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3D電影熱潮,情色片引領"黃金時代"

2021-02-14 聚橙演藝

「連睫毛都數得清清楚楚」《比利 ·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後,這些描述不斷讓我想起《美麗新世界》裡的體感電影——

未來的銀幕上,

主角負責在地毯上全程打滾兒,

讓你的皮膚感受上等波絲羊毛地毯的每一根纖維。

《  美 麗 新 世 界 》

 對 於 藝 術 來 說 , 

 高 科 技 技 術 有 沒 有 必 要 ? 

實話說,在聽到 「120 幀 / 4K/3D」 的時候,我的內心是牴觸的。

雖然我不是很反技術的人,但對於電影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地在技術上苦苦掙扎前進,實在感覺有些與電影藝術的初衷背道而馳,甚至前幾天深夜還跟學編導的朋友討論起關於電影還需不需要技術革新的問題。

那麼,究竟有沒有這個必要?

恐怕真的是有必要的,

或者保守地說這是一條可以繼續走下去的路。


  世 界 電 影 3D 技 術 之 路 

3D電影全稱Three Dimension,意在長度和寬度外,再增加一種深度。它並不是新奇的發明,早在1922年就有先驅者為它鋪路了。

世界首部3D故事片《愛情的力量》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磯大使飯店公映,它採用了紅綠立體電影模式,遺憾的是當時上座率不佳。

製作人在向院線經理推銷該片未果後,

影片漸漸被人淡忘。

現在,該膠片已經遺失。

《愛情的力量》劇照

早期的3D電影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從藝術角度來看,

3D的優勢對於已經習慣了平面2D的觀眾來說,

是將舞臺劇與電影合二為一。

從商業角度來看,

是利用光學錯覺的電影魔術來嚇唬觀眾。

威廉姆·弗萊斯·格林

時代造就了3D幾乎成為當時電影熱賣的護身符。迪士尼、福克斯等大公司也先後加入了這股潮流,迪士尼還把3D技術帶進了迪士尼樂園。從1952年到1955年,各電影公司先後有50多部3D影片發行,題材多局限在能體現3D衝擊效果的恐怖、驚悚、科幻類影片,內容乏善可陳。

50年代的一些3D大路貨
  

更關鍵的是技術因素,從題材的選擇、拍攝、剪輯、洗印到發行放映的熒幕、放映機,3D電影需要特殊的技術要求,否則難以保證品質。即使影片品質較好,在當時的條件下,3D眼鏡是被動的,觀眾觀看電影時,仍常常產生眼睛疲勞甚至頭昏腦脹的感覺。

後來到了二十世紀,福斯發布了一款配備西尼瑪斯科普式(CinemaScope)寬銀幕立體鏡頭的雙機攝影機。

由電影《九月風暴》

率先使用了這臺攝影機拍攝



這一時期的3D電影取決於觀眾的口味,大多數3D電影開始開發「性」這一類型,包括《亞當和六個裸體女神》和當時還是新人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服務生和交際花》,看起來1962年真是色情電影業的好年景。

六十年代的美國電影業正隨著世界格局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湧現了柏克萊和1964年自由言論運動,還有文化起義,即沿著垮掉一代文學、搖滾樂、禪、迷幻物品以追求個人感性解放的嬉皮,到六十年代末皆被歸入反叛文化之中。

美國的電影業在也受到了巨大影響,此時好萊塢黃金時代已經遠去,人們對大片不再熱衷,獨立電影開始受到追捧。

3D電影也是如此

B級科幻片《怪體》仍然沿襲

50年代3D電影的特點


70年代的3D幾乎被一窩蜂的情色、色情包圍了。因為這個噱頭,製作成本10萬美元,這部電影卻收回2700萬美元的票房收益。

最初放映時被列為X級電影,

大部分人還是奔著新技術下螢屏上的

「裸露」鏡頭而來的。


空中小姐 

The Stewardesses

 (1969年7月公映)



搖尾巴

 Swingtail 

 (1969年12月公映) 

在那個時代

舊片重映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文森特·普萊斯主演的50年代

經典3D電影在這一年重映

恐怖蠟像館

 House of Wax (1953) 

(1971年10月重映)



《恐怖蠟像館》

進入70年代,3D產量隨之提升,不過3D並不賺錢。

整個70年代的3D

要麼是軟色情的成人電影,

要麼是B級恐怖片。

狂喜的秘密 

Secrets of Ecstasy 

(1971年11月公映)


