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人設,滿足幻想,粉絲砸錢,痛恨背叛,偶像養成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麼?
最近,日飯圈被AKB48成員須藤凜凜花在總選舉上宣布婚訊的消息刷屏了,粉絲哭聲罵聲一片。日本的少女偶像文化發展幾十年,這算是史上一大重要黑料了。
6月17日,AKB48選拔總選舉上,獲得第20名的須藤凜凜花在上臺發言的時候,突然宣布自己要結婚了,臺下的隊友們一臉難以置信,連很有資歷的主持人德光和夫也不敢相信地再三向她確認,但是須藤凜凜花斬釘截鐵地回答「是的」,臺下隊友一陣哀嘆。
須藤凜凜花在總選舉上扔下如此炸彈,疑是《周刊文春》拍到她秘密談戀愛,想先發制人,佔據主動權。但是她這樣的做法無疑掀起軒然大波,被飯圈稱為AKB史上最大醜聞。當天日本雅虎搜索,須藤凜凜花結婚的消息佔據話題第一、中國的微博實時熱搜排名第三。前AKB48成員大島優子在INS上發布帶有「fuck」字樣的視頻指責凜凜花,而總選舉三連冠的指原莉乃則請求大家不要離開AKB,救救AKB,NMB48隊長山本彩在推特上一直道歉。
很多粉絲痛苦地表示「被背叛了」,推特上不斷湧現想要自殺的留言,還有很多粉絲痛罵須藤凜凜花不守職業道德,拉整個團隊下水,也有路人表示結婚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日本偶像文化簡直變態,更有人將此事上升至女權高度,一時間發酵成了一個社會事件。
不同於中國,日本的偶像是單獨於演員、歌手的另一種職業。維基百科上對於「ア
イドル」的解釋是,「那些在大眾面前以自身魅力為賣點的年輕藝人」,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什麼專業技能的年輕藝人,和歌手比,唱歌不好,和演員比,演戲不行,但是因為有強大粉絲的支持,只要他們出現,節目的收視飄紅。他們典型的特徵就是:自身魅力、未熟感、親近感強。在日本文化中,偶像就是販賣夢想、販賣人設的職業,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形象健康,即不能做違法的事情,不能談戀愛等,另外粉絲就是一切,不允許背叛。
AKB48作為日本實力最強的女子偶像團,成立於2005年,由日本作詞家秋元康公開招募少女偶像。由於最初就確立了「能見到的偶像」的定位,招募到的女生都是長相中等偏上,沒有經過唱歌跳舞等專業技能培訓,氣質也都偏鄰家女孩型。
以完美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的藝人,已經不再滿足粉絲的熱情,陪伴一個女生逐漸成長,全程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才是「養成遊戲」最吸引人的。有的粉絲認為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願意幫助自己的偶像實現成為明星的夢想,有的粉絲就是單純將接地氣的偶像當做自己的小女朋友來養,去看劇場公演,為了握手會,成箱地購買CD,在每年一次的AKB48總選舉上,大把大把地砸錢刷票,只希望把偶像的排名推到更前的位置,而偶像則有義務滿足粉絲的幻想,禁止戀愛,甚至不能出現緋聞,在這樣的羈絆下,偶像與粉絲便產生了一種牢不可破的伴生關係。
早在2013年,AKB48成員峰岸南戀愛消息坐實,她剃光頭髮發視頻謝罪,並被降格為後備成員的研究生。而在此次300多人的總選舉中,粉絲砸了1000多萬日幣把須藤凜凜花送到第20名的位置上,而她在全球直播的總選舉上,突然宣布自己準備結婚了,這對於粉絲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打擊。客觀來講,須藤凜凜花想談戀愛結婚沒有什麼不可以,只要選擇先畢業,粉絲也無權苛責,但是既然她選擇了做偶像,就要遵守偶像職業的規則,在總選舉上宣布結婚的行為對粉絲來說就是一種欺騙,而對於兢兢業業做偶像的隊友,則是一種不負責任,這樣的行為造成信任危機,又是對整個團隊的抹黑。
