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豆瓣8.2分,19世紀的女性故事依舊讓人觸動

2021-01-09 影視控

在4G還沒侵入我們生活的時候,那個沒有公眾號、音頻、抖音的年代,一本本紙質版的經典小說,就像是一個個神秘的新世界。

那時候,看書就像是現在看電影一樣,讀者或是觀眾同故事裡的主人公一起哀嘆,一起歡笑,在他們身上窺見自己的影子。

如果說對女性成長影響最大的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有一本書,影響了那個時代,也影響了幾代女性的成長。

它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電影,其中的經典臺詞,到今天都在刷屏網絡。

《小婦人》的原著小說十分有名,它是19世紀美國著名女作家奧爾科特的代表作,自問世以來,被翻譯成了一百多種文字,敲擊著女性讀者的心弦。

母親們讀著這些姐妹們的童年,延續著自己當年未出嫁時的歡樂;孩子們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這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女孩們翻動著書頁,體味著青春的躁動。

這次,全新改編的《小婦人》圍繞著生機盎然的馬其家族,通過馬其家四姐妹的成長經歷來展開。故事背景是南北戰爭時期,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

馬其家是鎮上一個普通家庭,雖然父親從戎,但堅強又具智慧的妻子將四個女兒教育、照顧得很好。

影片以喬的視角講述,使用非線性穿插敘事的手法進行推進,不完美的現實與充滿美好的往昔對比,每當昔日的回憶重現,影片色調就會溫暖起來,而切入現實就總是被冷色調遮罩。

在處理方式上的別具一格,打破了傳統的流水帳式敘述,不是單線的平鋪順序,而是以此時和彼時形成對比,現狀和回憶的記錄正好突出成長這一主題。

更令人欣喜的是,四姐妹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精彩事件,在女兒、伴侶、妻子的家庭身份外,又有分別代表她們獨立意識和價值完整的愛好,作家、畫師、鋼琴演奏者、表演發燒友。

雖然以喬的視角推進敘事,但更為均勻地描繪了梅格、貝絲和艾米的內心情況,由強調個體發散至女性群像:

你可以虛榮,也可以安守清貧,嫁給無財卻深情的家庭教師;

你可以安靜地待在家,享受著小鎮的安詳和鋼琴聲的輕快;

你也可以努力躋身上流,也可以尊重真實自我,嫁給真正愛你的勞裡;

或單身或成婚,或成為圍繞俗世煙火的家庭主婦,或成為揮灑筆墨、崇尚自由的文藝青年,都只關乎自己的心意。

馬其家的四個女孩子,不僅主動選擇了命運,這種選擇還具有多元性。

影片消除了二元對立的觀念偏見,包容地呈現了多樣的理念,鼓舞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順從自己的內心意願,成為最想做的自己。

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讀懂了奧爾科特超越時代的思想,她將原作者那份對於女性發自內心的尊重,借用光影、配樂表達出來。

流暢又帶著跳躍的鮮活,女性的善良和溫情始終貫穿其中,在馬奇太太的教導下,四姐妹始終洋溢著樂觀和熱忱。

那些電影裡展現出來的善良和溫情在冷漠、浮躁的時代是多麼彌足珍貴,沒有任何說教之意,卻潛移默化地讓人從細微末節處體悟到故事真諦,活出美善。

坦白講,這是一次成功的經典重現,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為這個經典故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而且沒有丟失原本的故事內核,在翻拍層面非常合格。

影片中有好幾幕使人淚目,她們天使般的存在讓人不禁感嘆人世間的美好與善良。電影裡的四姐妹終將成長,被風帶走,散落天涯,但她們都有最美的春秋與冬夏。

當然,影片有全新的活力,很大層面上也源於選角的成功。四姐妹間默契的配合,嫻熟且親切的臺詞,讓人完全沉浸其中。

每一位演員都將自己的角色詮釋到最佳,羅南的喬、艾瑪的梅格、甜茶的勞裡,甚至蘿拉·鄧恩飾演的馬其太太,還有拽拽的姑媽,都非常的出色。

原著小說裡遭批的鬱憤、剪掉頭髮籌路費,故作輕鬆後的不舍、手稿被燒失落和狂怒交織的難過、拒絕勞裡求婚的堅定與不忍心、貝絲離世的痛楚,被孤獨打敗而對幸福的渴望,好幾場考驗情緒感染的戲,羅南皆完成得準確又飽滿。

