的自由。

黑氏歷經兩次婚姻,最終為了自由,拋棄丈夫與情人私奔,在情慾面前,黑氏的精神覺醒是一種解脫,但是把自由建立在男人身上的,實則又是一種枷鎖。

而賈平凹筆下的黑氏,醜陋而不粗鄙,甚至是善良、細膩的,智慧和風情的,她是少有的鄉村女性形象,從她身上,我們也可以「照」見我們自己。

一、黑氏的精神覺醒

《認知覺醒》中說:"不少人的初始狀態是混沌的,他們天然追求簡單、輕鬆、舒適、確定,大多數人對此知之甚少。我們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看起來就像一個「醒著的睡著的人」。

黑氏所在的中國鄉村,也住著這樣一群處在初始狀態的人們,而黑氏卻成了這些「醒著的睡著的人」中,最先「真正甦醒」的人。

起初,黑氏的生命意識,也是遲鈍的。她「面粗、手腳肥胖、醜」,娘家還很窮,生活重壓之下,自卑無處遁形。她嫁給小自己幾歲的男人,「小男人」把她只是當做「洩慾的工具」,常常晚上「壓迫」著她,嘴裡還叫著別個鮮嫩女子的名字。

身為一個女人人,丈夫在與自己結合的時候,只把自己當作「怎麼犁都可以的地」,毫無溫情與憐惜,此時的黑氏是被「物化」的不被當人看的。

隨著「信貸員」公公找到了越來越多賺錢的門路,「小男人」家越來越有錢,可黑氏卻受到更強烈的精神「壓迫」,為了面子他們給黑氏買不合適的皮鞋,逼著她上街穿,半夜來客人,黑氏要鞍前馬後,端茶倒水,面對婆婆的不屑,丈夫的冷眼,黑氏的內心飽受折磨。

在哥哥前來探望,感慨黑氏有福氣,再不用受窮,能吃上好的飯菜,而黑氏只能把苦打碎了往肚子裡咽,此時黑氏發出對幸福的思考:吃的好了就有福?

有這麼一個公式:幸福的高品質生活=物質*精神。這裡是乘法而不是加法,也就是說物質和精神任何一個小於1,那麼結果都是越變越小。

此時,黑氏仿佛意識到了這點。如果以前心裡只有「過上好日子」這種單純的想法,此時,物質得到滿足後,精神的貧瘠讓黑氏的幸福感越來越低。

所以在「小男人」說她醜人有醜福的時候,黑氏徹夜難眠,她「恨小男人家有了錢,口大氣粗」,此時,黑氏需要的其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照。

真正讓黑氏精神覺醒的是「小男人」的出軌,因為公公捐獻了一所學校,「小男人」被聘請做了體育老師,從那以後,小男人就很少回家,整日與其他女人廝混。

校工來順心疼黑氏,告知實情,黑氏去學校捉姦後,氣的人事不省。不久之後,她和小男人就離了婚。

離婚可謂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事件,它會觸碰到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痛的開關,讓人一下子釋放出巨大的情緒:焦慮、恐懼、悲痛、憤怒、委屈、難過…

幸運的是,黑氏打敗了所有的壞情緒,繼而打破了原有的認知,離婚成了黑氏的人生轉折點,她反而找到了自我,她終於意識到:「先前以為女人離了男人,就是沒了樹的藤,是斷了線的箏,如今看來,女人也是人,活得更旺勢。」

當然,帶給她如此自信的還另有原由,那就是此時的她「不愁再嫁」,鄰居木櫝和校工來順為了她,去懲治丈夫的情婦,憨厚的木櫝還被抓去,做了15天的牢,黑氏心存愧疚,即使面對來順德求婚,她還是決定嫁給貧困的木櫝。

黑氏本以為嫁給木櫝,自己就會得到婚姻中的"自由",老實憨厚的丈夫,可以視她為珍寶,裝她在心上,可是她不知道, 一般越窮的人精神世界也越貧瘠,活在形而下的物質世界,不懂精神和感情。

即使後來木櫝冒著生命危險,下煤礦賺了一筆錢,倆人開了飯店日子越過越好,可此時「精神」的步伐卻遠遠跟不上物質,木櫝的「不解風情」徹底摧毀了黑氏的幻想,甚至連夫妻之間正常的性生活的都沒有,對於黑氏來說,她是不滿足的,內心是有所缺失的。

所以,面對著來順的刻意討好,聽著動聽的貼心話,感受著關心她的一舉一動,被人注視和關愛的的感覺讓黑氏內心潮水湧動,甚至和來順一起在田野眺望群山時,她領略到的都是三十多年以來從未看到的山間美景,美如做夢。

對於黑氏來說,那才是她要追求的愛與自由。

終於,在一年的八月十五,黑氏和來順私奔了,他們在野外肆意的野合,未來是什麼樣子的?雖然作者在此處戛然而止,但是卻讓我們陷入無盡的深思。

人生的三個覺醒,黑氏走到了哪裡?

