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偽廢人」更可怕的,是積極廢人…

2020-11-17 LinkedIn中國

臨公子有時刷綜藝片段,經常看到一些熟面孔,比如李誕

連羅永浩都在節目中開玩笑說,他就算為了還6億債務上綜藝,上的都是「脫口秀大會」這樣非常有水準的節目,不像在座的幾位,什麼破節目都上。

李誕馬上嬉皮笑臉地站起來揮了揮手。

很多人對李誕的印象,是24K純佛系青年。

綜藝節目裡能坐著就不站、能躺著絕不坐,如假包換的「廢青」本青了,被譽為「懶人嘴欠顏值低」。

然而,真相併不是人們看到的那樣。

以前作為創作者,李誕不僅從不拖稿而且過稿率高。

現在做了老闆,他依然經常自己給節目寫段子,《吐槽大會》不少嘉賓的稿子就是他寫的。同時想方設法搭臺子、提攜新人,把蛋糕做大。

尤其是今年。

從疫情導致巡演全部取消,到公司藝人狀況頻出,如他那句出圈的自嘲:「顯然,我低估了2020,也低估了這家公司。」

「廢青」李誕開始看鄧小平、曾國藩以及高管CEO的自傳,寫了3萬字曾經最鄙視的員工手冊,拉投資、接代言、出新書、上綜藝。

看得人又愛又恨。

恨的是,他依然像極了學生時代那個說「哎呀我都沒複習啊」卻考了第一名的同學。

愛的是,人們發現他仿佛一隻鴨子——水面上緩緩而行,水面下拼命揮著腳蹼划水。

嘴上比誰都矯情,背地裡比誰都勤快。

嘖嘖,真是狡猾又現實。

一、「偽廢人」不可怕,「積極廢人」才可怕

如果說,表面懶散實則拼命的李誕是「偽廢人」,那麼現實中更多的,其實是相反的「積極廢人」

愛給自己立flag,朋友圈每天形形色色的打卡,屯了一堆課程和書籍,然而拖延症深入骨髓,每天在「間歇性躊躇滿志」和「持續性混吃等死」兩者之間瘋狂搖擺。

我有位讀者,大概是2019年初加了我微信。

然後問如何發展副業,我說,副業建議從興趣或擅長點入手吧。

他:「哦,能掙錢就行」。

後來每隔一段時間就發信息問如何發展副業?寫作怎麼掙錢?文章要怎麼寫才有錢拿?還有什麼掙錢渠道嗎?微商帶貨靠譜嗎?短視頻能掙錢嗎?……

最近一次發來信息是上周。

他問:你有哪些掙錢渠道推薦嗎?

說白了近兩年過去,仍舊停在原地。

《自控力》書中有一個蠻有意思的詞,叫「虛假希望綜合症」:

指的是假裝很勤快但沒做出實質性努力,以此來降低焦慮+獲取滿足感的現象。

就像有些人買了全套運動裝備,三天兩頭地在朋友圈發健身照片,事實上擺拍了1個小時連跑步機都沒上。

就像有些人嘴上嚷著想掙錢,幻想只要意志力夠猛目標就能實現。像那個笑話說的,戒菸很簡單嘛,我僅上個月就戒了18次。

失望和沮喪是會累積的。

疊加到一定程度,你將逐漸產生「我幹啥都不行」的自我懷疑,陷入自責與恐慌中。

二、跳出「積極廢人」的怪圈,行動是關鍵

我曾經一任上司,有一次聊天時她說,最能拉開個體差距的地方集中在兩點:

一個是行動力,另一個是思考力。現實中,很多人在行動力上就倒下了,壓根不用比思考力。

這幾年我越來越覺得這話有道理。

正如羅振宇所說:「在應試教育中,思考力當然比行動力重要。但是在大多數實踐工作中,行動力卻比思考力重要。」

為啥?

