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去雍城加冠親政,獨留兒子扶蘇在鹹陽,其實大有深意

2020-12-20 時光漫漫車馬遠

文 | 時光漫漫車馬遠

導語:最近,《大秦賦》熱播,這部電視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從孩提時代到登基成為秦王,並最終在呂不韋、李斯、王翦和蒙恬等良臣猛將的輔佐下,一統六國,平定天下的故事。電視劇改編自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可以說,書和劇都相當精彩。

熱播大型歷史電視劇《大秦賦》,迎來了秦王嬴政前往雍城加冠親政的劇情。

而此時在秦國的都城鹹陽,嫪毐正在和自己的門客商議謀反,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嫪毐因為和秦王嬴政的母后,也就是趙姬有染,並生下了兩個兒子。

倚仗趙姬的權力,嫪毐最終一步步受爵封地,並被封為長信侯。

但是,恃寵而驕的嫪毐最終卻產生了謀逆之心,試圖廢掉當時的秦王嬴政,另立自己和太后趙姬所生的兒子秦王。

但是,這一切,卻盡在秦王嬴政的掌控之中。

秦王嬴政實際上在暗中已經布置好了一切,只是靜待嫪毐謀反,就可以以此治他罪行,並藉此搬倒相邦呂不韋。

於是,嬴政攜帶自己的兩位妻子羋華和齊國公主離秋前往了雍城,舉行自己的加冠親政典禮。

這裡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劇情,就是嬴政此時剛剛出世不久的兒子扶蘇,卻被他留在了鹹陽。

明知道嫪毐會謀反,卻依然把自己的兒子置於險境,秦王嬴政這是在下哪一步棋?

一:穩住呂不韋

很多觀眾在看這一幕劇情的時候,估計都沒有多想,以為真的就是如電視劇介紹的那樣,公子扶蘇因為生病,受不了馬車顛簸,所以嬴政和扶蘇的母親,也就是妻子羋華商量,勸說她把孩子留在了鹹陽。

要知道當時擔心兒子的羋華,還想留在鹹陽陪著生病的兒子,但是被嬴政勸說並拒絕了。

在他的堅持下,扶蘇被獨自留在了鹹陽。

按理說,妻子的性命重要,難道兒子的性命就不重要嗎?

真正讓嬴政把扶蘇留在鹹陽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扶蘇生病了受不了馬車顛簸。

如果真要細究,嬰兒抱在懷裡,尚且是在君王乘坐的舒適馬車中,能有多顛簸?

秦王嬴政之所以把扶蘇留在鹹陽,其實是拿自己兒子的性命在暗示對呂不韋的信任,以此來穩住呂不韋。

因為嫪毐謀反並不可怕,但是如果呂不韋謀反,那就不是小事了。

劇中我們也看到了,秦王嬴政在出發前往雍城之前,還特意去了一趟相府,目的也同樣是為了穩住呂不韋。

呂不韋在秦國為相多年,樹大根深,如果他振臂一呼,以他在秦國耕耘多年的龐大關係網,朝野中願意擁戴他為王的人自然不在少數。

電視劇裡面,呂不韋的門客認為秦王不義,也建議呂不韋取而代之,自立為王,但是呂不韋未置可否。

秦王嬴政把公子扶蘇,也是當時自己唯一的兒子留在鹹陽,就是起到了穩住呂不韋的棋子的作用。

二:激發宗室戰力

但是,把兒子扶蘇留在鹹陽,只有穩住呂不韋這一條作用嗎?

顯然不是。

那麼嬴政把兒子留在鹹陽的第二點作用是什麼呢?

我們再來看嬴政把公子扶蘇留在了什麼地方,他把兒子扶蘇留在了章臺宮,也就是秦王的居所,是象徵著秦國至高無上權力的地方。

所以,秦王把自己的兒子留在章臺宮,勢必能起到在嫪毐率領謀反之兵攻打章臺宮的時候,以嬴傒為首的宗室勢力能夠拼死護衛章臺宮。

事實上,劇中當嬴傒聽聞秦王的公子扶蘇還在章臺宮的時候,立刻率領宗室眾人趕往章臺宮,拼死保衛扶蘇。

這就是秦王的第二個目的,他想以自己的兒子性命為誘餌,激發嬴傒為首的宗室勢力的鬥志,以促使他們能夠拼死替他守衛自己權力的象徵,章臺宮。

如果章臺宮被攻佔,某種意義上是對王權的侮辱,這是嬴政不希望看到的。

三:牽制楚系勢力

看到這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嬴政真的是心狠手辣的一位君王。

很多觀眾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只是浮於表面,並沒有仔細思考劇中人物行為的深意,其實秦王嬴政的每一步舉措,都是經過精密籌劃的。

