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房梁上取出一個罕見寶匣,單霽翔興奮宣布——

2021-02-28 北京日報


提要:在熱播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作為帝王寢宮的養心殿頻頻亮相。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古建修繕工程,預計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重新開放。

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取寶匣,意味著這處住過8位清代皇帝的宮殿正式開啟百年大修。預計2020年6月30日前,養心殿將重煥昔日風採,迎客進殿。

現場請出的寶匣是錫制,扁方形,其上可見青龍彩繪,標註年款顯示「嘉慶六年」。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坦言,有彩繪的寶匣較罕見。

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內作為「鎮物」。

傳統上,在安放寶匣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與前院長鄭欣淼(右)將寶匣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左)。

寶匣為銅質、錫質或木質,一般內放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穀。

至此,經過兩年多的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後,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預計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完成修繕,重新開放。

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

根據養心殿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

此次修繕,故宮將始終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築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築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傳承」的三大原則,將古建恢復往昔風採。北京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與以往古建修繕時多用綠色圍擋團團包裹不同,此次修繕採用了灰色的圍擋,色調風格不再突兀。

故宮介紹,在施工方的選擇上,未使用一般建設工程招投標的形式,而是通過競爭性磋商,選擇了相關施工單位。在修繕過程中,所有工人均經過嚴格培訓後上崗,並擇優聘用經過故宮博物院培訓的優秀工匠參與修繕工作和技藝傳承,以保證修繕工作的質量。

修繕中,

將對養心殿各類古建築(包括文物建築、影壁、牆、門、院落地面與排水系統)的空間特徵、材料、結構、構造、歷史文獻、營造技藝進行完整記錄、系統研究和科學修復;

將通過專業的古建築修繕管理人員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使修繕工作科學、合理、有序地進行;

利用多學科研究方法,科學真實地揭示古建築歷史信息,並嚴格以歷史信息為修繕依據,對建築進行病害去除和結構加固;

建立優秀工匠檔案,彌補古建築修繕、管理人才的缺失和傳承斷檔問題;利用古老技藝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增強古建築的預防性保護;

對修繕過程進行全方位、科學的記錄,為後續研究和今後的古建築保護工作提供真實、詳細的歷史資料。

單霽翔表示,項目目標是既要減少對古建築不必要的擾動,又要保持該建築完整和健康的狀態既要滿足對外開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築的歷史性、真實性得到充分體現。

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六月。萬曆二十二年曾修葺養心殿(文秉《定陵注略》)。殿名「養心」二字出自《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慾」。

養心殿平面示意圖

清初沿用明代養心殿,順治朝曾做為皇帝的寢宮之一。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順治皇帝因患天花崩於養心殿。

康熙朝以後,養心殿的功能有了變化,康熙初年於此設養心殿造辦處,康熙三十年造辦處始遷往慈寧宮南面之茶飯房,康熙四十七年全部遷出。除此之外,據《康熙時期的養心殿》一文記載,養心殿還曾作為皇帝日常學習接見臣工的場所,御膳房曾設於此處。康熙五十六年曾對養心殿進行修繕。

養心殿盤龍藻井

養心殿鏤雕雲龍紋垂花柱式門罩

清朝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共十二位帝王,其中八位皇帝曾經在養心殿居住執政。

自雍正元年,養心殿成為了皇帝的寢宮日常理政的中心。養心殿更取代內廷乾清宮的地位,成為清代宮廷政治活動的中心,見證了清代歷次內政外交、帝王崩逝、權利易主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是清朝滿漢合一的政治心臟。

1922年至1924年間,養心門外。

1900年的養心殿東暖閣。

養心殿前殿明間,攝於1900年。

作為皇帝在紫禁城中行走的核心區,養心殿曾經發生過很多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1839年,道光皇帝在這裡與林則徐一起籌劃禁除鴉片的方案。太平天國戰爭後期,兩宮太后在這裡與軍機大臣日夜值守,布防、籌剿太平軍,並最終收到了所謂的「紅旗捷報」。晚清與列強籤訂的諸多不平等條約,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在養心殿中圈閱允準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攜宣統皇帝溥儀在這裡召開了清朝最後的御前會議,宣讀了《退位詔書》,宣告了統治中國268年之久的大清王朝的覆滅。此外,歷史上,順治、乾隆、同治三朝皇帝就是在養心殿的龍床上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也在這裡留下了大量舊影,多數拍攝於1922-1924年。這是紫禁城留下照片較為集中的年代。

