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憶舊|紅泥小火爐

2021-02-08 太原道

  


閒來無事,太原的「留鳥」與海南的「候鳥」在群裡亂侃。大家討論的主題是,冬天,南方和北方究竟哪裡好。

「候鳥」說,夏日炎炎,海濱沙灘。

「留鳥」說,寒風凜冽,室內如春。

「候鳥」說,空氣新鮮,身體健康。

「留鳥」說,一方水土一方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雙方各說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我靈機一動,寫了幾句順口溜:      

春夏秋冬分的清

世世代代北方人

紅泥火爐一壼酒

親友雪夜情意濃  

群裡一陣沉默,接著有人發出原詩: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大家再也無心爭論,綠樹蔭蔭與雪花飄飄,誰高誰低了。

想起了逝去的歲月,想起了久違的小火爐。懷念在那樣的一個雪夜,或許是家人,或許是老友,圍在一個小火爐邊,一壼老酒相伴;嘮著家常,敘著友情;看著月上柳梢,聽著雪花簌簌;那種意境,怎一個「美」字了的。

大家感慨,曾給了我們無數溫暖的火 爐,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然成為了遙遠的記憶。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將過往的美好一併收回。當下,再也不可能一家人圍著火爐談天說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捧手機如拜神一般……

我的童年是在定襄農村度過的。

往事像炊煙,像爐火,是那麼縹緲,又是那麼清  晰;是那麼遙遠,又是那麼溫暖。

奶奶家的紅泥小火爐,比較奢侈。一樣的是用紅膠泥和頭髮塑身,一樣的是高二尺,直徑一尺的腰鼓體形,一樣的是口小肚子大。不一樣的是還有一個邊長四十釐米,高八十釐米的木架,木架下部還有兩抽屜。平時在地下、炕上搬來搬去的泥火爐,放在木架裡,就有了一席之地,固定放在炕沿邊了。

火爐的生活也很艱苦,平時就是燒煤面,爐灰,土混合成的煤糕,過年過節才燒點蘭炭(焦炭)。早晨,把脫粒完的玉米棒扔進爐膛,再用火鉗從做飯的灶火裡,夾上燃燒的炭塊,火爐就生著了。

看火爐可是個技術活兒,講究把燃燒完的灰燼漏掉,上下通氣,火才旺。天氣晴好時,為了節約燃料,就用煤泥封起來,中間用火柱扎個孔。用多少煤泥,全靠經驗掌控,保證用火時,煤泥即將燃盡。到午飯時,捅開火,加上煤糕,坐上小鐵鍋燴一鍋蘿蔔、白菜、山藥蛋。如是過年過節,或來了客人,豬肉、粉條,豆腐、丸子燴上,熱氣騰騰,滿屋飄香。

為了節約燃料,故意把爐膛套的很小,也就六、七公分。因此,散發的熱量有限,白天家裡也就八、九度,還得穿上厚厚的棉衣。到了晚上,火爐熄了,放在家裡的水甕,會結一層薄薄的冰。蓋兩床被子,還不知不覺就把頭鑽進被窩裡了。

滹沱河在村邊,由南向東拐了個彎,河床分外寬闊,冰面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白光,這可是孩子們的樂園。打「滑擦」,溜冰車,跑著,跳著,玩的不亦樂乎!臉蛋凍的紅紅的,頭上冒著水蒸汽。摔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摔倒。有時分成兩幫跌對(摔跤),有時分成兩幫打仗。有時是真的打仗(打群架)。

前些時候,中國足球隊輸給敘利亞隊,網上一片譁然。我一點也不意外,這些隊員有過「野蠻」生長的快樂童年嗎?打過「仗」嗎?根子裡就沒有血性,沒有童子功,沒有現場觀察力,不會隨機應變,沒有協作精神,沒有大局觀,是一群「圈養的小鮮肉」,為錢而踢球。敘利亞隊員,身處戰爭環境,那是真正的熱愛足球運動,精神意志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瘋夠了,中午回到家,從火爐嘴裡(掏爐灰地方)取出燒好的紅薯,隨便吹吹上面的爐灰,狼呑虎咽的吃到肚裡。什麼桔紅色的瓤,綿軟的口感,甜甜的味道,那是長大以後才感覺到的。當時只覺得好吃,吃了不餓。