著名學者周國平認為人生的三個覺醒非常重要,分別是: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和靈魂的覺醒。

他曾經描述過人覺醒以後的狀態:

人覺醒以後,就好像有了分身術,身體的我在社會上活動,有時候受氣,有時候高興,另一個精神的「自我」則在高處看著這一切,讓自己和外在遭遇保持一個距離,分清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從而避開生活瑣碎、蕪雜的陷阱,更好地實現和安頓自我。

而黑氏從最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以及身為一個女人自尊自愛的時候,生命已然覺醒,而在物質滿足後,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後,就想要做自己的生命的主人,自己的生命不能被別人支配,而是要把選擇權放在自己的手中。

只是可惜,黑氏還未曾達到靈魂覺醒的高度,而她的「自我覺醒」也尚在萌芽處,畢竟,她想要的所謂的自由和愛,也都是依賴他人而存在的。

黑氏和來順私奔後,命運的輪迴再一次轉起,會不會在某一天,黑氏和來順也彼此厭倦,那「自我覺醒」後的黑氏會不會再奔赴下一個起點?

這樣的輪迴,不就是我們現今「婚姻」和「愛情」的終極命題麼?以前的農村,離婚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人結婚時也都是包辦婚姻,倆人吵吵鬧鬧也就過完了這一生。

可是如今,農村的離婚率也是越來越高,物質滿足以後,給了更多人思考「自由、愛情、自我存在」等命題的可能性。

這也讓一個個混沌的心開始躁動起來,可是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階段,那麼人生面對的苦難就只是一個個輪迴的過程,而只有突破了,提升了,達到更高一層的覺醒,或許才能夠真正領悟的幸福的真諦。

不過也只有歷經了這一遭,生命的脈絡才能盡顯,人生的價值總是在一路磕碰中尋找出來的。

賈平凹短篇小說的魅力之處

賈平凹的短篇小說,充滿獨特語感、有意味的地方,而短篇小說的力量,就在於看似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往往依靠人物一昧的推動情節,但是關鍵處,好的小說一定是要停下來延宕情節。

這恰恰是需要讀者想像的地方。

而賈平凹也絕對不是為了挖掘中國鄉村的苦難而寫這類小說的,而是發現了一種真相,感受到中國鄉村裡,人的一種艱難的、長期的生存處境,靈魂狀貌。

很多人對於賈平凹的長篇,比如《廢都》、《秦腔》很熟悉,但其實賈平凹在各個階段創作的短篇也是各具特點,故事裡的情節和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其實都是對現實生活中世事和情感的關照。

畢竟,生活的苦楚,從來都不是故事裡的事。

用賈平凹的話就是:「時代、社會、世事都是漩渦,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攪進去,這就是人生的無常和生活的悲涼。但在這無常和悲涼中,人怎樣活著,活得飽滿而有意義,是一直的叩問。」

推薦大家讀讀賈平凹的短篇小說集《活在人世間》,本書是賈平凹先生各個時期的中短篇小說集,共收錄《美穴地》《黑氏》《餃子館》等十篇作品。

這十篇作品平實地寫著各路人馬的日常生活,於生活中關注著這些小人物們在歷史和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抗不過時代,抗不過命運的他們到底該怎麼活下去。

