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書院第31期公益講座:閒話明治維新(下)

2021-02-13 正道書院公號

主講人:費彬

正道書院創始人之一,正道課堂主持者,因其中道而深刻的觀點,被網友親切的稱呼為「校長」。

上期回顧:閒話明治維新(上)
                 閒話明治維新(中)

【歡迎轉載,請保留出處】

大家好,今天繼續上兩期的話題:明治維新。今天是明治維新最後一講,講述維新後日本的社會狀況。

前文敘述了明治維新的原因,那麼明治維新的目的是什麼呢?即因為那時的世界正在變化,西方先後叩開了古老東方的大門。作為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民族存亡是個大問題,也是當時維新志士們腦海中的首要問題,那麼日本民族如何在世界上立足呢?只有引進西方技術快速實現工業化,增強國力,富國強兵,也只有這樣大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但日本畢竟資源有限,又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家,遠遠落後於西方,唯一的優勢也就是農業和人口了(幕府承平日久人口增長),後發國家要實現趕超真的是鯉魚躍龍門的難度,沒有辦法,為了生存,只能犧牲部分階層了。明治維新後,權力中央集權化,雖然四民平等了,但是農民的苦日子還沒有到頭,為了國家存續也只能從農業上下手了。

明治政府引進西方的技術和設備需要大量資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壓榨農民,賦稅極高(和幕府時代沒有區別,超過50%的收入用來繳稅),這又引來了一個社會問題,那就是農民的反抗。明治維新後,由於沉重的負擔,各地都有農民的反抗事件,較著名的就是秩父事件,最後被明治政府強力彈壓。日本農民在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去當兵,靠軍功獲得晉升的機會,因為明治維新並未對社會結構產生顛覆性的改變,農民還是在社會的底層。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那段時間裡,去日本留學的中國人娶個日本女人做老婆屬於正常現象,中國國內的民眾日子要比日本民眾好過得多。在當時中國工人月收入大約在10-20銀元,同期的日本工人只有中國工人的一半左右。中國農民在經歷太平天國事件之後也慢慢恢復了之前的生氣(戰爭使得人口大量減少,緩解了人地矛盾),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日本農民卻普遍吃不飽。

明治時期日民底層生活(德國攝影師Genthe)

更讓明治政府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明治3年開始政府鼓勵文明開化,禁止上街帶刀(從庶民開始),明治9年隨著徵兵制的實施,頒布《廢刀令》,強制實行廢刀,結果引來了部分士族的強烈不滿和抗拒,最終引發武士叛亂。前面說到天皇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權,造成的結果是大量的武士因為生活沒有了著落心懷不滿,在戊辰戰爭的進行過程中這個矛盾還未顯現,可戰爭結束後武士的未來何去何從就成了大問題。

明治維新後,政府派出以巖倉具視為首的考察團「巖倉使節團」(其中有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出訪西洋。使節團的目的有幾個:第一是拜訪與日本籤訂條約的國家,遞交國書。第二是修改江戶時代籤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三是考察西方的社會、科技、文化、制度等。此次考察使使節團對西方有了更新的認識,認為日本需要加快引進科技使國家工業化、改革教育模式、建構新型國家。使節團形成共識,當時的日本需要在內功上多下功夫,先強自身,再圖其餘。

一年十個月後巖倉使節團回到日本,此時的日本正好面臨著維新後的一次大危機,社會上暗流湧動,大量的幕府時代的武士面臨著生活無著的問題。與使節團相對應的沒有出洋的國內留守派(西鄉隆盛、板垣退助、江藤新平等)深切的感受到國內異樣的氣氛,很清楚假如武士的出路問題沒有安排好,肯定會引發社會動蕩。為此西鄉隆盛給出的方案是徵服朝鮮,擴展新的生存空間,安排武士的出路。

這一點正好與使節團相矛盾,歸國派(使節團)認為日本的實力尚不足以涉足海外,且此舉動會促使清朝強力反彈,進而引發戰爭,這對當時的日本來說是不可承受的。歸國派(使節團)的主張獲得了天皇的支持,結果是西鄉隆盛等從政府辭職,同時將近有六百多人的軍人和官員辭職,至此歸國派掌握了內政大權,繼續推行維新政策,此次政府的巨震史稱「明治六年政變」。歸國派和留守派(都是維新志士)因對國家發展路徑的分歧徹底走向了分裂。

明治六年政變 (徵韓論政變)