思考力你有辦法「借」來。求人、僱人,都可以借用他人的思考。而行動力,只屬於你自己。

你不開始行動,你的世界就寸步不移。

我一個原先做集成維護的同事,27歲想轉行敲代碼,理由也簡單:希望收入更高些。

這個年齡學編程是沒太多優勢的,沒辦法,只能多投入了。

於是同事一邊白天上班,一邊晚上和周末上培訓機構,幾乎所有業餘時間全部用於看書和學習。

覺得自己實操得不夠,還以免費勞動力的方式到處找機會參與一些小項目。

就這麼與本職並行學了1年多,跳槽時拿到的已經是中級程式設計師的offer了。

細想起來,似乎並無特別之處。

無外乎老老實實上課,踏踏實實看書學習,幫別人免費寫代碼攢點兒經驗值,過程中邊想邊做,畢竟沒去做也不知道該思考什麼。

回頭看不少人。

第1天熱血澎湃,第3天心生動搖,第10天垂頭喪氣,到頭來只能是稀裡糊塗的失敗者。

還一心以為那些表面上輕鬆成功的人,真的背地裡什麼都不做、真的僅靠運氣就得償所願。

哎,真是太小看行動力的權重了。

別說出去競爭,要知道單單這一項,就足以讓一大票人把自個兒給篩選掉了。

三、兩招教你跳脫「立flag->打臉」死循環

知乎人有個熱門問題: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

不少網友支招,比如說想到就去做啦,強迫自己立即行動,自律和堅持啦。

聽起來很有道理,可你認真想想:

真要能做到,那還算什麼拖延症嘛。

那麼,如何跳脫「立flag->打臉->再立flag->再打臉」的積極廢人陷阱?我掏心窩子地分享幾點乾貨。

1、降低啟動門檻。

熟悉我的小夥伴可能記得,我工作時有個習慣,叫「先做5分鐘」。

當我力不從心又不得不繼續時,就會哄自己說:「先做5分鐘看看,如果不行就休息」。

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麼?

5分鐘後,我已經逐漸進入狀態了。

實際上這5分鐘就是一個微小的啟動鍵。

美國習慣養成專家史蒂芬•蓋斯曾提出個概念,叫「微習慣」,意思是把目標儘量拆解小些,小到不可能失敗,你就成功過了。

嗯,愉悅地自己騙自己,直到養成習慣。

這方法挺妙的。

不信你試試,當你像他那樣把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的計劃減少為每天只做1個,把每天寫作3000字減少為每天寫100字,心理負擔一下子就減輕了。

啟動所需能量越小,你就越容易起步。

2、建立獎勵機制。

玩過遊戲的人恐怕都有個共同感受,就是遊戲之所以讓人上癮,是它能及時地讓我們的付出嘗到甜頭。

刷5個小時送個裝備、打到20級升級下技能、籤到30天再送個禮包……隨著獎勵越來越多,你不知不覺地興致高漲,欲罷不能。

其實,這在行動力上是個很好的思路。

有價值的事通常做起來都沒那麼舒服,那做了之後,我們就可以給自己些小獎勵。

就比如說我吧,雖然平時本職+副業連軸轉,但周末我通常會獎勵自己看一兩部電影,或隨心所欲做些無用的事,發發呆啊,看些雜書啊。

想把一件事堅持下去,靠的不是自我懲罰,而是降低它的痛苦程度,以及適當製造愉悅來提高甜度。

心理學中有一個「普雷馬克原理」:如果你做了一件不喜歡的事,接著做了一件你很喜歡的事,它就將衝淡你對前者的不喜歡。

都靠鞭子,太殘忍;

都靠本性,又太隨意。

寫到這裡突然感慨,害,我們真正鬥智鬥勇的對象,都是自己啊!