相關焦點

  • 賈平凹《黑氏》:有愛無性和有性無愛,一個村婦的被選擇和選擇
    ——《黑氏》《黑氏》是賈平凹199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農村婦女黑氏從黑醜到豐潤、從軟弱到堅強、從被男人背叛到自己背叛男人、從沒人疼愛到得到三個男人的好感,她從單純無知慢慢蛻變成了一個有思想有想法的女人,她始終保持著善良,但最後她卻因自我意識的過度覺醒而「黑化」了,跟著別的男人私奔……《黑氏》呈現了一個農村醜女在三個完全不同的男人之間充滿掙扎和自我覺醒的半生,尤其是性意識的覺醒
  • 《黑氏》:生命是個圈套,只能靠自己救贖
    這是作家賈平凹的中篇小說《黑氏》的結尾。有意思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是婚外情的受害者,最終卻成了另一個婚外情的製造者。01人窮被人欺一個叫黑的女子,生得和她的名字一樣,面粗,手腳肥胖,醜。黑氏如果在和木瀆結婚後,安分守己恪守婦道,人生的結局應該是安穩平和。只是人性的最大惡,就是不知足,她在欲望的指使下改寫了自己的命運。03又一個輪迴來順相比較木瀆,是一個浪漫之人。他體貼入微又風花雪月。是黑精神世界的開拓者。
  • 有人說賈平凹是一個「女人迷」,但他也是一個才子,才子愛佳人嘛
    有人說賈平凹是一個「女人迷」,尤其喜歡高高瘦瘦的美女;賈平凹也是一個才子,才子愛佳人,所以,在他的筆下,寫出了很多活色生香的女性人物。從二十七年前的《廢都》到今天的《暫坐》,裡面的女性活靈活現,仿佛是你,我,她!賈平凹曾說過,真誠是寫作之道,可能在小說裡,有他自己的影子。
  • 什麼是精神上的解脫 繁重的工作生活中是否有解脫的可能
    我們通常也會看文藝作品或是娛樂作品,來滿足自己的另外一個需要,我們將這個需要稱為精神需要。很久遠的歲月裡,我們已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物質上的滿足是沒有盡頭的,這是人類的貪婪導致的,這也導致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不斷的追逐,不斷的拼搏,不斷地向上。
  • 著名作家賈平凹為西部新聞網總編輯張龍生日題贈墨寶《龍行天下》
    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也曾為西部新聞網題字題詞「展西部精彩 振華夏雄風」。賈平凹也多次給予西部新聞網很高的評價,希望西部新聞網在張龍總編輯的帶領下能夠越辦越好,打造傳媒界的標杆。  賈平凹為西部新聞網題字  著名作家賈平凹和西部新聞網總編輯張龍  賈平凹,1952年出生於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著名文學家。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
  • 賈平凹《暫坐》:欲望世界狂歡的女子,在道德與情慾中掙扎
    賈平凹《暫坐》:欲望世界狂歡的女子,在道德與情慾中掙扎女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她知道一個沒有錢的男人是不值錢的。——賈平凹在眾多作者當中,讀懂賈平凹的文章,要多花一點時間。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稱為「鬼才」。幾乎拿遍了國內的文學獎,而國外的獎項,也拿了不少,可以說就差個諾貝爾文學獎了。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他的讀者遍及老中青少,全國凡有閱讀能力的人幾乎都讀過他的作品,沒有不知曉賈平凹的。他不衰的創作力和多方面創作的藝術才華,他是一個「明星品牌大作家,」我幾乎讀完了他的全部作品及其他人寫的傳記等研究資料,發現他創造了一個作家的奇蹟,是從陝西走向中國和世界的「文學大漢」和藝術天才,是「文學鬼才」,更是「怪才」!
  • 賈平凹父女扯掉的,不僅僅是詩歌的底褲
    文人閒著也是閒著,唾沫四濺地搞搞「文化活動」圖的就是一個人脈,人家請你去難道是為了聽你說真話?真話那得偷聽才行,出了會場,有的是往垃圾桶裡扔各種精裝本,說「去他媽的,真沉!」 就我所見,這時代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研討會純屬扯淡,但還必須認認真真地扯,扯出「與時代接軌」的這精神那品質來。
  • 賈平凹《暫坐》:女人獲得經濟獨立就能自由?這其實是一個謊言
    通過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新書《暫坐》,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真相。說到賈平凹,各位應該有所耳聞,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可與路遙、陳忠實相提並論,他們三人被譽為陝西文學界的「三駕馬車」,影響極為深遠。1952年出生的賈平凹是一位「耐力型作家」,人稱「鬼才」,創作力驚人,他基本以每年一部長篇小說的速度寫作,如此筆耕不輟,實屬難得。《暫坐》是賈平凹的第17部作品,也是繼《廢都》之後的第二篇城市題材小說。
  • 賈平凹:她們只有一個單純的渴望
