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做好了準備,呂不韋為何卻一定要等到秦王的詔書才開始平叛

2020-12-22 時光漫漫車馬遠

文 | 時光漫漫車馬遠

導語:《大秦賦》是最近正在央視熱播的一部大型歷史劇,這部劇圍繞著秦王嬴政的成長經歷,向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部劇改編自孫皓暉先生編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書和電視劇都非常精彩。

在影視劇評分網站上,《大秦賦》的評分從最開始的8.9分跌到了6.5分。

在我看來,這些打低分的觀眾裡面,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沒有看懂這部電視劇。

在我上一篇寫《大秦賦》的文章中,我已經解讀了為什麼秦王嬴政在去雍城加冠親政之前,在他明明知道嫪毐會舉兵謀反的情況下,還會把自己的兒子扶蘇獨自留在鹹陽。

我記得自己當時看電視劇的時候,視頻網站的彈幕中都是觀眾在嘲諷這就是秦王和李斯的謀劃嗎,並且語帶不屑。

毫無疑問,這部分人大都沒有看懂《大秦賦》。

關於秦王嬴政在去雍城加冠親政之前,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兒子扶蘇獨自留在鹹陽,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有詳細的解讀,這裡我就不再多做贅述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再來聊一聊,為什麼將軍王翦可以無詔回師,而相邦呂不韋卻一定要等到秦王嬴政的詔書才開始平叛嫪毐

一:嫪毐謀反

在最新的劇情裡,嫪毐謀反了。

嫪毐勾結了魏國、趙國和韓國三個國家一起在秦國的邊境舉事,藉此逼迫秦王不得不下令讓將軍王翦帶走了秦國大部分的兵力去抗擊邊境上的敵人。

這就導致了鹹陽和雍城能夠護衛秦王的兵力只剩下了驪山大營的五萬兵力,這給嫪毐謀反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嫪毐的謀反,與其說是他想反,但不如說是秦王逼得他不得不反。

秦王在被李斯借贏虞之口告知了自己太后和嫪毐私通的秘密之後,完全可以下令直接解決嫪毐。

但是秦王卻沒有這樣做,他反而是一步步逼迫嫪毐,讓嫪毐意識到秦王不可能饒恕他,等待他的只會是絕路一條。

比如說秦王會在嫪毐和太后酣睡的時候,把秦王劍懸在嫪毐的頭上,醒來後的嫪毐驚慌失措,大呼「他想殺了我」。

這才堅定了嫪毐謀反的決心。

借嫪毐扳倒相邦呂不韋其實才是秦王真正的目的。

呂不韋在秦國掌權多年,因為他是秦莊襄王的恩人,從秦莊襄王起就對呂不韋言聽計從。

莊襄王臨死前,更是把自己的兒子,也就是秦王嬴政託付給呂不韋,讓嬴政認其為仲父。

但是呂不韋掌權多年,漸漸貪戀權力,並不想立刻把手中的權力交接給一心想要有所作為的秦王嬴政。

這導致呂不韋成為了秦王嬴政在統一六國之前最大的障礙。

二:奉詔平叛

我們再來說說,當嫪毐謀反的時候,為什麼呂不韋一定要等到秦王的詔書才開始平叛嫪毐?

古往今來,協助君王平叛都是大功一件,為什麼到了相邦呂不韋這兒,當嫪毐攻打到他的居所的時候,呂不韋都是閉門不出呢?

後來我們也看到了,呂不韋所籠絡的門客都訓練有素,在接到秦王的詔書之後,他率領眾人走出自己的家門,很快就擊潰了圍攻他的嫪毐率領的叛軍。

從這裡我們不難知道,呂不韋是知道嫪毐會謀反的,他也為此做了精心的準備。

明明知道自己可以很快擊潰嫪毐,呂不韋卻一直等到秦王的詔書才開始出門迎敵,這就必須要說到呂不韋的老謀深算。

呂不韋不是不知道秦王的意圖,其實他也已經看清了,嫪毐不過是秦王想要扳倒他的一枚棋子。

所以這時候對於他來說,最關鍵的事情是什麼呢?

