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關注】吸血鬼症、狼人症、異食癖……這些罕見病你了解嗎?

2021-01-19 溫醫大二院
昨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每四年才會出現一次的「2月29日」。


有一個群體,和昨天的日子一樣罕見,他們是一萬個人中才有一個的罕見病群體。一個個罕見的疾病,一種種罕見的人生,充滿痛苦卻又注滿了堅強和希望。





2008年2月29日,歐洲罕見病組織(EURODIS)發起並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罕見病日。首屆國際罕見病日紀念活動在歐洲各國成功舉行,通過各種活動促進了社會對罕見病的認識。2009年2月28日,歐洲、北美、拉丁美洲等30多個國家的罕見病組織參加了第二個國際罕見病日的活動,其後在各國的一致擁護下,將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天定為國際罕見病日。冰桶挑戰你還記得嗎?冰桶挑戰讓我們了解了什麼是漸凍症。其實,還有更多的罕見病你不曾了解……



她叫楊佳琪,在七個月大的時候被確診為朗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她活潑開朗,渴望與小朋友一起玩耍,但由於化療用藥的原因,已經兩歲三個月的小佳琪不能像其他同齡孩子那樣正常走路,說話也不是很清楚。





他叫龍飛,小時候一直體弱多病,癲癇、先心病等先後「問候」了他,醫院遲遲不能確診,他甚至覺得自己可能是外星人。直到23歲時,被確診為卡爾曼氏症候群,第二性徵不發育……





她叫鄧怡芳,2011年確診為戈謝病,確診後未治療。2012年病情嚴重:脾臟是常人的30倍,嚴重貧血,血小板低。大夫督促必須用藥,之後貧血情況有了好轉,但仍然巨脾,並伴有併發症膽結石,肝功能目前依舊不正常。





他叫希剛,是標準的北漂。因為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26的他看上去依然像個小孩,儘管如此,他也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但在生活中,他需要面對正常人的好奇和鄙夷,真正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是他的夢想。




這些人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罕見病患者

罕見病(Rare Disease),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一般為慢性、嚴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有七千多種,約佔人類疾病的10%,中國的罕見病患者已達2000萬人。在種類繁多的罕見病當中,約有80%是由於基因缺陷所導致的。


白化病患者怕見陽光、極易曬傷的特點使得他們在陽光強烈的白天很少戶外活動,在有月亮的夜晚他們才會感到自由自在,所以人們親切地稱他們為「月亮孩子」。


典型患者常自幼年發病、自發或輕度外傷後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從而在外傷、手術時常出血不止,嚴重者在較劇烈活動後也可自發性出血。


又稱脆骨病,瓷娃娃,患兒易發骨折,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發病率約10萬分之3,發病男女的比例大約相同。中國約有10萬患者,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


又稱漸凍人症,是累及上運動神經元(大腦、腦幹、脊髓),又影響到下運動神經元(顱神經核、脊髓前角細胞)及其支配的軀幹、四肢和頭面部肌肉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平均發病率約為每年1.5/10萬,患病率為4~6/10萬。



罕見病發展中心(CORD)作為國際罕見病日中國區的官方合作夥伴,在今年的國際罕見病日活動中推出了《感謝有你》主題視頻。



「很多人以為,我的家人都很健康,沒有家族遺傳病史,罕見病跟我沒什麼關係。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其實,只要有生命的傳承,就有發生罕見病的可能。」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胎兒醫學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陳敏說,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現象,沒有家族遺傳病史,不代表不會生患遺傳病的孩子。


一個健康的家族中的某個個體罹患罕見病,可能是因為他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致病性變異。「比如,一種相對比較常見的罕見遺傳病——進行性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DMD),大約有1/3是新發突變導致的。」也就是說,這部分患者的父母是健康的,是孩子自身發生了致病性基因突變。


「再比如唐氏症候群,大多數唐氏症候群患者的父母是健康的,染色體也是正常的。」陳敏說,目前比較明確的影響因素是孕婦的年齡。「這也是唐氏症候群成為懷孕期間重點篩查疾病的原因。」 


但是,80%的罕見病仍與遺傳因素有關,至於遺傳機率問題,常見的分別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只要父親或母親患病,孩子就有50%的可能患病。對於這樣的家庭,如果是自然生育而不做任何幹預的話,就有可能使疾病代代相傳。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父親和母親的身體是健康的,即便通過體檢也查不出任何問題,但是卻生了一個遺傳病的孩子。這是因為孩子分別從父親和母親那裡遺傳了一個致病突變。如果只攜帶一個致病突變,通常不會發病,沒有症狀。如果同時攜帶兩個致病性突變,就會發病。科學研究顯示,平均每個人都攜帶了3~4個隱性遺傳的致病突變。「看似健康」的夫妻雙方,卻「非常巧合地」攜帶了相同基因的致病突變,就可能生育患有遺傳病的孩子。



2011年,來自衢州,年僅2歲的祺祺被確診為戈謝病,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目前在中國確診的病人僅300多人。由於戈謝病治療費用高達百萬每年,遠遠超出了祺祺家庭的承受能力,無奈之下,琪琪媽媽向社會發出了求救。


