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肆虐全球的疫情,讓本該熱鬧非凡的體育大年陷入冰點;科比、馬拉度納等巨星的隕落,更是不知帶走了多少人的青春……這一年,世界體壇仿佛駛入一條暗黑隧道,但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始終在燃燒,「2020號體壇列車」終將駛出隧道——
下一站,光明!
奧運聖火火種(2020年7月23日攝)。
新華社發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蔡矜宜
第一站:大停擺
百年奧運首次因非戰爭原因延期
2020年隨著疫情的蔓延,體育的「黑天鵝」飛出——
原本已摩拳擦掌的運動員們偃旗息鼓,習慣了按部就班推進的賽事體系驟停,正準備大幹一場的體育產業速凍,過去人聲鼎沸的體育場只剩下空蕩蕩的看臺,就連體育記者都面臨「無稿可寫」的寂寥……
暗黑隧道撲面而來,「2020號體壇列車」駛達第一站——大停擺。
3月17日,歐足聯宣布2020歐洲杯推遲一年舉行,一個星期後的24日,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東京奧運會延至2021年夏天舉辦。現代奧運會124年歷史上,這是首次由於非戰爭原因未能如期舉行的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遭遇百年未有之難局和挑戰。
之後的幾個月,是鋪天蓋地的「取消」「延期」——溫網、世界排球聯賽、世界盃預選賽、歐洲五大聯賽……全球體育人被捲入了深深的不確定性漩渦。
C羅、內馬爾、博爾特、德約科維奇……當一位位競技場上叱吒風雲的運動天才們,也未能逃過病毒的侵襲,我們才意識到他們也只是「肉眼凡胎」,好在最後都挺了過來。
「無論這條黑暗的隧道有多長,我們都會一起走到盡頭,奧運聖火就是隧道盡頭的光……」
6天後,2020年即將「翻篇」,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但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言,體育將繼續與全世界一起攜手抗疫,共克時艱,迎接光明。
第二站:難說再見
「黑曼巴」「上帝之手」永遠活著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到來。
帶著悲慟,暗黑隧道的第二站到來了——難說再見。
1月26日,NBA傳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在一場直升機墜機事故中意外身亡,年僅41歲。科比13歲的二女兒吉安娜也不幸同機遇難。
十個月後的11月25日,一代傳奇巨星迭戈·馬拉度納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家中溘然長逝,享年60歲。
一位是眾多80、90後的「籃球記憶」,一位是老一代球迷心中的「足球初戀」。於不同年齡層的球迷而言,兩位巨星的驟然隕落,或許是2020年最不堪承受之重。
驀然回首,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離別——
1月1日,NBA前總裁斯特恩因病去世,享年77歲;
3月20日,前國際籃聯秘書長斯坦科維奇與世長辭,享年94歲;
……
12月9日,義大利足球名宿保羅·羅西去世,享年64歲;
12月14日,利物浦功勳教練、法國名帥霍利爾因病去世,享年73歲。
原諒平凡的我們,無法說出那句再也見不到的「再見」。在我們心裡,「黑曼巴」精神、「上帝之手」的傳奇永遠活著。
致敬,永遠的英雄們。
第三站:希望與期待
東京奧運會防疫草案出臺
體育從來無懼色,困難面前勇擔當。
戰鬥的號角已然吹響——5月16日,隨著德甲聯賽空場複賽,五大聯賽等國內外賽事陸續回歸。
儘管疫情依然在與人類博弈,但體育的回歸,帶給人們勇氣與力量。復甦的信號,也指引著「2020號體壇列車」駛向了第三站——希望與期待。
11月中旬,巴赫對東京進行了72個小時的訪問,他針對明年的奧運會反覆強調了以下三條清晰的原則:第一,奧運會肯定會如期開幕;第二,奧運會肯定不會空場進行;第三,鼓勵運動員使用疫苗,但絕不強制,疫苗不是舉辦奧運會的先決條件。
這三條原則為東京奧運會的舉辦定下了基調,也讓奧運會懷疑論者打消了最後的疑慮。
從9月份開始,由日本政府、東京都政府和東京奧組委專業人士組成的防疫委員會連續舉行了5次會議,終於在12月初出臺了詳細的防疫措施草案,標誌著在疫情下舉辦奧運會邁出了可操作性的一步。
別了2020,你好2021。
從年初的非洲杯、世俱杯,到夏天的歐洲杯、美洲杯、奧運會……
我們期待綠茵場上重回喧囂,期待「小世界盃」給我們帶來一個難忘仲夏,期待五星紅旗在奧運場館高高飄揚……
我們期待,下一站,擁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