那就是不能有任何疏漏,也就是把柄被秦王掌握住。

所以,當沒有詔書令他開始平叛的時候,他堅決不出自己的家門,非奉詔不帶兵平叛。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在雍城的時候,秦王在下詔書的時候,命令傳詔的羋啟一定要把詔書送到相邦手中是何意呢?

棋逢對手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情,這就是《大秦賦》在我看來其實很精彩的原因。

秦王了解相邦,相邦同樣深知秦王,這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較量才是這部劇精彩的地方。

秦王嬴政知道如果詔書不送到相邦手中,相邦是絕對不會率兵平叛的。

而如果損失了相邦的力量,勢必會讓嫪毐的叛軍有風險真的叛亂成功。

這樣的風險嬴政不能冒,他既要扳倒相邦,還要利用相邦。

這就是嬴政的過人之處。

三:唯求一條活路

將軍王翦可以無詔回師,是因為他不是秦王想要扳倒的人。

他回來解救雍城於水火之中,和古往今來那些協助君王平叛的故事別無二致,是大功一件,自然,他要無詔回師。

所以電視劇中,我們也看到了,當王翦的副將請求讓他帶兵回去,有責罰讓他領的時候,王翦直接拒絕了。

王翦毫不猶豫地自己帶兵離開了前線,班師回救秦王。

這等立功的良機,會拒絕的人,怕也不會當上將軍。

當然,呂不韋雖然在意識到秦王想要借嫪毐扳倒自己之後的表現無懈可擊,但是之前他把嫪毐送給趙姬卻是最大的敗筆。

這註定了他和嫪毐謀反脫不了關係。

呂不韋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些,他在知道秦王想借嫪毐扳倒之後滴水不漏的表現,所謀的不過是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結果罷了。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因為被嫪毐謀反牽連,最終被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

意識到自己日暮西山,呂不韋所做的,不過就是求一條活路罷了。

結語:

這才是呂不韋非奉詔不平叛的原因,歷史的涼薄,竟是如此悽風苦雨,呂不韋的所作所為,唯求一條活路爾

《大秦賦》作為電視劇格局還是太小了,只是停留在一種宮鬥,賢臣,佞臣,明君的框架內,沒有用一種唯物史觀的客觀角度解構秦國。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秦朝的歷史,我強烈建議你讀一下孫皓暉先生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就是改編自這部小說。

在這部堪稱鴻篇巨製的藝術佳構中,孫皓暉先生藝術地再現了,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

-END-

時光漫漫,車馬相伴。大家好,我是百家號著名情感領域創作者:時光漫漫車馬遠,現實生活中是一位法律從業者,擅長情感問題的分析與解剖,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長按下方點讚按鈕關注我。