西爾莎·羅南本身怪萌、頑趣,俏皮和英氣兼蓄的魅力與喬超脫世俗的直爽非常契合,古典韻味也更奔放激越。只有這樣的女孩,你才會相信,勞裡會對她一見傾心。

弗洛倫斯·皮尤飾演的小妹艾米,和梅麗爾·斯特裡普客串的姑媽都驚豔搶鏡,蘿拉·鄧恩的媽媽也一展當家主母的風範。

甜茶仍然很甜,勞裡的淘氣、體貼,不羈、高貴,都在他小鹿般盡顯柔情和瀟灑的眼神中。還有叫人著迷的,教授路易·加瑞爾,奔跑在羅浮宮的巴黎男孩雷奧,性感又增添了幾分沉厚的穩重,默默關懷喬,最終成為她的歸宿。

服裝設計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設計,時代感強又不乏時尚性,多處戶外場景像是一幅幅印象派畫作,配樂是給《布達佩斯大飯店》和《犬之島》配樂的Alexandre Desplat,這種配置,簡直完美。

電影主題鮮明,「當一個女性不需要通過抗拒婚姻來表達獨立獲取自由,這個社會才算具備基本的公平吧。」真正的獨立,不是不依靠任何人,而是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個女人。

擁有女人的獨立,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寫作,繪畫,音樂,表演。

雖然選的不是同一條路,但互相尊重的樣子真的很美。梅格對喬說,我的夢想與你不同,但那不代表它不重要。選擇自由,揮灑筆墨和選擇家庭,相夫教子,最重要的是彼此相互尊重,並無高下之分。

馬其太太的堅強給了四個女兒力量,她們時常接濟貧窮的居民,聖誕節也不例外。這群善良的小婦人們,向善的精神,感染了勞倫斯和他的孫子勞裡。

四姐妹各自離家,逐漸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都遭遇了挫折,開始學會接受現實,並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而負責。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有無限的可能。也許一段感情的結束,正是為了下一段的開始。觀眾抱憾於勞裡和喬沒能走到最後,但結束也意味著開始。

勞裡的家庭教師約翰愛上了梅格,最終喜結連理。表白失敗的勞裡輾轉歐洲,偶遇在歐洲旅遊的艾米,艾米對勞裡的關切打動了勞裡,於是二人決定結婚。

《小婦人》用馬奇太太這一角色教誨女人怎樣做妻子和母親,不要有不知疲倦的奉獻精神和初為人母的焦慮,不要把爸爸關在育兒室外面,而要教會他如何幫忙。

正是因為母親愛和自由的教導,才使得四姐妹,遭遇困境而不餒,獨立而自信。

影片把時間序打散,與四姐妹成年生活對照童年時期,讓觀眾更能理解她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妥協和選擇。

以較為冷調的色彩來處理,突顯成長後所面對現實的痛苦。而描述童年的片段則用了溫暖飽和的顏色,來象徵對於過往美好的追憶。

這種處理讓觀眾理解了喬和勞裡最後為什麼沒有走到一起,追求自由的喬一直把勞裡當成最好的朋友,堅信和勞裡不適合在一起,最終她遇到了那個懂她鼓勵她寫出《小婦人》的靈魂伴侶老教授。

但新版不同於往常各版,在結局處玩了個小花活兒,與小說、現實的刻意穿插和混淆,做了個開放式的收尾:

喬究竟是否嫁給教授了?這是最終的圓滿句號,還是只是迎合閱讀市場的改動?導演給了喬更多的選擇,也闡明了何以曾經的時代需要這樣一個俗套的、美好的happy ending。

但喬在最後挽上教授的手說你的手永遠不再空,那時,這個長久以來,孤獨的女人終於找到了歸宿。

再來說說新版的艾米,她很有野心也很誠懇,但人們希望女孩子是溫柔的、恬靜的、聽話的,而艾米的些許叛逆、自信與坦誠反而很難讓世俗接受。

小時候的艾米特別可愛,雖然調皮但不任性,長大後的艾米在姑母的培養下變成了端莊美麗的貴族小姐,站在那裡仿佛一幅畫。

與此同時,她有著清醒的目標和理想,對自己本身的境遇也看得很透徹,不僅對自己坦誠,也對周圍的人很坦誠。

所以當她遇到勞裡時,毫不猶豫地指出了他當時花花公子的放蕩行徑。並且讓勞裡明白了對喬的感情只是少年時期的一時悸動,並未真的愛上喬,當頹廢的勞裡遇到了艾米,並答應她做更好的自己開始,勞裡已經愛上了艾米。

當勞裡收到喬的來信告知貝絲去世,勞裡第一時間去找了艾米,陪在她身邊。

梅格端莊古典,眉眼之間的溫柔仿佛可以包容一切,對愛情的選擇也是順從自己的心,嫁給了貧窮但是真誠善良的家庭教師,生了一對龍鳳胎,過上了童話裡的幸福美滿的生活。

喬用自己的才華和實力去賺錢,得到別人的尊重,雖然過程坎坷,被眾人不解,但堅持到了最後。

貝絲是最讓人心疼的小天使,幫助照顧鄰居生病的小嬰兒不幸染上紅猩病,最後因為身體虛弱早早離開了人間。

她在聖誕節看到大家送她的鋼琴後的笑容,生命最後的時光,躺在床上和喬說的話都讓人無比心疼。

整部影片最溫暖的地方在於家庭氛圍,雖然爸爸不常在身邊,但媽媽把四個女兒教育得很好,尊重她們的選擇,鼓勵她們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把她們教育得很好,四姐妹之間的感情濃厚,雖親密,但有間。

