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這篇主題的時候,心思也不知丟在哪,在愚昧的日常裡踱步,下班後的過馬路,紅綠燈與車燈交織閃爍的平行光影,是虛幻的魔力。
想沉溺在未知世界。一點兒晃神延續到他來接我的時候,車如流水馬如龍。腦袋一歪,用食指戳戳他的後背。
——「這期想看點什麼內容吶?我寫。」
——「天冷了,火鍋吧」
——「那就寫火鍋啦」
他認真地點點頭,帶點狡黠的笑意。
但知道我這期真寫火鍋時,他反倒有些驚訝。許多事,原本就不是開玩笑呀。
有很多人應該像我,吃了那麼多火鍋,還是不知道火鍋為什麼要稱之為火鍋。嗯,為了讓我們都顯得有文化點,小查了一些資料,科普時間到。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中發出「咕咚聲」得名。這樣說來,它隨意得名與我興至而寫,倒都有些稀罕的默契。
既然是中國獨創美食,分支必廣。百度一搜:
▼
其中,重慶麻辣火鍋、廣東海鮮打邊爐、山東肥牛小火鍋、北京羊肉涮鍋、江浙菊花暖鍋被稱為「中國五大火鍋」。(說到火鍋一定要複習下:成都|吃貨國小公主的藏寶圖(三))
這還沒提到藏式火鍋、點心火鍋等特色火鍋,種類繁多呀。
火鍋原是宮廷菜,但它不僅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走出國門耀我國威,由此衍生出紙火鍋、乳酪火鍋、巧克力火鍋、鋤燒火鍋……奇奇怪怪的火鍋們。
火鍋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湯味淡,以涮生片為主,蘸料很關鍵,最為代表性的是涮羊肉及廣式打邊爐;
第二類火鍋的料已熟,爐火起到保溫作用,但要下易熟的青菜,如砂鍋魚頭、羊肉爐等;
最為方便的是第三類鍋,國內食材全熟,不用再花工夫去燙,像佛跳牆、復興鍋等大鍋菜的方式。
由於中國美食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種類太多,聊個三天三夜也未免說得盡。
我是湖南人,就以我們這邊吃食習慣談談吃火鍋一定不能錯過的食材,勾勾你們的饞癮。
▼
肉類
無肉不歡,在火鍋面前,不要跟我說素食主義,沒有肉類的火鍋是不完整的!
➀肥牛卷/肥羊卷
視偏好程度而定,我會比較喜歡吃牛肉,羊肉沒處理好,總有一股癆味==
肉類食材要先放,湯底散一點葷腥也是調味。一般煮熟就可以了,不要煮太爛,煮太散感覺肉質也鬆了,沒有嚼勁,火候大家自己把控!這個我教不來……
➁五花肉
如果你之前對五花肉懷有偏見,在我的極力推薦下下次一定要點一份。小時候抗拒吃肥肉,現在才知道肥瘦摻半才是人間美味!
從鍋裡撈上五花肉,再蘸上佐料,口感爽滑,鮮嫩不膩。
➂丸子們
一定要點會爆漿的丸子,牙齒咬開一小塊,用舌尖感受熱騰騰的肉丸裡流出濃鬱鮮美的肉漿,刺溜一下小心把舌頭吞進肚裡。
特喜歡吃丸子的可以去試一試水晶鍋,點個丸子鍋底,保夠。
▼
蔬菜
大多數時,為了少長胖點,還是提倡吃素一點,肉嘛,調調味就夠了23333
➀白豆腐
你就想一下滾燙鮮紅的汁水裡白豆腐滾三滾再入口的清爽刺激!口水要流下來!
➁酸菜
如果不是和資深火鍋愛好者去吃,我恐怕永遠也不會點酸菜。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們,點一次,終生必點。三思而後行!
本身帶有酸,加上鍋底的辣味,咬上去嘣脆,開胃。
➂細粉絲
建議去吃水晶鍋類必點。正確方法是在湯汁兒快要燒乾,大家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把粉絲下進去,混在湯汁兒中,用公筷攪拌均勻,全面入味,最好燒得有點微焦時,香氣四溢。
就算你撐破肚子還想再來一碗。但這也很考驗手法!