西鄉隆盛等留守派之後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板垣退助等為主開始了文鬥,發起了自由民權運動,另一部分西鄉隆盛、江藤新平等則走向了武力對抗道路。明治維新開啟的第一個十年是日本內政板蕩的十年,許多幕府時期的遺留問題需要新政府去解決,正所謂按下葫蘆飄起瓢。四民平等了武士出路成問題,農民自由了卻因工業化推進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政府高層又因意見不合而紛爭頻繁,天皇很無奈啊。西鄉隆盛辭職以後歸隱家鄉,江藤新平則沒有那麼老實。

說起江藤新平也可謂是明治維新中的一個人物,其出身於肥前藩(薩長土肥四大強藩之一,也稱為佐賀藩),與大隈重信是老鄉。因尊皇思想毅然脫藩去京都結識了桂小五郎,回家鄉後由於藩主賞識其才能只是責罰其蟄居。幕府大政奉還後江藤新平被解禁並代表肥前藩參政,在戊辰戰爭中代表維新政府在江戶無血開城中入城接受幕府文書,回到京都後建言把江戶改名為東京。肥前藩(佐賀藩)位於九州西北部,是日本國內最早接觸西方軍事科技的地區之一,因此在造炮技術上獨樹一幟,其生產的火炮(有進口有仿製)在戊辰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剿滅幕府頑固勢力彰義隊的上野戰役中,江藤新平動用佐賀藩的阿姆斯特朗大炮遠程攻擊彰義隊,把他們都轟成了渣渣。戰後江藤新平在政府主持了民法典的制定(參照法國民法),以及警察制度、司法制度的設立,屬於激進的民權改革派(傾向英法等西歐國家體制)。對政府內部的貪汙腐化問題嚴厲追究,迫使山縣有朋、井上馨辭職,也因此受到了保守派(以普魯士帝國律法為範本)的忌恨。明治六年政變後,江藤新平辭職回家,作為激進的改革派人士遂走上了武裝對抗明治政府的道路。

1874年2月江藤新平回到家鄉佐賀,聯絡家鄉的武士們,發起叛亂。起初佔有一定優勢,但是隨著政府軍的不斷增兵,在政府軍強大的火力下,終於還是失敗了。江藤新平只能逃亡,南下鹿兒島找到西鄉隆盛鼓動他起兵造反,可是西鄉隆盛拒絕了他,沒有辦法只能繼續逃亡去四國島的高知縣(土佐藩)鼓動士族們反叛,還是遭到了拒絕。無奈之下江藤新平想隻身上京向巖倉具視直陳,可惜在途中被捕押回佐賀。

江藤新平

被抓很有趣,是因為新頒布的法令,通緝罪犯使用照片通緝,而這個法令恰恰是江藤新平自己推動的,他也成為了第一個應用此法被通緝成功的對象。審判在不公的情況下進行(佐賀之亂實際是大久保利通挖坑逼迫而發生的),最後被判梟首。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後,為慶祝此一法令的頒布施行大赦,江藤新平被平反,政府取消了反賊的罪名,大正時代被追贈正四位。明治時代的佐賀之亂就這樣結束了,如同流星划過,還帶走了江藤新平,接下來會是誰呢?

明治初年,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下,實行四民平等政策,廢止大名、武士階級,創設華族、士族,並施行徵兵令,廢除舊時代的身份制度與特權。舊武士階層失勢,尤其是廣大下級武士漸漸無以維生。西鄉隆盛為幫助不平士族,遂起對外徵伐之念。通過與留守派的商議,西鄉隆盛決議自己出使朝鮮,在談判中激怒朝鮮殺掉自己,以造成徵韓口實。留守派最後也同意了西鄉的方案,上奏天皇,但天皇指示出使朝鮮這種國家大事需要等巖倉使節團歸國後再行商議,所以擱置了議案。

一個多月後使節團歸國,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桂小五郎等認為目前日本應該內治優先,反對西鄉隆盛的提案。此後為此議案不斷上演推拉遊戲,一會兒這方辭職要挾,一會兒那方又合縱連橫,始終互相不能說服。最後西鄉隆盛見使韓方案無望通過,便辭去政府所有職務(天皇不允其辭去陸軍大將之職和返還位階的要求,故保留),同時板垣退助、江藤新平等留守派全體辭職,是為「明治六年政變」。在此之後,大久保利通設立內務省,開創了被稱為「有司專制」的獨裁政權。

