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同治官窯瓷器精品賞析

2020-12-25 請你努力生活

清代同治粉花鳥繡墩,繡花墩又稱「坐墩」,又稱「繡花墩」,因為它常被錦繡所覆蓋。瓷胎最早見於隋代,稱為青釉小瓷胎。到了明代,世界上盛行著嘉灣時期,種類繁多,裝飾各異。清代,瓷繡墩的生產工藝達到了另一個高潮。清代瓷繡墩的表面多為平面,因此更為細膩典雅。這時,瓷繡墩喜歡用抽象鏤空的錢幣圖案裝飾。它由釉料、粉彩、青花、琺瑯等工藝製成。介紹了雕刻、鑲嵌、繪畫、雕刻等技藝,使瓷繡墩成為一門絢麗的家居藝術。裝飾極為豪華,用途廣泛。它不僅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工具,還可以作為裝飾性展示瓷,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對繡花扶壁是鼓形的,身體的上下兩側堆滿了突出的鼓釘,它們是平底的,底部沒有釉。胎兒骨白色,細而厚。整體粉彩裝飾,墩面稍凹,墩身裝飾以鼓釘為界,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兩周內鼓釘之間的腹部挖空,刻有錢幣圖案,以漢字形狀的錦繡圖案為地,花鳥圖案內塗粉彩,寓意「一路連科」;鼓面中心鏤空刻有錢幣圖案,外緣為被盜曲線圖案,其間繪有兩組池荷花圖案。這對繡花扶壁造型整齊端莊,圖案精緻,色彩豔麗,吉祥富麗。

清代同治御窯。直嘴、短頸、滑肩、鼓肚,逐漸接近底部,圈足,心底內有明礬紅彩書《同治年制》四字明礬紅楷書。以蝴蝶為主題,畫面流暢,栩栩如生,與封面如出一轍。特別是容器的形狀不是一般的圓形罐,而是比較少見的扁平罐。其體形呈橢圓形,形似青銅器,可能與晚清金石學的興盛密切相關,這是一種罕見的異性蓋罐。

用此器物裝飾的百蝴蝶圖案,以蝴蝶為吉祥圖案。它除了色彩鮮豔外,還有一個比喻,意思是「蝴蝶」和「老人」是同音的。古人稱80歲為「老人」。百隻蝴蝶象徵著長壽,這種裝飾圖案是晚清常用的一種典型圖案。

清代同治青釉象耳琮式瓶瓶,瓶口緊閉,頸短,肩平折,腹部呈長方體,足圓,造型端莊大氣,胎體堅實厚實,全身祭藍釉,腹部兩側對稱環耳,釉厚溼潤,藍釉沉靜肅穆,底部為「大清同治年制」的六字兩行豎青花楷書。琮式瓶是南宋官窯和龍泉窯燒制的一種瓶型,它得名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叢,它的形狀是天、地、地地集中,一直受到王室的喜愛。清乾隆皇帝曾規定青釉蔥瓶為祭祀器皿之一,此瓶造型典雅,精神飽滿,是清代同治官窯的精品。

