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網絡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我們這些俊人,一步都沒有退守。
——電影《金剛川》
50年前,一首《英雄讚歌》,描繪了慘烈恢弘戰爭場面。
風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
晴天響雷敲金鼓
大海揚波作和聲
這就是著名的抗美援朝。
電影《金剛川》正是其中的一個真實故事。
金剛川
「淙翰觀影會」:第三十一期
﹀
﹀
貓眼評分9.4,截止上映目前,票房已超過5億。也是繼《八佰》後一部引爆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的佳作。
1.生命補給,命懸一線。
1953年4月,一場嚴酷的戰鬥在金剛川打響。所謂金剛川,是一條寬60米的河流,徒涉無法通過,是志願軍後勤物資供應的必經之路。然而也是一條生死補給線。
修了炸,炸了修。冒著鋪天蓋地的炸彈冒死架橋,志願軍付出重大犧牲後7次修復橋梁,用了8天時間完成了架橋任務,用血肉之軀捍衛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能否確保後勤補給線的順暢,成了戰役成敗的關鍵所在。
2.血肉之軀,保家衛國。
金剛川,一開始註定是一場精神與肉體的鏖戰。以至於出現了「誰能往前線坑道裡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的情況;對面的美軍,能吃到肉罐頭和水果罐頭,甚至在天寒地凍的時候,他們還能有巧克力、口香糖和可口可樂。
據說美軍將領對志願軍的精神很不理解,吃雪解渴的志願軍為何戰勝了喝可口可樂的美軍?是什麼熔鑄成了志願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強大精神力量?他們為什麼不怕死?既然他們能不怕死,為什麼我們不行?
美軍將領也要美國大兵們拿出點不怕死的勇氣出來,但是美國士兵,做不到。原因很簡單:Sir,我們要回家。
但對志願軍來說,身後就是家。如果沒守住這條生死線,就不在有家可歸這一站,只能勝,不能敗!
3.銘記英雄事跡,歷史不應重演。
當然在今天的寶貴的和平年代,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段歷史?最好的態度,恐怕是不誇大,也不是遺忘,銘記歷史,更應讓歷史不再重演。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革命先烈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和平歲月,我們更應大力發展國防科技、增強經濟實力,自己強大了,國家強大了,恐怕才是對《金剛川》精神最好的繼承。
增強全民福祉,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銘記歷史最好的方式:是努力創造歷史~
↓↓↓
更多電影相關資訊視頻賞味
更多電影相關資訊
關注【淙翰觀影會】
敬請期待