辭官之後的西鄉隆盛回到家鄉鹿兒島,江藤新平回家鄉發動佐賀之亂失敗後來到鹿兒島,遊說西鄉隆盛起兵被拒絕,雖如此西鄉隆盛「十裡相送」一直陪江藤新平到達指宿才分手,不想此一別竟成永訣。此時發生了一件國際事件,即「牡丹社事件」,日本決定出兵臺灣,西鄉隆盛反對出兵,英美等國亦反對,大久保利通親自前往長崎制止,但西鄉從道(西鄉隆盛的三弟)拒不執行,西鄉隆盛此時轉而支持出兵,在鹿兒島招募了幾百薩摩武士送往長崎的出徵部隊(此行為也符合西鄉隆盛解決武士出路問題的主張)。西鄉從道帶著三千多士兵出徵臺灣,此種違背政府命令的行為在此後的日本軍隊中一再上演。

臺灣出兵時西鄉從道(中坐者)

明治六年政變,很多的鹿兒島縣(薩摩藩)的軍官、警察辭官下野回到家鄉,無業青年武士驟然增多,為了安排這些人的出路問題,西鄉隆盛設立私校,教授各種知識和武器使用技能。鹿兒島縣開始積極支持,在行政上大量使用私校學生,漸漸的縣政事務被私校學生把持,鹿兒島縣(薩摩藩)實質上成為半獨立政權,而此時的西鄉隆盛依然過著優哉遊哉的田園生活。明治九年,大久保利通主導的明治政府頒布廢刀令,徹底的廢除了數百年的武士階層的特權,引發了武士階層的強烈不滿與憤怒。

隨之而起的是九州各地的士族叛亂,一波接一波,連帶到本州島的山口縣(長州藩)地區,西鄉隆盛得知這些消息後,漸有雄起之心。這年的年底,明治政府為了防止鹿兒島士族的叛亂,開始秘密準備從鹿兒島運走彈藥,結果和私校學生衝突。同時西鄉隆盛手下抓住了幾個政府刺探情報的探子,逼問之下有刺殺西鄉隆盛的圖謀,私校學生們群情激昂,要上京師問罪。而從大久保利通的探子交代中,西鄉隆盛也認為大久保利通同意刺殺他(西鄉隆盛),由此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場內戰---西南戰爭爆發。

1877年2月,從九州各地趕來的士族和鹿兒島本縣薩摩武士及私校學生組成薩摩軍(西鄉隆盛一方),經過整編動員後分幾路北上,直取熊本城,拉開了西南戰爭的帷幕。政府軍方面山縣有朋密令熊本鎮臺密切注意鹿兒島的動向,並向伊藤博文等商議出兵,政府軍完成動員集結。薩摩軍進攻九州重鎮熊本城受挫,戰局一直相持不下。熊本外圍的薩摩軍警戒部隊和小倉趕來增員的政府軍發生激烈交火,薩摩軍戰意高昂,擊敗了乃木希典率領的政府軍,包圍熊本城。

薩摩軍想趁此機會分兵向九州北部挺近,期望控制馬關和長崎,但此時福岡的大量政府軍援兵趕來,兩軍交火,薩摩軍漸漸不支落敗。接著在3月最關鍵的田原坂會戰中,雙方死咬不放,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損失都達到四成,物資消耗也非常巨大,戰爭非常殘酷。此時傳來了對薩摩軍最不利的消息,政府軍後援在八代等地登陸(類似於仁川登陸),直插薩摩軍的背後,薩摩軍腹背受敵,只能退卻,熊本城之圍遂解。頑強的薩摩軍且戰且退,撤退過程中,許多薩摩軍指揮官陣亡,隊伍損失慘重,只能在5月退往九州東南的宮崎。

經過兩個月的不斷拉鋸,薩摩軍最終不敵明治政府軍,宮崎陷落,不得已西鄉隆盛親自指揮在和田峽與政府軍展開了西南戰爭的最後一場大戰,但還是失敗了。此戰之後西鄉隆盛下達了解散部隊的命令,並燒毀文件及他的陸軍大將軍服,一些精幹的薩摩士兵(武士)突破政府軍包圍回到鹿兒島。9月陸續突圍的薩摩軍齊聚鹿兒島城山,政府軍將領山縣有朋等寫信勸西鄉隆盛自盡,西鄉隆盛發出決死號召,並不回應山縣有朋等的書信。24日政府軍最後發起總攻,西鄉隆盛帶領身邊四十多名薩摩死士發起決死攻擊,薩摩軍在政府軍的密集彈雨中紛紛中彈倒地,西鄉隆盛自己也身中數彈,在自知失敗已成定局之時正襟危坐向東遙拜,命別府晉介砍下自己頭顱,西鄉隆盛遂死,年51歲。

