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一碗雞屎藤粿仔湯

2021-02-17 發現瓊海

有些事情

也許你忘了

但是你的胃

忘不了

童年的很多事情

都已經記不起來了

但仍記得

這碗裡的滋味

是媽媽的味道

關於碗裡的鄉愁,從事餐飲近20年的瓊海餐飲協會副會長李果先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大概是在08年的時候,那時我開一家雜糧店,那年清明,店裡來了幾位南洋的客人,年紀都在六十歲以上,有些已經七十多了。

他們清明回家拜祖,順道到家鄉的店裡吃點本土特色的雜糧。

剛到店裡時,他們幾位老人有說有笑。

可是,當我們把菜端上桌後,氣氛變得有點不對勁兒。

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先生看到面前的雞屎藤粿仔時,一下子沉默下來。

這碗雞屎藤粿仔湯,是用傳統的公雞碗乘的,墨綠色的粿仔,深紅色的紅糖水,漂著細細的薑絲,跟平常的雞屎藤粿仔湯沒有兩樣。


老人看到這碗雞屎藤粿仔湯時,用勺子一圈一圈地攪著,像在劃一圈圈的年輪。慢慢地,他的眼眶有些紅,溼潤了,混濁的眼睛裡閃著淚光,甚至,眼淚就快要掉下來了。

其他人看到他這樣,也不再說笑。

這位六十來歲的老先生,像個孩子一樣,用顫顫巍巍的聲音說:

「我想媽媽了。」

老人十幾歲開始下南洋。在他小的時候,媽媽經常在家周圍採摘雞屎藤,做雞屎藤粿仔給他吃。那時還小,他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只懂的,反正媽的,都是可以吃的。

當時生活困難,媽媽把家裡僅有的紅糖給他吃。他還記得媽媽用小刀,慢慢地、細細地從成塊的紅糖上,削下一點點的紅糖下來,煮湯給他。媽媽是捨不得吃紅糖的,只是給他吃,甜甜的,他很愛吃。媽媽則用普通的鹽,搞下去就吃了。

