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腫瘤易出血 經皮腎穿刺活檢敢做嗎?

2021-01-11 健康界

從個案報導和回顧性分析來看,腎癌穿刺後針道種植轉移的風險似乎很低,於是近年來越來越高的呼聲提出應該增加腎腫瘤穿刺的比例。

歐美一些較為激進的泌尿外科中心甚至常規對腎腫瘤患者行穿刺活檢。

其好處是能在術前明確腎腫瘤的性質,根據病理結果決定後續的手術方案,缺點是該檢查增加患者的創傷,且有針道種植的風險。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真實世界中很可能存在針道種植轉移但是沒有被報導的情形。

因此,了解真實的種植風險尤其重要。

經皮腎腫瘤活檢為什麼在國外如此盛行?

多種因素促進了腎臟腫瘤活檢的使用。

1. 最常見的是提供了預處理腎臟腫塊的方法。

因為認識到活檢在診斷癌症與良性/惰性腫瘤方面具有較的高準確性和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

活檢通過提供更多指導治療決策的信息實現了更好的知情同意。

例如,腎臟腫塊較小的老年患者在活檢時被診斷出患有嗜酸細胞腫瘤時常常會進行監測。

2. 使用熱消融作為腎臟腫塊治療。

一般建議在消融前進行活檢以確定病理診斷並允許討論所有治療方案。

3. 對於腎臟腫塊較小的患者,主動監測已被更廣泛地接受。

前期活檢可能會發現一些應該通過手術治療的高度惡性腫瘤。

相反,在治療之前對良性腫瘤進行活檢鑑定,可以避免過度手術。

指南推薦

AUA 指南推薦在進行活檢前要與患者討論活檢相關風險。

儘管活組織檢查相關併發症的總體發生率較低,但血腫、出血和血尿等出血併發症是活檢後最常見的不良事件。

鑑於泌尿外科病例中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日益普遍,有關出血風險的討論尤為重要。

除了併發症之外,AUA 還建議在活組織檢查前討論患者無法診斷的風險(即:非診斷性發現)。

據報導,該發生率為 10%~22%。

對於局部晚期腎腫塊,多針活檢技術可顯著降低無法診斷率,並未增加併發症。

然而,很少有研究表明多個活檢是否會影響較小腫瘤的併發症發生率。

此外,增加穿刺數量或個人經驗可能會影響併發症和非診斷率。

因此,在許多中心,腎臟腫塊活檢的使用增加。

AUA指南沒有明確提出腎臟腫瘤活檢的禁忌症,但是給出如下專家意見,對於實性腎腫瘤,下列兩種人群是不推薦行活檢的:

(1)年輕或體健的患者,不願意接受活檢相關的不確定性,包括非診斷性發現或假陰性結果;

(2)年老體弱無法耐受穿刺活檢,即使是惡性腫瘤也採取保守治療的患者。

腎臟腫塊活檢的適應症與患者單獨討論。

如果結果被認為可能影響共同的治療決策,則提供活組織檢查。

最新文獻解讀

威斯康星大學醫院的泌尿學家和放射學家回顧了核心針腎腫塊活檢資料。

使用 Clavien-Dindo 系統評估在 30 天內的併發症分級。

通過單因素和多變量分析,評估了經皮核心針腎活檢患者腫瘤與技術因素,穿刺併發症及非診斷性發現的關係。

該研究納入了 2000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在威斯康星大學醫院進行經皮核心針腎臟腫塊活檢患者的臨床和放射學數據。

965 例患者中,共進行了 1155 例腎組織活檢。

根據在手術後 6 個月內測量的實驗室值,如果患者不使用華法林,則機構允許 INR 為 2.0 或更低且血小板計數大於 25000 / ml 血液的患者進行活組織檢查。