最後我想說,這世界上有兩種「自欺欺人」。

一種是每天給自己加油打勁、flag成噸立,事實上蹲在原地什麼事也沒幹,淪為積極廢人。

另一種看似廢材,嘴上罵罵咧咧,行動上卻沒有絲毫怠慢,一邊罵一邊爬再一邊騙自己繼續往前爬。

這個時代,好的技巧、好的方法未必是稀缺資源,而行動力,一定是稀缺資源。

它是驅動我們持續前行的寶貴燃料。

無論你現在處於哪個階段、處於何種狀態,我都希望你把行動放在第一位。

畢竟,只有先離開起點,才可能接近終點。

本文作者柯臨,Linkedin專欄作者,一枚喜歡理財、健身、不愛灌雞湯喜歡喝咖啡的網際網路產品汪。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後花園(id: hi-lingongzi)。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影視截圖及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20 領英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比「偽廢人」更可怕的,是積極廢人
    02如果說,表面懶散實則拼命的李誕是「偽廢人」,那麼現實中更多的,其實是相反的「積極廢人」。: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那麼,如何跳脫「立flag->打臉->再立flag->再打臉」的積極廢人陷阱?我掏心窩子地分享幾點乾貨。
  • 如何避免做個積極廢人
    而積極廢人與這種「錯誤願望」很相似,但卻錯把「改變心情」當作「改變自我」。但「積極廢人」所自認為的「廢人」並非真「廢人」,社會心理學把自尊定義為對自己本質上是好是壞的主觀評價,也就是自我價值感。不同的個體自尊水平有高有低,但幾乎所有正常人都會覺得自己起碼在某些方面能發揮一定的價值。所以在這種失衡中,立志理想很高遠,行動卻跟不上。
  • flag欲立先倒:2020年,積極廢人成為了多少人的代名詞
    這兩句話是多少「積極廢人」的真實寫照。2020年,『積極廢人』成為了多少人的代名詞。如何在「積極廢人」中劃掉「廢人」只留「積極」這就成為了一個問題。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你身邊是不是就有這樣的人,或者說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 積極廢人:每天隨便定些小目標,我能做到算我輸!
    最後,我們從「隱形貧困人口」進階了,變成了「積極廢人」。 如圖所示: 相信不用小姐姐舉例,你已經學會自行造句了:積極廢人式健身,積極廢人式早睡早起,積極廢人式.自嘲型矛盾熱詞的出現讓大家紛紛站隊,它就像是一層保護傘,通過降低自我對他人評價的期許,不但抵擋了外界的嘲諷與攻擊,也緩解了「傘下人」的焦慮與沮喪,從而獲得「原來我不是一個人」的心理安慰。就像知乎網友@李右說的一樣:與其讓別人打自己的臉,還是自己下手更知道分寸。
  • 「廢人」李誕半年年接6檔綜藝,躺著的自律:如何開始?
    二、思維上的惰性,比行為上的惰性更可怕。這種情況似乎是當代很多年輕人,特別是20.30歲年輕人所共有的,共同陷入了一個怪圈。每天都叫囂著要幹出一番事業,可最終卻一事無成,擁有這種症狀的年輕人,特意去查了一下,被統稱為「積極廢人」。
  • 2018,從佛系青年到積極廢人
    世界那麼大,總有孤單的時候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孤單美食」 可怕!
  • 香港著名女演員拒做廢人積極運動 成功減重重回20歲身體機能
    做投資很成功的她,並沒有因為這樣子賺到了錢,而選擇過安逸的生活,拒絕自己做一個沒有上進的「廢人」。返回香港後,傅穎積極投身做運動,讓自己重新擁有完美身材,身體機能也似乎恢復到20歲膠原蛋白的青春年華。這些年來,傅穎都把北京作為自己的第二個家,但因特殊時期,她就返回香港逗留了四個多月。而剛好年初ViuTV就邀請了傅穎拍電視劇。
  • 廢人」李誕1年接6檔綜藝:深到骨子裡的自律,從這件事開始
    思維上的惰性,比行為上的惰性更可怕 小Z的症狀是特例嗎? 擁有這種症狀的年輕人,被統稱為「積極廢人」。具體表現為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我們可以發現,在Flag啟動的初期,「積極廢人」其實比任何人都充滿幹勁,他們做好了各種準備,也會快速地啟動計劃。但是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變相說服自己中止計劃。最後陷入「計劃剛剛開始,已經是結束」的窘境。等到新的一年,再重新制定一波的新的Flag,來與過去的失敗告別,和現在的自己和解。對於積極廢人而言,看似重新振作的人生,其實在廢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廢人」李誕1年接6檔綜藝:深到骨子裡的自律,從這件事開始