「我想媽媽了,以前媽媽經常做這個雞屎藤給我吃。」老人觸景生情地說。

「自從我下南洋後,再也沒有見過媽媽了。我特別想媽媽了,想看看媽媽當時是怎麼煮給我吃的。」

老人越說越動情,到最後,竟然抱著頭小聲地哭起來了。



當時,我就坐在收銀臺收銀,老人就坐在我面前,我看得一清二楚。

我認為,這就是鄉愁,就是童年的回憶。


相關焦點

  • 文昌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為了感謝鄉親,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因為來看孩子的人較多,主人家往往人手不夠,鄰居們就會主動幫手,漸漸形成了全村人做粿仔,全村人吃的習慣。文昌作協編寫的《文昌市情走向文明昌盛》一書中記載:東閣粿仔最出名。在東閣的粿仔店裡,只見每個攤位都有一兩個姑娘坐在小鍋前,右手抓起米粉團在左手心中點了幾下,然後雙掌合十、一搓,幾隻細圓粿仔便掉在湯中,邊撈邊吃。
  • 封紀圓:碗仔粿
    那時最盼望的莫過於外祖母帶我趕集採辦的日子,熱鬧新奇,還有平時不多見的零嘴——碗仔粿。天剛蒙蒙亮,外祖母便挑上兩個空籮筐,帶著年幼的我,翻過一座小山丘,沿著泥土路約一個多小時的腳程,來到隔壁村子的趕集場所。 那是一片稍微平整過的空地,散落幾張黑黝黝的簡易木桌,稀稀拉拉幾張矮凳。
  • 奇葩菜名大薈萃 雞屎棺材板嚇人啊
    不用油炸就能達到香氣撲鼻,口感爽脆、柔嫩、彈性十足、且丸中帶湯、口嚼美汁四濺,嘗後唇齒留香。並可用於煎、炒、湯、串、燒、吃法多樣化,做法多樣化,口味多樣化。吃時一咬湯汁四濺,形象比喻叫撒尿牛丸。放在嘴裡,輕輕一咬,好意外、好驚喜,一股高湯從牛丸中爆出,美汁四濺,感覺確實不同凡響!
  • 潮汕人的鄉愁,是那一碗碗的厝頭巷尾的草粿
    談起鄉愁,每個地方的人想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西安人會想到那唇齒留香的肉夾饃,川渝人會想到那辣油飄香的麻辣火鍋,長沙人會想到美味的麻辣小龍蝦,而潮汕人則會想到那碗樸實無華卻又口感獨特的草粿。在每個潮汕人的童年裡,一定都有這樣一個阿婆或者阿伯,他踩著老式三輪車,帶著一個大喇叭,在夏天的厝頭巷尾來回騎著車,載著滿滿幾鍋草粿,一邊騎車喇叭一邊廣播到:草粿!豆腐花!而遠遠聽到聲音的小孩就會帶著碗默默在巷頭等著阿伯的到來。拿著碗舀上滿滿一碗黑乎乎的草粿,撒上潔白的白砂糖,心滿意足地端回家。我想這是每個潮汕孩子夏天最大的盼頭了吧!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接著她便用一竹板子,將蒸熟成片狀的粿皮,從四周的角劃開,「銅盤」的粿劃成長方形的三條用手拉出,把又薄又軟、晶瑩剔透熱汽騰騰的粿仔,披於「竹囊椅」上。就這樣一出一入鼎一撒粿,迅速乾脆利落,且一刻也容不得歇息,片刻工夫便在「囊椅」裡面擱成了厚厚的一疊粿仔,再於上面炊上一面紅色的粿條,一疊疊拜神祭祖的粿仔就這樣大功告成了。然後,便是蒸發酵粿,蒸魚,蒸雞鴨、蝦卷、卷張、豬肉等的,忙得滿頭大汗,不亦樂乎!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一周前,鷺客社發布了我寫的一篇名為《美食記憶:關於「卷仔粿」的念想與疑問》的文章,得到讀者的積極響應:娜嚒留言:小時候聽奶奶說,我們也是平和人搬到南靖的。南靖有越南村,越南人逃避戰爭跑來這裡定居,最早粿條就是他們做的,泰國和越南也是這樣叫「粿條」(閩南語)。具體是不是這樣,有待考證,但是越南和泰國人叫「粿條」我是確認過的。
  • 江永:油炸糯米粿 留住鄉愁味
    桃川鎮居民在製作糯米粿。紅網時刻永州12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健林)冬至臨近,在江永縣桃川鎮老街,居民開始手工製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瑤族群眾的傳統小吃,冬至臨近,桃川鎮大街小巷瀰漫著粿子的香味,這裡的居民忙著炸粿子備年貨,手工製作糯米粿留住了鄉愁味,滿滿都是「老桃川」的味道。章年華、何戊姣夫婦把冷卻之後的糯米粿裝袋。「長沙、冷水灘有幾個客戶明天要300斤糯米粿,今天請了三個工人幫我炸粿子。」
  • 博美小吃:有一種鄉愁叫一碗豆花
    那麼,一碗平平無奇的豆花為何如此牽引著人們的食慾呢?這就要說到它那繁複冗雜卻又充滿良心的製作工序了!小時候,每每到了夏天,放學後的街頭巷尾時常會出現賣豆花草粿人的身影,那劃破蒼穹的敲碗聲,即使每天都會風雨不改的傳到我們耳朵裡,卻有一種不厭其煩的感覺。「叮叮叮,叮叮叮」,隨著清脆響亮的敲碗聲傳遍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接憧而來的便是賣豆花的人沙啞洪亮的吆喝聲。從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下,傳到每一個過路人的耳邊。「賣草粿,賣豆花啊,一碗伍角錢」…….
  • 藏在老街的貢仔粿
    今天我們繼續尋找藏在巷子裡的美食他們家是專門賣炸的東西很多住在很遠地方的客戶都是跑過去買過過癮貢仔粿是汕尾地區的特色小吃加入切好的蘿蔔絲再淋上米漿放進去炸老闆說他們家的油都是當天的不會留過夜油油都是黃色新鮮的不會是黑的他們家除了貢仔粿