在活組織檢查期間繼續阿司匹林治療。

腎臟腫塊活檢的適應症與患者單獨討論。

如果結果被認為可能影響共同的治療決策,則提供活組織檢查。

使用鎮靜和局部麻醉在超聲或 CT 透視下進行活組織檢查。

大多數活組織檢查使用 18 號核心活檢器械。

放射科醫師根據腫瘤直徑和非目標解剖結構的接近度確定核心活組織檢查長度 13~33 mm。

細針抽吸不是單獨進行或聯合進行的。

熱消融手術期間的活組織檢查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CT 對比度增強定義為大於 20 HU。

經皮腎腫瘤活檢常見相關併發症

965 例患者中有 24 例(2.2%)術後 30 天內發現併發症,6 例(0.5%)出現症狀性血腫,8 例出現肉眼血尿(0.7%),疼痛需要靜脈注射麻醉藥 4 例(0.3%),尿路感染 3 例(0.3%),低血壓、假性動脈瘤和尿瀦留各 1 例。

主要併發症需要進行二次手術(Clavien 3a 或更高)的 5 名患者(0.4%),11 名(1.0%)被送入醫院。

2 例患者接受選擇性腎動脈栓塞治療,1 例經皮下引流膿腫。

兩名患者因泌尿系感染有關的膿毒症入住重症監護病房。

在該研究中沒有與腎臟腫瘤活檢相關的死亡。

沒有發現活檢中腫瘤種植的病例。

這與共識意見一致,播種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併發症。

抗凝狀態也可以活檢嗎?

對 441 名患者(38.1%)進行未停阿司匹林的活檢,其中 176 名患者(15.2%)血小板 ≤ 160000/ml 血液(正常下限為 160000/ ml 血液)。

阿司匹林的使用與活檢後的併發症風險無關。

血小板計數為 160000 / ml 血液或更低也與併發症風險無關。

在 57 名患者中發現(4.9%)有輕度 INR 升高至 1.2 至 2.0,與併發症風險無關。

僅考慮血液,血尿或假性動脈瘤等出血相關併發症並未隨著輕度 INR 升高的或低血小板計數而升高。

術前血紅蛋白、肌酐和收縮壓與術後併發症無相關性。

其中 14 例(0.9%)有出血性疾病史,但無一例出現併發症。

在作者的機構中,如果不使用華法林,則在手術後 6 個月內測量的 INR 為 2.0 或更低的患者,或者口服華法林,血小板的當天血小板測量大於 25000/ ml 血液,手術後 6 個月的持續阿司匹林治療的患者允許進行實體器官的核心活檢。

輕度凝血功能障礙,即 INR 小於 2.0,不一定代表出血素質,不應成為活檢的禁忌症。

同樣,血小板計數高於 10000~20000 / ml 血液的患者自發性出血很少。

在該研究中,15% 的患者接受血小板計數低於 25,000 / ml 血液的活組織檢查而不增加不良事件。

此外,每日服用阿司匹林通常建議用於心血管疾病和結腸直腸癌的一級預防或降低冠狀動脈支架病例心肌梗死的風險。

在本系列中 38% 的患者在活組織檢查期間仍然服用阿司匹林而不增加併發症發生率。

放射科醫生經驗會影響腎臟活檢結果嗎?

在 2000 年-2006 年,2007 年~2010 年和 2011 年-2017 年,每年平均進行的活組織檢查數量從 5 個增加到 46 個,再到 134 個。

3 個時期的併發症發生率沒有差異。

共有 12 名放射科醫師在該研究中進行了至少 50 次腎臟腫塊活檢,併發症發生率為 0%~3.6%。

在放射科醫師的前 25 或 50 例患者中風險沒有增加。

受訓者的存在也沒有增加併發症發生率。

哪些因素可以預測非診斷性活檢?