看見西鄉隆盛已死,剩餘的薩摩軍將士死命突擊,最後全部戰死,至上午九時戰鬥結束,西南戰爭拉上帷幕,此時天降大雨,這是老天也為西鄉隆盛流淚麼?西南戰爭的另一個影響是原先薩長同盟的兩家長州藩薩摩藩又走向分裂對立,互相看不順眼,薩摩人認為長州人主導殺死了他們的英雄---西鄉隆盛。此後長州人主控的陸軍和薩摩人主控的海軍成為相對封閉的系統,不接收對方家鄉的軍士,而兩個地方的人也主動規避,而去選擇自家陣營從軍,「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正式形成。在政界長州人一直主導,形成長州閥,藩閥政治確立。到今天山口縣(即長州藩)的政治家依然把控日本政壇,山口縣也成為出產日本首相最多的縣。

1877年西鄉隆盛之官位遭到褫奪,然而民間同情聲浪甚高,明治天皇也曾表示惋惜之意。在黑田清隆努力奔走下,於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同時獲得特赦,並追贈正三位之官階。1897年,在東京上野恩賜公園西鄉隆盛的塑像落成。王韜、黃遵憲、梁啓超等人都曾到上野公園瞻仰過西鄉隆盛的銅像。後世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西鄉隆盛的故事,西鄉隆盛兵敗自盡之時恰逢火星地球較近,亮度很高,民眾說這是天現異星,在巨大光亮中西鄉隆盛身著陸軍大將正裝的神姿凜然可見,又有人說西鄉隆盛實際並沒有死,而是隱居了。

西鄉隆盛之事跡也鼓舞著戊戌年的譚嗣同等,希冀能做出一番偉業。西鄉隆盛在倒幕運動中縱橫捭闔,與桂小五郎等維新志士們披荊斬棘,一掃幕府時代之暮氣,完成維新壯舉,日本自此走上近代之路。明治政府成立之後西鄉隆盛以宋代陳龍川的話「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作為座右銘。

作為一個出身薩摩藩的下級武士,始終不忘初心,在時代潮流中一步步走上政治舞臺,面對社會變革帶來的新局面,從不忘卻與之出生入死的下層武士們。正是由於這份情懷,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哪怕粉身碎骨,為此不惜和大久保利通、桂小五郎分道揚鑣。按理說西鄉隆盛完全可以做一個高級官僚,享受成功和榮耀,然而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為明治維新後失落的下層武士階層爭取利益,以身犯險,這份擔當被日本人所認可。在維新三傑中,西鄉隆盛是最受日本人喜愛與尊敬的一位。

西鄉隆盛(電影末代武士劇照)

西南戰爭是日本最後一次內戰,在這次戰爭中,西鄉隆盛兵敗自盡,而另一位維新三傑之一的桂小五郎也病重離世,享年43歲。西南戰爭的爆發對桂小五郎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昔日薩長同盟的最親密盟友站到了政府的對立面,起兵對抗明治政府。桂小五郎內心是苦澀的,仿佛曆史在開一個大玩笑,為此他主動請纓帶軍隊直面昔日的好友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也附議隨行,但這些都被伊藤博文以政府決議已出而否決。

無奈只能跟著明治天皇前往京都(此時天皇已經將皇居遷到東京),戰事的膠著吞噬著桂小五郎的健康,使他終於不支病倒,這一病就再也沒有恢復。在病重意識恍惚之間不斷呼喊「西鄉,為什麼還不停止?」,在這種擔憂著政府與西鄉隆盛的衝突中溘然離世。桂小五郎是維新三傑中最早離世的一位,緊接著就是西鄉隆盛,這兩位從對立陣營到最後攜手組成薩長同盟的人傑,為明治維新成功立下不世功勳,攜手天堂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歷經十年內政板蕩,期間有農民一揆,有武士叛亂,國家隨時有再陷戰亂的危機,所幸這一切隨著西南戰爭結束而告一段落,可日本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史稱舊憲法,也叫明治憲法),確立了實君立憲的政體(國會內閣在早期相當於諮詢機構)。雖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自由民權運動,到大正時代經歷了短暫的政黨政治時期,隨即又復歸原樣。