為了幫助祺祺一家走出困境,2012年開始,浙江在線健康網對祺祺不幸的遭遇進行了連續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不少愛心人士紛紛伸出關愛之手來幫助祺祺一家。



2015年祺祺在「讓愛不罕見百人新年合唱會」現場


在多方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浙江省將戈謝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症)、苯丙酮尿症納入首批罕見病醫療保障範圍。國內唯一批准上市的戈謝病的特效治療藥物思而贊將由政府買單,從此告別用藥難用藥貴的現狀。新年伊始,祺祺成為政策出臺後浙江省第一個用上該藥開始治療的戈謝病患者。



浙江省初步建立了罕見病保障機制,首次明確了財政對保障費予以託底,大大提高了罕見病醫療保障政策的含金量。比如,一名戈謝病患者一年的服藥費在100萬元左右,按分段包幹,大病保險階段可報銷45萬元;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可支付8萬元;剩下的費用在民政部門認定其符合醫療救助條件後,還可享受專項救助。


保障對象包括現參加我省基本醫療保險,並獲得浙江省戶籍滿5年的患者或參加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年齡不滿5周歲,其父母一方獲得浙江省戶籍滿5年的浙江省戶籍患者。 


納入保障範圍的罕見病患者,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逐層分擔化解其合規醫療費用。合規醫療費用包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罕見病特殊藥品費用。 


醫療費用結報程序分三步走: 


第一步:罕見病患者須到浙大一院、浙醫二院、浙醫邵逸夫醫院、浙大兒院、溫醫附二院和浙江省人民醫院進行診斷,屬於保障範圍病種的,由醫院出具《診斷證明》,每年須在12月31日前復檢一次,患者憑《診斷證明》回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第二步: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範圍的醫療費用直接由社會保障卡一站式結算。 第三步:剩餘的合規費用由民政進行醫療救助和專項救助。