在他心中,沒有什麼比他統一六國的宏大目標更重要,而他統一六國的前提,就是掃清一切障礙,自己要加冠親政,為了這個目標,拿自己兒子的生命作為代價,他也是在所不惜的。

這是秦王嬴政非同常人的地方,但也能夠隱隱看出他性格裡暴戾的一面。

而將兒子扶蘇留在鹹陽,同樣也能夠牽制以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勢力,從而在嫪毐的叛亂中為他所用。

因為扶蘇是秦王和羋華所生,羋華是華陽夫人在幕後親自為秦王安排的婚事。

秦王在結婚之前就知道羋華是華陽夫人安排給他的妻子,但是他還是選擇了迎娶羋華。

扶蘇實際上就是楚系勢力在秦國的希望,因此楚系勢力為了扶蘇,勢必會拼死在嫪毐的謀反中,為秦王效力和拼命。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等楚系勢力在叛亂中出力甚多,這是尤其體現秦王嬴政年少老成的地方。

結語:

恐怕你沒有想到,單是把兒子扶蘇留在鹹陽,竟然有如此三重深意。

但是,秦王嬴政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惜以自己的兒子為代價,確實讓人感到不寒而慄。

《大秦賦》作為電視劇格局還是太小了,只是停留在一種宮鬥,賢臣,佞臣,明君的框架內,沒有用一種唯物史觀的客觀角度解構秦國。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秦朝的歷史,我強烈建議你讀一下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就是改編自這部小說。

在這部堪稱鴻篇巨製的藝術佳構中,孫皓暉先生藝術地再現了,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