溥儀站在擺滿鮮花的養心殿前,攝於1922年至1924年之間。

1922年,溥儀與潤麒在養心殿後殿體順堂前。

婉容在養心殿前擺弄照相機,攝於1922年至1924年之間。

末代皇帝和皇后都是攝影發燒友。

綜合: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 劉冕、北京日報·舊京圖說(ID:jiujingtushuo )圖文:王志偉

攝影:李繼輝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監製:王然

編輯:宋佳音

相關焦點

  • 故宮養心殿房梁上取出罕見寶匣!標註年款顯示「嘉慶六年」
    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古建修繕工程,預計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重新開放。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 丹宸永固: 故宮的歷次重修
    在21世紀之初,國務院作出了故宮修繕的重大決策。2002年10月17日,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向外界宣布,位於故宮西華門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武英殿建築群的修繕工程開工。2002年3月下旬,國務院在故宮博物院召開會議,決定對故宮進行全面維修。   故宮整體維修是國之大事,歷史重任,在中央領導的關心下,故宮大修工程由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三個部門推動步入正規。
  • 養心殿罕見寶匣展露真容了,裡面竟然有……
    古建築為啥要安放寶匣?其實,寶匣原本就是古建築的鎮宅之物。一般放在建築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龍門」或「龍口」。在古人看來,龍口中放置寶匣,可以驅除邪魔,入住平安。所以,寶匣的放置與取出屬於朝廷的重大事項。在清代,還得請欽天監擇期吉日,舉行祭祀儀式,並由工部官員行三跪九叩禮後進行。
  • 故宮「前院長」單霽翔,如何用產品和營銷思維,盤活故宮?
    過去,故宮屋頂的瓦上經常有很多的雜草,它們要生存,紮根於瓦裡,雨水灌進去,梁架就會腐朽。單霽翔掌舵後,故宮開始加強日常的零修、維修,使建築保持常態的健康狀態,如今的故宮,屋頂上沒有一根雜草。單霽翔說,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2020年,就是故宮600歲的生日)。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蘭大
    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大會主持輕輕一錘,中國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就是這一錘,中國擁有了第55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躍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第一次實證了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存在。這一錘的背後,是數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就是其中之一。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院長在發布會現場演講2020年12月5日,由朱炳仁、鍾連盛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袂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平宮盛大發布,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等文化界、工美界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磅作品的問世。
  • 江南華彩少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之作來襲!
    瓊臺玉館 雪落紅磚天光乍洩 華彩添章《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開年第一份驚喜 敬頌紫禁立足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高度賦予文物蓬勃生長的時代力量《上新了·故宮》圍繞故宮元素進行相關文創設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學子李曼雪、陳韻怡、蔣林均、趙蘇傑為故宮文創上新讓文物有了溫度四位設計學院小姐姐才華和顏值並存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的碰撞下他們以其超強的專業能力詮釋不同涵義的「華彩少年」命題文創設計——《繽紛錦仁》《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主題為尋找故宮的色彩美學,新品開發員給到的設計元素是養心殿寶匣,即在故宮養心殿開啟百年大修之際
  • 罕見老相冊:溥儀站在養心殿的房頂上,皇后婉容美貌動人
    溥儀婉容老照片,晚年溥儀只要有機會就會去曾經的紫禁城散步,回憶往事,經常面對故宮裡面的一花一草陷入回憶,他有時候也會和故宮裡面的工作人員,一起護理這些花花草草,可見溥儀對故宮動物感情!
  • 江南華彩少年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之作來襲!
    江南華彩少年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之作來襲!立足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高度賦予文物蓬勃生長的時代力量《上新了·故宮》圍繞故宮元素進行相關文創設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學子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單霽翔介紹,在此次文物普查中,乾隆詩稿將是一個重要的整理研究方向。「民間傳說乾隆做了45000首詩,過去我們庫房收藏的是17000首,加上新發現的28000首,證明傳說是真實的。乾隆的詩基本都是紀事詩,記錄當天的大事,目前交給鄭欣淼院長研究。」單霽翔介紹。
  •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一個「有溫度的博物館」