部分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罕見病發展中心 大浙健康 浙江在線健康網

---END---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讚喲↓↓





相關焦點

  • 這些罕見病會讓你大吃一驚|行屍綜合症真的存在
    有些罕見病會令人大吃一驚,觀者要麼驚恐厭棄,要麼為之心碎。一些疾病簡直使人難以想像它們真的存在。
  • 【膽小慎入】全球最恐怖的40種怪病 行屍走肉症居首
    他的父親李斌說,從1歲起,成成身上就開始長這些疙瘩,直到幾年後,他們才知道孩子的肝臟不能分解脂肪,這些黃疙瘩就是堆積的脂肪粒。  嗜睡怪病:走路時都能睡著,你相信嗎?這種事情就發生在章鎮雷身上,身患怪病的他,無論是何時何地都能入睡。
  • 醫保目錄調整 或將改善罕見病患者用藥現狀
    瓷娃娃、漸凍人、睡美人、狼人症……隨著社會對罕見病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於這些疾病名稱不再感到陌生,但鮮有人知道,藥物供應問題以及高昂的藥費,正在成為影響罕見病患者用藥的一大難題。3月13日,國家醫保局公布新版醫保目錄調整範圍,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將獲國家醫保新藥品目錄優先考慮。
  • 罕見病患者有生育權嗎?
    我們是一家為罕見病群體提供服務的公益組織。罕見病,我不知道大家之前是不是了解。在世界範圍內來講,大概有超過 7000 種罕見病,其中有 80% 以上是因為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導致的,其中有不到 5% 的疾病是可以有效地治療改善。但是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罕見病可以被治癒。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有一個數據,說每 15 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受罕見病問題的影響。這樣估算的話,全球應該有 4 億人。
  • 12歲男孩患上全球罕見「吸血鬼症」 母親:堅持治療不放棄
    最終,經過基因檢測,他被確診為血卟啉病——全球10大罕見怪病症,又被稱為「吸血鬼症」。害怕陽光:一曬皮膚就劇痛,臉部嚴重脫皮「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人類總是嚮往光明,喜歡被暖暖的太陽照著。但是對於小羅來說,他需要時刻躲避太陽來保護自己的生命。
  • 1045再關注罕見病:六位罕見病孩子父親一起「搖滾上月球 」
    然而正如鼓手勇爸在第5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那番話所講,他感恩他最親愛的兒子蔡智勇,讓他知道了什麼是「罕見病」,也讓他擁有了更艱辛但更珍惜幸福的人生。然而,這些父親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原本的生活中,繼續照顧孩子們了。對於他們而言,成名帶來的利好有限,原本低調平淡的生活,和內心傷痛的隱私,反倒要這樣被撕扯開來讓人看到,對於這些家庭而言,這個動作並非易事。
  • 媽媽為救罕見病兒子,上演現實版《我不是藥神》!
    媽媽為救罕見病兒字 ,上演現實版《我不是藥神》!2018年11月3日,中國新聞網的官方微博也有這樣一條信息。一位母親為救罕見病兒子,踏上了7年的求醫路。7年,這位母親經歷的痛苦,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而這位母親的求醫路和電影《我不是藥神》非常的相似。
  • 【特別關注】除了情人節,2.28的國際罕見病日你關注了嗎?
    關於罕見病全世界有近8000種每年新增約250種中國約有9千萬人受其影響超過50%的罕見病從兒童時期發病僅有5%的罕見病有針對性藥物治療大多罕見病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而每個好聽的名字背後都隱藏著孤獨和煎熬的靈魂。
  • 除了霍金、冰桶挑戰 你對漸凍症還了解什麼?|世界漸凍人日
    來源:@央視新聞微博除了癱瘓、絕症、冰桶外,你對ALS的了解還有多少?今天,就讓我們對這種罕見的疾病做個盤點。其臨床表現為肢體近端進行性肌無力、肌萎縮、真性球麻痺,因為症狀相似,不少患者早期被誤診為漸凍症。KD也是一種罕見病,每十萬人僅有1-2例報導,特別是在中國由於認識不足,診斷出來的更少。有數據顯示,我國估計有2萬人患有KD,但文獻報告的只有200多例,這就說明,很多人患了病卻不了解自己的病情。2017年,我國江陰市確診了一例KD病例。
  • 英國女子患有異食癖 吃嬰兒爽身粉成癮15年
    Anderson被告知可能患有異食癖,目前正在等待醫生的正式診斷結果。&nbsp&nbsp&nbsp&nbsp異食癖是一種飲食失調症,患者進食通常不被視為食物且無營養價值的食品,症狀包括持續食用這些類型的物質,其中包括汙垢、頭髮、金屬、卵石、灰燼、黏土等。異食癖通常伴有其他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或自閉症等,還會帶來缺鐵性貧血和營養不良。
  • 兒童罕見病發生率低但很嚴重 需提供全生命周期照護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23日報導:為進一步提升大眾對罕見病的了解、引發社會對兒童罕見病更多的關注和關愛,今天晚上,「星芽」兒童罕見病關愛專項基金正式啟動,標誌著「星芽」兒童罕見病關愛行動正式開啟。該公益項目致力於為更多兒童罕見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照顧和關愛。
  • 7歲女童患異食癖胃裡取出大團頭髮!孩子這些表現家長需警惕
    醫生介紹,僅在今年 11 月份,醫院就收治了三例因長期吞食頭髮出現腹痛的孩子,這種專門愛吃食物以外的某種東西的病症,在醫學上被稱為 " 異食癖 "。異食癖是由於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和飲食管理不當等引起的一種非常複雜的多種疾病的症候群。
  • 西班牙狼人症爆發,你的寶寶還好嗎?
    患病26個月的女嬰(右)和爸爸(左)的對比。西班牙衛生部下屬的西班牙藥品和健康產品局(Agencia Española del Medicamento y Productos Sanitarios,簡寫:Aemps)消息證實,因為該製藥公司的過失,到目前為止造成了17名嬰兒患上狼人綜合症,其中在坎塔布裡亞有10名,安達盧西亞有4名,瓦倫西亞3名。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我們這些認識他的人悲痛欲絕,但感謝他為推動漸凍症治療所做的一切。」 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我們這些認識他的人悲痛欲絕,但感謝他為推動漸凍症治療所做的一切。」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
  • 罕見的使命 專訪臺灣罕見病基金會會長陳莉茵
    她的兒子,秉憲於2005年由於心臟疾病不幸過世,然而在她的努力之下,目前,臺灣地區已經認定的罕見病種類已經多達254種,人數涉及2300萬民眾中的15186人。「我相信,上天從你身上奪取什麼,必然又會給你什麼。」她這樣向我們感慨。「上天安排了這個疾病給秉憲,也是給予我與兒子特殊的任務和試煉吧。」
  • 你了解強迫症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強迫症!
    強迫症的世界你不懂收拾房間時一定要把東西按順序擺放、做事有自己特定的規律和邏輯.........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強迫症,你們真是"Too yong to simple"到底什麼才是強迫症?《你了解強迫症嗎?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2020年國際溶酶體貯積症高峰論壇暨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 通過新生兒篩查實現早診早治被認為是罕見病預防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目前部分溶酶體貯積症已經有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酶替代治療法、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同時國內也已有針對龐貝病、戈謝病、法布雷病和Ⅰ型黏多糖貯積症的酶替代治療藥物上市。「通過採集新生兒足跟血,應用串聯質譜方法進行新生兒篩查就能夠進行溶酶體貯積症酶學檢測。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活動的初衷你還記得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活動的初衷你還記得嗎?根據外媒報導,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 2014年夏天,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當時世界各地的人們發布了自己往頭上倒冰桶的視頻和照片,並要求其他人   原標題: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活動的初衷你還記得嗎?
  • 」罕見的使命「——專訪臺灣罕見病基金會會長陳莉茵
    她的兒子,秉憲於2005年由於心臟疾病不幸過世,然而在她的努力之下,目前,臺灣地區已經認定的罕見病種類已經多達254種,人數涉及2300萬民眾中的15186人。「我相信,上天從你身上奪取什麼,必然又會給你什麼。」她這樣向我們感慨。「上天安排了這個疾病給秉憲,也是給予我與兒子特殊的任務和試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