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對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的細菌,尤其喜歡在胃部強酸環境下生存,一旦胃裡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刺激胃黏膜產生過多的胃酸來賴以生存,胃功能會受到影響,各種胃病就會不請自來。
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幽門螺桿菌跟胃癌發展也有存在一定的關係,想要把胃養好,一定要改善胃部環境,嚴防死守幽門螺桿菌的生長和感染。
隨著生活的不斷提高,許多人喜歡尋找各種美味的食物,但卻忘了有些食物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幫兇」,如果你常吃,胃有可能就被傷害,所以,平時還是少吃少碰,到底是什麼食物?
接下來給大家進行具體情況分析一下,很多食物再愛也要學會克制,特別是胃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幽門螺桿菌的「同謀」被找到了,若常吃,可能會對胃帶來損傷
1、生食
為了追求新鮮的味道或尋找美味食物,很多人會嘗試沒有接觸過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如生魚片和生牛排等美食在國外很流行也常常出現。
但生的食物中很有可能含有許多肉眼不可見的細菌和寄生蟲,人體本身就很容易受到很多細菌的感染,若是常常吃,使得幽門螺桿菌「肆意」進入人體胃部,給胃部環境帶來的損傷也會更大。
2、酒
酒精不但會刺激胃黏膜造,還會創傷胃黏膜的保護層,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喝得越多、長時間積累,胃部受損越來越嚴重,胃內部控制環境保護受損,抵抗力下降,幽門螺桿菌更容易進行入侵,如果我們已經開始發生嚴重感染了,帶來的隱患問題只會產生更大。
3、剩飯剩菜
剩菜剩飯是中國大多數家庭都存在的現象,特別是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吃剩的飯菜捨不得丟棄,總會直接放到冰箱留到第二天繼續吃,其實剩飯剩菜放久了很容易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還容易滋生細菌,經常吃,會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概率,刺激胃黏膜,誘發胃的健康問題。
除了上面三種食物外,有時候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誘發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利於胃部消化,導致胃功能下降。
醫生:生活中可以堅持以下3方法改善胃部環境,養胃除菌,胃一天天變強
1、注意個人衛生
平時注意個人衛生,一旦家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最好要進行分餐制和餐具殺毒,因為一起吃飯筷子中沾的幽門螺桿菌會跑到其他人的筷子上,增加幽門菌感染的可能性。
飯前要勤洗手,避免手中的細菌跑進胃裡,如廁後要記得洗手,因為幽門螺桿菌還會經過糞口傳播,避免其感染。
2、飲食調整
胃不好且感染幽門螺桿菌要少吃油炸食物,多吃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養胃食物,如猴頭菇、砂仁、沙棘、丁香等具有養胃除菌效果的食物,可以堅持吃一些經過低溫高壓萃取而得的猴菌砂仁食用菌液。
這類養胃水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有效的改善胃部環境,把胃養好,提升胃部免疫幽門螺桿菌的能力,修復胃黏膜,讓胃一天天變強。
3、三餐規律
胃有它的運作發展規律,但很多人的一日三餐時間不規律,常常為了減肥不吃早餐或午飯等,一旦餓了就會暴飲暴食,這樣的不良習慣很容易影響到胃部的正常工作運轉,且人體的胃酸分泌系統就會出現異常,胃功能下降了,就給幽門螺桿菌留了一個後門。
總之,一個好的胃是需要慢慢養護的,同時,我們必須對幽門螺旋桿菌的多了解,了解哪些食物是它的幫兇,然後不吃這些食物。此外,還要多做上面3種養護胃的方法,胃就會慢慢變強!
參考文獻
胡伏蓮. 對幽門螺桿菌根除的再認識[J]. 中華消化雜誌, 2001.
張澍田, 程芮. 從不同角度看幽門螺桿菌[J]. 中華內科雜誌, 2018, 57(006):389-392.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