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尿蛋白誤區,儘早糾正,有利於預防慢性腎衰竭!

2020-12-23 腎泰網

尿蛋白是反映腎臟健康狀況的「金指標」,腎友們再熟悉不過了,但許多腎友對尿蛋白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比如指標呈陰性就說明腎臟健康,有「+」號就表示腎臟受損等,也因此容易踏入一些認識誤區,不利於病情的穩定。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三類常見的尿蛋白誤區,「中招」的腎友可得記得趕緊糾正過來。

01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是一回事

非也,尿微量白蛋白是尿蛋白中的一種成分,佔尿蛋白的40%左右,根據腎友們不同的病情,需要做不同的尿液檢查。

針對處於腎病早期的腎友,其尿蛋白排洩量非常少,進行普通的尿常規檢查可能無法發現異常,所以需要通過查微量白蛋白來幫助診斷。通常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呈陰性,或定量小於0.3g,又懷疑存在早期輕微腎損害、特別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腎友需要進行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而對於已經存在明顯腎病症狀(如水腫、大量蛋白尿等)的腎友,則只需要檢查尿蛋白來了解腎功能受損的情況即可。

02尿蛋白降得越快越好

有腎友唯「降尿蛋白」是務,認為尿蛋白降得越快越好。尿蛋白降低確實是會減少腎小球損傷,減緩腎臟纖維化的進程,但如果只盯著尿蛋白這一個指標,忽視了整個腎臟的健康狀況,很可能是做「無用功」,反而還會耽誤整體病情的穩定。

比如對於繼發性腎病,如糖尿病腎病或者高血壓腎病的腎友,如果一味執著於應用激素降蛋白,忽視對血糖、血壓的控制,那腎臟還是會持續受損。降蛋白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穩,穩了才會降低復發率,真正維持腎功能的穩定。

03尿蛋白重新出現「+」號,說明病情有波動

尿蛋白其實常常處於一個波動的狀態,連續兩次檢測的結果都有可能不一,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蛋白質不是24小時都在漏出,很可能截取到的某段尿液尿蛋白含量就偏低;另一方面,尿蛋白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感冒、喝水少、吃了過多高蛋白食物等都會引起尿蛋白增多。

因此,對於治療效果良好的腎友,尿蛋白在「陰性、弱陽性、1+」之間徘徊是很正常的,突然出現「+」號,也不一定就代表病情出現波動。想要了解病情狀況,還是得看更為準確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腎病的任何一項檢查指標,都不能孤立看待。

希望腎友們都能儘早走出腎病的認知誤區,向正確的認識靠攏,積極配合正確的治療,不給尿毒症「耀武揚威」的機會。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

