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上汽奧迪項目迎來新的進展,上汽、奧迪以及一汽三方達成共識:未來上汽奧迪產品將通過現有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絡布局銷售與服務相關業務。隨著上汽大眾奧迪的A7車型的信息越來越多地被媒體透露,以及經銷商網絡問題達成一致,一波三折的上汽奧迪項目終於迎來落地的曙光。】
撰文|張 弛、編輯|禾 子
上汽經營奧迪品牌曾經在國內奧迪經銷商中間引起軒然大波,並直接引發了國內奧迪經銷商集體逼宮,一時間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所在。但在現有的主機廠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架構下,經銷商是很難對主機廠的選擇說不。最終奧迪應該是做出了一定的讓步,而這個讓步很有可能就是今天看到的上汽大眾奧迪的經銷商將從現在的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中選擇。這麼做,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南北大眾奧迪經銷商之間的內鬥,確保奧迪層面的經銷商統一。但未來上汽大眾奧迪會否引入新的經銷商,目前還是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奧迪退無可退
這兩年,奧迪在和奔馳寶馬的競爭中逐漸顯露頹勢,不僅墊底豪華品牌第一陣營,而且差距有被越拉越大的趨勢。從企業層面,寶馬在將華晨寶馬股比達到75%之後,無異於對其在國內經營打了一針強心劑,大量的新車都會在今後源源不斷地導入到華晨寶馬來生產。此外,寶馬還和長城成立了光束汽車,未來MINI品牌將在這個新的合資公司投產。對於奔馳來說,雖然關於北京奔馳股比的傳聞一直沒有平息過,但是自從吉利成為其大股東之後,其和吉利之間在移動出行以及Smart品牌方面也是合作連連。一旦李書福的吉利-戴姆勒-沃爾沃汽車集團構想實現,那奔馳在國內無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
對於奧迪來說,打出上汽大眾這張牌,是當前唯一的選擇。將更多的車型在上汽大眾中國產,來推升終端銷量的提升,是奧迪能夠對寶馬和奔馳實現反轉的捷徑。對於奧迪來說,一方面上汽、一汽不是華晨和北汽,在目前局面下,完全不會在股比上做出任何讓步;另外一方面,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奧迪也亟需一個新的平臺將原本進口的大量的性能車車型國產,來拉動銷量的上升。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值得奧迪去做更深層的布置。
奧迪經銷商的無奈
對於現有的一汽奧迪經銷商來說,重新加入上汽大眾奧迪的經銷商網絡是一個無奈的選擇。開設一家豪華品牌經銷商成本非常高昂,如今新車銷售利潤非常微薄,4S店主要依靠售後維修保養來補貼公司運營。但全新品牌的4S店意味著相關售後業務體量非常小,重新積累客戶需要很長的時間成本,如何渡過初期的艱難時期,是擺在奧迪經銷商面前的第一道難關。
此外,對於原來的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來說,除了一大筆投資之外,它們未來可能還需要面對新的上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的挑戰。雖然這次沒有提到,但從長遠看,未來上汽大眾奧迪在經銷商方面肯定會對原奧迪經銷商之外的體系打開大門。雖說現在汽車經銷商盈利困難,但是對於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來說,奧迪品牌這樣的授權經銷商依然非常具有吸引力。
上汽大眾亟待奧迪輸血
對於上汽大眾來說,目前的大眾品牌難以承擔客戶向上置換的需求。上汽大眾車主在置換時,可能就會走出上汽大眾的體系,去購買ABB的車型。在國內車市整體處於升級的情況下,上汽大眾亟待一個豪華品牌支援。之前就曾爆出過保時捷在上汽大眾國產的傳聞,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了了之,而拿下奧迪,雖然一度引發奧迪經銷商的抗議,但最終還是將相關事態平息下來。對於上汽大眾來說,有了奧迪品牌,其可以形成奧迪、大眾和斯柯達的這樣一個比較完整的品牌矩陣,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盈利角度來說,豪華品牌在國內較高的整體增速以及更好的單車利潤,都能讓上汽大眾找到新的爆發點。尤其是奧迪e-tron技術,更是可以成為MEB之外,上汽大眾徵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利器。
但從車型角度看,目前奧迪走量的車型都已經在一汽大眾國產,上汽大眾能夠國產的車型其實可供選擇的範圍非常小。以這次公布的奧迪A7為例,本身是一款性能車。如果以進口車身份銷售,各方對其銷量並不會期待太高,但一旦國產,要想短時間衝高銷量,難度不小。尤其是上汽大眾奧迪團隊對這款車型的定價,定得過高,必然會乏人問津;定得過低,必然會拉低奧迪品牌身價。此外,豪華品牌市場競爭本就已經進入一個紅海區,要想脫穎而出,奧迪還需要在產品力上再動腦子。不過好在奧迪的車型型譜比較完整,還有不少車型可供上汽大眾來選擇。而且奧迪本身依託大眾,在技術儲備上也不弱。上汽大眾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本土化研發能力較強的優勢,在引進奧迪車型的技術上,將自己的積累注入進去,才是能夠真正得到消費者青睞的方法。
點評
國產化是提升銷量的捷徑,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從長遠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唯有產品力和品牌力才是能夠讓企業保持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對於奧迪來說,將來怎麼在上汽大眾奧迪引入新的經銷商後處理好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是產品力之外的另一個大考。此外,奧迪能否在上海樹立全新的品牌標杆將是奧迪未來能否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大幕已經拉開,接下來就看上汽大眾怎麼迎接這全新的挑戰了。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