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人生李香蘭丨鳳凰知道

2021-02-07 鳳凰新聞客戶端

【導語】2014年,9月7日,李香蘭在日本逝世,享年94歲。


李香蘭是誰?她是紅遍整個淪陷區的「東方之鶯」,《夜來香》《蘇州夜曲》《何日君再來》是她永恆的經典;她也是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是中國電影「人物誌」上一個不願被提及但又繞不過去的人物。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李香蘭和「滿映」(偽滿洲國時日本在東北成立的一個電影機構)曾留下自己的印跡。也正因如此,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她「被夾在母國中國與祖國日本中間,拼鬥的火花濺滿全身。」



●「滿映」曾是亞洲最大的電影廠,發掘了李香蘭


在中國電影發展的百年長河中,有一段灰色歷史,李香蘭和「滿映」恰與這段歷史密切相關。


日本佔領東三省後,為了宣揚大東亞共榮思想,1933年5月,關東軍參謀小林最早提出了建立偽滿洲國電影機構的設想。1937年8月,「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正式成立,簡稱「滿映」。


「滿映」佔地16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294平方米,包括一座辦公樓,6座攝影棚,一座錄音室,一座洗印間及大道具廠等建築。「滿映」擁有寬大的拍攝場地及精良的設備,其攝影技術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生產企業。 30年代的滿映演員張冰玉說:「那公司好大好大,溜冰池、遊泳池,籃球長、排球場,像日本明星都是一流的,常到滿映來訪問,那麼我們中國演員,我們都有男宿舍女宿舍,上班雖然在公司裡邊,但是也有一段路,因為公司太大了。」



「滿映」生產的影片分為「娛民電影」、「時事電影」和「啟民電影」3種。「娛民電影」類似於故事片,是「國策影片」。如《蜜月快車》、《富貴春夢》、《冤魂復仇》、《鐵血慧心》等,主要宣傳「日滿親善」、「王道樂土」、「五族協和」等殖民統治思想。「啟民電影」主要是宣傳片、教育片和紀錄片,目的是宣傳和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如《北方部隊》宣傳軍國主義思想,《開拓團之春》鼓吹日偽一體。「時事電影」就是新聞片,主要記錄偽滿時期的時事,為日偽政權歌功頌德。在滿映存在的8年時間裡,「滿映」的員工達到2000多人,共攝製1000多部影片。據《滿洲年鑑》的統計,觀看過滿映電影的中國東北民眾在1943年大約為450萬人,1944年達到500萬人左右。


滿映製作的電影,有一個特色,就是啟用中國演員,演出對日本效忠的故事,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中國人,唯一的例外就是李香蘭。


李香蘭的經歷是獨特的。李香蘭的父親山口文雄祖籍是日本佐賀縣,1906年,山口文雄來到東北,在「滿鐵」所屬的撫順煤礦任職。1920年2月12日,李香蘭生於奉天省,取名山口淑子。1933年,因其父的關係認奉天銀行經理李際春為義父,取名李香蘭。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結識了華北親日派人物潘毓桂,李香蘭認其為義父,改名潘淑華。


李香蘭天生麗質,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1937年,李香蘭在日本奉天廣播電臺新節目《滿洲新歌曲》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被剛剛成立的「滿映」發現,李香蘭成了滿映的特邀演員。



●滿映將李香蘭打造成戰爭宣傳中最知名的「中國」演員


1938至1940年間,李香蘭在「滿映」相繼拍攝了《蜜月快車》、《富貴春夢》等影片,《蜜月快車》講述了新婚夫婦子明和淑琴乘坐特別快車去北平旅行,遇到五花八門乘客的逗趣離奇經歷。這幾部影片多為「滿映」的國策片,政治上宣傳「五族協和」。李香蘭在拍攝這些影片時,只是現場按導演擺布行事。但由於李香蘭天資聰慧,形象出眾,這幾部影片很快使她走紅。


1942年,李香蘭和浦克拍攝了影片《迎春花》,影片的思想依然是「五族協和」,主要記載的都是東北三四十年代,中日百姓「融為一體」的生活。


影片中的街道、院落、餐館均為當時瀋陽(奉天)的外景,不經意間記錄下了那個年代中國東北的風貌,哈爾濱的東正教堂、冰凍的松花江、冰雕十字架、冬泳的俄羅斯人們。影片中李香蘭教日本人中文的情節很有意思。日本人問:你好,怎麼說?李香蘭:你吃了嗎?日本人問:我很好。李香蘭:吃了。



