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只為與你再次相遇! 精睿VI設計:王建淞作品
01,
今天的主角是來自中國福建莆田的新加坡「莆田餐廳」。
2000年,來自福建莆田的方志忠,在新加坡吉真路開了第一家「莆田餐廳」。
這個不懂餐飲,就是想做一份家鄉福建莆田味道餐廳的「門外漢」,居然在17年期間,把「莆田餐廳」開成了「新加坡中餐第一品牌」,獲得眾多殊榮。
期間摘星17枚,獲得「新加坡金字品牌獎」,「新加坡最佳餐廳TOP50」,"2015香港我最喜愛肆餐廳"等眾多獎項。
並且作用新加坡最佳餐廳TOP50,獲得《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2016》的推薦。
新加坡莆田吉真那路總店獲得了米其林新加坡指南2016所頒發的《米其林一星》榮譽,成為新加坡有史以來第一批榮獲此殊榮的本地餐廳。
02,
除了摘星無數,莆田餐廳也收穫了不少食客的喜愛和好評,其中不乏明星政要,比如林青霞、梁振英、蔡瀾、任達華、袁詠儀、張智霖等都是莆田的粉絲。
現在方志忠已經把莆田餐廳開到了印尼、香港、馬來西亞、上海、廣州等8大地區,擁有42家分店,並且橫掃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各大美食大獎。
03,
莆田北京頤堤港分店,做為全球第27家分店,自開業起,客流就「絡繹不絕」,排隊能排到200多號,每天能翻4-5次臺。
而在2年前,上海虹橋南豐城分店開業的時候,也是低調亮相,沒有做任何宣傳,結果是當時南豐城唯一一家需要排隊的餐廳。
而今年4月29日,深圳來福士莆田分店開業後,已經是廣州的第三家,全球第37家分店,從一開業就是來福士人氣排隊餐廳。
2017年莆田餐廳還計劃將在深圳開出2家門店,分別位於深圳萬象天地和平安金融中心。對於全國市場,莆田的短期拓展計劃是年內新開出10家左右,預計到年底全球範圍門店達到50家。
04,
那麼,方志忠怎麼把一家新加坡的小店,變成一個全球餐飲品牌的呢?
方志忠原話:回頭看,莆田餐廳做對的一件事是——聚焦。17 年的時間,我們只做餐館,不做酒樓,不做更多品牌。我能力有限,如果做的事情多了,一定不會把莆田做到這個程度。
(看看我們現在的餐飲老闆,你有多少個品牌?都在分散精力做哪些你以為有用,擴張發展,其實無關的事?)
05,
我們來分析一下莆田餐廳的戰略選擇。
一、DNA決定了一家餐廳的模樣。
方志忠從最初的懷念家鄉的莆田菜的味道,從而決定把餐廳的名字叫做「莆田」,在福建閩菜系裡單挑出這個小品類,從而讓東南亞,乃至全球都知道了「莆田」菜,這是何等的情懷呢!(當然我們也從另外的新聞報導知道了「莆田」這個地方,但是絲毫沒有任何影響)
這種對家鄉的深深的眷顧,讓「莆田」餐廳主打食物的本源—「原味」。使得福建閩菜系裡的莆田菜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莆田餐廳以不變應萬變,到什麼地方都是堅持原味,不是到了印尼就需要印尼菜系,到了大馬就加入了當地的特色,而到了香港需要考慮當地人的喜好,莆田都沒有改變,一直堅持原味。
其實這種做法不是多神奇,但是堅持下來就可以起到扭轉乾坤的能力。
大家是否記得「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哥哥,初學武功,人笨不靈活,學不會太多的招式,洪七公教他降龍十八掌,剛開始就會「亢龍有悔」這一招,但每次使出來都讓梁子翁老怪招架不住。
我想說的是:原味只是方志忠對外的標籤,真正的內涵是:他對食品本身的喜愛與執著精神,堅持做一件事的發心,最後能讓人物、食物、環境與服務形成最後消費者的主動認知。
說到這,想起一個本地知名品牌:「日豐園」海腸水餃,120元一斤,據說餡料裡只放色拉油和醬油,以保證鮮度。決對的堅持原味,聚焦品類,口味做的非常好,每天都需要排隊,而且不預約留座。打包水餃還限制數量。通過多年的打造,已經成為當地知名產品,新聞、電視、報紙都紛紛報導,但是為什麼離真正的大品牌還有很大的距離呢。
為什麼呢?
我們即不會把好的拋棄掉,但也不能把不好的東西當招牌。
不好的店面形象,不好的服務素質,不好的品牌VI,髒亂差的形象與作風這些不是賺了一些錢之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泰囧》裡有一段經典的對白,王寶強說:我的配方就是,必須我親自做,不能請人,不能速凍,必須得新鮮出爐。徐崢說:所以你得一輩子只能做蔥油餅,你知道嗎?