夕陽西下,牛羊歸圈,唯有西北風伴著孩子們,在村莊裡嬉鬧。逮貓兒(捉迷藏),吊纏(一個人彎腰抱住另一個人的腰,背上坐著一個人。這樣兩組,坐著的兩個人,看誰把誰拉先拉下來,先著地者輸),講鬼故事……          

社員們每家都分有幾十梱高梁杆,放在院子裡,很佔地方,還不容易幹。家家都把這些高梁杆放到房上,稍子朝外,三分之一伸出房沿,佔在巷廊上空。伸出去的部分,就是麻雀溫暖的家。

 

這便是我和小夥伴們捉麻雀的絕好時候。我們緊握著老式的手電筒,貓著腰躡手躡腳地悄悄走近高梁杆下,突然打亮手電,對準黑暗裡的麻雀猛地一照,這時候麻雀會有短暫的眼盲,一動不動的坐以待斃。於是我們用疊羅漢的辦法,徒手捉麻雀。或者因為夠不著,或者因為驚飛了麻雀,成功率不高。運氣好的話,也能抓到三、五隻麻雀。那親手捕獲獵物的樂趣,深深吸引著我們,樂此不疲。

月黑風高,三星高懸,回家的路格外長,滿腦子的恐怖故事,和迷信傳說,仿佛處處都有妖魔鬼怪。硬著頭皮,三步並作兩步的往家跑。

推開家門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豆大的煤油燈火,照得屋子昏暗朦朧,火爐的火苗,歡快的跳躍著,把屋頂映紅一片。爺爺坐在爐前,邊抽小蘭花,邊喝著茶;奶奶坐在炕頭正打瞌睡。

我叫一聲,「丫娘,丫爺!」

「噢!回來了,餓了吧!」奶奶邊說邊下炕。

農村冬天一般是「一熬晌」,早晨九點多一頓飯,下午四點多一頓飯。到晚上九點多就又餓了。當時,雖然是困難時期,但由於我們村自然條件好,社員們能分到基本的口糧,爺爺、奶奶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吃得比較少。再摻雜些野菜什麼,並沒有受餓。

火爐上的沙鍋,「咕嘟,咕嘟」的,一會兒酸菜燴茭子殼殼,就熟了。吃完再喝一碗豆散子稀飯。真比吃了山珍海味還美。

那個年代雪多,經常下紛紛揚揚的大雪。晚上,爺爺辛苦點,給火爐子填幾次煤糕。屋外北風呼嘯,室內爐火搖曳,看著發白的窗戶紙,聽著雪打窗戶紙的「沙、沙、沙」聲,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早早起來,架起木梯,帶上掃帚、木鍬,上房頂掃雪。房屋披上了潔白的素裝,大雪把院子裡的栆樹,打扮得像美麗的珊瑚,又像奇異的鹿角。大地蓋上了厚厚的棉被子。天連著地,地連著天,白雪茫茫,無邊無際,完全是一個玉琢銀雕的世界。每家房上都有個掃雪人,人們一邊鏟雪一邊交流著,這場雪對莊稼的影響。

一會兒,銀裝素裹,粉妝玉砌的天邊爬上一輪又紅又亮的太陽,縷縷炊煙嫋嫋升起,雞鳴犬吠與牛羊之聲相聞,風箱伴著兒童的嘻鬧,新的一天開始了……

少年回到城裡居住,家裡生的是大鐵爐子,燒的是塊炭,煙筒吸的火苗,「嗡嗡嗡」響。

成年後,  自己的家是暖氣,不用木材,不用炭,沒有煙塵,沒有灰,還保持恆溫。

現在,老家村裡少數人用的是土暖氣,多數人家還是生爐子,不過換成了鐵爐子。年青人和小孩都去城裡住了,好多好多房子空著。牛馬被機器替代了,不養可以理解。奇怪的是,不養豬,不養羊,不養雞,狗也很少。

在這冬日裡,不要說晚上,就是白天,獨自走在狹長的巷廊裡,也會後背發涼……

怎能不懷念那遠去的,溫暖的親情、鄉情?