(《支那之夜》攝製組在蘇州虎丘留影)


40年代的《蘇州之夜》和《支那之夜》是李香蘭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內容主要描述中日戰爭失去雙親的中國女孩,後來被日本軍人收養,並且愛上日本人的故事。《支那之夜》中,李香蘭所飾演的中國女子桂蘭因在戰爭中失去雙親,而對日本人深惡痛絕。一次,船員長谷哲夫將她從糾纏的日本醉漢手中解救下來,並將其接回家中照顧。從堅決抗拒到慢慢接受,桂蘭漸漸愛上了這個日本船員。後來,航行中的長谷哲夫遭遇中國軍隊襲擊,引得桂蘭甚是傷心,直至等到長谷哲夫平安返家。


這都是當年「滿映」宣傳大東亞戰爭的主要手法。現實人生中,李香蘭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本女孩,可是在電影裡頭李香蘭卻是扮演中國女孩,不被凸顯的日本身份,加上流利的中文,讓李香蘭成了日本戰爭宣傳中最知名的中國演員,也是1937-1945年「滿映」時期的代表人物。


《支那之夜》也是李香蘭演藝生涯中最具爭議的一部。雖然上海上映時還將片名改為了《上海之夜》,但這樣一部講述異國戀的電影,在當時的抗戰背景影響下,遭到了中國的強烈不滿,一致認為這部電影中桂蘭的形象有辱國格。


曾有記者在新聞發布會後向她追問,既然是中國人,為何還要出演《支那之夜》這樣的辱國電影。她不得不道歉:「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幹那種事了。」



●雙重身份讓李香蘭進退維谷,最終選擇暫別影壇


1942年,李香蘭到日本佔領下的上海發展,為孤島上海的中華電影公司(「滿映」出資入股)、中華聯合製片公司拍攝影片。她出演的《木蘭從軍》與《流芳百世》的電影轟動一時。在《流芳百世》中她因扮演林則徐的女兒而蜚聲淪陷區影壇,她主唱的電影主題歌曲———《賣糖歌》及插曲《戒菸歌》,紅遍整個淪陷區。


1943年,李香蘭與黎錦光合作發行傳世名曲——《夜來香》,以及《恨不相逢未嫁時》《海燕》等經典音樂作品使之更上一層樓,成為與龔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吳鶯音齊名的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據她自己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最受聽眾歡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和《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雖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卻別具另種風情。就如她的幾幅老照片,豔而媚的臉,穿著旗袍,是東方但又不是中國的,眉眼間有一絲曖昧。



在觀眾看來,操著一口流利京片子的李香蘭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但李香蘭卻為這個「偽中國身份」苦惱不已。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印第安納大學東亞及比較文學系副教授的張英進,在其著作《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中這樣敘述:「在(20世紀)40年代初,上海的電影文化是很政治化的,誰在什麼電影中出現受到很密切的關注。在這種不穩定的城市氣氛中,李香蘭仗著她美麗的歌聲而突然走紅。她是傳奇性的神秘人物,無論是對日本統治者還是中國觀眾來說,她的國籍都是很敏感的政治秘密。」


1943年,因為為自己曾出演《支那之夜》的行為感到抱歉,她從「滿映」辭職,暫別影壇。日後,李香蘭的自傳《在中國的日子——李香蘭:我的半生》中提到,1937年她以中國人身份無意中參加了一次抗日集會,當時沒有人知道她是日本人。每個人都表態「假如日本軍侵入北京,諸位怎麼辦?」李香蘭不知怎樣說好,只能說「我要站在北京的城牆上!」接著,她寫道:「我只能這樣說,雙方的子彈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個死去。我本能地想,這是我最好的出路。」



●李香蘭和「滿映」是一段畸形電影往事,但該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一筆


1945年6月日本戰敗前,李香蘭在上海大光明戲院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日本戰敗後,偽「滿洲國」滅亡,「滿映」理事長甘粕正彥自殺,「滿映」隨之解體。李香蘭以「漢奸罪」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逮捕,押上了審判臺。但隨後鑑於李香蘭在法庭上出具了證實她真實身份的憑據。在證明了她的日本移民身份後,法官宣布「讓我們以德報怨」,李香蘭被無罪釋放,並於1946年2月遣送回日本。