相關焦點

  • 尿蛋白一直沒轉陰,害怕腎衰竭?3種情況很好控制,無需擔心
    腎病尿蛋白有兩點特點:持續性和頑固性。尿蛋白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甚至貫穿於整個腎病發展過程中,對腎功能的影響深遠,還決定著腎病的預後。尿蛋白水平越低,對保護剩餘腎小球等腎單位越有利。及時對抗腎臟內出現的劇烈免疫嚴重反應,是降低尿蛋白水平的關鍵。多數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激素還有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針對病灶治療後,尿蛋白基本可以降下來。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現為「頑固性尿蛋白」,吃藥一段時間後,指標降下去了,但卻容易復發,還有一類情況是雖然處於較低水平,但一直沒轉陰。
  • 尿蛋白忽高忽低?預防尿毒症,這些尿檢常識腎友們不得不知
    既有利於確診腎病及腎臟受損部位,也有利於儘快制定治療方案,穩定後續的治療。預防尿毒症,這些尿檢常識腎友們不得不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反應腎臟「金指標」腎病治療過程中,提到尿檢的指標不得不提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項指標反應的是整體體內蛋白漏出的情況,如果超過3.5g判斷為大量蛋白尿,說明腎小球損傷比較嚴重,當然也有病理因素的原因。
  • 患腎炎10年,就發生了腎衰竭!這些防治方法早知道不會如此
    最近在門診接診了一名慢性腎衰竭患者,李某某,男,54歲。已經患有慢性腎炎10年,因出現嚴重頭暈、噁心、少尿的症狀到門診就診。患者有10年的慢性腎病史,初次發現時尿蛋白3+、尿潛血2+,約半個月治療後病情穩定出院,回家堅持服藥半個月後停藥,期間複查1次,沒有系統的檢測腎功能及血液相關指標的情況。約1周前出現頭暈、頭痛的情況,沒有引起重視,接著出現嚴重嘔吐、吃不下飯、尿液明顯減少的症狀。
  • 尿蛋白 vs 血肌酐:二者是啥關係?誰對腎病最重要?
    尿蛋白和血肌酐,可以說是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兩項指標,許多腎友搞不清楚它倆是什麼關係,以及哪個是最重要的重點。1.尿蛋白稍微超標,比如24小時達到0.3g、0.4g,說明免疫炎症不劇烈,這種程度的炎症即使過幾十年,通常也不會引起腎衰竭和肌酐升高。但尿蛋白若明顯超標了,比如達到0.5g-1g,不治療的話可能會在十幾年、二十幾年後引起腎衰竭。
  • 關於腎病,與飲食及藥物等有關的新10大認識誤區,不少人中招!
    再看看慢性腎衰竭患者,就算到了晚期階段的尿毒症期,也可能不出現水腫或僅為輕度水腫,同時也可能沒有明顯不適感覺,然而,病情已非常嚴重。所以說,不能僅以水腫程度來判斷腎病是否嚴重。誤區5:尿蛋白陰性,就不會出現腎衰竭雖說尿蛋白下降,可以保護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但是尿蛋白陰性的腎病患者並非不會進展成腎衰竭或尿毒症。
  • 3種情況,腎衰竭或尿毒症會突然降臨,腎友應糾正這5種做法!
    比如患者於10年前患有IgA腎病,經當時的治療,患者的水腫消退、尿蛋白轉陰,也無其它不適。可於近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肌酐達到數百或更高,診斷為腎衰竭或尿毒症;第二種情況,指的是發現患有腎病這段時間一直在用藥治療,病情還算穩定,腎功能等各項指標也還好。如狼瘡性腎炎患者一直在服用激素等治療,可是近日突然發現血肌酐明顯升高,診斷為腎衰竭。
  • 尿蛋白為何總降不下來?六個原因逐一排查,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尿蛋白總不能完全降下來?這是腎友及家屬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也常常被會發生腎衰竭的擔心困擾著。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與腎功能的變化發展有直接關係,此外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是所有原發性慢性腎病類型都需要首先明確的一點,繼發性腎病比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一般存在明顯繼發因素,同時病理類型特點明確,比較容易穩定住。
  • 腎友及時掌握3個降尿蛋白的小技巧,關鍵時刻不怕踩雷
    慢性腎病防範腎衰竭的發生,降低尿蛋白水平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阻止更多的大分子蛋白漏出,對保護腎小球的基底膜及剩餘完好的腎單位有重要意義。降低尿蛋白的過程中,關鍵是對腎臟內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炎症反應加以抑制,減輕腎小球的損傷,來從根本上解決尿蛋白漏出的問題。大部分類型的腎病在積極用藥進行免疫治療後,尿蛋白基本上都會下降到1g以下,腎功能進展速度不會太快。但也有個別的患者,用藥後出現依賴或藥效不達標的情況,導致指標反覆,病情久治不愈。
  • 48歲男子深夜血尿,確診腎衰竭,提示:這兩件事,早就該克制
    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後期,引起的腎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喪失的一種病理狀態。 腎衰竭,可分為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的病情進展快速,而慢性腎衰竭,主要是長期的腎臟病變,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行,腎功能逐漸下降,造成腎衰竭。