怎能不懷念那難忘的紅泥小火爐!


相關焦點

  • 紅泥小火爐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潮汕紅泥爐的精緻實用歷來備受茶客熱捧,紅泥小火爐處,聚三二好友,或談古論今,或家長裡短,其樂融融。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一首小詩,有景有情,凡俗的事物,在他的筆下,生動傳神,回味無窮。讓歷世歷代,讀過的人,在寂寥的冬日裡,每一次的展卷,都有一種新意,圍著它取暖。  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
  • 張雲雷楊九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在德雲鬥笑社第十期節目的最後,有一個師父給徒弟禮物的環節,郭德綱老師給徒弟的小禮物是醒目。這個醒目是相聲演出表演的一個道具,郭老師的醒目裡還刻了字。給楊九郎的是「紅爐」,這是取自白居易一首詩裡面的字。白居易有一首詩叫《問劉十九》原文是「綠蟻新醅酒⑵,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⑶,能飲一杯無」。綠蟻指的是浮在沒有過濾米酒上的綠色泡沫,醅的意思是釀造。整首詩說的是有了新釀造的酒,旁邊擺著火爐。天色變晚了好像要下雪了,朋友可以一起飲酒嗎?
  •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中「綠蟻」何意?詩詞大會不少人答錯
    當登臨高山之巔時,我們可以豪邁地吟誦出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面對離別時,我們也可以曠達地吟誦出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當想要對那個心心念念的人表白的時候,我們更可以深情地吟誦出唐伯虎的「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所以,雖然現代人並不擅長寫古詩詞,但是卻受它的影響頗深。
  • 夜讀丨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古人筆下的冬天竟這麼美
    在白居易的筆下,冬天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可以喚三兩好友圍爐而坐,喝點小酒放飛自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可以在寂寂雪夜,靜聽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音——「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只要有顆不畏風雪、寒中作樂的心,總能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來。
  • 初冬第一場雪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南方的雪最適合這首詩了!
  •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小雪 | 有冬要來,有雪如詩
    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全詩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近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
  • 《天涯明月刀》紅泥暖鍋涮菜如何製作 紅泥暖鍋涮菜製作方法分享
    導 讀 天涯明月刀紅泥暖鍋涮菜怎麼製作,趙青楓喜歡的菜品紅泥暖鍋涮菜怎麼獲取,紅泥暖鍋涮菜需要哪些食材呢
  • 風土識小|「春聯」憶舊
    風土識小|「春聯」憶舊 2021-01-17 2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火鍋|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