回到日本後,她先是繼續演藝生涯,再當主持,最終加入政壇。


對於後世的創作人來說,李香蘭是他們的繆斯。比如蔡明亮視其為偶像,鍾愛她「春蠶吐絲般的歌聲」。作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人,蔡導覺得自己與她一樣,是「沒有身份的人」;在電影《黑眼圈》中,安排她的歌曲《心曲》和《恨不相逢待嫁時》。她的如戲人生,更讓創作者心心念念,日本拍過演過,中日1991年合拍連續劇《別了,李香蘭!》,玉置浩二寫的主題曲被張學友翻唱,傳唱華人世界。最想拍李香蘭傳記片的李翰祥導演,則已仙去多年,空留遺憾。


歷史常常出人意料。如李香蘭,雙重身份曾為她帶來麻煩,但後人多感念她的藝術成就;曾經發掘李香蘭的「滿映」是日本帝國主義文化侵略中國的鐵證,卻也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而從滿映中走出的電影人同中國電影的發展都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繫。



「滿映」出身的新中國影人有很多,浦克、張奕、王啟民、尹升山、夏佩傑 、鄭曉君、馬守清 、劉學堯、陳文淵等許多著名影人都曾是「滿映」養成所的學員。浦克是《迎春花》中李香蘭的搭檔,李香蘭稱浦克雙目傳神,演技高超,是「永遠的青年」。解放後,浦克堪稱長影演員的旗幟,產量高,演技高,級別高,威望高,《向陽院的故事》中的石爺爺、《英雄兒女》中的朝鮮老大爺都讓人印象深刻;張奕是《開國大典》中屈武的扮演者;馬守清是中國電影科研界的泰鬥;劉學堯是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的美術師;陳文淵曾任長影總錄音師,擔任《上甘嶺》、《甲午風雲》、《兵臨城下》等數十部影片的錄音工作。


在中國電影史上,「滿映」出身的影人是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一方面,「滿映」培養和造就了他們的電影技能,給了他們謀生之術;而另一方面,這段不堪回首的從影史成為他們心中無法抹去的陰影,讓他們在幾次政治風暴中深受其苦。公平的說,他們都是正直善良的電影人,曾抱有各色的夢想進入「滿映」,後來漸漸覺醒走出了自己的藝術路,成為新中國電影的開拓者。


