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暑熱褪盡。
在東區的二合館裡,素素飯局第二期如約而至。
這一次,大家品味到的不僅是美食,還有美食之外的文化之魅。
01
素素飯局第一場,有暴雨助興。第二次,也真是趕巧。
上午晴熱的天,傍晚一場暴雨就傾盆而至。不過也好。悶熱了許久的城市一下子涼爽起來。
那初秋涼爽的夜風,直讓人想起王維的空山新雨。今晚的飯局有點不一樣。
除了餐飲界的大咖,還有著名朗誦家於同雲和媒體界的老前輩楊建和。
今晚的主人,是二合館的掌門人,國家級烹飪名師李志順。
這場飯局註定了好看、好吃、也好聽。
02
二合館是著名豫菜大師李志順家的老號。
他的師傅,是國寶級大師、前釣魚臺國賓館廚師長侯瑞軒。
侯瑞軒的國宴菜裡,有一道著名的酸辣烏魚蛋湯。
相傳是為愛辣的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研製。原料用雌墨魚的卵腺做成,據說能補肝補腎調節血液酸鹼度。
冬驅寒氣,夏解暑熱,滋補得很。作為關門弟子的李志順,繼承了侯大師的衣缽,又經過10多年的琢磨,可以說盡得國宴菜精髓。
小小的一盅烏魚蛋湯中,片片烏魚蛋如潔白的蓮花瓣。
這花費6個小時3斤老母雞吊成的一斤湯,盛到小陶碗裡,嘗一口,鮮香裡有胡椒的暖辣和酸黃瓜的柔酸。
酸不見醋,辣不見椒,堪稱經典。
一條黃河鯉魚上桌了。
這是二合館新增的火辣魚。
河南的野生黃河鯉,加上專門研製的紫蘇醬。能散寒驅滯、行氣寬中的紫蘇,不僅化解了魚肉的微腥,也剛好中和了麻辣的重度,使得鯉魚的口感更加豐富完美。
那款不起眼的芥末涼粉,加入了中國產的黃芥末,吃入嘴中,剛剛好的辣度,不會辣到眼睛流淚。正好應和了那句老話:辣椒辣嘴、蒜辣心,芥末辣的鼻梁筋。
關於芥末,李大師講了許多小知識。
「芥末分三種,日本芥末、中國芥末和南美洲芥末。日本芥末叫山葵(或山芋),又稱綠芥末。長在溪水邊和山林裡,它對環境要求特別高,一遇到汙染就凋零了。所以非常貴重,市面上真正的綠芥末是很少見的。
」南美洲的芥末,又名辣根。磨成的粉也叫綠芥末。李志順用的芥末,是中國的黃芥末。
芥菜籽磨成粉用開水按一定比例燙熟、拌均勻,然後悶一天一夜,等香味發酵出來,就可以拿來做調料了。
「這樣的芥末很費功夫,可是特別香。用它來調涼菜,有特別清新的氣味和解毒的功效。」
此次飯局,單涼菜都有十四款之多。
新品的熱菜臘八豆炒牛肉、鹽灘羊肉、吉祥三寶等,這些選用上等食材做出來的新菜品,讓在座的老餐飲人都嘖嘖稱奇。
值得一提的是,這桌宴席,選用了君源提供的有機蔬菜、森林豬、土雞等有機食材。
它們在李大師手下,就是寶劍贈壯士,紅粉配佳人,無論賣相還是口感都驚豔得很。
03
美食與美酒,讓在座的嘉賓,都變成了可愛的孩子。
著名的省朗誦協會會長於同雲老師,一時興起,激情地朗誦了《再別康橋》。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老前輩楊建和老先生不僅高歌一曲《我為祖國獻石油》,還做詩一首,於老師當場朗誦。歡歌笑語,掌聲陣陣,一波一波把宴會氣氛推向高潮。
有美食,有朗誦,有好字,有老歌。
這場美食的宴會更像是一場文化的饕餮聚會。
04
苔上新落葉。
籬邊舊菊開。
壺中酒方溫,
故人如約來。
暑熱退去,真正的秋天來臨。
感謝這金子般舒爽的初秋時光,感謝每一次場歡宴背後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