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擁立兩任秦王,執政時取得豐功偉績,為何最終被嬴政逼死?

2021-02-13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作為劇中最關鍵的角色之一,呂不韋的結局很是令人感慨。作為秦國向秦朝過渡期間最關鍵的人物之一,呂不韋先後擁立兩任秦王(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並在拜相13年間取得過一系列豐功偉績,但最後卻被嬴政罷免、逼死,落得個悽慘離世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嬴政劇照

其實,秦始皇跟後世的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人不同,他並非喜歡殺戮功臣的皇帝,甚至可以說相當寬厚,有明確記載不得善終的功臣,唯有本文的主人公-呂不韋一人而已。那麼,秦始皇為何非要逼死立下不世功勳的呂不韋?根據史料分析和常識推測,原因大概有以下4點:

    01    

呂不韋居相位時獨斷專行

由於嬴政繼位時年僅13歲,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因此呂不韋便以仲父、相邦的身份執政,前後長達10年之久。在此期間,除祭祀事宜外,秦國的大政方針、官員任免等事宜,均由呂不韋一人裁決,儼然成為秦國的無冕之王。由於呂不韋獨斷專行、趨炎附勢者眾,因而秦國出現「只知有相父,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呂不韋劇照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就算呂不韋並沒有謀朝篡位的野心,但在早熟睿智、隱忍剛強的嬴政看來,卻仍是一個莫大的威脅。更何況,呂不韋既然嘗到最高權力的滋味便欲罷不能,總是藉故拖延還政事宜,怎能不引起嬴政的猜忌?正因如此,無論呂不韋執政時取得過哪些豐功偉績,都逃不脫被清洗的命運

       02       

被謠傳為嬴政的生父,使秦始皇難堪

早在嬴政繼位為秦王之前,宮廷內外便悄然盛傳著一個流言,稱太后趙姬當年是呂不韋的小妾,在懷有身孕兩個月後才改嫁當時在趙國做人質的秦莊襄王嬴異人,總共懷胎12個月才生下嬴政。但是,無論是依據科學分析還是常識推斷,嬴政都不可能是呂不韋的親兒,而只能是秦莊襄王的種兒。

呂不韋與趙姬

不過,上述分析都屬於「局外人」的視角,對身處「局」中的嬴政來講,他或許真的不能肯定生父是何人,這也導致其對待呂不韋的兩難態度,並最終將他賜死。嬴政對待呂不韋如此刻薄寡恩,除了政治鬥爭的需要外,更像是對自己的身世不自信,而為了掩蓋可能的「真相」,他只能採取殺人滅口的做法。

    03     

受嫪毐事件的牽連

秦莊襄王薨逝後,太后趙姬因難耐空閨寂寞,便時時將舊情人呂不韋召入甘泉宮中,時間一長難免讓他在身體、精力兩方面都吃不消。為了脫身,呂不韋便把性能力超強、善於迎奉的門客嫪毐推薦給太后,而趙姬在得到嫪毐後,每日沉溺在情愛當中,並先後誕下兩個私生子,堪稱宮廷中莫大的醜聞。

趙姬與嫪毐

備受趙姬寵愛的嫪毐,在權勢和地位攀升的同時,行事也是日漸跋扈乖張,並經常對外人自稱是秦王的假父,由此引起嬴政的切齒痛恨。嫪毐出於憂懼,遂在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四月發動政變,結果在兵敗後遭遇車裂、滅三族的酷刑。嫪毐既死,當初引薦他入宮的呂不韋自然受到嬴政的嫉恨,被殺只是早晚的事。

     04     

有通敵賣國的嫌疑

嫪毐之亂被平定後,呂不韋雖然被罷相併遷居洛陽,但由於他擁有巨大的聲望、廣泛的人脈和超強的操盤能力,因此每天到他府中拜訪的各國諸侯使者們絡繹不絕。此時,關於呂不韋準備復出、在山東六國擔任相邦的流言便漸漸多了起來,令嬴政不能不引起警惕。

呂不韋最終被逼自殺

為避免出現呂不韋通敵賣國的局面,嬴政便親自寫信對他進行嚴厲斥責,不僅把呂不韋昔日的功勞一筆抹殺,而且還嚴令他與家屬一起遷往蜀地居住。呂不韋看完信後喟然長嘆,知道嬴政此時已動殺心,就算自己和家人真的遷往蜀地,但終究還是難逃一死。正因如此,呂不韋在接到來信的當天便飲鴆自殺,時在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