鳳凰新聞客戶端撰稿人 王月兵


喜歡本文,就分享吧:)----

點擊頁底「閱讀原文」↓↓↓,移步鳳凰新聞客戶端,樂享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李香蘭的傳奇人生:從文化漢奸到和平使者
    李香蘭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有過兩位中國養父,曾長期生活在東北並以中國人自居;日本戰敗後,以漢奸罪被捕,後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而得以倖免;回國後,李香蘭從最初的「文化漢奸」成為中日友好的使者。  1948年的李香蘭(山口淑子)在中國已從風光的明星淪為輿論唾棄的對象。在中國人眼裡,她是中國人,卻為日本效忠;在日本人眼裡,她是日本人,卻著中國裝,唱中文歌。
  • 「歷史人物」傳奇影后李香蘭
    作者丨張育 山口淑子,祖籍日本佐賀縣,家人稱她為豆豆,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於中華民國奉天省奉天市北煙臺村(今遼寧省燈塔市)。淑子的父親山口文雄是日本漢學家,在滿鐵的撫順煤礦任職,不久舉家遷往撫順。1933年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瀋陽銀行經理李際春為義父,因此得名李香蘭。
  • 人人會唱《夜來香》,卻無人識李香蘭
    小學畢業後,李香蘭離開東北,前往北平,住在另一位義父——時任天津市長的潘毓桂家中,以「潘淑華」為名在北平翊教女中念書。 除了潘家的兩個女兒和一位密友,無人知道她是日本人。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顯然是一個地道的北京人。 而此時的中國,東三省陷落。
  • 《夜來香》原唱者李香蘭去世 揭秘其曲折人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日籍藝人、《夜來香》原唱者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因心力衰竭於本月7日上午10時42分逝世,終年94歲。這位於民國時代紅遍上海灘的藝人,其曲折人生成為一個時代的投影。1933年,13歲的她被父親的義兄弟瀋陽銀行經理李際春將軍收為義女,其中文名為李香蘭(隨義父姓),並以此作為藝名出道成為歌手。  經過俄羅斯女子柳芭介紹,李香蘭曾師從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聲樂,並在偽滿洲國的流行歌曲大賞賽中獲得頭獎。她更是作為彼時天津市長潘毓桂義女,以潘淑華之名義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學就學,一口京腔的李香蘭從未公開過自己的身世。
  • 港者時光機:李香蘭 張學友
    今日車票 ●今日站點:1990年7月23日李香蘭歌手:張學友 作詞:周禮茂作曲:玉置浩二 專輯:《夢中的你》唱片公司:寶麗金註:儘量以專輯最早發行時間為主今天推送的這首歌是來自星爺的《國產零零漆》插曲,還記得第一次星爺穿著白西裝在鋼琴旁,響起這首哀怨的歌
  • 一個說漢語的日本愛豆:民國傳奇李香蘭的傳奇人生
    影片中最尷尬的鏡頭莫過於凌凌漆得知香琴的母親是李香蘭了,而星爺也在電影中親自翻唱了張學友的《李香蘭》。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這個李香蘭是何許人也呢。和電影中不同的是,李香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哦。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李香蘭的傳奇人生。第一章 天真少女 初出茅廬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1920年出生在遼寧省的燈塔市。是的,你們沒有聽錯,李香蘭雖然生在中國,卻是一個地道的日本人。
  • 周星馳最迷戀的李香蘭,張學友吟唱過的李香蘭,走了......
    1974年她當選參議院議員,併到1992年為止連任三屆。2005年,李香蘭發表長文,勸誡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曾在大陸出版自傳《此生名叫李香蘭》  《此生名為李香蘭
  • 傳奇女星李香蘭百年
    2014年9月7日,李香蘭走完了她94年不平凡的人生。李香蘭的前半生和中國緊密相連。在自傳《此生名為李香蘭》的後記裡,李香蘭有過這樣的表述:儘管我的半生被看作是動蕩不安的半生,但實際上,我只不過是在「限定」的條件下,竭力完成了「被限定」的角色而已。縱觀李香蘭的一生,是一長串名字的分身。可以簡單概括如下:本名山口淑子的她在東北與北平以中國人的身份長大成人。
  • 如何評價李香蘭的傳奇人生?一代歌后or美女「漢奸」?
    一是現在國內大眾了解李香蘭其人的不多;二是聽說過李香蘭的人大多認為她是一個跟川島芳子類似的漢奸。「李香蘭」三個字在國內最知名的應該是張學友演唱的歌曲《李香蘭》。在追求歌唱和表演事業的過程中,李香蘭成為日本侵略者推行其文化政策的工具,是日本實行殖民文化侵略的產品。日本侵華當局希望將李香蘭塑造成中國、日本乃至東亞各國人士的共同偶像,這是李香蘭所不能阻止的。毫無疑問,李香蘭因「戰前」和「戰時」為日本政府推行「五族協和」「日滿親善」的侵略「國策」,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