    思維上的惰性,比行為上的惰性更可怕 擁有這種症狀的年輕人,被統稱為「積極廢人」。具體表現為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對於積極廢人而言,看似重新振作的人生,其實在廢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間歇性享樂之後的恐慌,對自我懶惰的自責,如每一次循環後的垃圾一樣,堆積在「積極廢人」的心中。 「為什麼我總是一事無成」,成為了「積極廢人」不斷地自我拷問。 久而久之,這種思考慢慢轉化成了自信心的下滑和自我認同感的缺失。 最後,在「積極廢人」心中,對於「廢人」的自我定義將被不斷加強。
  • 直播 |「積極廢人」的福音,直播間超強新年手帳攻略!
    主播一招教你如何告別積極廢人!更全更有效的手帳攻略,錯過可就又要等一年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悄然而至,你是否還記得今年年初的目標?掐指一算,2021年還有28天就要到來。我們回顧過去的這一年,看看年末的自己和年初的自己有沒有變得不一樣,還有,你當初發的誓、定的小目標都實現了嗎?
  • 【焦點】日本「網遊廢人」:每天玩20小時遊戲,自己開心就好
    近日,日本某電視臺探訪了一位「網路遊戲廢人」,他除了睡覺以外就是一直坐在電腦前玩遊每天要玩20個小時以上!日本網路電視AbemaTV舉辦了關於遊戲成癮的專題討論,在來賓們提出意見之前,節目播出一位「網遊廢人」的日常生活片段……24歲的大學生櫻井慎太郎。
  • 《資治通鑑》——不因人廢言,更不可因言廢人
    《資治通鑑》——不因人廢言,更不可因言廢人文/羅日榮原文:
  • 上海雙煞秦升和傅歡,一個廢人,另一個廢人
    上海灘的臉,被這秦升和傅歡二位雙煞丟盡了,前者踢球廢人,後者就是個廢人(比眼神防守還令人憤怒)。可能許多網友只在網絡看到了秦升鏟人的某個回放鏡頭,不太清楚性質有多惡劣,所以筆者專門做了一個從3個角度回放的視頻,讓朋友們感受一下隔著屏幕的疼痛。
  • 你才20出頭,不要做個「積極廢人」
    1繼「隱形貧困人口」之後,「積極廢人」又刷爆朋友圈。所謂「積極廢人」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總是喜歡給自己立一個Flag,但卻永遠做不到。原本應該朝氣蓬勃、積極向上、陽光開朗的年輕一代,卻間接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
  • 早起的人,比熬夜更可怕!
    早起的人,比熬夜更可怕富蘭克林說:「我從未見過一個早起勤奮的人抱怨命運不好。」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能從早起上做到自律的人,才是真厲害的可怕。可見真正能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熬夜拼命,而是早睡早起!【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 積極廢人:總覺得理論上的自己應該更厲害?缺乏行動力怎麼治
    作為一個總是落後於時代的人,我最近才聽到「積極廢人」這個網絡詞條。大意是說那些心態積極、對努力抱有幻想,但行動力上宛如「廢人」的人。上高中的時候,老家有個小時候的朋友。ta迷上了聽李陽的演講,跑來魔都買了30本他當時發售的一本書。我和ta關係不錯,一直有聯繫。
  • 網友吐槽《熊汙女》動畫結局毀三觀 成了廢人養成
    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動畫結局就和遊戲裡的「BADEND」一樣:「怎麼最後小町就跟退化成了嬰兒一樣,這樣看感覺好可怕啊。完全失控了吧這個,這個就是BADEND。」、「結局的劇本是怎麼搞的?簡直在亂來啊。
  • 我是一個廢人,但我不想就此沉淪
    語言表達能力不行,膽量勇氣不行,和人相處不行,自身好像又沒什麼一技之長!我廢了嗎?是的,我好像廢了!我是一個廢人,但我不想就此沉淪現在是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七日!我是一個廢人,但我不想就此沉淪第三,繼續保持更新,並且內容更加豐富之前僅僅是記錄自己了解到的關於減肥的一些內容分享
  • 父母警惕,別讓孩子變成「積極廢人」
    說要早睡早起的人,沒堅持幾天就又熬夜賴床了;說要減肥的人,看見好吃的依然控制不住食慾大吃特吃;而說要好好學習的人,學了一會兒就說要休息,犒勞自己玩一會兒遊戲……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積極廢人」,只有3分鐘熱度卻不能長期堅持。這樣的現象在很多沒有自制力的孩子身上尤為常見。
  • 當比特幣漲到了23000美元以上,我為自己成為社會廢人而懊悔
    比特幣使我成為了社會廢人,可是,我並不甘心只是成為社會廢人,我想要做的也不僅僅只是作為社會廢人。比特幣的增值使得我成為富豪更近了一步,堂堂富豪,可是資產5000萬的,只不過,我要達到那一個終點,不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