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
也許你忘了
但是你的胃
忘不了
童年的很多事情
都已經記不起來了
但仍記得
這碗裡的滋味
是媽媽的味道
關於碗裡的鄉愁,從事餐飲近20年的瓊海餐飲協會副會長李果先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大概是在08年的時候,那時我開一家雜糧店,那年清明,店裡來了幾位南洋的客人,年紀都在六十歲以上,有些已經七十多了。
他們清明回家拜祖,順道到家鄉的店裡吃點本土特色的雜糧。
剛到店裡時,他們幾位老人有說有笑。
可是,當我們把菜端上桌後,氣氛變得有點不對勁兒。
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先生看到面前的雞屎藤粿仔時,一下子沉默下來。
這碗雞屎藤粿仔湯,是用傳統的公雞碗乘的,墨綠色的粿仔,深紅色的紅糖水,漂著細細的薑絲,跟平常的雞屎藤粿仔湯沒有兩樣。
老人看到這碗雞屎藤粿仔湯時,用勺子一圈一圈地攪著,像在劃一圈圈的年輪。慢慢地,他的眼眶有些紅,溼潤了,混濁的眼睛裡閃著淚光,甚至,眼淚就快要掉下來了。
其他人看到他這樣,也不再說笑。
這位六十來歲的老先生,像個孩子一樣,用顫顫巍巍的聲音說:
「我想媽媽了。」
老人十幾歲開始下南洋。在他小的時候,媽媽經常在家周圍採摘雞屎藤,做雞屎藤粿仔給他吃。那時還小,他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只懂的,反正媽的,都是可以吃的。
當時生活困難,媽媽把家裡僅有的紅糖給他吃。他還記得媽媽用小刀,慢慢地、細細地從成塊的紅糖上,削下一點點的紅糖下來,煮湯給他。媽媽是捨不得吃紅糖的,只是給他吃,甜甜的,他很愛吃。媽媽則用普通的鹽,搞下去就吃了。
「我想媽媽了,以前媽媽經常做這個雞屎藤給我吃。」老人觸景生情地說。
「自從我下南洋後,再也沒有見過媽媽了。我特別想媽媽了,想看看媽媽當時是怎麼煮給我吃的。」
老人越說越動情,到最後,竟然抱著頭小聲地哭起來了。
當時,我就坐在收銀臺收銀,老人就坐在我面前,我看得一清二楚。
我認為,這就是鄉愁,就是童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