    嗯,為了讓我們都顯得有文化點,小查了一些資料,科普時間到。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中發出「咕咚聲」得名。這樣說來,它隨意得名與我興至而寫,倒都有些稀罕的默契。既然是中國獨創美食,分支必廣。百度一搜:▼
  • 白居易:在冬天,綠蟻酒和紅泥小灶火鍋是標配,沒啥事情比的了
    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道出了寒冷的天氣適合和友人一起圍著小火爐(一說吃火鍋),喝著小酒敘敘舊。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火鍋都是驅寒佳品。到了宋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火鍋。
  • 夜宵江湖「串大仙新派燒烤」紅泥小火爐+絕密滋味「銷魂雞爪王+鮮牛小串+必勝雞翅」擼串之巔一決雌雄!
    串大仙區別於傳統的燒烤就在於它是用電火爐烤的!不再有煙燻火燎的氣息,溫度穩定好控制,燒烤師傅在後廚這一塊專屬於他的天地,大展手腳遊刃有餘的面對著成百上千的烤串!串大仙特有的紅泥小火爐能夠幫助大家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小火爐裡放上一塊炭火,上面放著包著錫紙的烤盤,烤好的烤物往上一放!各位江湖俠士萬萬是不能把錫紙去掉的!燒烤放在沒有錫紙保護的烤盤上,滴落的油脂會讓木炭著火冒煙!
  • 原創:一個火爐暖了冬
    一個火爐暖了冬許久沒這麼冷了。這一冷,讓我想起小時候,一群小夥伴圍著火爐取暖,火爐旁的鐵片上放上幾粒黃豆、一小把穀子。不多久,黃豆一聲清脆響,便趁著熱小心夾起,手裡來回顛倒著幾下,丟進嘴裡;穀子不聽話,「嘭」的一下,蹦出老遠,有時直接蹦到等待的手掌裡,有時落在地上,撿起來吹吹,一樣美滋滋地丟嘴裡。那滋味,現在無論如何是無法感受到了。
  • 茉憶舊文化粉絲分享會暨民謠白羽見面會
    ②茉憶舊文化創始人無為致歡迎詞。③青年新銳作家張守濤-《先生歸來——南京民國老大學的那些人和事》的民國文化演講。④民謠歌手白羽的演講——行走在路上。⑤茉憶舊文化粉絲關於民國文化演講,同時現場放映PPT或民國文化老照片投映。⑥抽獎活動:主持人現場抽取幸運觀眾十名贏取張守濤先生親筆籤名《先生歸來》書籍。
  • 蘇州人對冬日的記憶,蘇式暖鍋:「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過去,蘇州家家戶戶都有一隻銅皮暖鍋,鍋中間一個煙囪狀的爐膛,專門用來燒炭,爐膛頂上還有可以調節炭火強弱的小蓋子。鍋蓋也做得很有意思,中間有個圓洞,穿過煙囪才能蓋住鍋。暖鍋不像火鍋一樣隨燙隨吃,是將半成品的菜餚放進鍋中,加入高湯,爐火保溫。暖鍋鍋底是粉絲和白菜,上覆肉皮、蛋餃、冬筍、鹹肉、鵪鶉蛋、魚丸等,每種食材都有著特殊的寓意。鍋邊熱氣騰騰,一口菜一口湯,吃得暖和又滿足。
  • 魔道祖師香火爐完整版
    這是一款有魔道祖師香火爐完整版,還擁有精緻觀看體驗,有多種人性化的觀看方式,獨創電影式切換分屏模式,局部展現動漫內容,也可以全屏拖動觀看,雙擊對頁方式瀏覽,快來下載試試~
  • 趙小棠cos變相怪傑,滿臉紅泥十分滑稽,女團偶像包袱去哪了
    但是小編想說的是,趙小棠這」關公「一樣的臉是怎麼回事,感覺就像是還沒出去曬就已經被太陽曬紅一樣。就連一旁的韓東君都忍不住吐槽,說趙小棠像是在線cos變相怪傑一樣,滿臉紅泥的樣子看起來十分滑稽,她聽後還起勁了,直接跳起了舞,臉看起來更加擰巴了。
  •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古人常說的「綠酒」是什麼意思?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凋零的秋景圖,營造了一種悽冷的氛圍,下闋寫花殘、斜陽、雙燕,縱觀全篇無一愁字,卻處處體現詞人淡淡的憂愁。
  • 《竹海文藝》第1689期‖宋伯航:冬日火爐(散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冬日火爐文:宋伯航(新疆)圖片:網絡每到冬天,在我家鄉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一帶,家家戶戶都用泥制的火爐取暖,男女老少在被溫情圍攏中度過漫長的冬季
  • 怎樣使用啤酒罐製作DIY酒精火爐
    炎熱夏天來個炸雞加啤酒感覺太爽了,酒足飯飽之後再來點輕鬆的手工小製作作為飯後消遣,生活就是如此容易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