-END-

時光漫漫,車馬相伴。大家好,我是百家號著名情感領域創作者:時光漫漫車馬遠,現實生活中是一位法律從業者,擅長情感問題的分析與解剖,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長按下方點讚按鈕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早就做好了準備,呂不韋為何卻一定要等到秦王的詔書才開始平叛
    在我看來,這些打低分的觀眾裡面,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沒有看懂這部電視劇。在我上一篇寫《大秦賦》的文章中,我已經解讀了為什麼秦王嬴政在去雍城加冠親政之前,在他明明知道嫪毐會舉兵謀反的情況下,還會把自己的兒子扶蘇獨自留在鹹陽。
  • 《大秦賦》冬兒之死,嬴政在成王的道路上越走越孤單
    秦王嬴政終於迎來了加冠親政,成為秦國真正的王者。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冬兒之死,冬兒與嬴政自幼相識,跟著他們在邯鄲歷盡磨難,好在秦王母子對冬兒有情有義,將她一起帶到秦國。從此冬兒便一直在嬴政身邊照顧著他,像姐姐,像伴侶,像知己。原本以為冬兒和嬴政能走到最後,可誰也沒想到為了保護扶蘇,冬兒就這麼死了。
  • 《大秦賦》冬兒:單戀嬴政,為救扶蘇而死,她的作用卻不止如此
    嬴政接任秦國大王后,冬兒一直是他的近侍,貼身服侍他的飲食起居,無微不至地照成著他,嬴政外出,也必帶著她一同前往。冬兒是趙姬派去嬴政身邊照顧他的,也可以說她是趙姬放在兒子身邊的心腹可信任之人。趙姬想了解兒子的舉動,只要問下冬兒就能知曉。
  • 《大秦賦》,樊於期因為何事被誅殺全族,與秦王結下深仇大恨?
    《大秦賦》中虛構的冬兒,對嬴政意味著什麼?  一、《大秦賦》中樊於期逃亡燕國的原因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本是呂不韋門客,後擔任秦王身邊保駕的郎中令,他按照呂不韋的指示,把李斯一步步推薦給秦王。又按李斯計謀,引誘嬴政弟弟成蛟叛變。在嬴政前去雍城加冠時,被委以重任,留守鹹陽保護公子扶蘇和冬兒。
  • 《大秦賦》:嬴政留下冬兒照顧扶蘇,看似疏忽,實則一石三鳥之計
    《大秦賦》差一點就要搞成了嫪毐傳,秦王嬴政碌碌無為這麼久,終於也要初露鋒芒了,開心。要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嫪毐作為一個打破鹹陽內部各方勢力的棋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果然,智商不夠發達的人,即便是擁有了高高在上的權力,還是擺脫不了當棋子的命運,沒有辦法,智商上面的短板,就得用血淋淋的教訓才能彌補。
  • 大陰人嫪毐叛亂,嬴政為何拋棄兒子?他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智慧
    在這場扶蘇接力戰中,先是嬴政的冬姐保護扶蘇,後來宮女小妍出來接力,緊接著是一位老寺人,而後是渭文君,他們都因為扶蘇而被殺,同時樊於期也難辭其咎,畢竟嬴政留下他,是讓他保護冬姐和扶蘇的,如果有閃失提頭來見,很明顯他任務失敗了,這就不禁讓人思索為何嬴政要留下兒子呢,拋棄兒子的意義是什麼?嬴政和李斯謀劃許久,在場的每個人都是棋子的,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目的。
  • 秦王嬴政的殺伐果斷:車裂嫪毐 摔死同母異父的弟弟
    兩個毫無羞恥的人,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大禍臨頭,竟然以佔卜住在鹹陽宮不利為由,搬到雍城去居住,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嫪毐被封侯是秦王政八年,據歷史記載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門客也有一千多人,嫪毐的勢力已經可以抗衡呂不韋了,權力就那麼大,嫪毐權力大了,呂不韋的權力就小,因此兩人勢同水火,而二十歲的秦王嬴政還是沒有真正親政,因為底下有兩個權臣把持朝政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背後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第一,嬴政是個錯誤的叫法 我們老說秦王嬴政,其實這是一個錯得離譜的叫法。為什麼呢?「嬴」是秦始皇的姓,「政」是他的名,放在今天,姓+名當然就叫「嬴政」了。可是先秦不是這樣叫的,先秦沒有一個人的稱謂是姓+名,一般情況下是氏+名。 今天姓與氏已經不分了,合稱姓氏,但是先秦分得很清楚。這兩者的區別,相當於是大家族與小家族的分別,比如嬴姓,不僅秦國是嬴姓,趙國也是嬴性,兩國是有共同祖先的。
  • 大秦賦:如果嫪毐沒殺冬兒,她也不可能和嬴政在一起,原因很簡單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最新劇情中嫪毐趁嬴政去雍城加冠時起兵造反,嬴政隱忍良久終於開始收網,出兵討伐叛賊。
  • 《大秦賦》冬兒之死:再見了,少年嬴政
    《大秦賦》的劇情終於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嫪毐造反,嬴政加冠親政,好在有驚無險,嫪毐叛亂被平定。嫪毐一黨被全部緝拿,嫪毐被車裂,太后趙姬被囚禁雍城,他們的兩個孩子也沒能逃過這一劫。秦王嬴政所居的章臺宮在嫪毐叛亂中被攻破,宮中只有冬兒在照顧公子扶蘇。這裡的劇情,感覺就是要要了冬兒的命啊。劇情中,公子扶蘇生病,不能長途車馬勞頓,嬴政也不允許兩位夫人留下,最終決定留下冬兒照顧扶蘇。嬴政安排樊於期守衛章臺宮,樊於期也以姓名擔保誓死保衛冬兒和公子扶蘇。可是最終,章臺宮還是沒有守住,好在冬兒帶著扶蘇逃去了甘泉宮。
