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

2020-12-22 藝惠藏

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弟,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語見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請手機橫屏欣賞)

詩 詞 鑑 賞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此詩作於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後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數月後,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後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其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幹處」、「長夜沾溼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捨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進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全詩語言極其質樸而意象崢嶸,略無經營而波瀾疊出,蓋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此詩作者抒發的情懷與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抒發的情懷基本一致。也表達了作者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關於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藝惠藏#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藝惠藏」馬德華融匯古今風格清新典麗,古雅華逸人稱金陵馬青花

「藝惠藏」範揚的畫入古出今具有時代特徵,書法落紙菸雲一字見心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白居易詩《魏王堤》可謂人書俱老

藝惠藏名人字畫

藝惠藏藝術中心專注名人字畫,逾100位一線大家,

帶您直接從作者手中取畫,讓您的字畫藏品放心傳世!

相關焦點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蘭亭序
    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
  •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及翻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與王安石的話相照應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抒發詩人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情懷的句子是: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群童頑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 鮮于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長卷欣賞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元代鮮于樞書法長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紙本縱31.54釐米,橫850釐米,為鮮于樞42歲時所書。 鮮于樞的書法成就,主要在於行草。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
  • 「藝惠藏」書法大家周慧珺掄起巨筆寫字為何很多人評價是「醜書」
    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1965年 由書刻會選送作品參加「中國現代書法展覽」。「藝惠藏」畫家常瀟青綠山水畫,秀妍閒逸、清麗純淨、靜謐雅靜「藝惠藏」朱非書法賞析——練習書法,入帖容易,出帖難
  • 讀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受生活不易,看透人性的善惡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筆下的一首詩。
  • 杜甫,詩壇第一苦人,讀一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知道了!
    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每每讀來總感覺苦哈哈的,就好像在黃蓮水裡泡過一樣!我個人感覺,讀杜甫的詩,要善於咀嚼其中的「苦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苦的夠味兒,讀後不禁悽神寒骨,讓我們看到了杜甫當時的悽慘的處境和被命運折磨後依然堅硬的初心。成都草堂,折射命運悽慘!
  • 我們都背過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聖杜甫脫離群眾的鐵證!
    正當中原紛亂之際,千裡之外頗為安定的成都郊外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兒,雖於大唐政局無甚影響,卻讓享有盛名的詩聖杜甫從此跌落神壇。這年八月,成都城效颳風了。颳風並不是什麼稀罕天氣,1300年後,那時的人們將對冬天打雷、晚春下雪習以為常。與其他尋常天氣所不同的,這次颳風,吹走了杜甫居所——浣花草堂的茅草屋頂。
  • 除《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還為該茅屋寫了首詩,二者天差地別
    提到杜甫,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他現實主義題材的詩歌。他的詩飽含對殘酷社會現實的痛恨和對普通百姓的深切掛念和同情,他的筆如同一架相機,真實地記錄著當時的百姓生活。如他傍晚投宿石壕村,聽到官吏和老婦的對話,「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 訴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知盛世不易
    杜甫草堂昨天我們聊了李白,那今天就說一下崇拜他的小弟——杜甫。今天不聊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挑一個與《將進酒》同樣大家熟悉的詩作,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國詩詞作品中,有一個季節就如劉禹錫所寫「自古逢秋悲寂寥」,再看一下這首詩名也是在秋季。寫作背景自然也就是杜甫已經入川,剛到成都時的情境。其實現在想想,如今的秋天景色多好,在茅屋裡隱居生活,多好啊。不過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平息,帶著妻孩能夠輾轉來到成都避難,一句的艱辛困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通過描寫秋風破茅屋的過程,反映詩人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最後表達理想和願望。體現出「天下寒士」的苦難,同時也批判了當時唐王朝的腐朽。
  • 杜甫詩歌音樂會開啟 唱一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月21日上午,杜甫草堂大雅堂琴聲悠悠,樂音婉轉,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且詩且歌,詩韻千古」杜甫詩歌音樂會詩意呈現。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陳彼得將杜甫的《成都府》譜曲演唱,唱出對故鄉的眷戀與渴望,張靚穎演繹的《春夜喜雨》,讓人們在歌聲裡感受巴山夜雨,體會成都這座城市獨有的溫婉魅力。 ↑活動現場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被尊為「詩聖」,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杜甫精神對後世滋養深遠。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背後故事:杜甫一生潦倒原來都是自己作的!
    說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首詩可謂把杜甫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但是也引發了大家對杜甫的同情。因為杜甫真的太慘了!「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被風雨所破,大詩人杜甫還有受頑童的欺負,千古文人皆為杜甫不平。但是杜甫得以有這樣的慘狀,其實都是自己作的!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於我而言,那處於戰亂,憂國憂民,寧願自己凍死在寒風中,也希望百姓不再受苦的杜甫,就是那讓我們義無反顧地奔向他的方向。杜甫詩歌繼承了《詩經》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
  • 【語文大師.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
    唐肅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來到了成都,在親友的資助下,詩人在成都近郊蓋起了一座茅草屋,自此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然而一年八月,狂風不斷,吹破了杜甫的茅草屋,大雨也接踵而至詩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 |跟著詩詞去旅行NO.153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 「藝惠藏」古代國寶級名畫作品賞析,幅幅都價值連城
    作品清雅恬淡,畫江南茶鄉青山如黛,巨石崢嶸、古松兀立、遠處雲霧迷漫,隱約可見飛湍流瀑,幾間茅舍依山傍水,一侍童在旁扇火煮茶。木橋之上有老者柱杖而來,小童抱琴隨後,想必是赴約而來與讀書之人彈琴品茗的。較之《東山悟道圖》,《事茗圖》用筆工細,清幽秀雅,更多元人筆墨風格。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看住茅屋的窮苦人,如何兼濟天下於己身
    一個應該安享晚年的老詩人,侃侃講述了自己窮苦的現狀,以深邃的意境引發了讀者的共鳴,人們紛紛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用押韻的手法以「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是因為那裡的孩子也承受著貧窮所帶來的苦難,不得不為了生活外出撿拾茅草。杜甫先從心理上寫這群孩童肯定是欺負自己沒有與其爭搶的能力,然後才當著他的面爭搶稻草。一種極端無奈的感情在讀者心中蘊散,也為結尾的千萬廣廈埋下伏筆。
  • 「藝惠藏」範曾筆墨氣韻生動,重若凝雲,薄若蟬衣,盡顯大家風範
    近年來他在畫風上的變化,似乎已透露出變法的消息;這在中國畫前代藝術大師身上都不乏先例,遠的如錢選,近代如齊白石,他們為後世所熟知的典型面貌,都是晚年大變其法後的風格。中國書畫同源,有「坐四望五」境界的國畫大師,其書法水平不可低估。範曾怎樣評價自己的書法?
  • 「藝惠藏」李亞花鳥畫作品入古而能出今,清雋典麗,盡顯清雅古韻
    「藝惠藏」李亞庚子新作筆墨精微承古顯今,盡顯高古之美「藝惠藏」李亞筆墨入古而能出今,作品盡顯高古之美「藝惠藏」黃廷海山水畫《江山永固水長流》走進人民大會堂「藝惠藏」範曾和範揚叔侄一個比八大,一個比石濤,誰才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