相關焦點

  • 秦王政並沒有想殺呂不韋,只是把他遷到巴蜀,為何呂不韋要自盡
    從嬴政還在娘肚子裡時,呂不韋就開始在策劃,童年的嬴政除了自己父母之外,就只知道這個呂不韋在為他們家的事奔走幫忙,這無疑在嬴政的幼小心靈中埋下了深刻的烙印,當他父親秦莊襄王成為秦王后,嬴政和母親趙姬才從趙國回到秦國,而這一年,呂不韋已經是秦國相國。
  • 秦王嬴政的父親到底是呂不韋還是莊襄王呢?
    要說秦王嬴政的親生父親是誰,估計只有他母親趙姬最有發言權了,另一個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秦莊襄王嬴子楚了。是不是自己種的因,決定他登上王位之後的行為,如果不是他的兒子,他斷然不會讓嬴政繼承王位的,這是古代宗族血統繼承制下,一個男人的尊嚴問題!
  • 大秦賦:得知秦王的真正計劃,呂不韋落下幾滴淚,說明他不是奸臣
    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終於知道了秦王的目的,他可能早就有所懷疑了,雖然秦王沒有實權,但是在朝堂之上,明顯秦王是偏袒於嫪毐的。 雖然嬴傒舉止過於衝動,但只要他沒有殺了嫪毐,罪責就不大,遠遠不至於到秦王要親手砍下自己大伯一隻手臂的地步,秦王明顯有自己的謀劃,這一點呂不韋是知曉的。
  • 大秦賦:秦王為何揭穿太后與嫪毐的秘密?其目的是拉呂不韋下水
    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在得知嫪毐和太后私通後,是並未將這件事公之於眾的,並且在大殿之上,為了阻止嬴傒說出這件事,他是砍斷了自己大伯的一隻臂膀,他是有自己計劃的。只是既然如此,為何最終秦王還要去自己揭穿這個秘密呢?
  • 呂不韋擁立兩任秦王,執政時取得豐功偉績,為何最終被嬴政逼死?
    作為秦國向秦朝過渡期間最關鍵的人物之一,呂不韋先後擁立兩任秦王(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並在拜相13年間取得過一系列豐功偉績,但最後卻被嬴政罷免、逼死,落得個悽慘離世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那麼,秦始皇為何非要逼死立下不世功勳的呂不韋?根據史料分析和常識推測,原因大概有以下4點:    01    呂不韋居相位時獨斷專行由於嬴政繼位時年僅13歲,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因此呂不韋便以仲父、相邦的身份執政,前後長達10年之久。在此期間,除祭祀事宜外,秦國的大政方針、官員任免等事宜,均由呂不韋一人裁決,儼然成為秦國的無冕之王。
  • 大秦賦:秦王祭拜呂不韋時「表裡不一」,他給了呂不韋最後的殊榮
    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死後,秦王帶著重臣去祭拜了,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表裡不一」的秦王,並且,秦王也給了呂不韋最後的殊榮。首先,秦王在到了呂不韋府邸之時,是個什麼狀態,他要故作冷酷,之時簡單地告訴自己的大伯嬴傒,去代為祭拜。
  • 大秦賦:呂不韋死後,秦王失智衝動,他需要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
    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自殺之後,秦王一度進入了失智的狀態,按照劇中的關係設定,秦王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還是蠻特殊的,一聲「仲父」滿含深情,而且劇中刻畫的秦王,在尚未親政之時,對於呂不韋是言聽計從,可以說呂不韋雖然掌權許久,不過呂不韋也成為了秦王的恩師,誇張點說,兩人之間有些父子之情也是可以的。
  • 呂不韋為何要送嫪毐入宮?他有何過人之處,能讓趙姬甘願為其生子
    縱觀全局,嫪毐要想成功需要完成以下幾個小任務:(1)攻佔鹹陽宮,活捉公子扶蘇;(2)攻破丞相府,瓦解鹹陽城內的抵抗勢力;(3)攻破雍城,活捉嬴政,逼迫嬴政寫下傳位於公子扶蘇的詔書;(4)擁立新王,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
  • 《大秦賦》:輔佐秦王統治國家,呂不韋傳奇一生,最終卻飲鴆而亡
    回到家後,呂不韋問自己的父親發現,耕田可以獲得十倍利潤,買賣珠寶可以獲得百倍利潤,立一個國家君主可以獲得數之不盡的財富。沒有任何一樣買賣能比立國家君主划算,於是呂不韋決定要輔佐異人當上秦王。於是,呂不韋前去拜訪異人,商討爭奪太子的事情。
  • 被罷官的呂不韋為何一定要死?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受到嫪毐之亂的影響,呂不韋被秦王嬴政免去了相邦職務。並將呂不韋遣出京城,要求其前往河南的封地。此時的呂不韋自知自己已經難以再受重用,故而也急流勇退,一心一意待在自己的封地中,以免遭橫禍。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作為曾經的大秦相國,又是一代名相。