偶像養成模式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粉絲就是一切,偶像所有的資源和成就都是粉絲用錢堆起來的,離開了粉絲,偶像就是普通人。這樣的養成模式利弊端非常明顯。
養成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粉絲粘性超高。少女偶像十幾歲被選入團隊,都是「未完成品」,只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論是性格、長相、技能、甚至是「臉臭」等莫名其妙的萌點,一旦獲得粉絲的認同,就有希望成名。這些偶像從最初的青澀生疏逐漸成長,再到大紅大紫,整個過程都是在粉絲的應援下完成的,粉絲要不斷地為自己的偶像花錢刷票、買CD、買周邊等,讓他們的地位能再高一些,以便獲得更好的資源和發展。這種對偶像近乎於自己的孩子,或者戀人的感覺不僅僅是單純的參與感,更是滿足了自我的守護感、成就感。
但是,這種模式也是有弊端的。對於偶像本身來說,與粉絲的強綁定會造成偶像淘汰率高,同時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只有在總選舉上排名在前的人才能獲得各方面的資源,而邊緣的人則會非常清閒,越沒有名氣,越沒有資源,從而造成惡性循環。另外,這樣的模式對於偶像後續發展不好,很多偶像畢業了之後,公司並沒有後續的資源可以支撐他們繼續發展。而對於粉絲來說,將自己的心情和願望寄託於偶像,一旦發現偶像並不是自己所幻想的樣子,很有可能走向極端。
一提到中國的養成偶像,大家無外乎會想到SNH48。
SNH48脫胎於AKB48,日本AKB48有專人負責SNH48的造型、服裝和商業發展,後期雖然SNH48獨立出來,北京和廣州的BEJ48和GNZ48也先後成立,但是他們的公演、握手會、甚至是總選舉與AKB48模式如出一轍。南方周末就曾報導過,SNH48總選舉上,一張票大約折合人民幣35元,2015年有粉絲賣掉代步車,再湊上父母給的零花錢,為自己喜歡的幾個女偶像投了5000票。SNH48已經積聚了一批龐大的忠粉。
SNH48的成功帶動了國內的女團熱,sunshine、 ATF女團、1931女團、S.I.N.G女團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而一眾男團也踏上戰場,X玖少年團、X-TIME、ZERO-G、UNIQ、RTA少年組等20多個團體紛紛出道,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聲勢浩大地登場,但是最終在市場上取得反響的卻寥寥無幾。雖然這些團體融入了多樣概念,但是養成類偶像本質上還是需要靠粉絲來維繫,粉絲群體需要專業長期的運營,很多公司並沒有充足的經驗。
近兩年來,中國的造星節目逐漸從大眾選拔向偶像養成方向發展。偶像養成系綜藝越來越多,《蜜蜂少女隊》、《天生是優我》、《美少年學社》、《超次元偶像》、《明日之子》等先後進入觀眾視線,它們都是採用團體組合培養、偶像養成真人秀的方式,但是從本質來講,這些綜藝大部分還是選秀節目,而非養成類。養成偶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完善的機制與時間的累積,而中國的綜藝節目時間周期很短,很多選秀選手越過了培養和培訓的過程,被迅速包裝成為明星,而在這期間,選手們並沒有與粉絲產生緊密的關聯性,粉絲也沒有強烈的感情投入。
中國的偶像養成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結合中國的娛樂環境,有取捨地學習日韓的偶像產業文化。首先,要從長遠角度出發,靜下心來,改變培養機制,對選手進行長期系統的培訓;其次,加強粉絲參與度,搭建與粉絲聯繫的紐帶,培養與粉絲的共生關係。如此,中國的偶像養成才可以慢慢步入正軌,發展為成熟的產業模式。
更多文章:
頭部網綜扎堆暑期檔:偶像選秀、綜N代、二次元以及資本熱…
快評 | A站等被責令關閉視聽節目 長期帶病運營的二次元鼻祖屢陷「魔咒」
觀點丨創業三年後,阿里影業走上了一條正確的路
直擊上影節:下一個電影市場 或許將更多聚焦在商業、娛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