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瘦人、健身達人、素食主義者非常疑問,我平時很注意養生、飲食和積極鍛鍊,為什麼還會得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風呀 ??
現在很多任何為了健康、為了減肥、為了不得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以素食為主,葷菜攝入很少,不吃主食。有些更加極端,甚至三餐水煮菜滴油不沾絕不吃葷,或者不吃晚飯,又或者飲食不規律,不餓我就不吃,餓就多吃,一頓飯吃它兩頓的。其實這樣短時間的話可能會讓你感覺體重輕了,人也舒服了,但是長時間營養成分攝入不足會使身體處於「饋電」狀態,反而會導致身體代謝異常、內分泌紊亂。而且像「三高」這些慢病未必就是飲食這一個因素所致,和遺傳、環境、個人生活習慣、體質、性格、壓力等等都有關係。
不吃肉、不吃主食和瘦人,不會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這根本就是錯誤的觀念。人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維繫需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提供能量以及需要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電解質,飲食過於單一根本不可能滿足日常營養的需要。
生活中會有這麼一個群體,看著很瘦,平時吃得很清淡,但是去醫院檢查,卻還有血脂高和脂肪肝,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有一種蛋白叫脂蛋白,顧名思義它主要是和脂肪結合的蛋白,起到運輸和代謝脂肪的作用。比如我們去醫院查血脂,會查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把肝臟和組織細胞裡的脂質運動到血管裡,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把血液裡的血脂運送到肝臟進行分解,他們是血脂的搬運工,所以脂白質攝入不足就會導致脂代謝異常。
瘦人和過度清淡飲食的人往往蛋白質、胺基酸不足,身體裡少了脂肪的搬運工,導致肝臟和血液裡的脂肪無法運輸,脂肪肝和高血脂自然就會找上門來。當然攝入脂肪太多,導致搬運工和肝臟超負荷,也是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原因 。脂代謝紊亂的後果除了高血脂和脂肪肝,還是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糖、中風、心肌梗死、高尿酸等的誘因和危險因素。
再來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每天吃的主食。減肥、怕血糖高就不吃主食?我認為利大於弊。
首先我們要知道,減肥需要控制的是總熱量,而不是單純的不吃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作為世界上最簡便、最直接、最高效供能營養素可以快速的被消化吸收,直接為大腦、肌肉、神經系統、肌肉等提供能量,人在飢餓的時候所分解的脂肪不能生成葡萄糖,所以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能為大腦、神經系統、血細胞提供能量,需要消耗肌肉裡的蛋白質和糖原。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失衡,蛋白質被消耗過多會導致「負氮平衡」,影響生長發育、機體修復、免疫力等等。長期的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又會導致身體容易處於飢餓狀態,能量補給跟不上,造成反應慢、頭暈、基礎代謝率低、記憶力差、精力差等等,需要分解蛋白供能,又造成蛋白質的浪費。而且飢餓還會導致生酮,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適當合理補充碳水化合物(每天至少100g主食)有利於防止酮血症的產生,千萬不要排斥主食。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僅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也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日常飲食中各種各樣的食物,如肉、奶、蛋、大豆、蔬菜、水果、主食、海產品等除了提供三大營養物質外,還會為身體提供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這些物質作為身體代謝和生命活動的催化劑也不可或缺。一旦某種物質攝入不足,身體出現代謝紊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血脂自然會找上門來。
任何物質的攝入大於或者小於身體所需都是不健康的,一定不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刻意的的去限制某種食物的攝入。目前中國合理膳食指南要求中國公民每天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55%-65%,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0%-15%,年齡越小,蛋白質的攝入佔比應適當增加。
例如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能量補給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必須不斷地從膳食中補給。所以一日三餐、合理膳食,維持機體的平衡狀態至關重要,一日三餐模式也最適合中國人的習慣。我們一定要均衡膳食,可以控制每天的總熱量,而不是去控制食物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