相關焦點

  • 帝王之色,清代黃釉瓷器的創新有哪些
    黃釉釉色瓷器在封建帝國時代的古代中國身份和地位比較特殊,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幾千年來不可僭越,因為黃釉瓷器的「黃」與「皇」諧音,黃色代表著帝王身份,只有皇宮才能有,即使是在皇家御用瓷器裡黃釉瓷器只有皇帝才能用裡外都是黃釉的瓷器,後宮只有皇太后和皇后才能用,可見黃釉瓷器的尊貴。
  • 我的收藏兩對清代同治粉彩官帽瓶
    而本期餘老師講瓷就是講這個時代的粉彩瓷器。清末同治帝是幼年登記,孤兒寡母,二十七歲的年輕寡母「垂簾聽政」。此時的中國大地,剛剛剿滅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革命,由於英國殖民勢力的不斷滲透,是中國的半殖民化更進一步,民族工業進一步衰敗凋零,這一點在中國最著名的手工業「制瓷業」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 斷代清光緒宣統青花瓷器的研究
    同治以來,中國社會局面相對穩定,光緒登基後,洋務運動、實業救國在中國志士仁人中醞釀,民族資本有所發展,這個短暫的興盛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同光中興」。景德鎮地理位置處於內陸山區,相對閉塞,便於控制。清政府為了滿足皇室醉生夢死的奢侈生活,曾經撥巨款給景德鎮燒制御用瓷器,並加強了管理,致使景德鎮官窯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 拍賣新視野:清朝粉彩瓷器佳作精品賞析
    拍賣新視野:清朝粉彩瓷器佳作賞析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粉彩瓷以絢麗奪目的色彩、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格調,深受廣大藏友偏愛,在拍賣市場上也是各大收藏家競買熱點之一。
  • 細說清代瓷器(三)康熙獨步天下的單色釉
    到了清代,純粹的烏金釉器物則更為少見。由於烏金釉燒制難度很大,加之釉色燒成又不穩定,在清代當時就屬於名器,價值非凡,屬於景德鎮的一種名貴釉色。黑釉描金,是瓷器上比較流行的裝飾技法之一。黃釉器始燒於明代早期,以弘治時期嬌黃釉最為知名,清代承襲燒造,但限於嚴格的宮廷制度,素麵無紋的單色黃釉器較為少見。明清兩代宮廷對黃釉瓷的使用均有嚴格規定,地位低者不可僭越。這件內外皆黃的大碗為清代官窯瓷器中最高等級之器,專供皇帝、皇后、皇太后御用。
  • 南宋瓷器之美-官窯雙耳六方瓶
    官窯瓷器分為北宋和南宋,南宋官窯瓷既繼承了北宋官窯、河南汝官窯等北方名窯的造型端莊簡樸、釉質渾厚的特點,又吸收了南方越窯、龍泉窯等名窯的薄胎厚釉,釉面瑩徹,造型精巧之精華。北藝南技的結合,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但南宋皇朝覆滅後,官窯被毀,工匠失散。
  • 微講堂 | 唯美的開片:宋代官窯瓷器
    官窯的釉色不像汝窯那樣具有恆定的標準和統一性,天青釉色在早期官窯中隱約可見。但後來逐漸擺脫汝窯的影響,器形不斷增加,釉色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粉青、灰青、米黃、翠綠、月白等等,比汝窯更加活潑多樣。官窯的開片既不是燒制時出現的瑕疵,也不是時間造成的陳舊和裂痕,而是有意為之的工藝美感,並開創了後世以釉面開片作為瓷器裝飾手段的先河。官窯之前的瓷器開片現象,是胎和釉在燒制過程中,因為收縮、膨脹係數不一致而導致的釉面出現裂痕的現象。
  • 【寶雅分享】瓷器收藏熱 要點知多少
    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聞名,雖然在民間有一定的藏量,但價格也都不菲。 4.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場需求量大、行情看漲的瓷器。這種「俏」貨價格攀升潛力大。約10年前,清三代官窯瓷器在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才幾千、幾萬元。由於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現在的官窯瓷器已達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了。
  • 陳樹威:清代「無雙譜」瓷器鑑識與收藏
    清代「無雙譜」瓷器鑑識與收藏 瓷器是我國先民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近些年,隨著收藏熱的興起,人們對中國古代瓷器的認識和了解不斷深入,對收藏保護這一瑰寶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仍有不少瓷器品種需要我們去進一步鑑識和研究,「無雙譜」瓷器便是其中的一個品種。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在2015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以1.1388億港元成交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再次引起關注。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
  • 「同光中興」漫談光緒時期瓷器鑑定特徵二