這其中主要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好社會變革帶來的對原有利益格局的衝擊的負面影響,版籍奉還使得天皇成為國家最高領袖,統領日本的土地和國民。但是因為天皇在明治維新之時並沒有軍隊,國家武力都是原來幕府時代的大名的藩兵改制而來,因此在安排新政府權力分配之時必須考慮四大強藩的利益,這是形成藩閥政治的原因,四大強藩輪流把持內閣權力(尤以長州藩薩摩藩為最)。

士族叛亂雖然鎮壓下去了,可問題沒有解決,軍隊是向天皇宣誓效忠(並不是向政府宣誓效忠),任何的下級軍官士兵只要打著效忠天皇的旗幟,什麼出格的事情都幹得出來,明治大正昭和時代刺殺國家政要成了家常便飯。只要有一點和外國妥協交好的舉動會被底層軍官們視為賣國,可以「討逆」,為了維護軍部利益(主要是長州閥),刺殺如同兒戲一般,屬於典型的軍人幹政。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在1878年的任上被刺身亡(武士們幹的偉業之一),自此維新三傑全部去世。多年後原敬、犬養毅等內閣總理大臣被憤青們殺掉,還不能重判。

西南戰爭結束是標誌著倒幕派的完全終結,但是「倒幕」精神薪火相傳,到了昭和時代,腦袋上綁著「尊皇討奸」的白布條玩起了二二六兵變,要搞昭和維新。這些是農民被殘酷壓榨之後的總爆發,出身底層的士官認為高層只懂壟斷權力和獨享利益,老百姓反而餓著肚子,連上升的通道都被堵死了,普通人要出人頭地只能靠軍功。沒辦法,天皇只能把這些鬧事憤青發配到滿洲去,不要在國內搞事。結果這群憤青們把整個亞洲都折騰的天翻地覆,此為後話。

明治維新是日本從古代邁向近代的一個節點,因民族存亡而起,深重的危機感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大和民族的頭頂上。對於後發國家來說,如何實現富國強兵,國家路徑如何抉擇,維新志士們提供了一種方案,從當時的歷史來看算成功的。日本通過一系列的革新,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上都邁入了先進國家的行列,福澤諭吉等一批學者引入了西方許多著作,為近代日本的經濟起步貢獻良多。相比東亞大陸王朝改革的步履蹣跚,日本可謂非常的迅速果決,從此拉開了和東亞大陸王朝的差距,在日清戰爭和日露戰爭這兩場賭國運的戰爭中都贏得了勝利,當然從明治維新伊始,英國的鼎力相助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我們回顧明治維新的歷史,回去探尋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幾個重要的與東亞大陸王朝不同的地方。第一是日本的權力格局,幕府時代,權力掌握在幕府手中,是森嚴的封建等級制,關原合戰留下的歷史問題到了歷史節點來了一個總爆發。權力格局的演變需要對象,這時候幕府首當其衝成為各方的變革對象。幕府體制屬於僭主制,缺乏足夠的合法性,大名們和天皇都需要翻身當家作主,幕府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這兩者的變革對象,天皇和大名們的變革主動性要比大清強,加之天皇萬世一系的充足的歷史合法性,在日本民眾的心裡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全然不同於大清皇帝。 

第二主導維新的為地方實力派本身擁有資源,命運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中,不同於康梁等書生。第三幕府已走入晚期,又因為是權力掌握者,出了問題大家都把矛頭對向了幕府,為從封建走向中央集權創造條件,而大清為撲滅太平天國運動,啟動戰爭體制,戰爭消耗極大,資源不能在廣大國土上快速調動,只能下放權力以應付實際情況,形成藩鎮格局,再想收就難了,以至於後來東南互保(實際就是抗命)。第四就是朝廷的誠意,明治天皇初生牛犢不怕虎密詔倒幕,最後在權力分配中也顧及了倒幕派的利益,大清就不對了,除了在康梁變法中準備收回下放的權力,更在清末立憲中搞出皇族內閣,取消科舉制度,以致離心離德,何以成功?