科學怪人之血腥恐怖 

La marca del Hombre Lobo (1968)

 (1972年1月上映3D版)


臥室製造

 The Chamber-Mades

 (1972年3月公映)


怪體

The Bubble (1966)

(1972年10月重映)


監獄女孩

 Prison Girls

 (1973年1月公映)


這部電影擁有70年代

軟色情片的典型元素,

它的出名主要原因是它被宣傳為

「第一部3D成人電影」

我,怪獸

 I, Monster

 (1970年拍攝,1973年4月公映) 


這部影片很有意思,

它利用的是「普爾弗裡希效應」,

來提供一種特殊的3D體驗

普爾弗裡希效應

在這裡科普一下:1922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普爾弗裡希通過在濾光片中觀察搖動的小球得出了普爾弗裡效應理論。他通過濾鏡觀察左右擺動的小球,發現小球不止左右擺動,還能自由前後運動。

普爾弗裡效應說明人眼在暗光、暗鏡頭的作用下看到的物體影像會比通常情況下延長,這時候,暗光和暗鏡頭的攝影器材就相當於一個濾鏡,人們通過他們拍出來的影像會讓觀眾產生錯覺。

比如說,布拉德·皮特明明剛剛微笑完了,嘴角已經垂下,大家左眼看到的圖像是垂下,但是右眼看到的仍然是上揚的嘴角。當然這個延時只有幾毫秒,但是這樣足以製造出3D的效果。


皮特測試圖


普爾弗裡希效應測試圖

在《我,怪獸》這部電影中,觀眾佩戴的3D眼鏡的右鏡片要比左鏡片暗許多。

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視覺系統在處理暗刺激的時候會比處理亮刺激多花一點時間。所以暗的那隻眼睛看到的物體會比亮的那隻慢一拍,屬於一種視覺上的錯覺。

這種3D在電影拍攝上需要一些聰明的攝影技巧和編排,保持前景向右移動、背景向左移動,才能使這種3D體驗成為可能。


《我,怪獸》

下面再整理幾部

70年代比較有名氣的3D電影

行屍走肉

 Flesh for Frankenstein

 (1974年5月公映)

影片的票房海報

血肉秀 

The Flesh and Blood Show

 (1974年8月公映)


片中的2D部分

片中的3D部分

黑色洛麗塔 

Black Lolita 

(1974年12月公映)


宇宙訪客

 It Came From Outer Space

 (1953)


夜貓女

 Wildcat Women 

(1975年10月公映)



女星 

The Starlets

 (1976年11月)

驚恐3D 

FUNK IN 3-D 

(1976年11月)

國會山女郎 

The Capitol Hill Girls 

(1977年6月公映)


重型設備

 Heavy Equipment 

(1977年7月)


當然還有由羅維導演,成龍主演的3D武俠片,也是香港的首部3D電影。影片為了營造立體感,強調了一些視覺表現,如掌法、刀劍、石塊和蛇飛出銀幕等。

飛渡捲雲山

 (1978)

回溯對真實藝術的追求,《攝影影像的本體論》裡曾提出照相和電影的斷裂:從古埃及以來人類就一直有一種木乃伊 「情結」:試圖使欲保存之物不腐敗和損耗從而 「與時間抗衡」。攝影給時間塗上香料,使時間免於自身的腐朽。

電影保留的則是一段活生生的的時光,但我們知道每一次新技術形成,都要使舊的技術夭折。比如無聲電影剛剛進入巔峰,就被有聲電影取代。電影技術的更迭像一盤圍棋,往裡添加一項規則,全盤皆變。

如今,電影最終保留的是影院這個空間,而 120 幀技術使影院的存在面臨挑戰。這就是數碼轉型帶來的最嚴峻的衝擊,它把我們拉回愛迪生公司和盧米埃爾之爭:

你是一個人帶著萬花筒觀看鎳幣電影,

還是和一群人一起走進電影院?