非診斷性活組織檢查定義為包括進行腎臟腫塊活檢但未提供診斷信息用於指導治療。

當腎活檢無法從腎臟腫塊中取樣足夠的活組織時,就會發生非診斷性發現,還包括病理學家描述的組織評估不足,僅纖維化,僅壞死或腎實質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與良性薄壁組織和/或組織不足相比,最初的活檢結果可能是壞死和/或纖維化,隨後的癌症診斷並不多。

本研究共 145 例(14.6%)在活檢結果中無法診斷,個體放射科醫師的發生率為 10.3%~23.9%。

囊性的非診斷率高於實體瘤(40.8%:10.6%)。

三個時間段的活組織檢查的非診斷率相似。

對於小於 4 cm 的腎臟腫塊的初始活組織檢查,非診斷率為 17.0%。

包括 1 cm 或更小的腫瘤為 21.4%,1.1~2.0 cm 的 20.8%,2.1~3.9 cm 的 15.5%。

在初始未診斷活檢的患者中,重複活檢非診斷率為 19.2%。

非診斷性結果與前 25 或 50 例放射科醫師無關。

多變量分析顯示,當獲得更多的活檢針數或存在受訓者時,併發症沒有增加。

10% 的實體腫瘤和 40% 的囊性腫瘤均無法診斷。

腎臟腫塊活檢的既往經驗並未預測手術併發症或非診斷性發現的風險。

因此,腎腫塊穿刺活檢的總體和主要併發症發生率低。

在活檢時獲得更多的活檢針數,或當患者有低血小板計數,輕度升高的 INR 或繼續服用阿司匹林時,併發症發生率沒有增加。

非診斷性發現的獨立預測因素包括不良的放射學增強,腫塊大小,囊性特徵的存在和皮膚到腫瘤的距離較長。

初次非診斷性嘗試後的重複活檢與最初的活檢有相似的非診斷率。

相關焦點

  • 消化科普丨肝穿刺活檢到底要不要做?
    消化科普丨肝穿刺活檢到底要不要做?肝穿刺!!!什麼是肝穿刺?為什麼要做這個?怎麼穿?打麻藥麼,疼麼,有危險麼?要做多久?……患者什麼是肝穿刺活檢肝臟穿刺活檢是通過穿刺獲取少量肝臟組織實施病理學檢查幫助診斷疾病的一種方式。為什麼要做肝穿刺1.
  • 穿刺活檢會導致癌細胞擴散?醫生:並不會,而且這幾種患者必須做
    當醫生建議癌症患者穿刺檢查時,往往有遭到一些患者或家屬的強烈拒絕,他們認為穿刺會對腫瘤造成刺激,導致癌細胞轉移。 癌症真的會因為穿刺轉移嗎?穿刺檢查到底有沒有必要?相信還有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屬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問上醫」就跟大家簡單講講。
  • 有甲狀腺結節必須做穿刺活檢嗎?甲狀腺結節穿刺手術是怎麼做的
    核心提示:在年前前期,一位患者向我們杭州甲康甲狀腺病研究院專家提問,患者描述:自己年初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在當地醫院建議下做了穿刺,後來因為治療效果不好,被要求再次穿刺。該患者很疑惑,甲狀腺結節做穿刺有必要嗎?反覆穿刺是不是不好?
  • 腫瘤科普:活檢穿刺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嗎?
    活檢穿刺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嗎? 活檢穿刺,穿刺針刺破了癌組織腫塊,造成癌細胞溢出、脫落,不就引起腫瘤擴散了?對於這樣的疑問,相信很多腫瘤患者會有這樣的擔憂。擔心針吸穿刺會使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拒絕行穿刺活檢,或者行穿刺後因此擔心不已。
  • 穿刺活檢是鑑別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佳方法
    其實甲狀腺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病變,一般不需要做特殊治療,定期隨訪甲狀腺彩超即可。只有惡性結節和少數良性結節需要治療。那麼,甲狀腺結節應如何診斷良惡性?甲狀腺結節如何診斷良惡性?如果高度懷疑是惡性結節,也可以檢查一些腫瘤標誌物,如甲狀腺球蛋白和降鈣素,這些標記物與甲狀腺腫瘤有關。其次,醫生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和其他綜合情況進行判斷,如果病人可能有頸部疼痛,懷疑是炎癥結節,應檢查病人的血沉,C反應蛋白,甚至放射性核素檢查。3、穿刺活檢:如果超聲檢查懷疑是惡性結節,建議再做一次甲狀腺結節穿刺。