明治維新從大政奉還,到王政復古,再到版籍奉還,是一個循序的權力集中化的過程(原動力是尊皇攘夷倒幕),對於後發國家迎頭趕上提供了路徑與範本。依託本民族的特點,引入西方科技、制度、典章,迅速工業化,大興鐵路基建,凝聚了民族向心力。但因為社會結構和權力結構問題始終沒有徹底解決,最後一腳油門踩到底滑向殖民主義、軍國主義,直到外力影響下才根除制度隱患,真正走上現代化之路。

今天的講座是明治維新最後一講,至此全部講完,謝謝各位。(完)

正道愛心商城正式上線啦!

在舉行了一系列有趣、有料的講座、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學子之後,我們今天決定讓夢想更進一步。我們將以公益助學為本心,不僅是身邊同群義工嚴格審核每款上架商品,且將每筆銷售微薄之利讓出一部分用於助學,售前售後都有同群義工貼心服務。每筆銷售溢價助學、每件商品來源正規、嚴格審核提供高品質商品、同群義工貼心服務。首期上線產品有:雲南昭通醜蘋果、湘西五倍子土蜂蜜、新疆和田狗頭大棗、特級椒鹽核桃等乾貨系列。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商品,歡迎訪問!

正道書院助學平臺,為貧寒家庭學生提供援助,與參與者一道體現仁義情懷,達己達人,一同成就士君子

您的每一筆善款都用於助學,筆筆皆有明細公示,接受去向查詢

親愛的朋友們,一起來吧,參加公益助學活動,奉獻一份愛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成長,快樂自己。

請願意參加我們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學生的朋友,掃一下下面二維碼,添加義工好友進入我們助學群。期待您的參與!