人類進入了一個創造神話的時代,從簡單的2D到3D,再到VR,裸眼技術,各類新技術、新技術群紛紛亮相,究竟誰最具"顛覆性",並能成為變革浪潮的下一個引領者?顛覆性技術的背後有沒有哪些因素或驅動力?它們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這是引進3D裸眼技術的舞臺劇《三體》

製作團隊在前兩天剛剛發布的一款最新預告。


3D 多 媒 體 舞 臺 劇《 三 體 》

2017年11月3日  長 沙

2017月12月1日 廣 州

2017年12月8日 深 圳

餘光投影展的大量使用

將成功再現「整片星空為你閃爍」的恢弘視野

其次,霧幕投影與船型轉置的結合

又使切割「審判日號」帶來的撕裂感淋漓盡致地展現



Mapping技術與臺上金字塔型裝置的結合

讓三體遊戲與紅岸基地能夠迅速切換

就如同電影中用到的「蒙太奇拼接」一般


三個大型氦氣球包裹著的無人機

更是實現了三日連珠

三體飛星等一系列驚豔的視覺效果


無 論 你 看 過 還 是 沒 有 看 過 三 體 ,

都 值 得 一 睹 為 快 !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父輩"觀感
    電影"我們的父輩"是我看的第一部由德國人描述二戰的影片。電影是通過哥哥的回憶:哥哥、弟弟、一個猶太裁縫的兒子,一個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的姑娘,一個多才多藝、想當明星的女孩。這五個發小的友誼在經歷了戰爭後,各自變得面木全非。
  • 劉曉慶與潘虹:誰才是"一姐"?答案是:兩人不分伯仲!
    劉曉慶,曾獲得過五次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一次中國電影「金雞獎」!哇,真是太牛了!她是獲得「百花獎」次數最多的演員。劉曉慶首次獲得"百花獎"是在1980年。她憑藉電影《瞧這一家子》獲得「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殊榮。她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女營業員張嵐,演得很出彩!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日本"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跟拍男優"清水健"開工的一天!
    他就是日本"小電影"之王,35歲的Ken Shimuzu(清水健)。他更為人知的名字是Shimiken,也是"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Shimiken有著大批瘋狂的粉絲,他對待自己的工作十分認真,也因此從工作中獲得了巨大的受益。他每周的收入高達3.2萬美元,他有五輛車,並經常光顧東京最好的飯店。
  • 日本歷史上最多人出鏡的"毛片":百名女優廢棄鄉村學校拍"小電影"全記錄!
    (文:tokyokinky.com;翻譯:王大發財(jandan.net)今年三月,數百人聚集到日本某鄉村深處一座廢棄的學校,這些人並不是尋常人,他們是兢兢業業拍攝"小電影"的攝製組。這部動作片也和其它企畫"小電影"一樣,由多段"如實記錄"的片段組成,全片可以總結為教職工追著女學生滿學校跑。
  • 從"酸甜女孩"到"破浪姐姐"你們了解張含韻嗎?是顏值還是歌聲
    從"酸甜女孩"到"破浪姐姐"你們有多了解張含韻,是顏值還是歌聲?張含韻:1989生於四川,在2004年,以15歲之齡參加《超級女聲》,獲得全國總決賽第三名。從此一舉成名。但幸運從未會拋棄愛笑的女孩,在2013年,張含韻得到劉德華的賞識,首次主演第一部電影
  • 它是楊冪評分最高的電影,如花姐姐"爸爸的朋友的阿姨的妹妹"
    90年代香港影壇「雙周一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周星馳成為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嘉禾趁勢邀請周星馳想要拍一部武俠風電影,而周星馳也正有意拓寬戲路。於是一個想要開闊戲路的周星馳搭配一個從沒拍過武俠片的導演陳嘉上,《武狀元蘇乞兒》就這樣誕生了!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我當農民沒有土地,當工人又沒有崗位。所以,到了我這裡什麼都簡單了,留給我的路就只有藝術了。"譚志剛說話,總是如此淡然。"        我很欣賞這句話。可是,今天一番暢談,我才知道,他的"閒雅"只是他的一種生活態度,而他真正的生活狀態卻是內心的"負累"。本來,二者是難以調和的對立,但在譚志剛這裡,卻來了個矛盾的對立統一。不得不說,譚志剛活出了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比單純的閒雅更讓人尊敬。那就是二個字:"淡"和"雅"。儘管南下廣州只有短短的五年,但卻是譚志剛藝術生涯中一段漫長的"悽風苦雨"的歲月。
  • "史上最醜港姐"卸任要回加拿大?那邊生活不辛苦,很容易混?