  • 保腎專家崔心剛: 15分鐘精準切除高難度腎腫瘤
    影像資料顯示,這是一個高度複雜性完全內生性腎腫瘤患者,腫瘤位置深,貼近大血管,表面根本看不到,精準定位難,通常手術出血多且時間久,對腎臟損傷巨大,而且腫瘤容易破,想要切除腫瘤的同時保住腎臟,難度巨大,令諸多泌尿外科醫生望而卻步。  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崔心剛教授,應邀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現場給幾百人演示了這臺高難度的內生腫瘤保腎手術。
  • 確診甲狀腺癌的穿刺活檢是個什麼檢查?
    不久前體檢時,22歲的吳小姐被查出患有甲狀腺結節,醫生建議她進行甲狀腺穿刺活檢,明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為此,吳小姐專門上網查閱了相關訊息,有人反對甲狀腺穿刺,因為結節是惡性的話,穿刺可能造成癌細胞轉移,也有人說穿刺是創傷性的,和做手術一樣有併發症……到底做不做甲狀腺穿刺活檢?吳小姐很糾結。
  • 有甲狀腺結節哪些情況需要做甲狀腺穿刺活檢?
    作者:西安蓮湖正尚華西醫院甲狀腺專科有甲狀腺結節哪些情況需要做甲狀腺穿刺活檢?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疾病最常見的表現。往往都是在體檢時超聲檢查中被發現的,大小不足1cm的結節,增生、腫瘤、炎症都可以造成甲狀腺結節。
  • 平陰談談腎腫瘤!
    腎腫瘤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僅次於膀胱腫瘤。絕大多數原發性腎腫瘤為惡性,對腎臟損害較大,需要及時治療。 腎腫瘤約95%是惡性的,良性的很少見。惡性的腎腫瘤依據發病年齡和病理解剖學的特點,可分為二大類型:①幼兒的腎腫瘤:多稱為腎胚胎瘤,大多發生在3歲以前。
  • 問答|獨腎患者一個腎也會長腫瘤,能不能保腎摘瘤?
    問答|獨腎患者一個腎也會長腫瘤,能不能保腎摘瘤?,可以手術嗎?患者僅剩的一個腎臟上的四個腫瘤被安全切除,其中最大35毫米,幫助患者改變了因腎臟切除而須永久依賴透析存活的命運。今年72歲的外地患者張先生,9年前因左腎腫瘤切除了左腎。1年前體檢發現右腎再次多發佔位,CT顯示有4個佔位,最大一個位於腎竇腎門處,直徑達35毫米,有一個雞蛋大,且緊貼右腎動脈。患者輾轉多家國內三甲醫院,均被告知建議進行右腎根治性切除。
  • 手術機器人半小時挖「雷」11個 切除全部11個腎錯構瘤 出血不到100ml
    據安徽商報消息 雙腎長了11個錯構瘤,易破裂大出血,手術因需阻斷腎血流不能超過30分鐘,難度非常高。昨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手術機器人」就成功挑戰這一項艱巨的排「雷」任務,半小時內,在患者於女士雙腎上,剜除大小腫瘤11枚。
  • 雞蛋大的腎結石,要拿腎「開刀」嗎?別慌,還有辦法
    首先,我們在B超機的定位輔助下避開腎臟周圍的臟器,按照預定的手術方案,精確穿刺到腎臟內的目標腎盞和腎盂。接著通過穿刺針和導絲的引導,在劉先生的腰背部建立一個直徑約7mm的由皮膚到達腎臟內的工作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示意圖這個手術方式就是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它是腎結石治療的現代微創技術。它的出現,避免了患者開放手術的痛苦,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模式。通過小切口,解決了大問題。與開放手術相比,經皮腎鏡取石術具有損傷小、痛苦輕、取石徹底、恢復快等優點。腰部的切口通常小於1cm,術後2-5天就可以出院。
  • 還有必要做穿刺活檢嗎?
    經常有患者查出肺結節後,諮詢醫生這些問題:我這種10mm的肺結節需要做手術嗎?可以做微創手術嗎?要是做手術,在做手術之前需不需要做肺穿刺活檢?對此,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徐燕醫生為我們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