相關焦點

  • 正道課堂第25期公益講座:閒話明治維新(上)
    主講人:費彬正道書院創始人之一,正道課堂主持者,因其中道而深刻的觀點,被網友親切的稱呼為
  • 線上公益講座第七期國學經典《資治通鑑》第一講
    感覺整個人都發黴了 無時無刻不想出去玩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 那我們就一起老實在家呆著 聽聽講座增長知識吧~ 我們繼續為大家整理精彩講座
  • 童一家第二期直播公益講座開講,陳萍老師為你講述六大茶類的風味特徵
    浙江大學「童一家」茶學培訓中心首期五場直播公益講座,受到了廣大茶友的歡迎和支持,得到了學校及茶學系領導的高度認可,及很多涉茶單位的肯定,我們童一家團隊深受鼓舞
  • 祝賀第57期(2020)公益直播 | 節日與我們的生活 成功舉行!
    周三)14點~16點進行15部優秀心理著作 集錦第50期(2020年)公益直播講座活動今天(2020年9月16日 周三)14點~16點進行公益:第51期(2020年)直播講座活動今天(2020年9月19日 周六)14點~16點進行
  • 公益直播:第57期(2020)節日與我們的生活 直播講座活動 今天(2020年10月10日 周六)14點~16點進行
    年第57期公益直播講座主題:節日與我們的生活系列之一:          我和我的祖國         (節日與我們的生活板塊2020年第1次活動)主講人: 王兆軍 教授主持人:王虎 酒海燕  景紅 性質:公益(免費)形式:線上直播➕線下討論
  • 世界愛滋病日公益宣傳講座PPT模板【免費335期】
    第335期 — 原創PPT模板免費分享 —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所有模板版權歸屬原作者, 您下載後僅限借鑑學習,並未授權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 仲景書院講座(三)
    仲景書院 京、豫、宛共同創建的國醫黃埔軍校。我們看原文底稿被刪減的部分:1,基於以往我們對大柴胡湯湯證及湯方的錯誤認識,在中醫臨床上,我們慣用大柴胡湯治療需要通腑瀉結的病症,已把大柴胡湯改得面目全非,如孫廣全等《大柴胡湯證證治規律的研究:古今大柴胡湯證醫案476例統計分析》(《遼寧中醫雜誌》1989年 第11期)中記載的476例病患中,280例有便秘症狀,450例使用了大黃(最高處方量30克,均量9、8克),基本治療原則是和解攻下
  • 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
    紅網時刻12月15日訊(通訊員 陳永豪)12月16日(周三)晚19:00,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將邀請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教授和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會講,主題為「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講述儒學在現當代的處境、儒學現代轉化的體現及其價值等內容。
  • 我在山裡辦書院 ——記建德市大同書院院長汪國雲
    過去的數百個星期天裡,他風雨無阻地從建德城區趕到大同鎮,在自己創辦的公益大同書院裡組織作文點評、《論語》講座等活動,累計輔導留守兒童一萬餘人次。前段時間,汪國雲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  大同第一小學201班的韓嘉滔記得,自己第一次來書院時拘謹地不敢舉手。汪國雲在下課後送了他一套小人書並告訴他:「我這裡很自由,想來就來。」
  • 來復日講經|秋浦書院《樂記》講座第一講
    故此書院以聖人教世,克制《復卦》,七日來復講經之功。每至七日,利有攸往。以「經學」之文明鴻業,輔育大眾,修齊治平。用聖賢之立言垂訓,丕正人心,完復天真。【講座須知】概要:  《樂記》蓋孔門之遺書,先儒以為公孫尼子次撰。
  • 免費公益講座---白領如何不憂鬱
    數十年來在臺灣致力於企業、學校、家庭、社區積極心理教育與自殺防治的推展,在生命教育、心理諮詢、心理治療、自殺防治、災後心理重建與團體動力學等領域自成一家,著述豐碩。開創最新本土心理諮詢與治療學派:非事件量化S-R心理諮詢與治療學派,在臺灣已成功舉辦非事件培訓42期,大陸第三期培訓於2013年9月底圓滿結業。因其在心理與教育方面卓越的貢獻,獲臺灣教育部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個人獎。
  • 年末放送|12所雙語學校, 20場公益講座, 只講乾貨
    藍橡樹聯合IB教學研,邀請12家全國知名的IB國際課程體系學校,從IB PYP到IBDP(3歲到18歲),從家庭教育到學科知識,校長和老師們帶來19場專業講座,乾貨滿滿!  講座按照三個學齡段分成了三個系列,請各位家長對號入群。同系列講座將在同一個群播放,周四在線分享乾貨,不要錯過。
  • 運城中學舉辦書院新聲系列講座之「聆聽音樂 完善自我」
    書院新聲河東書院藏書樓書院新聲」是我校開辦的系列文化講座,秉承「以人為本,打造終身發展的學習能力」「書院新聲」是在劉智廣校長的倡導下,由運城中學教研處具體負責。每期一個主題,於周二下午4:30在我校小報告廳進行。
  • 信院周刊第170期
    三達書院舉辦「動漫周邊產品製作:毛絨飾品製作」活動箕城書院開展「為你的思想搭建爬梯」思想Level第15期杏花書院舉辦一年一度師生共膳——「冬至,我們齊聚杏花」活動青藤書院開展院長下午茶系列活動第10期
  • 【轉載】屈子書院講壇第13期:朱傑人主講「朱子與屈子:以《楚辭後語》為例」
    11月21日下午,屈子書院講壇第十三期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隆重舉行。本次講座特邀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主講「朱子與屈子:以《楚辭後語》為例」,屈子書院執行院長、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王琦擔任本次講壇嘉賓主持。
  • 中國音協長號公益講座專家聯盟線上公益課第十四節:郎群、林彬春、楊西安、於銘發、孫辰龍老師直播課等你來!
    主辦:中國音協長號公益講座專家聯盟時間:2020
  • 第31期「海悅劇讀薈」 | 莫裡哀喜劇經典《屈打成醫》
    都市原點劇社、海悅薈2020攜手推出劇讀活動這是第31期
  • 雛鷹科普講座第十九期|「微生物,大世界」 ——是什麼讓老鼠不怕貓
    2020年11月21日上午,合肥市新站高新區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第十九期系列公益科普講座「微生物,大世界」在新站區勤勞社居委開展。此次活動與梅香書苑悅書房共同合辦,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計永勝博士,為雛鷹志願者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是什麼讓老鼠不怕貓」的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
  • 孝義子鳴書院
    子鳴書院為孝義市公共讀書傳播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讀書活動、趣藝交流、研學、戶外、導演扶持計劃等活動。錄製演講視頻和聲音故事。        2021年,書院由一眾熱愛文學的青年聯合打造系列化活動。秉承公益化、普學化、趣味化的宗旨,依託「滿班」教務系統和「滿孝」斥候系統,全面有效的開展各項文化交流活動。
  • 兩天五場「三晉之春」公益講座精彩呈現
    省第十三屆「三晉之春」合唱比賽期間,特邀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在市文化中心報告廳、市藝校音樂廳舉辦了5場公益講座。劉 勝攝  5月19日、20日,省第十三屆「三晉之春」合唱比賽期間,5場公益講座分別在市文化中心報告廳和市藝校音樂廳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