  • 秦王嬴政,為何能成為始皇帝、統一六國?!
    秦王政一天天長大,他那種專權、獨斷和不願聽別人勸誡的性格也日漸凸顯。而長期習慣於獨攬國政的呂不韋卻不願改變現狀。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1歲。次年就要舉行加冕禮,開始親政。因此,在這年呂不韋將這部早已開始編撰的著作,公布於鹹陽門市,並宣稱:「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據說當時「無能增損者」。
  • 秦二世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獨留扶蘇的兒子子嬰?以訛傳訛!
    秦二世不僅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而且與兄弟姐妹有婚姻聯繫的大臣子弟也都屠戮殆盡,而且以此作為與秦二世昏庸的聯繫。在秦國朝堂上,幾乎所有的功臣也被二世皇帝屠戮殆盡,很多人認為秦二世為什麼會留下扶蘇公子的兒子子嬰。雖然秦二世沒有死在子嬰的手裡,但是禍國亂政的權臣趙高卻因子嬰發動的政變斬殺在秦國滅亡的最後一刻,終還政治清明。
  • 《大秦賦》:明知羋華是華陽太后安排的,嬴政為何還要娶她呢?
    不可否認的是嬴政動心了。在迎回太后趙姬和選擇追回羋華的兩個選擇中,嬴政選擇了追回羋華,放棄了迎接回到都城鹹陽趙姬太后。 與此同時,趙姬太后也是不甘示弱,讓嬴政娶來自齊國的離秋。在兩難之下,李斯建議兩個都娶。最終,羋華和離秋都嫁給了秦王嬴政。那麼,問題來了,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明知羋華是華陽太后安排的,嬴政為何還要娶她呢?換而言之,嬴政此舉有何深意呢?
  • 歷史上的樊於期,為助荊軻刺秦王不惜自殺,他和嬴政究竟有啥仇?
    在《大秦賦》中,趙姬男寵嫪毐起兵造反,樊於期奉命留守鹹陽,他拼死守衛章臺宮,救下秦始皇嬴政的長子扶蘇。但是當嫪毐之亂平定,嬴政從雍城返回鹹陽後,樊於期卻不見了蹤影。因為他擔心嬴政會因為冬兒之死怪罪於他,所以畏罪潛逃了。
  • 《大秦賦》:冬兒的死原來另有深意,很多人都沒有看懂
    無數事實證明,影視劇中的角色是否會被觀眾喜歡,其實與其戲份多少並無絕對的關係,因為觀眾緣這種東西的確是一門玄學,偶爾有跡可循,但更多時候總讓人捉摸不透。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戲份多但演技差的主角,一般會被痛罵,戲份少但表現出彩的配角,反而會大受歡迎。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後,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大秦賦》是大秦系列的終章,整部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在嫪毐之亂被平定後,加冠親政後的嬴政回到鹹陽,鹹陽城經歷戰火洗禮,卻仍迴蕩起那振奮人心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歌,將劇中情感烘託至高潮,彰顯出老秦人堅韌剛強的精神。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秦王送行時1個舉動,暗示二者為父子
    呂不韋看明白了秦王政所想、所要,於是選擇離開鹹陽這個秦國的權力中樞,希望以主動退隱的姿態保全呂氏一族。而就在呂不韋走出鹹陽城門,跟昔日同朝為官的同事們一一告別之時,站在高處遙望的秦王政做了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舉動。 秦王政需要集權,而呂不韋執政秦國多年,威望上直權貴,下到平民百姓都對他推崇有加。
  • 《大秦賦》嫪毐有多囂張?偷帶回2個私生子,對嬴政的稱呼有深意
    後來和趙姬有了兩個私生子,後來還發動叛亂,結局自作自受。那麼長信侯嫪毐到底有多囂張呢?其實,他醉酒後對嬴政的稱呼暗含深意,早已暴露自己的野心!無論歷史上還是劇版,嫪毐都是一個反派角色,他是呂不韋安排給趙姬的貼身宦官,但最後卻和太后有了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香豔故事。
  • 嫪毐的孩子被嬴政摔死!
    可這個趙姬什麼都不懂,她雖然凡事都為嬴政著想,但其實一直被相邦呂不韋牽著鼻子走。而她又年紀輕輕的守寡,呂不韋為了讓她高興還把嫪毐送到了她的身邊。趙姬很快就和嫪毐廝混在了一起,兩人同榻而眠,還懷了孕。為了將孩子保住,又保住命。趙姬就帶著嫪毐和一些宮人到雍城居住,幾年下來生了兩個兒子。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他的兒子自然也姓「嬴」了,所以他家老大其實是「嬴扶蘇」,老十八的全名是「嬴胡亥」。 只不過到了戰國末年,天下人口太多,同姓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在同姓人中,開始以氏族區分同名之人。因為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姓,根本無法做出具體區別,所以一般五代之後就會另開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