  • 面對只有一個腎,腫瘤卻又不斷復發的患者,長徵醫院專家團隊做了...
    罹患腎腫瘤後切除右腎,兩年後左腎再次長出腫瘤,靠著殘腎生活的熊阿姨不想命運再次和她開起玩笑,今年她的左腎再次長出多個腫瘤,且緊貼腎臟的重要血管。 疤痕累累的殘腎還能保得住嗎?面對不幸的熊阿姨,上海長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輝領銜的腎癌診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器人聯合腎臟分支動脈序貫阻斷技術,最終成功摘除了腫瘤,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腎臟功能,熊阿姨避免了因腎臟切除而須永久依賴透析存活的命運。 62歲的熊阿姨是一位罹患腎癌的「老病人」,5年前因腎腫瘤切除了右腎。
  • 檢查發現肝腫瘤,是做增強CT檢查,還是直接做肝穿刺活檢明確?
    但凡事有萬一,還是詳細檢查後再做定論。  我們醫院門診的老醫生,很大一部分都是退休返聘的老醫生,理論知識體系跟不上現代醫學發展,還經常把老一輩的檢查和治療想法帶到現在。  這其中就包括了肝臟穿刺活檢。  病人聽說要做肝臟穿刺,都比較害怕會出問題,所以針對這個肝臟穿刺進行反覆、多次的諮詢。
  • 才33歲,左腎已部分切除,右腎又要因為腫瘤全切!這個遺傳病要當心
    才33歲,小劉(化名)就已經因為雙腎腫瘤做過左腎部分切除,今年,他的右腎又要因為腫瘤長大而切除!「我不能沒有希望地活下去!」他趕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幸運地保住了右腎。為什麼這個年輕人會多發腫瘤?
  • 歷時5個小時 一腎錯構瘤破裂出血患者搶救成功
    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患者重度貧血,B超檢查考慮為右腎多發錯構瘤破裂,並有活動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因當地無治療條件,遂向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請求轉診。接到救助請求後,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立即做好接應準備。
  • 5小時切除10斤巨大腫瘤,還保住了腎 | 高難度手術
    陷入困境老伴的愛指明了治療的方向C女士的身體一直不好,高血壓、糖尿病的長期隨訪,十餘年前還因腦血管瘤做過支架置入手術。她的腎臟更是飽受疾病的困擾:左腎多年前因結石已經萎縮,失去功能,僅有功能的右側腎臟也問題不斷,傷痕累累。右腎、輸尿管結石反覆生成,她還經歷過經皮腎取石的手術史。
  • 做甲狀腺穿刺,無非就這5種結果!甲亢甲減哪種情況下需穿刺活檢
    一般人如果去醫院體檢,檢查出來自己有甲狀腺結節,那麼有可能醫生為了保險起見,會建議進行穿刺活檢,進一步地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結節。然而就是這一環節讓很多人很糾結,會想在想自己是做還是不做?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這種穿刺活檢。先明確:什麼是穿刺活檢?
  • 甲狀腺周 | 劉志豔:結節穿刺活檢會加速癌變嗎?
    問:結節穿刺活檢會加速癌變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病理科 劉志豔: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技術是術前診斷甲狀腺結節的可靠方法,創傷小、易操作、併發症少、診斷可靠性高,不會加速癌變。該技術在歐美國家被廣泛應用於術前診斷,在我國尚未完全普及。根據我院經驗,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技術有效提高了手術中惡性腫瘤的比例,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