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弟,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語見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
釋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請手機橫屏欣賞)
詩 詞 鑑 賞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此詩作於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後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數月後,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後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其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幹處」、「長夜沾溼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捨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進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全詩語言極其質樸而意象崢嶸,略無經營而波瀾疊出,蓋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此詩作者抒發的情懷與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抒發的情懷基本一致。也表達了作者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關於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藝惠藏#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藝惠藏」馬德華融匯古今風格清新典麗,古雅華逸人稱金陵馬青花
「藝惠藏」範揚的畫入古出今具有時代特徵,書法落紙菸雲一字見心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白居易詩《魏王堤》可謂人書俱老
藝惠藏名人字畫
藝惠藏藝術中心專注名人字畫,逾100位一線大家,
帶您直接從作者手中取畫,讓您的字畫藏品放心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