參考書目:《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等。

更多精彩歷史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文史磚家」。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呂不韋服毒自盡,逼死呂不韋的罪魁禍首不是嬴政,而是他
    ,逼死呂不韋的罪魁禍不是嬴政,而是他  由張魯一、段奕宏等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目前已經更新到60多集了,秦王一個國都沒滅掉,誰叫秦王首先攻打的是趙國呢,趙國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在,很難攻破趙國邯鄲。
  • 大秦賦:砍斷渭陽君手臂,阻止呂不韋誅殺嫪毐,皆是秦王嬴政下棋
    渭陽君誅殺嫪毐反被秦王嬴政斬斷手臂渭陽君是秦國嬴姓的勢力代表之一,曾多次危難中保護了嬴政,並且在他的擁立之下秦王嬴政登基為王。在最新的劇情中,長信候嫪毐因對渭陽君懷恨在心,正好遇到了正走在大街上的渭陽君的妻子,然後將其拉進了馬車中侵犯,後渭陽君之妻投井自盡,而這時的她已經懷有渭陽君在子嗣。
  • 秦始皇嬴政短短三十字的信,相國仲父呂不韋就飲鴆自盡,為何?
    呂不韋又花了六百金,送給守城的官吏,子楚才得以脫身,逃到了秦軍大營,之後順利回到秦國。回國六年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為秦王,子楚立為太子。安國君繼位一年之後就去世了,太子子楚順利繼承秦王之位,成為了歷史上的莊襄王。呂不韋對秦王子楚的功勞,一是絕對的擁立之功,二是救命之恩。
  • 呂不韋以生意人思維風投儲君,贏利雙贏,嬴政為何逼他喝鴆自盡
    呂不韋散盡家財,對質趙的公子異人進行風險投資,將其經營為秦王,自己也從中獲利,成為秦國的丞相;又將懷孕的妾室趙姬獻給異人,嘔心瀝血地養活他的兒子嬴政;然而,秦王嬴政親政後,為迅速集權而翻臉無情,將其清算至死。
  • 秦王嬴政,為何能成為始皇帝、統一六國?!
    在趙國公子異遇到了天大的貴人富商呂不韋。在呂不韋的運作下,子異竟奇蹟般地被立為太子。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即位,呂不韋為相國,被封為文信侯,以藍田十二縣為其食邑,後來又改封至三川郡的河南洛陽食邑十萬戶。莊襄王在位三年去世,其子政即位,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嬴政繼位時十三歲,呂不韋繼續擔任相國,並以仲父的身份輔政,到嬴政22歲親政時,他在秦國實際執政已達十二年之久。
  • 大秦賦:羋啟傳奇結局,在秦國取代呂不韋,後又被項燕擁立為楚王
    可以看出,在嫪毐之亂時,秦王嬴政命令呂不韋和羋啟還有昌文君平定叛亂,如果按劇中演繹,羋啟也是從此時起,開始走入秦國權力集團的核心。秦王嬴政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的「仲父」呂不韋,呂不韋自己也明白沒有他這個媒人,嫪毐現在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又怎會通姦太后造反呢?他才是嫪毐之亂的罪魁禍首。
  • 秦朝開國元勳李斯,究竟是忠是奸,為何選擇了擁立胡亥
    但是為何會在決定國家走向的時候選擇了胡亥呢,憑藉李斯的能力,應該清楚地明白,扶蘇才是最合適的人選。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胡亥,難道是晚年的李斯昏庸無能到連誰好誰壞都不知道了嗎?作為秦始皇的重臣,李斯輔助始皇帝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皆有他的努力。
  • 嬴政給呂不韋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可惜呂不韋沒悟透而自殺
    秦王嬴政為什麼要逼死呂不韋?其實從秦王嬴政最後對呂不韋所說的話,就完全可以找到答案了。而且嬴政給呂不韋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只不過呂不韋沒有悟透而自殺,實在可惜。 秦王嬴政最後在貶謫呂不韋的時候,對呂不韋說的話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 秦王嬴政的父親到底是呂不韋還是莊襄王呢?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在這裡司馬遷又提出了另外一種說法,呂不韋把有身孕的姬妾趙姬,送給了贏子楚,生下了嬴政,於是趙姬成為了嬴子楚的夫人。其實關於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的說法,並不是司馬遷杜撰的,嬴政繼位秦王后,這種傳言就開始流傳了。
  • 呂不韋自殺之謎: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他 他對秦國有什麼功勞
    看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嫪毐終於下線了,接下來該輪到呂不韋了,估計大家都盼著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在最新的預告中,渭陽君嬴傒帶領群臣逼秦王嬴政殺呂不韋,似乎嬴政不想殺自己的仲父,在真正的歷史上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呂不韋?為什麼秦王嬴政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後,呂不韋就自殺了。