➃麻花/油條
有點經驗的吃貨們就知道,它們不能煮太久,否則糜爛的程度,會毀了你的鍋。
最好是下一兩個,慢慢浸入鍋,根據火力大小,半熟就可以撈出來吃了。油條要比麻花更容易熟,也更容易燙嘴。而麻花勁道一些,但比幹吃時稍顯柔軟。切記別煮過頭。
➄金針菇
這個就可以煮久點,會更入味,同理還有豆芽。筷子夾一大把塞進嘴裡,咀嚼時能聽到金針菇在牙齒間歌唱。
➅海帶
提鮮的一把手,也屬於火鍋後半部分主攻的菜餚。
➆藕片
一上鍋底就得下系列。有非要煮很久才會熟透的錯覺,但咬起來總是微微脆。
➇玉米+冬瓜
少了哪個都不完整的絕佳搭配。能吃出排骨的鮮美感,玉米清甜冬瓜香綿。不要說,就是幹!
咂咂嘴,寫得肚子有些虛弱的餓。在進行物質補給前,再說說精神層面上。
稍微熟悉我一點的人都知道,我是重症糾結患者,所以在千古難題「吃什麼」上斃掉很多腦細胞。但冬天一來,這樣的情況會好很多,因為有火鍋呀。
一到周末,工作日被快餐填充的胃,總算有喘息的空檔,有時候會像電影小森林|我一口一口吃掉我的喜怒哀樂與生活裡一樣,悠閒、細緻、慢條斯理地烹飪,再愉快地治癒味覺。
有時候懶意和饞意夾擊而來,便和朋友約飯。
大冬天裡冰冷危襲,點鴛鴦鍋取暖,丟一堆新鮮的食材待它燙熟可口,整個鍋塞得滿滿當當。
拿小碟加大量的青蔥、蒜蓉、湖南特有的剁辣椒,淋上一勺香麻油,偶爾也加點花生醬,澆上滾開的高湯,再舀一點香菜末。
用筷子幫食物從沸騰的鍋裡逃出來,往碗裡浸幾秒又裝模作樣地吹一下,讓它們老老實實地跌進肚裡,嘿,狡詐的幸災樂禍。
吃得急,嘴唇分不清是被辣椒撩撥還是高溫勾引,紅腫一片,呼,但還是滿足。
寫到這兒,想那些總是和我約火鍋的朋友們了。火鍋也是檢驗友誼的利器呀。
仔細一想,恐怕剛認識的人說什麼也不會手拉著手去吃火鍋吧,他們喜歡的是精緻而疏遠的西餐。
能夠相對而坐侃侃而談,吃多久就嘮多久,油光滿面也毫不在意,將真實的食量相互曝光……大概都是親近。
但我單獨一個人時,絕對不敢碰它。儘管一個人吃普通的三餐,一個人準備充足的紙巾繞遠路去看悲情電影,一個人跋山涉水背包去旅行,去聽情感未生時鋪滿遺憾的演唱會,去專櫃試新出的口紅色號,但從來不敢獨自去吃火鍋。
正因為它太溫暖了,所有應對俗世叢生的荊棘利刺,都偽裝不了。
咦,你說它什麼都好,就是吃完身上、頭髮絲裡,甚至連背過去的包都被頑固的火鍋味兒騷擾,唉,我也覺得這是個小麻煩。
可這麻煩偶爾被我奇怪的惦念,在雙眼被滿屏的枯燥信息弄僵化時,在走路也背著思想深慮時,倒懷念起一場自得其樂的火鍋約,滿袖的香鍋味,是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兒。
周末了,沒事就叫上好久不見的朋友吃火鍋吧,天冷了正合適。
若不嫌麻煩,也可以自開小灶,就像讀書時偷偷躲在寢室裡用大功率電器一樣,身邊還是當年的人。
什麼是有(huà)趣(láo)的生活
旅遊 吃安利 講故事 再加叨叨比
處女座元氣少女 & 水瓶座斯嘉麗
waiting for u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