  • 尿蛋白原來一直2+且腎功能受損的腎友,已十多年依然非常好!
    我們首次檢查結果顯示為:尿常規之尿蛋白2+,尿紅細胞70-100個/uL,兩次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檢測結果為920-1100mg,腎功能示血肌酐137μmol/L、尿素氮7.4mol/L,彩超顯示雙腎為正常大小,當時及此後一直未做腎穿刺病理檢查(患者拒絕檢查)。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不想耽誤病情,4項指標最好快點弄清楚
    慢性腎病發生後,及時判斷評估腎功能的情況以及掌握腎衰竭的風險,都需要通過一些尿液檢查指標來深入了解。其中最為熟知最受關注的就是尿蛋白相關的指標。包括尿常規中的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還有NAG酶、α1微球蛋白等等。單純看尿蛋白漏出的情況的,可以反映出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程度,腎臟濾過功能的好壞。
  • 關於狗狗慢性腎衰竭---白菜和腎衰抗爭的故事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慢性腎衰竭以及照成原因和應對辦法,當然正如我帖子開頭就提到的,很多經驗來自於白菜的親身經歷,加上四處收集來的資料,因為不是專業醫生,所以難免偏頗,寫出來也是期望大家不斷更正,讓更多的狗主人在網上尋找這方面資料的時候,多個依據參考。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尿路感染常見的包括腎結石導致的、腎盂腎炎、尿道炎、慢性腎炎等等。腎病患者檢測這項指標往往也會超標,主要是腎臟炎症反應會隨尿液流通蔓延到尿路,如果不注意衛生,尿路感染也會很容易發生。尿紅細胞高:尿檢高倍鏡下紅細胞高,超標多,一般提示有潛血的情況。
  • 貓咪竟然也能腎衰竭?這些方法就能簡單預防!
    隨著現在社會醫術的發現很多寵物的疾病也都是能夠被檢查出來的,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來貓咪腎衰竭的案例是越來越多了,難道是我們照顧的都不全面,貓咪應該回歸野外嗎?不,不是,只是我們之前的醫術發展並不好,所以貓咪因腎衰竭而死的情況沒有被發現,那麼當我們現在都了解到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全面的進行預防,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急慢性腎衰的區別:慢性腎病的一些指標是緩慢增長且不可逆的,難以痊癒。而急性腎臟損傷則是指標突然暴漲,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可以得到恢復。
  • 早期腎衰竭「若隱若現」的8大表現,儘早識別,有望避免尿毒症!
    周遜 腎內科主任都說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是「無聲無息」的疾病,事實上並非如此。臨床上,患者出現水腫、尿量減少與肉眼血尿等典型表現的,自然容易聯想到與腎病相關,也會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早發現並及時治療,並不用擔心會變成尿毒症。
  • 【專家提醒】關於慢性腎炎那些事:身體這幾個異常症狀,一定要小心!
    2、腎性貧血慢性腎炎晚期出現隨著腎臟損害的加重,眾多患者會出現貧血表現,主要原因有:①紅細胞生成減少;②紅細胞破壞增多:腎衰竭時,尿毒症毒素在體內蓄積,紅細胞代謝發生障礙而易於破壞,發生溶血,導致貧血。③失血:大約25%的晚期腎衰竭病人可出現明顯的出血,加重貧血。
  • 狗狗腎衰竭不吃不喝怎麼辦
    當狗狗腎衰竭出現不吃不喝的情況,它的機體就會出現異常,包括有非再生性貧血、氮血症、高肌酐、高血磷、低血鉀、代謝性酸中毒及低尿比重;會呈現嚴重脫水;會對肝臟有損傷。不吃不喝5到7天內的情況最為明顯,建議寵主使用灌食法投餵狗狗,並且及時採取措施救治狗狗腎衰竭,沒有這方面經驗的寵主可以參考下文。1、注意飲食,補充營養狗狗患上腎衰竭需要特別注意飲食,需要考慮到腎臟功能的衰竭和身體營養的補充。
  • 10年糖尿病,突然查出尿蛋白2+,白蛋白尿31.1,怎麼辦?
    糖尿病預防腎病,這2點不能忽視: 定期查查尿腎病患者早期多數存在尿潛血、尿蛋白的症狀,與其他類型腎病如腎炎、腎綜類腎病不同的是,尿病腎病患者早期的典型症狀是白蛋白尿。 糖尿病檢查24小時白蛋白尿超過300mg則表明腎臟受損。
  • 貓咪健康的頭號殺手:腎衰竭
    常言道,俠客武功再高也怕暗箭冷槍,貓咪再機敏活潑也怕生病受傷,在眾多對貓有威脅力的疾病中,腎衰竭可謂是「名列前茅」。本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鬥精神,我們且來揭開腎衰竭的神秘面紗,探尋貓咪殺手背後的故事。
  • 狗狗腎衰竭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因此狗狗的飲食上,寵物主人一定要加以重視,並且從飲食入手,飲食上要清淡,可以儘早的食用腎病處方糧,還可以從其他方面護理,延長狗狗的壽命。下面就來說說狗狗腎衰竭要注意的一、注意狗狗的飲食患病狗狗應該限制磷的攝入量,可減緩腎衰竭惡化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