  • 太子丹跟秦王嬴政決裂,真的是因為呂不韋從中作梗嗎?
    可關鍵時刻,秦相呂不韋卻擅自做主與趙國和解,被擺了一道的燕國不得不獨自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趙國。太子丹因此遷怒於秦王嬴政,認為他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兩人因此決裂。那麼在歷史上,太子丹與秦王嬴政的矛盾真是這樣結下的嗎?其實不然。
  • 呂不韋戰國奇才,韜略滿腹,為何落了個飲鴆自盡的下場
    子楚順理成章做了秦王,呂不韋被封為相邦,同時也是秦太子嬴政的仲父和師傅!《呂氏春秋》成書以後,呂不韋宣布能更改一字,不改變原意贈千金,全國各地文人學子紛至沓來,卻一字也更改不得!即便如此,為何呂不韋也難逃一死?五:呂不韋之死1.秦王嬴政的名聲!
  • 從秦王到始皇帝:嬴政的前半生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嫪毐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秦太后趙姬的「後夫」嫪毐害怕「私情」敗露,孤注一擲,率舍人和豢養的死士,並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后璽調兵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 早已準備的秦王嬴政在蘄年宮親領三千精兵,打敗叛軍。
  • 秦王政並沒有想殺呂不韋,只是把他遷到巴蜀,為何呂不韋要自盡
    三年後,秦莊襄王去世,當時虛歲年僅13歲的嬴政成為秦王,呂不韋仍然是相國,古代以20歲弱冠時才能算成年,只有成年後舉行弱冠禮才能親政,所以13歲的嬴政只能聽政而不能親政,而處理國家大事與掌控朝政的是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
  • 《大秦賦》:輔佐秦王統治國家,呂不韋傳奇一生,最終卻飲鴆而亡
    影片講述,秦王嬴政從小被人欺負,到長大成王統一全國的故事。不過,統一全國除了秦王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呂不韋。呂不韋共經歷三位秦王的更迭,直到最後他也沒能看到秦國統一,不過他是統一全國的關鍵人物。如果放走異人,將來他能夠當上秦王,趙國再送點禮物,那麼趙國將和秦國更加友好。還沒等到趙王結果,秦趙兩國戰爭爆發。呂不韋出謀劃策,讓異人先一步逃回趙國,但留下了趙姬與小嬴政。
  • 《大秦賦》:趙姬與嫪毐偷情多年,嬴政為何沒有一絲察覺?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描寫嬴政的影視作品,必定會著重描寫趙姬和嫪毐。趙姬乃嬴政生母,嫪毐則是自稱秦王嬴政「假父」。這二人狼狽為奸,甚至差點要了嬴政的小命。劉向《說苑·正諫》:秦始皇帝太后不謹,幸郎嫪,封以為長信侯,為生兩子,專國事,浸益驕奢,與侍中左右貴臣俱博飲,酒醉爭言而鬥,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公元前227年,也即戰國末期,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嬴政在鹹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荊軻就這樣死了。
  • 扶立大秦帝國兩代君王,由商入政的政治投機者-呂不韋
    公元前247年,在位僅三年秦莊襄王逝世,付出重金扶立秦王的呂不韋不甘心僅擁有三年的回報,利用手中權勢立公子嬴政為王。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登上王位,由於秦王嬴政年幼,朝政全由呂不韋把持,一時間呂不韋的權力達到巔峰,被嬴政奉為「仲父」,尊奉呂不韋為相邦。呂不韋政治之路秦莊襄王的秦王之位是靠呂不韋謀劃而來,所以秦莊襄王對呂不韋很是看重和信任。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之前,秦王所贈玉佩有何含義,至少3個深意
    呂不韋是一個很有權謀的商人,一輩子也算是為了大秦的事業費盡心思。可他太過貪戀權勢,逐漸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大臣的本分。秦王不是昏君,不可能一直讓呂不韋掌握政權。呂不韋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事情!呂不韋離開的這場戲,阿九看了之後特別的難受。呂不韋離開的場面還是比較壯觀的,群臣相送。從這場戲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大家對呂不韋的認可與贊同。
  • 呂不韋明明對秦始皇一家都有大恩,為何最後秦始皇還是要逼死他?
    特別是到呂不韋的時候,他以一個商人之家起身,最後幫助秦國兩代君王登基,成就一代偉業,雖然說也成為了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但最後的結局卻不是很好,被他親手扶持上來的秦王嬴政所殺,那明明對秦王一家有大恩的呂不韋為何會落得如此悽涼的下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