    以作家賈平凹為例,他的作品從《廢都》到《暫坐》,深刻反映出了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自我價值重建的一個過程。在《廢都》裡,唐宛兒所作出的每一次離經叛道的行為都是在尋找攀附於更強大的男人,柳月為了得到一個向上高枝的機會,心甘情願地出賣自己的身體,最終被莊之蝶拋棄也無怨無悔。
  • 《斷舍離》清理雜物的過程也是掙脫欲望枷鎖的過程
    櫥櫃裡、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積的無用之物,家裡隨處堆積的廢品破爛,還包括精神層面上那些不適宜的過剩觀念,或是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因此「不必要」「不適合」「不愉快」的物品也是當斷則斷。這也是三種類型中人數佔比最多的一類。這三類人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活在現在。總是不斷的感嘆著「太浪費」和「以後可能會派上用場」,意識總是徘徊在過去或者將來,卻沒有腳踏實地正視眼前的問題,以至於人生的「現在」成為一個空洞。我們入手的物品是「看得見的形態」與「看不見的情感」的集合體,是我們「思維結果的證據」,它本身也帶有自己潛意識的投影。
  • 《和平戰士》:生命的終極自由,是從時間的枷鎖中解脫,活在當下
    你是世界,你是宇宙,你也是你自己和所有人。一切都是上蒼的美妙演出,醒來吧,重拾你的幽默,別擔心,你自由了!"——《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你是否正在經歷自我懷疑的黑暗時光?企圖從外界尋找能獲得身心靈解脫的方式?那麼,這一部根據半自傳體小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改編的電影《和平戰士》能為你解開幾乎所有的人生問題。
  • 男人「精神出軌」該不該原諒?賈平凹前妻的做法絕了!
    那個時候賈平凹一無所有,不過是從陝南農村家庭走出來的一個窮酸小夥,但韓俊芬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跟他在一起。3年後兩人結了婚,4年後他們的女兒出生了,賈平凹對這個女兒尤其寵愛,這種才子佳人的美滿婚姻實在令人豔羨,但也僅僅持續了10多年就徹底崩潰了。
  • 賈平凹被前妻指控「精神出軌」,聽了路遙一句話,就果斷離婚
    1992年,賈平凹被妻子指控「精神出軌」,吵著要離婚。他死不承認,去看望病危的路遙時,路遙說「你可千萬別學我啊。」賈平凹聽完後跑到角落裡號啕大哭,回來就跟妻子離婚,淨身出戶,朋友們勸他不要做得那麼絕,賈平凹罵了回去:「你懂個錘子」。
  • 路遙死前對賈平凹說了一句話,讓賈平凹躲在無人角落裡痛哭不已
    臨終前他對身旁的賈平凹說了一句話,賈平凹聽完奪門而出,躲在無人的地方痛哭不已。當時路遙已經是肝病晚期,他疼的話都說不出來,但是看到老朋友來探望他,他還是掙扎著對賈平凹說:看我這熊樣,你要引以為戒,多用心啊。換做是我,我也會為痛哭,因為路遙的一生實在是太苦了!!!
  • 《健忘村》中的女性角色:抗爭路上的不同結局
    故事雖然發生在一個遠離城市的美麗村莊,但是隨著情節的展開,這裡的一切都顯得和安寧、恬靜的世外桃源格格不入。不論是村民還是外來者,人人各懷心事,暗藏鬼胎。正如村名「裕旺村」的諧音一樣,無邊的欲望就像是一張看不見的大網,籠罩、驅使著所有人的言行。
  • 有一種覺醒叫孟贏:為了尊嚴而抗爭的女子
    楚平王恰好不是個正經人,德行也是沒有的,《新語·無為篇》裡說他「奢侈無姿」,非但沒鄙視費無極,還著實地誇獎了幾句,結果,他笑納了兒媳婦,李代桃僵,給太子建另找了一個,就是戲劇裡提到的那位「馬昭儀」。對孟贏而言,「我似飛絮離楊柳」,大抵靠譜,她一個離開故國的小女孩能有啥辦法左右事態的變化?但是「冷雨悽風」則未必,若真的因羞慚無奈而生恨,又何來「默祝蒼天把國佑」之句?
  • 生存的尷尬 突圍的艱辛 ——淺論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邊緣人」形象
    在賈平凹的另一部小說《浮躁》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金狗也是一個由農村到城市再回歸農村的邊緣人物,但金狗身上的邊緣焦灼則更主要是通過其浮躁的行為狀態體現出來的。金狗在眾多的人物中間是反抗最為強烈的一個。金狗是最不服命運的一個,他的身上也有著傳統文化薰陶之下所形成的強烈的農民道德觀和建立在自卑之上的自尊心。為了改變命運,他外出當兵三年,可依然又回到了州河。
  • 賈平凹:我想讓「賈平凹」消失,重新開始
    賈平凹深知,這種改變實在是太難了。他用跳高運動員對比作家,跳高運動員一次次起跳,打破世界記錄只是提高一個幾釐米。寫作也是一樣,但是寫作更難的點在於,對於寫作而言這種突破是沒有標尺和依據的,誰也不知道該怎麼突破。
  • 《暫坐》:當你迷茫不知所措時,就讀一讀賈平凹先生的新作
    賈平凹家附近有一家茶館,茶館老闆是位女性,長得好看,他一天要去茶館喝兩次茶。老闆又經常邀請閨蜜們一起來喝茶。在賈平凹眼中,這些女人個個優遊自尊,儀態高貴。她們的美豔與熱情令賈平凹不敢靠近,但又忍不住去接近她們。於是,賈平凹以這些女性為原型寫了一本書,取名《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