  • 從民謠天后混到日本參議員,我的名字叫李香蘭
    此歌本來出現時,是作為中日合拍的電視劇《別了,李香蘭》主題曲,是一首日文歌曲,原歌名是《行かないで(不要走)》,由日本歌手玉置浩二作曲並演唱。話說周禮茂先生真的不算是一個特別敬業的詞人。2014年李香蘭去世時,《蘋果日報》的一篇報導中提到,周禮茂本人承認,在收到邀請填寫粵語詞的時候,根本不了解電視劇的劇情,也不知道這位東北女人是什麼情況,估計催的比較急,也就沒怎麼考證,當行活做了。偷懶描寫了一個悽美的場景。
  • 《第二夢》像李香蘭一樣的活著
    而後來,翻閱《第二夢》的介紹,才這道這首歌曲是一位半個多世紀前在老上海紅遍中國女演員的舊曲,再然後,便認識了此曲的原唱女演員---李香蘭。查閱李香蘭的介紹,方才讓我大吃一驚,這位女子的人生歷程幾乎可以用「驚訝」來形容,讓人更為驚奇的是,這位影響中日數代人的音樂、影視、政治的女子竟然還在世。直至前幾天的2014年8月6日收到李香蘭去世的新聞,方才感慨,這又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 還記得星爺唱的《李香蘭》嗎,李香蘭是誰? 視頻
    那些被誤讀的歷史人物來看看老紀和酈波小公舉是怎麼說的吧「請打開歪懷(wifi)觀看,土豪請隨意」▼▼▼回歸正題▼▼▼ 我不知道各位客官是否跟娘子一樣,第一次知道《李香蘭》這首歌,是從周星馳的《國產007》裡聽到的,之後才去聽了張學友版的《李香蘭》。
  • 張學友,周星馳口中念念不忘的李香蘭:前半生在犯錯,後半生在懺悔!
    《不要走》,是日本音樂家玉置浩二為日本電視劇《別了,李香蘭》所作的主題曲,周星馳在電影《國產凌凌漆》中自彈自唱此曲,影片中還反覆提及李香蘭這個名字。抱著「若被人知道是日本人會有生命危險」的想法,李香蘭從未公開過自己的身世,而一口流利的京腔讓所有人都以為她就是個中國人。
  • 《別了,李香蘭》別了,李香蘭
    自傳《在中國的日子——李香蘭:我的前半生》:日中不再戰,我們同是黑髮黑眼睛。///"我,站在北京的城牆上。......這樣無論從外面飛來的日軍炮火,從城牆裡面射出的中國子彈,都將第一個打中我......我可能第一個死去。我本能地想,這是我最好的出路。
  • 【老林說舊聞】你不知道的雙面人李香蘭,一曲難盡夜來香
    曾經,李香蘭一曲《夜來香》迷倒了多少聽眾?但是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位出生於瀋陽活躍在中國早期電影銀幕上的美麗女人,竟是一個日本人。她為何說中國是她的母親,日本是她的父親?這位日本和中國的「精神混血兒」究竟是文化漢奸還是中日友好使者?請聽都市廣播本周日早7點半——8點半林蕭帶給你的《老林說舊聞》雙面人李香蘭,一曲難盡夜來香.
  • 李香蘭 從「漢奸」到「中日友好」的名片
    即使在李香蘭的祖國日本,她最經典的《夜來香》也被日本軍隊禁售,理由是軟綿綿的中國情歌會使風紀紊亂。 在中國人眼裡,她是中國人,卻為日本效忠;在日本人眼裡,她是日本人,卻著中國裝,唱中文歌。 左右為難的尷尬佔據了李香蘭的前半生,她在自傳中寫道:「夾在相互爭鬩的母國中國和祖國日本中間,拼鬥的火花濺滿全身。我被生生撕裂。」
  • 《乘風破浪的姐姐》——人生就是一次次撕裂重組的過程
    我們一步步成長,社會一天天變化,我們跟自己的靈魂一次次也是撕裂再重組。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面臨著選擇,小到今天吃什麼午飯,大到明天跟誰結婚,每一次選擇都關係著你人生進程,考驗著你的重組能力。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也常說,要跟自己和解,世界是時刻變化的,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只能改變自己。接受每一次撕裂,期待每一次重組,在一撕一合中,蛻變和成長,這才是生活給我們最大的獎賞,也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修行之路。
  • 李香蘭逝世,終年94歲 張學友《李香蘭》歌詞
    張學友歌曲《李香蘭》真人版,抗日時期傳奇藝人 李香蘭逝世,終年94歲 。
  • 李香蘭的人生有多傳奇?回日本後的經歷更加豐富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李香蘭」這個名字實在是太敏感了。「李香蘭」這個名字,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聞,但是大多停留在「她是個明星,也是個漢奸」的認識層面。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其撲朔迷離的身世,還是傳奇跌宕的經歷,都遠比大家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 《夜來香》原唱李香蘭去世
    資料顯示,1933年被父親的義兄弟、瀋陽銀行經理李際春將軍收為義女,起中文名為「李香蘭」。同年,李香蘭患肺病。後受好友建議,開始跟一位俄羅斯女士學習聲樂。她曾在偽滿洲國的流行歌曲大賞賽中獲得頭獎。李香蘭亦為天津市長潘毓桂義女。曾以潘淑華之名義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學就學,1937年畢業。然而她從不公開自己的身世,中國人都不知她的日本血統,說得一口非常標準京片子的她,中國人還把她當作地道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