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九月,秦王嬴政乾淨利落地平定了嫪毐集團的叛亂,之後便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令其遣出鹹陽,前往河南的封地養老。兩年之後,嬴政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接到秦王的信後,喝下毒酒自盡了。顯赫一時,秦王嬴政「仲父」、大秦帝國的相國呂不韋,怎麼因為一封信就嚇得自殺了呢?
呂不韋有何功勞?
呂不韋原本是趙國的商人,經商多年,積累了萬貫家財。秦昭王四十二年,秦昭王的兒子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其中有個叫子楚的兒子,因為母親夏姬不受寵愛,被派到了趙國為人質。秦趙兩國積怨很深,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作為秦國人質的子楚,在趙國的待遇自然是很不好,生活非常的困窘艱難。按照正常的邏輯,太子有二十多個兒子,子楚排位居中且是庶出,母親又不受寵愛地位低下,最終的結局很可能就是在異國自生自滅。
原本沒有前途的子楚,卻被趙國的大商人呂不韋看中,認為其「奇貨可居」,花重金對其「包裝」,並為其公關鋪路。呂不韋的邏輯是,安國君身為秦國的太子,繼承秦王是遲早的事情,子楚作為安國君的兒子,就有爭取的機會和價值。獨具慧眼的呂不韋還發現一個細節,安國君最寵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就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呂不韋首先送了五百金給子楚,用於日常開支,提高品位、交結賓客。同時,又拿出五百金購買珍奇異寶,自己親自到秦國去結交華陽夫人。與華陽夫人搭上關係後,呂不韋設身處地為華陽夫人謀劃:夫人沒有兒子,將來老了就會沒有依靠,子楚賢能但排行居中地位低下,按正常次序是沒有機會被立為繼承人的,如果夫人可以將其提拔為繼承人,他一定會主動依附於夫人,夫人日後同樣可以顯貴!
華陽夫人一聽有道理,於是一番溫柔功夫和哭鬧軟磨,居然說動了安國君,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秦昭王五十年,秦國大舉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想殺死人質子楚。呂不韋又花了六百金,送給守城的官吏,子楚才得以脫身,逃到了秦軍大營,之後順利回到秦國。回國六年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繼位為秦王,子楚立為太子。安國君繼位一年之後就去世了,太子子楚順利繼承秦王之位,成為了歷史上的莊襄王。
呂不韋對秦王子楚的功勞,一是絕對的擁立之功,二是救命之恩。也許還不止如此,子楚還在趙國為人質的時候,呂不韋身邊有一位長得非常漂亮的女子,被子楚看上了,呂不韋就將這名女子送給了子楚。據《史記》的說法,這名女子送給子楚時,已經懷上了呂不韋的孩子。這名女子就是秦國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趙姬,她生下的這個孩子,就是秦始皇嬴政。呂不韋是不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歷史已無從考究,但是嬴政的母親曾經是呂不韋的女人,卻是事實。
呂不韋對於秦國的功勞,還有居丞相之位,輔佐兩代秦王,特別是秦王嬴政繼位時才十二歲,軍國大事的責任全在相國呂不韋身上,其內治外伐,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呂不韋有多風光?
登上秦王之位的子楚,對居功至偉的呂不韋也是投桃報李,剛繼位就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讓其在最富庶的河南洛陽食邑十萬戶。十萬戶是什麼概念?偉人曾有詩云「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見分封萬戶,就是王侯的理想目標。漢朝的開國功臣,被評定為首功的丞相蕭何,最開始論功行賞時初封的食邑也不過才八千戶。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任性,偏愛誰想逃都逃不了。秦孝文王只在位一年,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就都去世了,將機會和舞臺留給了才十二歲的嬴政。嬴政繼位為秦王后,尊奉呂不韋為相國,尊稱為「仲父」,帝國日常的軍政大權,幾乎都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呂家的奴僕,達到了萬餘人,門下的文人食客多達三千人,比之戰國四君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呂不韋作為商人,當年的重金投資,可以說是得到了成千上萬倍的回報。
秦王嬴政為什麼要痛下殺手?
呂不韋既然對秦國、對秦王嬴政功勞巨大,嬴政親政後為何要對呂不韋下狠手呢?這又不得不提及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嫪毐。嬴政的母親趙太后,原本就是呂不韋的女人,莊襄王去世後,兩人又舊情復燃。但是,隨著秦王嬴政的逐漸長大,功成名就的呂不韋害怕事情暴露,急於自己脫身。於是,就將門客嫪毐介紹給趙太后,太后趙姬就與嫪毐好上了。秦王尚未親政,大權在握的趙太后對嫪毐寵信有加,嫪毐因此一步登天飛黃騰達。趙姬對嫪毐不但賞賜無數,還封其為長信候,甚至把整個太原郡都賜給了嫪毐,嫪毐家裡的奴僕多達數千人。更為嚴重的是,人心不足的嫪毐,居然通過趙姬染指政權,「事無大小,皆決於毐」,並且還發展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權力集團,在秦國政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秦王嬴政集團、太后嫪毐集團、呂不韋集團。
秦始皇九年,囂張跋扈的嫪毐,被人舉報其假宦官的身份。嬴政派人開展調查。害怕東窗事發被清算的嫪毐,率先發動了叛亂,假借秦王玉璽和太后玉璽,調動軍隊攻打秦王嬴政所在的皇宮。秦王嬴政給予其狠狠的回擊,嫪毐集團很快戰敗。嫪毐被活捉車裂,夷誅三族,嬴政還殺了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同時還將太后趙姬遷到雍地軟禁,嫪毐的門客也都被罰沒家產流放蜀地。
由於嫪毐曾是呂不韋的門客,又是他暗中操作讓嫪毐假扮成太監送給太后趙姬的,嫪毐與趙姬淫亂並謀反,呂不韋難辭其咎。同時,秦王嬴政親政之後,需要培植自己的親信和勢力,也就藉機免除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讓其到河南洛陽的封地退休養老。對於呂不韋來說,這樣的結局未免不是一個好的歸宿。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呂不韋曾經在秦國的地位,在諸侯各國之間的影響力,使得各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斷派出使臣和賓客,絡繹不絕地來拜會呂不韋。嫪毐集團的叛亂剛剛平定,生性多疑的嬴政,於是給呂不韋去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警告信。
呂不韋為什麼會選擇自盡?
接到秦王警告信的呂不韋,沒有作過多的考慮,就喝毒酒自殺了。呂不韋匆匆自盡,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嬴政對嫪毐的嚴厲打擊,讓呂不韋如驚弓之鳥,與其赴嫪毐後塵,被車裂滅族,還不如自行了斷,保全家族;二是,嬴政的這封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是對呂不韋幾十年來功勞和奉獻的徹底否則,對於呂不韋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沒有呂不韋,就沒有嬴政的秦王之位,也沒有大秦帝國當時的輝煌,更何況功勳卓著的呂不韋,並沒有犯主觀上的過錯。秦王嬴政的無情無義,讓一直以來視其如親生骨肉的呂不韋,徹底心死。呂不韋因此心灰意冷,生無可戀,最終選擇自行了斷,免受屈辱,也是很算是人之常情。
呂不韋雖為商人,幫助莊襄王子楚登上秦王之位,雖有投資獲利的動機,但是其對秦國和兩代秦王,可謂忠心耿耿。最終自盡而亡,更多的是其在處理與日益長大成人的秦王嬴政之間的關係上,沒能做到功成身退,貪戀權貴是其失敗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