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養院的老太太薇拉連人帶輪椅滾下了樓梯,當場斃命。護理她的保姆桃樂絲手持兇器站在旁邊。桃樂絲是唯一的嫌疑人。原來,桃樂絲是薇拉僱傭了40年的女傭,由於她飽受主人的責罵和變態要求,所以這起案件很容易被導向懷恨在心、伺機報復的謀殺。警方一直想把她定罪,判處她20年徒刑。這個案子驚動了桃樂絲遠在紐約做記者的女兒莎琳娜。
她親自參與案件的追蹤,再度與離散多年的母親重逢,共同生活了幾日。這令她不得不回首陰暗往事,而桃樂絲也總是恍然回憶起女兒小時候的樣子。與此同時,一個惡魔般的身影也隨之被記憶喚醒。那是她的丈夫,經常對她實施暴力。在忍無可忍之際,她做出了最後的反擊……
同其他的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名氣要小得多。但這是一部很關注現實電影,這是一部女性視角的電影,這是一部講述女性遭遇的電影。在角色的塑造上,它沒有流於好與壞的臉譜化刻畫,而是展現出三個矛盾重重,形象豐滿的女性形象。
這部電影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幕無疑是多麗絲在日食時殺丈夫的那個場景。得手後的多麗絲臉上展現的是劫後餘生的恐懼。當背後日全食出現之時太陽光輝被遮掩住的瞬間又突然從另一邊露出,女主角的形象以太陽和天空雲彩為背景,竟然宛如聖母般的神秘偉大。在確認丈夫已經確實死去後,她長舒一口氣,臉上難得的安詳。日食本身含有女性對男性的顛覆的隱喻。因為太陽象徵著男性,而月亮則是女性的化身,一般下,太陽總是光芒萬丈,月亮黯然失色。但在日食的瞬間,月亮遮掩了太陽的光輝。而謀殺得手恰好在日食完全發生的霎那,安排得非常巧妙。
其實電影裡男權社會對多麗絲的不公時刻存在。在銀行裡,多麗絲自己坦言,如果帳戶是丈夫開設的,而自己以存摺掛失的名義去取錢肯定是不會被銀行信任的,而丈夫,一個名聲狼籍的惡棍,卻能輕易得到信任,取走妻子辛苦攢下的積蓄。而警官十多年後依然對當初丈夫的死苦苦糾纏也是多麗絲的無奈。丈夫在世的時候,她從未因為家庭暴力得到司法的救濟。即使她尋求司法的救濟也幾乎不會有什麼成果,對於一個將幸福綁在男人身上的女人,她的幸福是聽天由命的。來源:豆瓣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