    光緒青花,五彩,粉彩,幾乎像極了清代各個時期的瓷器,不過畢竟是國力日衰,在繪畫畫工,彩料發色,款識書法上離清三代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只要仔細分別,便可鑑識出來。四、發色光緒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傳統的浙料,保持著淡藍清新的傳統藍色,主要用來繪製官窯等高檔瓷器;第二種是色澤明麗純藍的青料,多用來繪製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見到有規律排列的藏青色點;
  • 中國歷代馬紋瓷器精選
    清代鹹豐年間官窯所制。洗口,長頸上兩側對應各有一象耳銜環,圓肩長筒腹,圈足。器壁上主題紋飾為粉彩刀馬人物出行圖。口沿描金,口外壁飾回字紋一周,口沿下繪一周如意雲頭紋,頸部飾蝙蝠壽字圖,象徵著「福壽萬年」,肩上飾描金錦地紋,錦地紋下飾一蝠紋紋飾帶,象徵著「洪福齊天」。脛部分別飾變體蓮瓣紋和回字紋各一周。器型挺拔,紋飾圖案暗示大福大貴,長壽萬年之意。官窯。
  • 眾星璀璨——簡說千年官窯史!
    史料記載宋朝曾在汴梁和杭州設置官窯,但前者如今已難覓其蹤,後者出土之物也難以復原,於是我們說官窯,便從景德鎮說起。 元代 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 元代統一全國後,忽必烈王朝在景德鎮設置了專為皇家燒造瓷器的機構——浮梁瓷局,從此後直到清代,一套更為完整的官窯制度在這裡延續了六百多年
  • 預展搶先看 | 明軒《一間屋》專場(瓷器篇)
    《清代瓷器賞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圖232。2.中國嘉德,2012年10月29日,編號3543。(成交價:RMB 10,810,000)《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24。3.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編號3209。(成交價:HKD 6,040,000)
  • 宋代官窯瓷器,看起來很美!市場價值更加美麗!
    所謂宋代官窯瓷,應是指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的統稱。據研究,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的窯址就是新近在河南汝州發現的張公巷窯遺址。該窯與燒造汝官窯的寶豐清涼寺窯相隔僅30多公裡,同屬汝州之地,年代也同在北宋,只是比汝窯晚一些,時在北宋晚期。歷來有「汝官不分」之說,我以為,說的就是此兩窯之瓷。
  • 2018北京誠軒秋拍《瓷器藝術品》拍品最新預展(全 156件)
    《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483霽藍釉象耳琮式瓶為清代中晚期官窯著名品種,在《光緒廿六年大運傳辦瓷器清單》中即有記載,名稱為「天青四方太平有象瓶」。拍品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品種相同,瓶身兩側飾象首銜環耳,寓意太平有象。通體施霽藍釉,稜角、象眼、雙耳、銜環處隱現白色胎骨,釉色莊重沉靜,渾厚均勻,為清代晚期霽藍釉中的精品。
  • 白地黑花的締造者磁州窯,不同朝代磁州窯瓷器紋飾色彩演變特點
    磁州窯打破了宋代定窯瓷器以白為美得束縛,開創了白底黑花的宋代磁州窯,打破了定窯白釉刻畫模式,以黑色紋飾點綴白釉,迅速擴散到民間,成為宋代北方民窯瓷器廣泛使用的瓷器。如果當時定窯代表北方官窯瓷器,那麼獨特審美的白地黑花的磁州窯就是民窯瓷器代表,使用率非常高。
  • 拍賣結果搶先看 | 明軒《一間屋》專場,瓷器成交盛況!
    《清代瓷器賞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圖232。2.中國嘉德,2012年10月29日,編號3543。(成交價:RMB 10,810,000)《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24。3.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編號3209。(成交價:HKD 6,040,000)
  • 賞析清代道光時期的手繪粉彩瓷器的基本特徵
    此時,景德鎮的瓷業和前朝比,生產規模驟縮,無論官窯還是民窯質量都明顯下降,特別是前一代優秀的工匠及制瓷工藝的藝術家先後辭世,御窯的人才青黃不接,產品特點是「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在中國古代,制瓷業是隨著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成正比的,由此決定了制瓷業的每況愈下,是由盛世的高峰轉向衰敗低谷的標誌。
  • 馬未都逛古玩店,低價撿漏一件康熙官窯,心中竊喜感嘆老闆不識貨
    馬未都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進入九十年代馬未都在收藏界已經小有名氣,文物鑑定愈加成熟,尤其在瓷器收藏領域。當時的中國收藏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馬未都要想撿漏瓷器精品,去國家開辦的文玩店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於是,馬未都早年逛古玩店也就成了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