也許女孩的故事不重要正因為沒人寫她們,而你如果寫了她們的故事,這本身就很有意義,也會讓她們的故事變得重要。

它是一部現代化的古典電影,一部了不起的女性成長史。

雖然收到了電影不能按原計劃放映的消息,但好電影值得等,上映時,放下繁忙而躁動的生活,走進影院看看那個古典年代的女性成長史,跟著電影成長,也跟著電影細數成長的步子。

相關焦點

  • 小婦人其實是19世紀的猛禽小隊?
    今年我們有許多女性主演主導的電影,而儘管現在2020年才過去2個月,我們就有了許多女力電影。其中還有兩部女性群戲電影:《小婦人》與《猛禽小隊》。你也許以為,有很多女性角色是它們唯一的共通點,其實不然。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奇妙的問題:我們是不是能將某些《小婦人》的角色套進《猛禽小隊》呢?舉個例子……喬馬區會是小丑女哈莉奎茵嗎?
  • 《小婦人》:還原19世紀末美國風貌
    第92屆奧斯卡入圍影片《小婦人》的藝術指導傑西·岡作為美國電影美術行業專業雜誌《PERSPECTIVE》撰文,講述《小婦人》還原18世紀美國街景的經過。傑西·岡作談到他是如何得到《小婦人》藝術指導這份工作的,最初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只是和他談一些紐約和洛杉磯生活的對比、他們共同認識的人諸如此類的話題,似乎想找到兩人的共同點,而不是急於確認傑西·岡作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他後來也很贊同這種擇人的做法,只有雙方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共同工作下去。
  • 19世紀的《小婦人》獨立女性意識和現代獨立女性定義有不同嗎?
    這麼多年多個影視版本對《小婦人》的展現中可以看出,在主人公經歷人生成長,事業追求後,最終還是回歸家庭,很符合大眾對女性歸宿的美好期待。作者奧爾科特曾寫道:「我的生活中有太多麻煩,所以寫一些歡樂的故事」我想這是為什麼作者會給《小婦人》一個圓滿大結局的原因。
  • 好萊塢十佳影片之一,一部關於19世紀女性的故事,依然讓人震撼
    80年代90年代初,那時候網絡沒有那麼發達,4G也沒有侵入我們的生活,那個年代也沒有公眾號、抖音,都是一本本紙質版的經典小說以及童話故事,那樣已經足夠開啟我們對新世界的大門了。說到書,讓我想到一部影響了好幾代女性成長的書,它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電影,其中的經典臺詞,至今都在刷屏網絡。它就是——《小婦人》。
  • 《小婦人》為銀幕而生 膠片質感展現19世紀極致美學
    高分口碑佳作《小婦人》正在全國熱映中,電影上映後,其細膩的故事情節、獨具匠心的開放式結局、極致入微的細節刻畫外以及關於女性和婚姻的深度探討均引發了網絡的熱烈討論。此外,影片具有膠片質感的畫面和鏡頭,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導演格蕾塔表示,史匹柏曾把他所有做過的關於膠片相關調查,包括如何布光,運用蠟燭光線等拍攝經驗都分享給她。
  • 電影《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
    當達什伍德先生劃掉稿件裡反映道德的部分時,兩人之間產生這樣一段對話——「可是,先生,我認為每一個故事裡都應該有某種道德成分,所以我設法讓我故事裡一些有罪的人悔過。」「人們想得到樂趣,不想聽說教,你知道,現在道德沒銷路。」順便說一句,這話不太正確。
  • 豆瓣8.2分的《羅小黑戰記》裡,有哪些人不再流浪?
    2019年的夏天不僅有票房口碑俱佳的吒兒,中國動漫電影還有一股溫暖人心且不容忽視的力量,那便是豆瓣8.2分的《羅小黑戰記》。這部動漫電影是中國動漫中較為少見的治癒動漫,通過動漫中人物的故事來溫暖觀眾,輸送柔和卻不乏堅韌的力量,為觀眾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增添一份勇氣。
  •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電影中對梅格是典型的「適合娶為妻子」的小婦人,但她又和那類把自己一切都奉獻給家庭的小婦人不同,她安於圍著家庭轉,但依舊忘不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對美的追求。即使生活貧困,她依舊保留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與熱情。梅格身上那股對美的熱望,恰恰是她獨有的魅力,也是19世紀的美國女性最缺乏的特性。
  • 《小婦人》: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今天依舊先鋒
    的同名長篇小說,這部經典小說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光電影就經歷了好幾代版本。內容是一個徹底以女性為主導的故事,情節細膩刻畫了在資本主義的上升階段,身處中層階級的女性如何衝破世俗,去勇敢追求自主生活和內心情感。小說誕生至今有150多年,但內容上,倡導女性獨立自主的精神內核,在今天看來依然非常先鋒。