  • 秦王僅將他流放蜀地,呂不韋為何半路自殺?不死後果更嚴重!
    在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呂不韋於是開始了他偷天換日的計劃,先是說服同意他的計劃,然後跑到秦國遊說秦國讓異人回國,接著回到趙國遊說趙國放人。隨後陪同異人把他暫定為儲君。不得不說,呂不韋的投資計劃非常準確,每次都能達到目的,等到異人即位為秦王以後,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並且擔任秦國丞相,被封為侯,他的食邑是藍田10萬戶。至此,看起來呂不韋的簡單投資獲得了巨大回報。
  • 多國封侯拜相求之不得;秦王冷嘲熱諷全盤否定,為何他要寧死守候
    被罷後「就國河南」看似閒適,卻樹欲靜而風不止;在被各國使臣絡繹不絕、別有用心地拜請後,呂不韋戰戰兢兢的日子,終於被秦王的一紙詔書徹底終結,最終不惜以死明志......事實上,如果沒有節外生枝,他完全有可能陪著嬴政完成偉業,看到六國大統,但他卻沒有等到那一天。
  • 大秦賦:砍斷渭陽君手臂,阻止呂不韋誅殺嫪毐,皆是秦王嬴政下棋
    當時的秦王嬴政雖然為王,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力量並沒有多少,基本上的力量都是在趙姬和丞相呂不韋的手中,渭陽君縱然能在朝堂上將嫪毐和太后趙姬的醜事揭露出來,但是這些事情是必須得有證據的,並且太后把持朝政並不一定能把她扳倒,更何況除了太后趙姬之外還有一個呂不韋,而這件事和呂不韋雖然有一點關係但是影響並不大。
  • 嬴政逼呂不韋遷蜀,真的是保護呂不韋嗎?
    (呂不韋)擬寫聖旨時,秦國一些大臣一見要將呂不韋遷入蠻荒蜀地,立即反對。理由是呂不韋有功於秦,這樣做,會寒了天下人的心。丞相李斯卻在一旁說:「大王這是在保護文信侯。」門客們之所跟著呂不韋,求的不就是功名利祿嗎?現在功名利祿就在眼前,為什麼不要?而呂不韋一旦動搖,事情就大了。不管呂不韋是去趙國,還是魏國或其它國家,他都會成為秦國的敵人,成為秦國東出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秦國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滅了他。為了不至於出現這種尷尬,所以秦王嬴政才把呂不韋一家遷往蜀地。
  • 秦始皇嬴政平叛後,嫪毐被車裂,為何呂不韋僅被罰回封地?
    :15 來源: 觀史談天小阿姨 舉報   秦始皇在繼位之後一直受到兩股勢力的幹擾,一股是秦王的母親趙太后的勢力
  • 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為何甘願犧牲自己,也要幫荊軻刺秦王?
    通過熱播劇《大秦賦》才知道他是秦朝時期呂不韋身邊的一個護衛,也是一員猛將,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對主人忠心耿耿。然而,歷史上的樊於期,卻是一個悲劇角色。公元前233年,秦國將領樊於期,因事觸怒秦王政,孤身逃亡燕國,被燕太子丹收留,因「叛逃罪」被秦誅滅了父母宗族。後來,他參與了刺殺秦王的計劃,甘願犧牲自己的人頭,也要幫荊軻完成刺殺計劃,但結果卻失敗了,等於說樊於期也就白白犧牲掉了。
  • 呂不韋明明對秦始皇一家都有大恩,為何最後秦始皇還是要逼死他?
    特別是到呂不韋的時候,他以一個商人之家起身,最後幫助秦國兩代君王登基,成就一代偉業,雖然說也成為了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但最後的結局卻不是很好,被他親手扶持上來的秦王嬴政所殺,那明明對秦王一家有大恩的呂不韋為何會落得如此悽涼的下場呢?
  • 李斯設計力敵呂不韋趙姬,太后秘密暴露震秦王,嫪毐舉兵叛亂
    《大秦賦》秦王贏政加冠親政之路困難重重啊!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是呂不韋作妖,就是趙太后強加阻攔,現在倒好,又憑空生出個嫪毐來興風作浪,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的,實在是讓秦王頭痛不已。說不定他李斯還想著贏政那個位置也不一定,可是這個夢想離他還很遙遠呀,現在擺在他眼前的就有呂不韋和趙太后這兩座大山,那怎麼辦呢?扳倒他們肯定是要執行的,關鍵是要等待合適的時機,這也是為什麼李斯要在秦王面前說他一定會想辦法抓住呂不韋弱點的原因,無非就是想要趁他病要他命!
  • 太子丹跟秦王嬴政決裂,真的是因為呂不韋從中作梗嗎?
    可關鍵時刻,秦相呂不韋卻擅自做主與趙國和解,被擺了一道的燕國不得不獨自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趙國。太子丹因此遷怒於秦王嬴政,認為他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兩人因此決裂。那麼在歷史上,太子丹與秦王嬴政的矛盾真是這樣結下的嗎?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