    雷莊兒曾表示爸爸好開明,"全力支持"她的港姐夢。 此前有媒體猜測,雷莊兒能夠奪冠,和父親的"支持"離不開關係。但雷莊兒本人卻表示:"我爸爸?我不知道為何你們會這樣想,有些人竟相信媒體的報導,可能他們不夠聰明。"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偽科學下所創造的"機器人大爺"!
    前來排隊光顧的人都是為買"機器之血"慕名而來。而菜攤背後站的竟是一個"機器人"。 因為是成龍忠實粉絲,今年得知成龍將要上映電影名叫「機器之血」。於是突發奇想利用自家菜攤,把雞血改名"機器之血"在攤中販賣。
  • 男扮女裝的中國"女間諜"時佩璞
    凡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知道當時與外國人交往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此時在有關方面的安排下,時年26歲的時佩璞便與20歲的布希科周旋起來.布希科愛佩璞愛得如痴如狂.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做愛的,到年底布希科要離開中國時,佩璞告訴布希科他懷孕了.布希科激動地對佩璞說:"等我,我會回來的!".4年後,布希科回到北京,立刻去了佩璞的家,見到佩璞他第一句話就問:"我們的孩子呢?
  • 喝一罐就"斷片"?!北美夜店最流行的Four loko"失身酒"到底是什麼鬼?
    中國4月起海關行郵稅新政策:關稅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或按70%徵收,取消50元起徵點;這意味著4月起海外商品可能全面漲價!)以下商品均可進入家園商城秒殺!(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搶購區)家園,近200種原裝進口生活用品特價中!
  • "兒臣" 的帳單與 "額娘" 的神回復火了 !
    十月份至十二月份,兒臣省吃儉用,飯費20一25每天,水、水果、牛奶5一10元,通訊費50元,其它雜項若干,每月共1200。寒假往返機票已訂2100元,至今嚢中尚餘2500元私用。請問額娘想要什麼禮物?只是深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的起點是父母懷抱,你的未來是修齊治平,弘毅致遠。所以額娘才狠心讓你歷練,吾兒可知"有多殘忍有多愛"。當然,吾兒自立並非始於今年今日,是家風使然。額娘一介弱女,尚能十九歲離家三千裡獨自求學,深信吾兒勝之。
  • 被誤讀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
    等待是值得的,反差之下"大表哥"的顏值直登宇宙巔峰!話說,"大表哥"的暱稱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源於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唐頓莊園》。不過,粉絲們也許並沒有留意到,"大表哥"其實應是"大堂哥",絕非大表哥。在《唐頓莊園》中,作為伯爵的繼承人,馬修是伯爵的遠親,同樣姓"克勞利",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隔了三代的旁親,即他的爺爺的爺爺和伯爵的爺爺的爸爸是親兄弟。所以,馬修和伯爵家的大小姐瑪麗是堂親關係,絕非姻親關係。
  • 兩個老外從中國帶回一個"神秘物品"!外國網友直呼:"這是黑魔法、巫術"!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牛五花"出道記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陳喬恩這個名字,對於90後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早年的偶像劇十部有八部她都是女主,一點也不誇張,江湖人送外號"偶像劇女王"。陳喬恩為了收視率就開始在節目中講"葷段子",例如,滿大街找各種動物的睪丸,並總是喊著"我愛吃睪丸"。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到最後,身體可能還不如普通人好,那就是沒有掌握好這個"服食"。人,生活在天之下,地之上,《內經》中講,人生於"氣交"之中。人"吸"進來的是天之陽氣,"吃"進來的是地之陰氣。注意一下,這裡的天地陰陽已經是後天的陰陽了,不然到後面講先天陰陽的時候容易理解出偏。這個後天陰陽,就是水火。中醫常說,古人以水火立極,就是這個後天陰陽。先天陰陽是乾坤,這個學過易經的朋友都知道。
  • 惹翻臺妹的香港"性格"小店
    這其中就包括,本地特產:"性格"小店。    現存最有名的當屬澳洲牛奶公司,一間名不符實,以服務態度粗暴,卻每天大排長龍的茶餐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當屬,周星馳和張學友合拍的《咖哩辣椒》中,對客人毫不妥協的捲毛茶餐廳老闆。   臺妹慕名而去高雄的香港甜品店,老闆先是堅稱"太極"為"黑白",更在甜品中敬奉中指圖案,令臺妹憤而網絡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