你還能記得可口可樂有密方這個事嗎?
肯德基的40多種配方呢?(見我昨天寫的文章:你不需要很厲害了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了才會很厲害!)
其實你一定要了解,這只是一種品牌背書,一種講故事的表達方式(講故事很重要:講故事這個事你都不會,所謂的匠心就能打造品牌?),不是秘方的問題。
06,
二、品牌定位差異化,營銷差異化
莆田餐廳的 slogan 是"堅持好食材,原味福建菜"。
奇怪吧,不是宣傳莆田菜,而是宣傳福建菜。
為什麼?你可以去問問方志忠,在國外可不是這個宣傳語,只有進入中國後才用的。
閩菜是中國歷來八大菜系之一(魯、川、粵、蘇、閩、浙、湘、徽菜),你所知道的」佛跳牆「,「荔枝肉」,「沙茶麵」都是閩系招牌經典。而莆田菜只佔了閩菜的五分之一而已。
有感覺了吧!
另外,在營銷宣傳上,我們餐飲老闆平時是不是什麼節都想過?
只要是節日,老闆都會逼著自己公司的營銷人員,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怎麼就這麼沒有創意呢?天天想啊想。
想著辦法讓消費者把錢送到自己的口袋裡來,最起碼也要刷一刷存在感,要不粉絲會忘了我們的吧。
好,重點來了,莆田餐廳就過一個節,還是自己創造的:」食材節「。以2-3個月為周期,推自己的食材節。
方志忠這樣說:食材是莆田品牌的戰略選擇,是核心。我們把食材當作市場行銷的唯一通道。
什麼中秋節,聖誕節,父親節,母親節,還有昨天剛過完的所謂的「情人節」,都不過。
聚焦食材節,不和大家搶節假日營銷,在食材節上以壓倒性的投入,在最好的地段投入廣告,品牌營銷部門全部精力就做好一個事,每2個月食材節,讓門店的銷售額「飆升」再「飆升」。
07,
三、專注場景聚餐,放棄個餐。
很多餐廳,中午生意不好做,就推出了個人套餐,而莆田餐飲定位是聚會場所,家庭聚會或者商務宴請,所以,強化聚餐概念,推出「午市頭等餐」,聚焦工作日午市的聚餐需求,選擇2-10人套餐,只選擇招牌菜,人均不過百(要知道平時如果急頭白臉的吃一頓,人均差不多要300了,官方人均宣傳150元)。
「午市頭等餐」,聽起來不錯吧,所以說,有時候要給自己的產品項目,起一個好名字,至關重要,可以強化記憶,吸引消費關注。(以後找個機會,我專門會寫一篇如何給品牌及產品推廣起個好名稱專文。)
而且這個「午市頭等餐」計劃要用3-5年不斷的去推廣,你想過嗎?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去推廣?
08,
最重要的是,做什麼事情,不是自嗨,要給消費者一個購買你產品或者服務的理由,那麼,你想要的結果就出來了。
有了合理的理由,還有不斷的強化,推廣的方法,最後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認知。
好了,就這三點,我們一起交流體會。
你做不好的原因,是人家真的做的比你好!
09,
對了,還有最後一些內容,我不知道是否重要?
17 年以來,
莆田餐廳一直堅持好食材,
堅持原味,
堅持對顧客和員工親如家人,
堅持 1/3 利潤分紅,
管理非常透明,
任何決策都要全體員工討論,
財務報表完全公開,
這也是莆田餐廳未來要繼續走的路。
PS:
人生就是一場旅途,
而我永遠沒有終點。
我想翻過山川河流,
看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我想穿越城市鄉村,
看萬家燈火中每個人幸福的笑臉。
縱有風雨,不忘初心。
你問我為什麼總在路上,
因為前方,有我的夢想
.
您的關注是我前行的動力
微信號:老李說品牌
點擊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1、講故事這個事你都不會,所謂的匠心就能打造品牌?
2、當老闆的痴迷於商業模式,從而想獲得別人的成功捷徑,你可以洗洗睡了!
3、聽說「海底撈火鍋」開始生產啤酒了,你怎麼不上天呢!
4、當老闆的歷程就是不斷刷新自己和別人三觀的最好見證!
5、你的問題就是:掏了一份肉夾饃的錢,卻想要一頭豬的肉!
6、你自己以為的高性價比,在消費者眼裡其實就是一坨(shi)!
7、為了生存,所有的老闆都在負重前行!
8、你不需要很厲害了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了才會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