    2012年1月10日,單霽翔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2019年4月單院長退休,5月受聘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我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在單院長上任時,有媒體曾經問過他準備燒出什麼樣的三把火的時候,單霽翔則表示:一把火也沒有,因為故宮的古建築最怕的就是火。
  • 養心殿的小秘密?高分紀錄片揭秘600歲故宮保養日常
    片方供圖  它被稱作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將鏡頭對準了紫禁城規劃、變遷、修繕與保護的故事,穿越600年的時光,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工程、歲修保養為線索,透過故宮古建部、工程管理處等部門的工作視角,將一個有趣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 【都來讀書】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現身抖音直播講述「故宮故事」
    【都來讀書】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現身抖音直播講述「故宮故事」 2020年04月26日 14:5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高牆深院的故宮一改往日冰冷的形象,推出了「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擠眉弄眼的康熙和娘娘…… 這背後,就是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自稱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讓故宮裡的文物「活」起來的一系列改革。他說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活起來」的「活」字寫入故宮的大門,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走近人們的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 故宮最新記錄片:《故宮新事》——道出養心殿百年塵土下的秘密
    養心殿,始建於明代嘉靖年,八位清代皇帝將養心殿作為「勤政燕寢」之所。恍惚間,它已經在這裡矗立近五百年了,不知見證了多少歡歌冷漠、風雲變幻。在對養心殿進行全面的勘測於修繕之前,《故宮新事》的鏡頭,帶我們了解到,2016年6月,養心殿開展文物撤陳工作,殿內的1890件文物,涉及銅器、玉器、瓷器、書畫、古籍……沒有任何閃失的,進行了一次高難度的撤離。
  • 國家頂級珍貴文物超九成,「網紅院長」單霽翔濟南講述故宮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這幾年出現了一股「故宮熱」,從紫禁城裡過大年到故宮上元燈會,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網上數字博物館建設,故宮持續走高熱度的背後離不開前任院長單霽翔的努力。12月6日,由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和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那一刻幸福年味」暨故宮文化講座在濟南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用600多張高清照片,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古建維護、文物修復、便民惠民和藝術傳播等方面的創新與成果。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詼諧的語言,讓現場掌聲不斷。
  • 中新社丨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
    中新社福州8月16日電 題:阿美族臺青「北漂」13年 單霽翔故宮教他做文創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龍敏 閆旭「北漂」13年後,臺灣花蓮青年楊品驊和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北京故宮有了一次長談66歲的單霽翔在36歲的阿美族青年面前,攤開北宋古畫,又點開手機遊戲,教授如何「喚醒」文化資源,如何去做「獨一無二我有他無」的文創。15日,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在福州舉行。楊品驊拜訪故宮單霽翔的視頻在峰會參會者中激起嚮往激動之情。會後,楊品驊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
  • 年收入超15億,故宮是如何靠文創賺錢的?
    ,就在昨天宣布全部取消了。其中,2016 年紫禁城初雪主題的照片在網絡上獲得 1425 萬的點擊量。2015 年 12 月,位於端門的數字館開始試運行,在這裡參觀者可以通過 VR 技術沉浸式感受故宮文化。比如走進養心殿,穿上龍袍批閱奏摺;和大臣隔著屏幕對話等。
  •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來西北大學講課啦!力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11月4日晚,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單霽翔,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體育館為3000餘名師生作了題為「傳承·融合·新生
  • 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如果找一個人帶著您逛故宮,單霽翔恐怕是不二人選了。」
  • 「年更」紀錄片《故宮新事》又上新!揭秘養心殿修繕故事
    故宮博物院 安旭東/北晚新視覺供圖養心殿修繕從屋頂開始,工作人員將琉璃瓦逐片逐壟地揭開,逐一編號記錄方位,以便復位時準確無誤。除了基本的尺寸,工程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還拓印記錄下每一塊帶有款識的瓦片。看上去千篇一律的瓦,細讀卻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