  • 《小婦人》,一部恆久閃光的女性必讀啟蒙書籍
    因受疫情影響,電影市場近日依舊沉寂影片《小婦人》改編自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所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一家四個獨立女性堅守自我、努力追求夢想的故事。這一時期最大的變革還是女性們開始逐漸擺脫家庭的桎梏,女性主義意識日趨的覺醒和提高。
  • 《三十而已》播放量破44億,但豆瓣評分為什麼卻從8.2分跌到7分
    不但收視率受歡迎,用戶評價也十分優異,豆瓣電影評分一度衝到了8.2分,《三十而已》在剛播出之時,用戶評價和收視率名利雙收。截止8月5日,《三十而已》的總播放量已提升44.5億次,真是太火。殊不知,伴隨著連續劇一集又一集開播,這一部新電視劇的用戶評價考試成績卻愈來愈差,豆瓣電影評分從8.2分跌至7分,而下挫發展趨勢仍在再次
  • 《小婦人》150年後的歷久彌新
    :8.1分IMDb:7.9分1868年,美國剛剛結束了南北戰爭,正在經歷重建時期,一本小說橫空出世,一經出版兩周售罄,之後被無數國家翻譯出版,一直暢銷至今。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為藍本的帶有自傳色彩的家庭倫理小說。
  • 遲來了六個月的《小婦人》,依舊令人感動
    格蕾塔·葛韋格把原著女作家的身世揉進了女主的劇情,從而也把她自己的女性獨立意識觀念更明顯的滲透了進去。看完《小婦人》,你一定會驚嘆:這部電影太會選角了!為了拍好這部新版《小婦人》,格蕾塔·葛韋格網羅了如今好萊塢影壇最靚麗的明星,來了一場兩代神仙陣容的「世紀大同框」!
  • 《小婦人》被贊拍出了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新意
    正在公映的《小婦人》上映8天,取得了3650萬元的票房,雖然這個數字不算驚豔,但該片卻在女性觀眾中贏得了好口碑,評價該片拍出了「新時代獨立女性的新意」。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是作者的半自傳體小說。創作上受到當時大思想家愛默生的影響,強調了個人尊嚴與自立自律的觀念,被翻譯成了一百多種文字,撞擊著女性讀者的心弦。
  • 新版《小婦人》,女性形象的代際傳承,隱喻著歷史的本質是重複
    --喬簡介:《小婦人》在美國上映,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蕾TA·葛韋格導演的同名小說改編自路易莎·梅·奧爾庫爾特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原版小說和電影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一個普通家庭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這是一個典型的女性故事,他直接抨擊了所有女性的人生困惑。
  • 《小婦人》:1868到2019,女性的天路歷程
    《小婦人》扉頁引用了十七世紀英國清教牧師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那麼去吧,我的小書,向一切願意接受和歡迎你的人展示那些你深深藏在心底的東西;
  • 《小婦人》:在矛盾與殊途中,女性依舊相愛
    當然,在當下的婚姻制度裡,女性的自愛尤其重要。愛情至上又怎樣?自愛是愛情的基礎,而愛情是超越男女對立的橋梁。即使再堅強獨立,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即使再女權,也有資格獲得世俗的幸福。不是要傷害誰、打倒誰,而是要不被傷害、不被打倒——平權本來就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更好地追求個人幸福。
  • 《小婦人》:拍出獨立女性的新意
    原標題:《小婦人》被贊拍出獨立女性的新意正在公映的《小婦人》上映8天,取得了3650萬元的票房,雖然這個數字不算驚豔,但該片卻在女性觀眾中贏得了好口碑,評價該片拍出了「獨立女性的新意」。《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 【七夕有約】年度女性大作《小婦人》影評:平淡故事隱藏的動人情感
    而兩年後作為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小婦人》改編自經典小說,把故事舞臺放到1860年代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雖然看似距離我們遙遠,但平淡過故事中隱藏著深刻動人的情感卻足以跨越時間,給所有觀眾帶來強烈的共鳴。《小婦人》電影好看嗎?
  • 豆瓣8.2分,這部重口味美劇,太過癮了
    You 這部《你》改編自由卡洛琳·凱恩斯創作的同名小說,用一個有點驚悚的愛情故事來展現現代社交網絡的弊端 目前一共播出了兩季,豆瓣8.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