  • 臺灣人的鄉愁,都在一碗滷肉飯裡
    ▲ 「小王清湯瓜仔肉」的滷肉飯,圖源@臺北畫刊如今,滷肉飯成了臺灣人的鄉愁。作家焦桐說:「在臺灣,有人煙處就有滷肉飯,很多人從剛冒出乳牙就開始吃滷肉飯,吃到滿嘴假牙還和它糾纏不休」。 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鋪上一層琥珀色、顫巍巍抖動的五花肉丁……沒有什麼比主食+油脂的組合更能撫慰人心、勾起洶湧的鄉愁了。
  • 小鍋米線,在異鄉煮一碗鄉愁
    而對於在異鄉的雲南人來說,米線則是一種鄉愁。過橋米線、菊花米線、牛肉米線、羊肉米線、兔肉米線、小鍋米線、鱔魚米線、腸旺米線、滷米線、炒米線、涼米線……在雲南的不同地區,不同風味的米線通過不同的烹飪技法和食材搭配,撫慰著雲南人的身心。每年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米線。不拘於上述的一種吃法。
  • 在吃貨之鄉大潮汕,一碗真正的豬肚湯是怎麼煉成的?
    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是即將入冬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豬肚湯。鄉愁| XIANGCHOU 一碗豬肚湯的溫暖 記得鄉下殺豬,一般是在過年前七八天左右,而且一般是在晚上殺。尋味 | XUNWEI 邂逅一碗記憶深處的美味偶然之間,我來到位於長平路的老許粿條面吃飯。沒想到,我卻意外邂逅了一碗令我勾起兒時回憶的豬肚湯。
  • 原來《想見你》裡的白糖粿還有這層寓意,編劇你很會啊!
    這是一碗用用地瓜和地瓜粉做成的糖粿丨豆果美食網網友豆帝煮 有了這麼一個浪漫的傳說加持,白糖粿後來也就慢慢成了「美好姻緣」的象徵 香煎甜粿丨taobao 等到了正式祭祀祖先的清明節這天,清明粿、艾粄、草仔粿
  • 夜聽 | 一碗灰寨餃皮湯的美味密碼
    對於很多灰寨人來說,一碗餃皮湯是老家最接地氣最有特色的美食,是地地道道的老城記憶,是打開心扉的美味密碼、濃濃的不變鄉愁。灰寨老店的這一碗餃麵湯,湯底清淡鮮甜,肉丸子爽滑彈牙,裹肉香嫩鮮美,能徵服最刁鑽的味蕾。
  • 廈門 閩南夜話|一碗兜面慰鄉愁
    一碗兜面慰鄉愁作者/婉兒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兜面是閩南的一道地方小吃,兜面雖說有個先將芋頭切塊,用油把芋頭炒出香味,加適量水把芋頭煮熟,在芋頭湯中加入鹽、味精調味;舀出鍋中一半已調好味的湯汁,剩下的湯與芋頭留在鍋裡,舀出的湯汁擱置一旁,待溫度不燙手後,加入地瓜粉,地瓜粉和湯以一比二的比例,調成糊狀,重新把鍋裡的湯汁燒開,一邊緩緩倒入地瓜粉糊,一邊用勺快速搗攪,讓地瓜粉糊受熱均勻,直至把所有白色的地瓜粉糊煮成透明的青黑色,兜面就熟了。
  • 尋味畲鄉|景寧人的鄉愁,從一碗英川粉皮開始
    尋味畲鄉|景寧人的鄉愁,從一碗英川粉皮開始 2020-09-15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公吃了我做的山羊肉炒粿後,說:再也不用去羊肉館吃炒羊肉粿了
    在潮汕地區,當地人都把「河粉」稱之為「粿條」或「粿仔」,所以我這裡說的炒羊肉粿就是大家說的炒羊肉河粉。吃過了外面的羊肉粿之後,我得知老公也喜歡吃炒羊肉粿條,平時炒牛肉粿比較多,也沒有做過炒羊肉粿,那今天我就做個炒羊肉粿和羊肉館PK一下吧。等我把羊肉粿條炒好後,老公也下班回來了,午餐是炒羊肉粿配紫菜蛋花瘦肉湯。
  • 物碗草粿,不是龜苓膏、仙人粄、涼草粉、燒仙草!
    潮汕涼粉界草粿每到夏天,潮汕「涼粉」就會新鮮出爐。當窗戶邊響起熟悉的「草粿~豆腐~」的聲音,要數奴仔(小孩)最興奮了。拿著家裡的碗盆跑下樓,5塊錢內就能交易到一碗盆還冒著熱氣的草粿。~製作草粿需用一種稱為草粿草(仙人草)的植物。用仙人草煎取藥液,濾汁去渣,加入適量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加熱煮滾之後,盛於容器冷凝成膏狀,即成為黑色晶瑩的草粿。食用時,用專用的銅勺切成一片片裝進小食碗裡,撒上白糖,便可啜飲。
  • 一碗蚵仔面線!!好吃到你啜泣!
    蚵仔面線(念ô-á mī-sòa),一碗蚵仔面線的好壞取決於蚵仔的大小與新鮮度,面線也以手工制的為佳,大骨或柴魚熬煮的湯頭更鮮美健康,配上各種調味料之後,鮮香的蚵仔面線保證吃完還回味無窮一碗夠㊣點的蚵仔面線取決於蚵仔的大小和新鮮程度,一口不腥的鮮甜,肉質鮮嫩而有嚼勁,甜爽滑口而不膩人,美妙之味不言而喻。
  • 永康餛飩擔 | 一碗人間煙火,足以慰藉鄉愁
    餛飩擔子的左邊安個柴火爐,爐上放著個熱氣騰騰燒湯的鐵鍋,爐下塞著幾捆木柴。擔子中間是三尺長的雙層臺面,上下可擺放調料碗:醬油、醋、豬油、蔥花、碎蒜、餛飩酥等佐料,右邊是精緻的幾層抽屜,裝著皮餡、包好的餛飩、作料和碗盅,其空間的利用率可謂精打細算,「螺螄殼裡做道場」擀麵棍、湯勺、刨刀、水桶等廚房用具都一應俱全。三百六十行裡有個謎語是關於餛飩擔的,叫「遠看像牌坊,近看似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